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自然灾害防治与管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认证主体:李**(实名认证)

IP属地:河北

下载本文档

2025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自然灾害防治与管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及答案解析所属院校: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场号:________考生号:________一、选择题1.自然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后,个人应首先()A.观看电视,等待更多消息B.立即停止手头工作,确认预警信息内容,并准备应急物资C.批评预警信息过于夸大D.假设预警信息不适用于自己答案:B解析:自然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后,个人应立即停止手头工作,认真确认预警信息的内容,了解灾害的类型、影响范围、强度和可能发生的时间,并根据预警级别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同时,要准备好应急物资,如食物、饮用水、药品、手电筒、电池等,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应对。观看电视等待消息或批评预警信息都是不恰当的行为,而假设预警信息不适用于自己则可能导致严重后果。2.在山区发生泥石流时,正确的逃生方法是()A.向泥石流流动的方向跑B.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C.坐在原地等待救援D.躲在树木下面答案:B解析:在山区发生泥石流时,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以最大程度地增加与泥石流之间的距离。向泥石流流动的方向跑是极其危险的,坐在原地等待救援和躲在树木下面都可能导致被泥石流掩埋。3.地震发生时,在室内应采取的避险措施是()A.挣扎爬出室外B.坐在桌子下面,保护头部和颈部C.冲向门口,准备逃跑D.坐在床上,等待震动停止答案:B解析:地震发生时,在室内应立即寻找坚固的家具或墙角躲避,保护头部和颈部,避免被掉落物砸伤。坐在桌子下面是较为安全的避险方式,可以减少被掉落物砸伤的风险。挣扎爬出室外和冲向门口都是不安全的,因为室外存在建筑物倒塌的风险,而门口也容易被掉落物堵塞。4.洪水来临时,应优先转移到()A.高处建筑物B.低洼地带C.桥梁上D.树木上答案:A解析:洪水来临时,应优先转移到高处建筑物,以避免被洪水淹没。低洼地带是洪水最容易侵袭的地方,桥梁和树木在洪水中也存在倒塌的风险。5.森林火灾发生时,正确的逃生方法是()A.向火源方向跑B.逆风方向跑C.沿着山脊跑D.躲在火源附近的水坑里答案:B解析:森林火灾发生时,应逆风方向跑,以避开火焰的蔓延方向。向火源方向跑是极其危险的,沿着山脊跑虽然可以增加与火源的距离,但也要注意山脊上的风向变化,而躲在火源附近的水坑里也存在被火焰包围的风险。6.雷电天气时,以下行为最安全的是()A.在空旷地带行走B.躲在大树下C.进入金属结构的建筑物D.在室内使用电器答案:C解析:雷电天气时,最安全的做法是进入金属结构的建筑物,因为金属结构可以起到避雷的作用。在空旷地带行走和躲在大树下都是危险的,因为容易成为雷击的目标。在室内使用电器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比在室外安全得多。7.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的主要目的是()A.预测地质灾害发生的具体时间B.确定地质灾害发生的地点C.提前发现地质灾害的迹象,发出预警信息D.计算地质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答案:C解析: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的主要目的是提前发现地质灾害的迹象,如地面沉降、裂缝、滑坡等,并及时发出预警信息,以便人们采取相应的避险措施。预测地质灾害发生的具体时间和地点目前还难以实现,而计算地质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是在灾害发生后进行的。8.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的核心内容是()A.灾害发生后的救援方案B.灾害发生前的预防措施C.灾害发生后的恢复重建计划D.灾害发生后的信息发布方案答案:A解析: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的核心内容是灾害发生后的救援方案,包括救援队伍的组织、救援物资的准备、救援行动的开展等。灾害发生前的预防措施和灾害发生后的恢复重建计划也是应急预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核心内容。灾害发生后的信息发布方案是应急预案的辅助部分,用于及时向公众发布灾情信息和救援信息。9.在自然灾害发生后,以下行为最不利于救援工作的是()A.积极参与救援行动B.自行组织小规模的救援队伍C.向救援人员提供必要的帮助D.避免进入危险区域,干扰救援工作答案:B解析:在自然灾害发生后,积极参与救援行动、向救援人员提供必要的帮助以及避免进入危险区域,干扰救援工作都是有利于救援工作的行为。自行组织小规模的救援队伍可能会导致资源分散,降低救援效率,甚至可能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危险。10.自然灾害防治工作的根本目的是()A.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B.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C.提高对自然灾害的认识D.完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答案:A解析:自然灾害防治工作的根本目的是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生态环境破坏等。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是目前难以实现的,而提高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和完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减少灾害损失的目的。11.地震发生时,在室外应采取的避险措施是()A.躲在行驶的汽车里B.迅速跑到高大建筑物下C.沿着高大建筑物外墙快速奔跑D.立即蹲下,双手保护头部和颈部,远离高大建筑物和危险物答案:D解析:地震发生时,如果在室外,应立即寻找开阔地带,远离高大建筑物、广告牌、电线杆等可能倒塌或坠落的物体。蹲下并双手保护头部和颈部是基本的避险姿势,可以减少被砸伤的风险。躲在行驶的汽车里和跑到高大建筑物下都是危险的,因为建筑物和广告牌等可能会倒塌,而汽车也可能被掉落物砸坏或被地震波及。12.山区道路发生塌方时,被困人员应()A.尝试自行清理道路,尽快通行B.坚守原地,等待救援,并保持通讯设备畅通C.冲向塌方处,寻找逃生通道D.纠集人员,试图强行通过塌方区域答案:B解析:山区道路发生塌方时,被困人员应首先确保自身安全,坚守原地,等待救援。同时,要保持通讯设备畅通,及时向外界报告自己的位置和状况,以便救援人员能够快速找到并救援。尝试自行清理道路、冲向塌方处或纠集人员强行通过都是极其危险的,可能会导致更多人受伤或被困。13.森林火灾扑救时,使用水枪直接射向火源的做法()A.是最有效的方法B.只适用于小范围地表火C.容易导致人员伤亡D.可以替代其他扑火方法答案:C解析:森林火灾扑救时,使用水枪直接射向火源可能会受到高温和浓烟的影响,导致人员伤亡。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小范围地表火,且需要根据火势和地形条件谨慎使用。它不能替代其他扑火方法,如隔离带设置、风力利用等。14.地质灾害发生后,对受灾区域的初步评估应重点考察()A.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B.灾害发生的具体原因C.灾害影响范围内的生命安全状况D.灾害对未来社会的影响答案:C解析:地质灾害发生后,对受灾区域的初步评估应重点考察灾害影响范围内的生命安全状况,包括人员伤亡情况、被困人员位置、救援通道是否畅通等。这是为了尽快确定救援重点,组织开展救援行动,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灾害发生原因和未来影响也是在评估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但不是初步评估的重点。15.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主要目的是()A.确定自然灾害发生的具体时间B.划分自然灾害风险等级C.为自然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D.计算自然灾害可能造成的最大损失答案:C解析: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分析自然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影响范围和强度,以及承灾体的脆弱性,为自然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它有助于确定重点防治区域、制定合理的防灾减灾策略和措施,以及有效地分配防灾减灾资源。确定自然灾害发生的具体时间和计算自然灾害可能造成的最大损失是风险评估的结果之一,但不是主要目的。划分自然灾害风险等级是风险评估的一种方式,但也不是主要目的。16.在自然灾害防治工作中,社区的作用是()A.负责制定全区的防灾减灾规划B.组织社区居民参与防灾减灾演练C.独立承担所有灾害救援任务D.完全依赖上级政府的救援力量答案:B解析:在自然灾害防治工作中,社区的作用是组织社区居民参与防灾减灾演练,提高居民的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社区还可以在灾害发生后,组织居民开展初步的自救互救,协助救援人员开展救援工作。制定全区的防灾减灾规划和独立承担所有灾害救援任务通常是政府或相关机构的职责,而完全依赖上级政府的救援力量则缺乏主动性。17.地震预警信息发布后,正在行驶的司机应()A.立即加速赶往目的地B.立即减速慢行,注意观察路况C.保持车速不变,继续行驶D.立即停车,躲在车旁答案:D解析:地震预警信息发布后,正在行驶的司机应立即减速,并根据情况选择安全地点停车,躲在车旁或车内。这是因为地震可能发生在行驶的途中,停车可以避免在道路上发生碰撞或被掉落物砸伤。立即加速赶往目的地或保持车速不变继续行驶都是危险的,因为在地震发生时,道路可能会出现塌方、裂缝等情况,而地震波也会对车辆造成影响。18.洪水灾害发生时,以下行为最危险的是()A.转移到高处建筑物B.坐在窗边观察洪水C.关闭门窗,防止雨水进入D.利用水上交通工具逃生答案:B解析:洪水灾害发生时,坐在窗边观察洪水是最危险的行为之一。因为洪水可能夹带玻璃碎片等尖锐物品,对人员造成伤害。同时,观察洪水也可能分散注意力,延误逃生时机。转移到高处建筑物、关闭门窗防止雨水进入以及利用水上交通工具逃生(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都是较为安全的避险方式。19.针对洪水灾害,修建堤坝的主要目的是()A.完全阻止洪水发生B.提高洪水期间居民的生活质量C.防御洪水泛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D.改变洪水的水文情势答案:C解析:针对洪水灾害,修建堤坝的主要目的是防御洪水泛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堤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约束洪水的流动,降低洪水水位,减少洪水对下游地区的影响。完全阻止洪水发生目前还难以实现,提高洪水期间居民的生活质量不是修建堤坝的主要目的,而改变洪水的水文情势也是有限的,主要作用还是防御。20.自然灾害发生后,信息发布的主要目的是()A.掩盖灾害的严重程度B.满足公众的好奇心C.及时向公众传递灾情信息和救援信息,稳定公众情绪D.为灾害调查提供原始资料答案:C解析:自然灾害发生后,信息发布的主要目的是及时向公众传递灾情信息和救援信息,让公众了解灾害的最新情况、救援进展以及需要采取的措施,以稳定公众情绪,避免恐慌,引导公众积极配合救援工作。掩盖灾害的严重程度、满足公众的好奇心以及为灾害调查提供原始资料都不是信息发布的主要目的。二、多选题1.自然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后,个人可以采取的避险措施包括()A.立即停止手头工作,确认预警信息内容B.准备应急物资,如食物、饮用水、药品等C.关闭门窗,加固容易被风吹动的物品D.乘坐电梯迅速撤离到楼下安全地带E.根据预警级别,提前转移到安全区域答案:ABCE解析:自然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后,个人应立即停止手头工作,确认预警信息的内容,了解灾害的类型、影响范围、强度和可能发生的时间,并根据预警级别提前转移到安全区域,如高处建筑物或避难场所。同时,要准备好应急物资,如食物、饮用水、药品、手电筒、电池等,以备不时之需。关闭门窗,加固容易被风吹动的物品主要是针对风灾等灾害的预防措施。乘坐电梯迅速撤离到楼下安全地带是错误的行为,因为地震、火灾等灾害时电梯可能会断电或变形,导致被困。2.地震发生时,在室内避险应注意()A.躲在坚固的家具或墙角下B.保护头部和颈部,避免被掉落物砸伤C.拿着枕头或其他柔软物品保护自己D.冲向门口,准备逃跑E.坐在床上,等待震动停止答案:ABC解析:地震发生时,在室内应立即寻找坚固的家具或墙角躲避,保护头部和颈部,避免被掉落物砸伤。可以拿着枕头或其他柔软物品保护自己。冲向门口逃跑是危险的,因为门口可能会被掉落物堵塞。坐在床上等待震动停止也是不安全的,因为床本身可能不稳固。3.洪水灾害发生时,以下行为正确的有()A.转移到高处建筑物或地面B.关闭电源和燃气阀门,防止发生次生灾害C.在低洼地带囤积物资,等待救援D.利用水上交通工具逃生(确保安全)E.乘坐电梯撤离到安全地带答案:ABD解析:洪水灾害发生时,应转移到高处建筑物或地面,避免被洪水淹没。同时,要关闭电源和燃气阀门,防止发生触电、爆炸等次生灾害。在低洼地带囤积物资等待救援是危险的行为,因为洪水可能迅速上涨,导致被困。利用水上交通工具逃生(确保安全)是一种可行的避险方式,但必须确保交通工具的安全性和自身具备相应的水上技能。乘坐电梯撤离到安全地带是错误的行为,因为电梯在洪水期间可能断电或进水,导致被困。4.森林火灾扑救时,可以利用的天然灭火资源包括()A.河流、湖泊B.下风方向的植被C.人工修建的防火隔离带D.上风方向的积雪E.火灾发生地的土壤答案:ADE解析:森林火灾扑救时,可以利用的天然灭火资源包括河流、湖泊,这些水体可以用来直接灭火。上风方向的积雪具有很好的灭火效果,可以覆盖燃烧的树木,阻止火势蔓延。火灾发生地的土壤也可以起到一定的灭火作用,特别是潮湿的土壤。下风方向的植被是火势蔓延的主要方向,不能利用来灭火。人工修建的防火隔离带虽然可以阻止火势蔓延,但不是天然资源。5.地质灾害监测主要包括()A.地形地貌变化监测B.地下水位的监测C.周边环境的改变D.灾害发生的历史记录E.空气质量的监测答案:ABC解析:地质灾害监测主要包括对地形地貌变化、地下水位的监测以及周边环境的改变等方面的监测。地形地貌变化是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直接表现,地下水位的监测可以反映地质灾害发生的诱因,如地下水位过高可能诱发滑坡。周边环境的改变,如人类工程活动等,也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灾害发生的历史记录是进行风险评估和制定防治措施的重要依据,但不属于实时监测的范畴。空气质量的监测与地质灾害监测无直接关系。6.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应包括的内容有()A.灾害风险评估结果B.应急组织体系和职责C.应急响应程序和措施D.应急物资储备和调配方案E.应急演练计划和评估结果答案:ABCD解析: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应包括灾害风险评估结果,这是制定应急预案的基础。预案应明确应急组织体系和各成员单位的职责,确保应急响应的有序进行。应急响应程序和措施是预案的核心内容,详细规定了在灾害发生时应该采取的行动。应急物资储备和调配方案是保障救援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应急演练计划和评估结果是检验预案有效性和提高应急能力的重要手段,也应包含在预案中。虽然选项E本身是预案相关的内容,但它是预案实施和完善的环节,而不是预案本身应包含的核心要素。7.在自然灾害发生后,社区可以发挥的作用有()A.组织居民开展自救互救B.提供临时避难场所C.收集和传递灾情信息D.协助政府开展救援工作E.负责灾后的重建工作答案:ABCD解析:在自然灾害发生后,社区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组织居民开展自救互救是社区在灾害发生时的首要任务,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提供临时避难场所可以为受灾居民提供一个安全的地方暂时栖身。收集和传递灾情信息有助于政府及时了解灾情,做出合理的救援决策。协助政府开展救援工作,如运送物资、疏散人员等,可以补充政府救援力量的不足。灾后的重建工作通常是政府主导的,社区可以参与其中,但主要责任不在社区。8.地震预警系统的主要功能是()A.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B.确定地震发生的地点C.估算地震的震级和影响范围D.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E.自动启动应急设备答案:BCD解析:地震预警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在地震发生后,利用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差异,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之前,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为人们提供宝贵的避险时间。该系统可以确定地震发生的地点、估算地震的震级和影响范围,从而更精确地发布预警信息。地震预警系统目前还难以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且主要功能是发布预警信息,而不是自动启动应急设备。9.针对地质灾害,工程治理措施主要包括()A.坡面防护工程B.地基加固C.防洪排导工程D.修建排水系统E.改变地形地貌答案:ABCD解析:针对地质灾害,工程治理措施主要包括坡面防护工程,如修建挡土墙、护坡等,以稳定边坡;地基加固,提高地基承载力,防止地基失稳;防洪排导工程,如修建排洪沟、导流槽等,将洪水引导至安全地带;修建排水系统,排除地下水,降低地下水压力,防止因地下水过多而诱发的地质灾害。改变地形地貌不是工程治理措施,而是灾害发生前的预防措施。10.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基本步骤包括()A.确定评估区域和评估对象B.收集评估区域的灾害资料C.分析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D.划分自然灾害风险等级E.制定风险防治对策答案:ABCDE解析: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基本步骤包括:首先,确定评估区域和评估对象;其次,收集评估区域的灾害资料,包括历史灾害记录、灾害发生的自然地理条件等;然后,分析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范围及强度;接着,根据分析结果划分自然灾害风险等级;最后,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区域,制定相应的风险防治对策。这一系列步骤是相互关联、循序渐进的,构成了完整的风险评估过程。11.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目的是()A.确定自然灾害发生的具体时间B.划分自然灾害风险等级C.为自然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D.计算自然灾害可能造成的最大损失E.减少自然灾害发生的概率答案:BCD解析: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目的是通过分析自然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影响范围和强度,以及承灾体的脆弱性,为自然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它有助于确定重点防治区域、制定合理的防灾减灾策略和措施,以及有效地分配防灾减灾资源。确定自然灾害发生的具体时间和减少自然灾害发生的概率是目前难以实现的,主要目的是风险评估的结果之一,而不是目的本身。划分自然灾害风险等级是风险评估的一种方式,也是其目的之一。12.地质灾害监测的方法包括()A.人工巡检B.地质雷达探测C.遥感监测D.自动化监测设备E.社区报告答案:ABCDE解析:地质灾害监测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传统的人工巡检,即专业人员定期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实地检查;利用地质雷达等仪器进行探测,可以探测地下结构变化;遥感监测可以通过卫星或无人机获取大范围的地形地貌变化信息;自动化监测设备,如降雨量监测仪、地表位移监测仪等,可以实时监测灾害前兆信息;社区报告也是重要的监测信息来源,可以反映当地居民观察到的异常现象。这些方法可以结合使用,提高监测的效率和准确性。13.森林火灾的扑救方法包括()A.隔离带设置B.以水灭火C.人海战术D.火源隔离E.空中灭火答案:ABDE解析:森林火灾的扑救方法主要包括隔离带设置,即在火场周围开设隔离带,阻止火势蔓延;以水灭火,利用河流、湖泊或人工降雨等进行灭火;火源隔离,将燃烧物与未燃烧物隔离,切断火源;空中灭火,利用飞机进行洒水、投掷灭火弹等。人海战术虽然在过去可能被采用,但效率不高且危险性大,不是现代森林火灾扑救的主要方法。14.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应明确的内容有()A.灾害风险评估结果B.应急组织机构和职责C.应急响应程序和措施D.应急物资储备和调配方案E.应急演练计划和评估结果答案:BCD解析: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应明确应急组织机构和各成员单位的职责,确保应急响应的有序进行;应急响应程序和措施是预案的核心内容,详细规定了在灾害发生时应该采取的行动;应急物资储备和调配方案是保障救援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灾害风险评估结果是制定预案的基础,但预案本身不一定要详细列出评估结果的所有内容。应急演练计划和评估结果是预案实施和完善的环节,而不是预案本身应包含的核心要素。15.在自然灾害发生后,个人可以采取的自救措施包括()A.转移到安全地带B.关闭电源和燃气阀门C.携带应急物资D.坐等救援人员到来E.尝试自行清理道路答案:ABC解析:自然灾害发生后,个人可以采取的自救措施包括转移到安全地带,避免被灾害直接侵害;关闭电源和燃气阀门,防止发生次生灾害,如火灾、爆炸等;携带应急物资,如食物、饮用水、药品、手电筒等,以备不时之需。坐等救援人员到来虽然是一种选择,但可能会延误自救时机,特别是在灾害发生初期。尝试自行清理道路通常是救援人员的任务,个人不应轻易尝试,以免给自己带来危险。16.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内容包括()A.地质灾害隐患排查B.工程治理C.非工程措施D.灾害监测E.灾害风险评估答案:ABCDE解析: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是发现潜在风险的前提;工程治理是通过修建挡土墙、排水系统等工程措施来防治地质灾害;非工程措施包括宣传教育、规划控制、应急预案制定等;灾害监测是实时掌握灾害动态的重要手段;灾害风险评估是进行防治工作的科学依据。这些内容相互关联,共同构成地质灾害防治体系。17.洪水灾害的预警信息应包含()A.灾害发生地点B.预计影响范围C.灾害预警级别D.避险建议E.联系电话答案:ABCD解析:洪水灾害的预警信息应尽可能详细和准确,以便公众能够及时了解灾情并采取相应的避险措施。预警信息应包含灾害发生的地点,以便受影响区域的居民能够识别;预计影响范围,让公众了解哪些区域可能受到威胁;灾害预警级别,根据灾害的严重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避险建议,指导公众如何安全地撤离或避险。联系电话是重要的信息,但不是预警信息的核心内容。18.社区在自然灾害防治中的作用体现在()A.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B.组织居民参与防灾减灾演练C.建立社区应急预案D.负责灾后的恢复重建工作E.收集和传递灾情信息答案:ABCE解析:社区在自然灾害防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可以提高居民的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组织居民参与防灾减灾演练可以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提高居民的应急反应能力;建立社区应急预案是社区应对灾害的具体行动指南;收集和传递灾情信息有助于政府及时了解灾情,也有助于社区内部的组织协调。灾后的恢复重建工作通常是政府主导的,社区可以参与其中,但主要责任不在社区。19.地震发生时,在室外避险应注意()A.远离高大建筑物、广告牌、电线杆等B.躲在安全的地方,保护头部和颈部C.等待震动停止后,迅速转移到空旷地带D.乘坐电梯迅速撤离E.坐在车旁,观察情况答案:ABC解析:地震发生时,如果在室外,应立即远离高大建筑物、广告牌、电线杆等可能倒塌或坠落的物体,以避免被砸伤;躲在安全的地方,如相对开阔的地面,保护头部和颈部;等待震动停止后,迅速转移到空旷地带,避免余震带来的危险。乘坐电梯迅速撤离是危险的行为,因为电梯可能断电或变形。坐在车旁观察情况虽然比在室内要好,但车辆也可能被掉落物砸坏或陷入困境。20.自然灾害信息发布的原则包括()A.及时性B.准确性C.完整性D.公开性E.保密性答案:ABCD解析:自然灾害信息发布应遵循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公开性原则。及时性要求在灾害发生后尽快发布信息,以便公众及时了解灾情;准确性要求发布的信息要真实可靠,避免误导公众;完整性要求发布的信息要全面,包含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影响范围、危害程度、应对措施等;公开性要求信息发布要面向社会公众,保障公众的知情权。保密性原则不适用于自然灾害信息发布,因为灾害信息需要向公众公开。三、判断题1.地震预警信息是在地震发生前发布的,因此可以完全避免地震造成的损失。()答案:错误解析:地震预警信息是在地震发生后,利用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差异,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之前,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为人们提供宝贵的避险时间。预警信息可以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但不能完全避免损失,因为预警时间有限,且公众需要利用预警时间采取有效的避险措施。2.洪水灾害发生时,乘坐小船或木船比乘坐汽车更安全。()答案:错误解析:洪水灾害发生时,水情复杂,水流湍急,乘坐小船或木船非常危险,容易被掀翻或被冲走。相比之下,汽车虽然也可能被淹没,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供更好的漂浮和防护。在洪水期间,应尽量避免乘坐任何船只,向高处转移是更安全的避险方式。3.森林火灾发生时,顺风方向火势蔓延速度更快,因此应向逆风方向逃生。()答案:正确解析:森林火灾发生时,火势通常顺风蔓延速度更快,因为风可以为火焰提供更多的氧气,助长火势。因此,逃生时应选择逆风方向,这样可以增加逃生距离,更容易找到安全地带。4.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主要是为了确定灾害发生的具体时间。()答案:错误解析: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的主要目的是提前发现地质灾害的迹象,如地面沉降、裂缝、滑坡等,并及时发出预警信息,以便人们采取相应的避险措施。目前还难以准确预测地质灾害发生的具体时间。5.地震发生时,躲在坚固的家具或墙角下比躲在室外安全。()答案:正确解析:地震发生时,如果在室内,应立即寻找坚固的家具或墙角下躲避,以保护头部和颈部,避免被掉落物砸伤。在室外,则应远离高大建筑物、广告牌、电线杆等可能倒塌或坠落的物体,转移到空旷地带。6.非工程措施在自然灾害防治中不起重要作用。()答案:错误解析:非工程措施在自然灾害防治中起着重要作用,包括宣传教育、规划控制、应急预案制定、保险机制等。这些措施可以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减少灾害损失,是防灾减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7.社区在自然灾害发生后,可以完全依靠自身力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答案:错误解析:社区在自然灾害发生后,可以积极开展自救互救,恢复部分生产生活秩序,但完全依靠自身力量恢复可能难以实现,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援助,以及社会各界的帮助。8.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是一个静态的过程,不需要经常更新。()答案:错误解析: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根据自然环境的变化、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的影响等因素进行定期更新,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THE END
0.第二单元第一节地形学案2025在这里,红军要战胜的困难是( )A.悬崖陡峭,攀爬不便 B.河网纵横,行军缓慢 C.山地夹峙,易受阻击 D.雪山林立,湿滑难行 44.(2024秋•北林区校级期中)地震、滑坡、洪涝等地质灾害经常发生在山区。 (判断对错) 45.(2024秋•南昌县期中)当发生泥石流时,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判断对错) 46jvzquC41yy}/|}m0eun1|thv1;59=63:;4ivvq
1.关键时刻能救命!你必须知道的地质灾害防范知识河(沟)床中正常流水突然断流;山洪突然增大并伴有较多的柴草树木;深谷或沟内传来类似火车轰鸣声或闷雷声;沟谷深处变得昏暗并伴有轰鸣声或轻微的振动声……这些都是泥石流发生的前兆。 当泥石流来了,要马上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向两边的山坡上面爬,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绝对不能往泥石流的下游走。沿山谷徒步时,jvzq<84es0vfqyqg0eun0ls1p4532;5127731l887662/<9233=597mvon
2.D.泥石流来了.向与泥石流流向成垂直方向的两边山坡上跑!题目6.当灾害发生时.下列行为正确的是( )A.地震了.快从楼上跳下去!B.台风来了.广告牌下避风观景!C.海啸来了.太壮观了.快去看啦!D.泥石流来了.向与泥石流流向成垂直方向的两边山坡上跑!jvzq<84yyy422:5lkcpjcx3eqo5d|mq1ujoukhnfa;?18@8fe8>f4>55:7=7;9g5;8i349gf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