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伤亡!动态预警铺就生命通道,丹巴县泥石流前人安全转移暴雨气象局地质灾害

7月2日23时30分,四川丹巴县巴底镇的深夜被一阵急促的轰鸣声撕裂。邛山沟内,裹挟着泥沙和巨石的泥石流奔涌而下,瞬间阻断了G248线的交通。而此时,巴底镇邛山村全体村民已转移到安置点。

这场与死神的赛跑,丹巴县赢了。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截至7月4日8时,全县12个乡镇16个村的279户736人全部安全转移,实现“零伤亡”。而这背后,是一张从7月1日就铺开的气象预警网,用精准预报与时间赛跑,筑牢了防灾减灾的“第一道防线”。

▲灾后救援

精准靶向预警:

泥石流来临前,村民全部安全转移

7月1日8时04分,丹巴县气象局的电子屏上,实时雨量曲线正缓缓攀升。值班预报员向泓润盯着雷达回波图,川西高原的对流云团正悄然集结。20分钟后,第一份《雨情通报》发出;当天下午,《气象信息快报》明确指出:“2~7日将出现持续性强降水,需防范次生灾害。”

快报显示:2日、4日中雨(7~15毫米),3日、5~7日中到大雨(10~20毫米),累计雨量40~60毫米,局地伴有短时强降水、雷电、冰雹。“当时就觉得这场雨不简单,持续时间长,对流性强,必须提前防范。”丹巴县气象局局长青初说。

预警的齿轮从这一刻开始高速运转。17时,未来72小时预报锁定重点区域:巴底镇、革什扎镇等4镇有大雨;17时42分,雷电黄色预警信号划破屏幕,覆盖全县12个乡镇;23时33分,预警再次延长。

巴底镇副镇长告诉记者,收到气象快报后,镇上立刻组织人员对邛山沟、骆驼沟等地质灾害点进行巡查,“相当于提前排演了一遍转移流程”。

▲丹巴县气象台开展天气会商

7月2日16时,丹巴县气象局的会商室里气氛凝重。州气象台传来的最新数据显示,强降雨带正加速向丹巴移动,强度远超预期。16时整,72小时预报紧急更新:2日晚上到3日白天阴有暴雨。

1小时后,暴雨蓝色预警发布,巴底镇、半扇门镇等12个乡镇被纳入重点防范范围,“未来24小时降雨量25-40毫米”。预警短信飞向2785个接收终端,涵盖村干部、地灾监测员、企业负责人。

19时33分,暴雨橙色预警信号骤然升级:丹东镇3小时降雨量将达25毫米以上。22时19分,更新暴雨橙色预警信号为暴雨黄色预警信号,降雨落区新增巴底镇、巴旺乡等乡镇。

23时30分,泥石流呼啸而至。这1小时的提前量,是气象预警抢出来的生机。

协同作战守护:

一条动态气象数据红线为村民串起安全链

7月2日22时06分,气象局发布第76期强降水现报:东谷镇、丹东镇等乡镇6小时降雨量将达25毫米以上。这份现报同时出现在应急管理、交通、水利等部门的工作群里,各部门的响应机制同步启动。

应急管理局连夜调配帐篷、饮用水,交通运输局在G248线路段设置警示标志,水利局则紧盯中小河流水位。“气象预警就像‘导航系统’,告诉我们哪里有险、什么时候有险,我们跟着调整抢险力量。”县应急管理局局长甲布说,3日凌晨1时,当气象局通报“巴底镇雨势减弱”时,抢险队伍立刻转向丹东镇,提前清理了磨子沟的落石。

7月3日8时,雨势渐缓,气象局发布《每日雨情报告》,累计雨量数据清晰呈现:2个站点达大暴雨、18个站点达暴雨。

“4日那天,东谷镇降雨量突然飙升,气象局17时10分发布暴雨橙色预警,17时39分就升级为红色预警,‘降雨强度将达25mm/小时以上’。”县防汛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橙色到红色仅用29分钟,而乡镇的转移指令在30分钟内全部下达。

7月4日午后,丹巴县天空放晴。

▲灾后救援

记者了解到,这场灾害中,尽管G248线1200米路段被掩埋,2座桥梁冲毁,150亩农田受淹,但零伤亡的成果格外珍贵。

这次过程中,丹巴气象部门累计发布预警信息20期,短信9853条,电话叫应37次,微信群推送信息129条。从7月1日的“提前预判”到7月4日的“动态调整”,气象数据像一根红线,串联起监测、预警、转移、抢险的全链条。

赵欣 周雯 唐娇 青初 红星新闻记者 戴佳佳

编辑 于曼歌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自然灾害知识测试题A.蓝色预警B.黄色预警C.橙色预警D.红色预警 5.发现有人触电,第一步应() A.直接用手拉开伤者B.用铁棍挑开电线C.立即切断电源D.心肺复苏 6.企业应急预案的核心目标是() A.追究事故责任B.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C.提升企业形象D.应付政府检查 7.泥石流来临前最可靠的预兆是() jvzquC41yy}/ys}0ep5y|8846892:>60cuvy
1.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精选11篇)我乡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有福村、三龙村、七百村、将军村、卸甲村等七处隐患点,灾害类型有滑坡、泥石流、崩塌等三类。 二、相应措施 (一)及时排查 针对我乡地质灾害存在的问题和有关隐患,要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对隐患点进行排查、分析,建立地质灾害预防预警工作机制,加强以预防为主的地质灾害监测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jvzquC41yy}/t~nygp4dqv4{kpmkk‚zcp183:;>250nuou
2.注意!未来24小时海南这些地区降雨诱发地质灾害可能性较大当遇到这些灾害时该如何自救? 当洪水来临时▶▷▶▷ 当泥石流来临时▶▷▶▷ 当沙尘暴来临时▶▷▶▷ 以下这些警示标识你都认识吗? 看到它们可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jvzq<84o0etiwkjk0eun1ltpvgtu1;543/711:=1eqtugwya3678;@<40jznn
3.半小时撤离1042人,木里项脚乡泥石流是如何成功避险的?早在此之前,刘海和督导组成员就发现了异常情况,认为发生泥石流的风险较高,并且将信息提供给项脚乡主管人员,提醒加强监测,建议随时准备实施人员撤离紧急预案,督导组全员参与提前预警工作。“其实,我们在预警发出之前就做好了撤离准备,可以说抢出了提前量。” jvzquC41ukiiwjs0ueum0lto0et0ip}y146339<17:819<<:0jznn
4.主汛期地灾成功避险典型案例①19时15分,监测人员石旦真看到泥石流沟源头上方有乌云,即将下暴雨,联系当时的地灾预警高风险等级,判断可能发生泥石流,并立即与村组干部一起组织转移群众。19时50分,93户295人及15名游客转移完毕。20时,谷汝沟泥石流暴发,因撤离及时,无人员伤亡。 启示 多样化的预警信息发布手段和传递渠道,确保了预警信息及时传递到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xo8724331;6691fud/rpv|uizz=<7;9?80|mv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