认证主体:方**(实名认证)
IP属地:河北
下载本文档
唐山市2024-2025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卷
本试卷共8页,28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长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
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位于太阳系小行星带内的小行星。如图为太阳系示意。完成下面小题。
土星X天王星厂海王蛋厂
A.水星轨道和金星轨道之间B.金星轨道和地球轨道之间
C.地球轨道和火星轨道之间D.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
2.与“河北师大星”相比,地球()
A.体积和密度更小B.大气更加稀薄C.昼夜温差更显著D.适合生物生存
【答案】l.D2.D
【解析】
【1题详解】
太阳系的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河北师大星”是位于太阳系小行星带内的小行星,所以
它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故选D。
【2题详解】
地球的体积和密度比小行星大,A错;地球有浓厚的大气层,而小行星由于质量小,引力弱,难以吸附大
量气体形成大气层,所以地球大气不是更加稀薄,B错;地球有大气层的保温和调节作用,昼夜温差相对
较小,而小行星没有大气层的保护,昼夜温差会更显著,C错:地球有适宜的温度、液态水和适合生物呼
吸的大气等条件,适合生物生存,而小行星不具备这些条件,D对;故选D。
【点睛】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外部条件:相对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I.太阳的稳定—提供光和
热;2.安全的行星际空间——轨道共面同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自身条件:1.温度一①地球与太阳距
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适度;2.生命必需条件:大气一②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大量的气
3.耀斑发生在太阳的()
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D.辐射层
4.太阳风强烈时,可能导致()
①地球短波通信中断②钱塘江大潮潮差增大③太阳黑子数量减少④航天器运行受到威胁
A.①@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3.B4.C
【解析】
【3题详解】
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光球层主要的太阳活动是黑子,A错;色球层主要
有耀斑和日珥,B对;日冕层主要有太阳风,C错;辐射层在太阳内部,不是太阳活动发生的位置,D
错;故选B。
【4题详解】
太阳风强烈时,会释放出大量的高能带电粒子,这些粒子到达地球后,会干扰地球的电离层。电离层可以
反射短波无线电信号,干扰后会导致地球短波通信中断,①对;钱塘江大潮主要是由于天体引潮力(主要
是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潮力)引起的,和太阳风没有关系,②错;太阳黑子和太阳风分别是太阳不同的
活动现象,太阳风强烈不会导致太阳黑子数量减少,它们的产生机制不同,太阳黑子是光球层的活动,太
阳风主要是日冕层的活动,③错;太阳风中的高能带电粒子会对航天器的电子设备、太阳能电池板等造成
损害,干扰航天器的通信和正常运行,使航天器运行受到威肋、④对;故选C。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会干扰地球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抛
出的高能带电粒子干扰地球磁场,使地球出现“磁暴”现象;同时,高能带电粒子冲进两极地区,与那里的
高空稀薄大气相互碰撞,还会出现极光。
地球内部图层划分示意。完成下面小题。
速度/km,s
03691215
5.比次地宸的震源位于()
A.地壳B.地幔C.外核D.内核
6.比次地震的()
A.纵波比横波速度慢B.纵波能在固体中传播C.横波在莫霍而消失D.横波使地面上下颠簸
7.地理信息系统(GIS)在此次地震中可以()
A.评估灾害损失B.确定震中位置C.获取受灾影像D.发布地震预警
【答案】5.A6.B7.A
【解析】
【5题详解】
大陆地壳平均厚度约3%41千米,此次地震震源深度22千米,小于大陆地壳平均厚度,所以震源位于地
壳,排除BCD,故选A。
【6题详解】
纵波速度比横波速度快,纵波能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A错B对;横波在
古登堡面消失,在莫霍面横波速度会增加,C错;纵波使地面上下颠簸,横波使地面左右摇晃,D错;故
选B。
「题详解】
GIS可以对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它可以整合多种地理数据,如人口分布、建筑物分布、交通线
路等,结合地震强度等信息,分析受灾区域的损失情况,A灼;确定震中位置主要是通过地震监测仪器记
(RS)技术,GIS主要是对获取的影像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C错;地震预警是通过地震监测网络,快速
判断地震的大小和震源位置等信息,在地震波到达之前发出警报,不是GIS的功能,D错;故选A。
【点睛】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一般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同心球层,由于横波无法
通过气体和液体传播,所以推测当横波波速消失的地下约2900千米处到达地核,且外核为熔融态金属。
探空气球是进行高空气象观测的探测平台(图左),主要获取近地面至高空30千米范围内大气的温
地球的演化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如图为地球生命演化和大气中02含量变化示
A.前寒武纪B.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
11.前寒武纪后期,地球大气中。2含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陆地的面积增大B.火山频繁地喷发C.藻类出现和发展D.恐龙时代的结束
【答案】10.B11.C
【解析】
【10题详解】
蕨类植物在古生代(约5.41亿年前-2.52亿年前)发展。古生代包括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
石炭纪和二叠纪,蕨类植物在石炭纪和二叠纪达到繁盛,这个时期陆地面积不断扩大,蕨类植物有了更广
阔的生存空间,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对地球的生态系统和大气成分产生深远影响,B对;前寒武
纪主要是单细胞生物和简单多细胞生物的时期,A错:中生代主要是裸子植物和爬行动物(如恐龙)的时
代,C错;新生代是被子植物和哺乳动物的时代,D错;故选B。
II题详解】
前寒武纪后期,地球大气中含量增加主要是因为藻类出现和发展,C对;陆地面积增大本身不会直接
导致氧气含量增加,A错;火山频繁喷发一般会释放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不利于氧气含量增
加,B错;恐龙时代结束是在中生代末期,与前寒武纪大气中氧气含量变化无关,D错;故选C。
植物来讲,由老到新为: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从动物来讲,由老到新为:无脊椎
动物、有脊椎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人类时代。
如图为桂林喀斯特地貌航拍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最能体现喀斯特地貌景观特征的是()
A.山体格局B.水系结构C.农田分布D.村落布局
13.与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关系最密切的自然因素是()
A.植被、土壤B.水文、土壤C,植被、岩石D.水文、岩石
【答案】12.A13.D
【解析】
【12题详解】
桂林喀斯特地貌以峰林、峰丛等山体形态为典型特征。这些山体形态奇特,多为石灰岩受溶蚀作用后形成
的孤立或成群的山峰,是喀斯特地貌景观最直观的体现,A对;虽然喀斯特地区的水系也有其特点,如地
卜.河等,但相较于山体格局,水系结构不是最能代表喀斯特地貌景观特征的因素,B错;农田分布主要受
人为因素和地形因素的综合影响,它并不能突出喀斯特地貌本身的独特景观特征,C错;村落布局主要考
虑居住、交通、水源等因素,不是喀斯特地貌景观特征的主要体现,D错;故选A。
【13题详解】
咯斯特地貌形成的主要过程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主要是石灰岩)进行溶蚀和沉淀作用。水
文条件决定了水的溶蚀能力,如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水的酸碱度等。岩石的可溶性(石灰岩主要成分碳
酸钙可溶于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植被和土壤在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中有•
定作用,但不是最关键的因素。植被主要影响土壤发育和生态环境,土壤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水分的渗透
等,但它们对喀斯特地貌的溶蚀和沉淀这一核心形成过程的影响相对较小,排除ABC,故选D。
【点睛】喀斯特地貌,乂称岩溶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等
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
海陆风是滨海地区风向昼夜间发生反向转变的风(如图),对滨海地区的局地气候具有调节作用。完
14.海陆风形成的原因是海洋和陆地之间存在()
A.湿度差异B.海拔差异C.温度差异D.面积差异
15.夏季,滨海地区海风对局地气候的调节作用表现在()
A.增温增湿B.降温增湿C.增温减湿D.降温减湿
【答案】14.C15.B
【解析】
【14题详解】
海陆风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海洋和陆地之间存在温度差异。在白天,太阳辐射使陆地升温比海洋快,陆地温
度高于海洋,陆地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在近地面形成低压,而海洋近地面形成相对高压,风从海洋
吹向陆地,形成海风;在夜间,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温度低于海洋,陆地近地面空气冷却收缩下沉,
近地面形成高压,海洋近地面形成低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湿度差异、海拔差异和面积差异
不是海陆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排除ABD,故选C。
【15题详解】
夏季,海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海洋水汽含量高,海风带来了大量水汽,使陆地空气湿度增加,起到增湿
的作用;同时,海风温度相对陆地较低,海风的吹拂会使陆地与温降低,起到降温的作用。所以夏季海风
对局地气候的调节作用是降温增湿。排除ACD,故选B。
【点睛】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洋与陆地升温快慢不同,白天陆地升温快,海洋增温慢,陆地气温高
于海洋。陆地相对受热,陆地气压低于海洋,风从高压吹向低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夜晚陆地降温快,
海洋降温慢,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海洋相对受热,陆地气压高于海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海陆风能够调
节滨海地区气候。降低气温的日较差,增加沿海地区的降水最。
青居曲流位于嘉陵江南充段者居镇附近(如图)。青居镇的南北各建有一个码头,北边的叫上码头,
南边的叫下码头。青居人家到曲水镇走亲戚,去时从上码头乘船,回来在下码头上岸。完成下面小题。
河流流向
16.居住在青居镇的人乘船到曲水镇走亲戚()
A.去时逆流,返程顺流B.去时顺流,返程逆流C.去时逆流,返程逆流D.去时顺流,返程顺流
17.影响青居曲流形成的外力作用是()
A.风力作用B.流水作用C.冰川作用D.波浪作用
【答案】16.D17.B
【解析】
【16题详解】
“青居人家到曲水镇走亲戚,去时从上码头乘船,回来在下码头上岸“,青居曲流近似环形,从青居镇到曲
水镇,不管是去还是回,船行方向相对于水流方向都是顺流。因为曲流处水流是沿着河道弯曲的方向流
动,从青居镇出发去曲水镇和从曲水镇返回青居镇,船行路径与水流方向基本都是相同的,D正确,ABC
错误,故选D。
【17题详解】
青居曲流是由流水作用形成的。河流在流经地势平缓的地区时,由于侧向侵蚀作用,河道逐渐弯曲。在凹
最终形成曲流地貌,B*j:该区域没有明显迹象显示风力对河道弯曲起主要塑造作用,这里不是风沙地貌
发育的典型区域,风力不是形成曲流的主要外力,A错;从图中景观和区域地理环境可知,南充地区没有
冰川作用的条件,不存在冰川侵蚀或堆积来塑造曲流的可能,C错;青居曲流位于嘉陵江,不是海洋环
境,波浪作用无法对其形成产生主要影响,D错;故选B。
【点睛】河流曲流处,在惯性离心力的作用下,表层水流趋向于凹岸,而底部的水流在压力的作用下,由
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穹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潮汐是海水周期性张落的现象,可以用来发电。潮汐时刻表能够反映不同时刻的潮水高度,是船舶进
A.地球内能B.太阳活动C.风力作用D.天体引力
A.2时B.6时C.18时D.22时
【答案】18.D)9.A
【解析】
【18题详解】
潮汐是由于地球、月球和太阳之间的相对位置变化,导致天体引力作用在地球上的海洋水体而产生的周期
性涨落现象,月球对地球的引潮力是主要的,太阳的引潮力也有一定作用,所以潮汐发电的能量源自天体
引力,D对;地球内能主要与火山活动、地热等有关,A错;太阳活动主要包括太阳黑子、耀斑等,与潮
因,C错;故选D。
【19题详解】
从潮汐时刻表可以看出,潮水高度较低时船舶容易搁浅。2时和6时潮水高度较高,适合大型船舶进港,
其中2时最高且在继续增高,更适合进港卸货,A对B错;18时、22时潮高较低,不利于船舶进港,CD
错。故选Ao
【点睛】潮汐是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卜.形成的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在白天的称潮,夜间的称汐,总称
“潮汐一般每日涨落两次,也有涨落一次的。外海潮波沿江河上溯,又使得江河下游发生潮汐。
如图为水循环部分环节的模拟实脸示意。烧瓶中装入适量的水,酒精灯用于加热烧瓶,玻璃板上放置
若干冰块,水蒸气冷凝成水滴后落到托盘中。完成下面小题。
玻璃板,■■■型・玻璃导管
20.加热烧瓶是为了模拟出水循环环节中的()
A.降水B.蒸发C.下渗D.水汽输送
21.若要增加托盘里的水量,可适当()
A.①@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20.B21.A
【解析】
【20题详解】
加热烧瓶使水变成水蒸气,这是模拟水循环中的蒸发环节,在自然环境中,太阳辐射为水体提供能量,使
液态水变为气态水进入大气,和实验中加热烧瓶使水蒸发的原理相似,B对;降水是指大气中的水汽凝结
后降落到地面的过程,下渗是指水从地表渗入地下的过程,水汽输送是指大气中的水汽从一个地区输送到
另一个地区的过程,实验中的加热烧瓶没有体现这些环节,ACD错。故选B。
(21题详解】
里,从而增加托盘里的水量,①对;如果烧瓶里的水量增加,那么可蒸发的水量也会增加,进而会有更多
的水蒸气产生,最终导致托盘里的水量增加,②对;减少冰块数最会使玻璃板的温度升高,水蒸气不容易
在玻璃板上冷却凝结,反而可能使水蒸气凝结量减少,托盘里的水量减少,③错;减弱酒精灯火力会使水
的蒸发量减少,产生的水蒸气减少,托盘里的水量也会减少,④错;故选A.
【点睛】水循环过程的六个环节包括蒸发、水分输送、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植物蒸腾。水循环类
型分为海陆间循环(大循环)以及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小循环)。
唐山遵化禅林古寺周围长着十三株树龄千年以上的银杏树。每当秋风袭来,金黄的银杏叶随风摇动,
纷纷扬扬落满一地,美得如同秋日童话(如图)。完成下面小题。
22.银杏树是一种落叶阔叶乔木,该树木()
A.树基有板状根B.有茎花现象C.季相变化明显D.叶片呈针状
A.气温B.降水C.风力D.光照
【答案】22.C23.A
【解析】
【22题详解】
落叶阔叶乔木的特点是夏季枝叶繁茂,冬季落叶,季节变化时景观差异大,银杏树在秋季叶片变黄掉落,
体现了明显的季相变化,C对:板状根是热带雨林树木的典型特征,银杏树牛.长环境不是热带雨林,一般
没有板状根,A错:茎花现象常见于热带的•些植物,银杏树不存在这种现象,B错;叶片呈针状是针叶
树的特征,银杏树是阔叶树,叶片不是针状,D错;故选C。
【23题详解】
变化主要是由温度变化引起的植物内部生理过程导致的,降水不是直接触发叶片变色的关键因素,B错;
【点睛】落叶阔叶林分布: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特征: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
季落叶。
急救援指挥部,组织力量全力开展救援。完成下面小题。
24.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人们应()
A.沿泥石流方向走B.向沟谷两侧高处跑C.在建筑物内躲避D,攀爬到大树上求救
25.当地因强降雨还可能引发的灾害是()
A.台风B.地震C.滑坡D.沙尘暴
【答案】24.B25.C
【解析】
【24题详解】
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绝不能沿混石流方向走,因为泥石流速度快、力量大,顺着泥石流方向跑很难逃
脱,而且很可能会被泥石流掩埋,A错;向沟谷两侧高处跑,这样可以避开泥石流的主要通道,增加逃生
的机会,B对;在建筑物内躲避也不安全,泥石流的冲击力可能会冲垮建筑物,导致人员伤亡,C错;攀
爬到大树上求救也不是一个好办法,泥石流可能会冲倒大树,而且在树上也很容易受到泥石流冲击和其他
危险,D错;故选B。
【25题详解】
台风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产物,主要发生在热带、亚热带洋面上,与当地的强降雨没有因果关系,A
错;地震是地壳运动的结果,是由板块运动、断层活动等因素引起的,和强降雨没有直接关联,B错;强
降雨会使山体岩土体的含水量增加,岩土体的重量增大,同时雨水会降低岩土体之间的摩擦力,使山体的
稳定性下降,从而引发滑坡,C对;:沙尘暴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是由于大风将地面沙尘吹起
形成的,和四川西部山区的强降雨环境不相符,D错;故选C。
【点睛】躲避泥石流的方法:I、当遇到泥石流时,千万不要上树躲避,也不要停留在陡坡土层较厚的低
凹处,或躲在浴石或乱石堆后,更不能顺着沟谷往上或往下跑。泥石流不像滑坡,树木会被连根卷起,±
石块也会被挟裹着往沟谷里倾泻。2、在山谷中一旦遇到强降雨发声泥石流的时候,不要发慌,不要顺着
泥石流的方向逃生。遇到降雨出现泥石流的时候要果断的判断出安全路径逃生,路径要是与泥石流的方向
垂直的方向向两边的山坡上面爬,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绝对不能往泥石流的下游走。3、遇到
泥石流的时候千万不要选择在陡峻的山坡下面或者是爬树上面躲避可以选择到平整安全的高地进行躲避,
以免泥石流压塌冲倒山坡和树木受到伤害。4、如果在遇到强降雨出现泥石流的时候不要往土层较厚的地
带逃生,要往地质坚硬,不易被雨水冲毁的没有碎石的岩石地带逃生。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是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其形成发育受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在野
外,观察者可通过视觉和触觉等来认识土壤的特征,并使用工具制作土壤剖面和采集土壤标本。图a为土
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示意,图b为典型土墩剖面的土层垂直序列。
图a
(1)黑土、红壤、棕壤和燥红土等土壤的命名,主要依据的是土壤的一(填“颜色”或“质地”)o
般来说,与红壤、燥红土相比,我国东北地区广泛分布的黑土有机质含量一(填“高”或“低”),肥
力局。
间的作用。
(3)制作、观察土壤剖面并采集土壤标本时,需要用到多种工具,请在铁锹、罗盘、温度计、照相机、
气压计、标本盒、手电筒、望远镜等工具中选择三种可能用到的工具:一、—、—o
(4)图b中,空缺的土层名称自上而下依次是一层、一层。
【答案】(1)①.颜色②.高
(2)①.成土母质②.气候
(3)①.铁锹②.标本盒③.照相机
(4)①.淋溶层②.淀积层
【解析】
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落实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黑土、红壤、棕壤和燥红土等土壤的命名,主要依据的是土壤的颜色。一般来说,与
红壤、燥红土相比,我国东北地区广泛分布的黑土有机质含量高,肥力高。这是因为东北地区气候冷湿,
微生物活动较弱,土壤中有机物质分解慢,积累多;而红壤分布在南方湿热地区,燥红土分布在热带、亚
热带的干热河谷地区,这些地区高温多雨或高温干燥,土壤中有机物质分解快,积累少。
【小问2详解】
的作用。成土母质是岩石的风化产物,它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气候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
壤的形成。
【小问3详解】
制作、观察土壤剖面并采集土壤标本时,可能用到的工具为铁锹、标本盒、照相机。铁锹用于挖掘土壤剖
面,标本盒用于采集和存放土壤标本,照相机用于记录土壤剖面的特征,如土层的颜色、结构等。
【小问4详解】
图b中,空缺的土层名称自上而卜依次是淋溶层、淀积层。淋溶层是土壤剖面的上层,由于降水的淋溶
作用,该层中的可溶性物质和细小颗粒会被淋溶到下层,使得该层颜色较浅,质地较粗;淀积层位于淋溶
层之下,是淋溶物质的沉积层,该层颜色较深,质地较细,含有较多的矿物质和有机物质。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洋流是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流速和流向的大规模海水运动。如图为世界局部海域的洋流分布示意,
南极洲周边部分海域有季节性结冰现净。
30°
60°
120°90°60°30°
(1)请结合图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在括号内填“正确”或“错误”)o
①图示大部分海域位于东半球。()
②甲洋流位于太平洋西部海域。()
③受甲洋流的影响,科隆群岛年均气温比同纬度地区低。()
④乙洋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
⑤丙洋流促进了高低纬之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
(2)经纬和丹霞一起探究了南极洲周边有季节性结冰现象海域的盐度问题。下面是他们各自所持的观点
和达成一致的结论,请将缺失的内容补充完整。
经纬:海水结冰时,盐分多数被持至冰外,导致表层海水盐度增大。
丹能:海冰融化时,表层海水被稀释,盐度会—(填“增大”或“减小”)。
两人达成一致的结论:高纬度海域温度低,蒸发量—(填“大”或“小”),表层海水盐度一(填
“高”或“低”)。
【答案】⑴①.错误②.错误③.正确④.正确⑤.错误
(2)①.减小②.小③.低
【解析】
【分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