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因素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从而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岩爆、坑道突水、突泥、突瓦斯、煤层自燃、黄土湿陷、岩土膨胀、砂土液化,土地冻融、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按致灾地质作用的性质和发生处所进行划分,我国常见地质灾害共有12类、48种。
随着政府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以及社会防灾减灾意识的日益增强。2013年以来,我国地质灾害防治投资金额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2013年中国地质灾害防治投资金额为123.54亿元,2023年,投资金额增加至约242.1亿元。
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地质灾害高发时段已从往年的6—8月扩展为4—10月。根据自然资源部数据,2023年,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3668起,其中滑坡925起、崩塌2176起、泥石流374起、地面塌陷193起。
自然资源灾害防治持续推进预报、减灾水平不断提高。根据自然资源部数据,2024年全年成功避免地质灾害622起,涉及可能伤亡人员10235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7.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5.7%、95.0%和43.6%。
华经产业研究院研究团队使用桌面研究与定量调查、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客观的剖析地质灾害防治行业发展的总体市场容量、产业链、经营特性、盈利能力和商业模式等。科学使用SCP模型、SWOT、PEST、回归分析、SPACE矩阵等研究模型与方法综合分析地质灾害防治行业市场环境、产业政策、竞争格局、技术革新、市场风险、行业壁垒、机遇以及挑战等相关因素。根据地质灾害防治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精心研究编制《2025-2031年中国地质灾害防治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为企业、科研、投资机构等单位投资决策、战略规划、产业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2025-2031年中国地质灾害防治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对地质灾害防治行业发展环境、市场运行现状进行了具体分析,还重点分析了行业竞争格局、重点企业的经营现状,结合地质灾害防治行业的发展轨迹和实践经验,对未来几年行业的发展趋向进行了专业的预判。是企业、科研、投资机构等单位了解行业最新发展动态及竞争格局,把握行业未来发展方向、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做出正确经营决策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报告数据来源主要是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相结合,本司建立了严格的数据清洗、加工和分析的内控体系,分析师采集信息后,严格按照公司评估方法论和信息规范的要求,并结合自身专业经验,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筛选,最终通过综合统计、分析测算获得相关产业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