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工程建设与地理环境,游荡性河道辫状水系冲积扇洪积扇黄河河流

它被英国卫报评为“新的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工程建设与地理环境

●某项目的原因、影响、意义

●交通运输的优缺点

●交通运输线的区位条件与意义

●港口的区位条件

●资源调配工程的意义及影响

答案:气候特点:(纬度低,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3分)需要防范的问题:中暑;晒伤;食物中毒;毒虫叮咬;野生动物侵袭;疫病;瘴气等。(3分)

2.(2017年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白令海峡(图7)宽35—86千米,平均水深42米,最大水深52米,海峡两侧为山地。在第四纪冰期全盛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相连,印第安人祖先由此进入美洲。冰后期,温度上升,海平面升高,白令海峡形成,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间联系受到阻碍。即使在冬季白令海峡封冻时,人们仍难以徒步跨越。

(1)分析目前在封冻时,人们难以徒步跨越白令海峡的自然原因。(8分)

(2)推测冰期全盛时印第安人祖先从亚欧大陆进入美洲大陆的季节,并说明理由。(4分)

(3)有人提议在建设白令海峡跨海大桥,但由于建桥成本高等原因,未获支持。分析在白令海峡建设跨海大桥成本高的原因。(10分)

答案:

(1)白昼短(或近极夜),极为寒冷,(受低压控制)多暴雪,(海峡狭管效应)风速快。

(2)夏季(暖季)。(当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陆地相连,夏季(暖季)较温和,利于通过。

(3)(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附近,)对桥梁防震要求高;海冰影响强,对桥梁结构要求高;大桥长度(跨度)大,施工难度大;(建筑材料等)运输距离长,基础设施差,运输费用高;气候极端,施工条件差,施工期短,对材料性能要求高,人工费用高。

3.(2020·广西南宁三中高二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刻赤海峡是连接黑海和亚速海的唯一通道,海峡长41千米,最窄处仅4千米,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航运十分繁忙。连接海峡两岸的大桥经历建成、损毁,于2018年5月重建。有关专家曾提出修建海底隧道方案,但因资金不足而搁浅。

材料二:亚速海地区年降水量600~ 800毫米,平均深度只有8米,是世界.上最浅的海,其东北部的塔甘罗格湾处几乎是淡水。亚速海冬季盛行偏北大风,凛冽的极地冷空气不断袭来,掀起汹涛巨浪,景象壮观。

材料三:塞瓦斯托波 尔港地处黑海北岸,港域分布在9个海湾内,周围群山环抱,目前是俄罗斯黑海舰队的驻地,该港距黑海沿岸各国港口最远不超过700千米,战略地位重要。

材料四:刻赤海峡及周边区域示意图(下图)。

(1)简析刻赤海峡多暴风的原因。

(2)简析亚速海东北部塔甘罗格湾几乎是淡水的原因。

(3)说明塞瓦斯托波尔成为军港的区位条件。

(4)对于在刻赤海峡修海底隧道,你是否赞成,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黑海冬季盛行偏北大风,亚速海面宽阔,风速大;海峽与北风通道方向一致;狭管效应,风力强劲。

(2)亚速海地区年降水量600-800毫米,降水较多;纬度较高,蒸发弱;深度浅,周边有大量河流注入淡水,稀释作用明显。

(3)南出土耳其海峡可通地中海,北上刻赤海峡可抵亚速海;到黑海各沿岸国家港口的距离都较近,战略地位重要;港域分布在9个海湾内,周围群山环抱,地形隐蔽,避风条件优越,为天然良港。

(4)赞成:刻赤海峡最窄处仅4公里,修海底隧道,工程量较小,工期较短;海底隧道不受海面浮冰及海上恶劣天气影响,畅通无阻;建造隧道期间,海峽正常航行不受影响。不赞成:修建隧道技术难度大;隧道平时的维护成本高;该地局势不稳定,易发生冲突,危及隧道运营安全;修桥梁易于控制刻赤海峡。

4.(2015·天津高三)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描述土耳其的地形特征。

2014年底中土两国政府支持的“土耳其中国工业园”将建成,它包括工业区及住宅服务区,有铁路和公路直通土耳其南部最大港口梅尔辛。

(2)分析我国企业在该工业园区发展的有利条件。

伊斯坦布尔市地跨亚欧两洲,2013年底贯通的马尔马雷海底隧道不仅使铁路直接连通两洲,也有轨道与市内地铁相接,4分钟就可以穿过海峡。

(3)简述马尔马雷海底隧道修建的意义。

参考答案:

(1)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东高西低。(4分)

(2)基础设施完善;交通条件优越;政策优惠;有产业集聚效应;距欧洲市场近。(至少3点,6分)

一、游荡型河道

游荡型河道指主流位置迁徙不定的河道,以河南省境内的黄河下游段及永定河下游等河段为典型。河道的弯曲系数较小,整体形态较顺直。横断面十分宽浅,水流散乱,主槽摆动幅度和摆动速度均很大,河势变化剧烈,特别是在汛期,有时一昼夜来回摆动数公里。游荡型河流大都处于强烈淤积状态,故河床不断抬高。在这里完全可以体会到“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的冲淤变化,令人欲罢不能。

1.游荡型河道的成因

游荡型河道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两岸土质疏松,易于冲刷展宽;水流含沙量大,河床堆积抬高;洪水暴涨暴落,流量变幅大。此外,在山区河流出山口处,河面突然放宽,流速急剧减小,泥沙大量落淤,也会形成游荡型河道。

与同流量的其它河流相比,其比降较大,来水来沙状况常表现为流量变幅大,洪峰暴涨暴落,含沙量大,流域来沙较粗及床沙质来量较大。由于滩槽高差较小,河床边界物质抗冲性弱,河床对水流的约束性很差。这些都利于游荡型河道的形成。

2.游荡型河道的危害

游荡型河道常处于淤积堆高状态,对防洪极为不利,洪水上涨时,常使大堤溃决,泛滥成灾,洪水降落时,主流坐弯,顶冲大堤,也会形成险情;对于航运、取水等也是不利的,需进行整治。

//经典试题推荐

(2019年新课标全国Ⅰ卷)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千米。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下图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 )

A.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

B.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

C.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

D.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

(2)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

①河水流量②支流汇入 ③沿岸地貌 ④两岸岩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黄河小北干流( )

A.含沙量剧增,摆幅增大

B.水量增大,流速加快

C.水位上升,淤积增强

D.侵蚀加强,河床加深

【试题情境】

本题组以黄河小北干流河段为背景材料,以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对黄河小北干流的影响为切入点,考查了河流水文特征、流水外力作用、流水地貌、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等基础知识,以及获取与解读信息的能力,进而落实考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

【必备知识】

河流的水系特征与水文特征都取决于流域内的地形、气候、植被和人类活动。河流水文特征包括河流的水位、流量大小、流量季节变化、含沙量、有无结冰期、凌汛等。水位和流量大小及其季节变化取决于河流的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和流量的季节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和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变化特点决定;另外,流量大小还与流城面积大小以及流城内水系情况有关。含沙量大小由植被覆盖情况、土质状况、地形、降水特征和人类活动决定。植被覆盖差、土质疏松、地势起伏大、降水强度大的区城河流含沙量大,反之则含沙量小。人类活动主要通过影响地表植被覆盖情况影响河流含沙量大小。

黄河小北干流位于黄土高原,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大,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差;黄土土质疏松,容易被侵蚀。结合这些区域特征,可以判断小北干流的水文特征和河道特征。

【关键能力】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结合题目的文字表述与图示信息,获取黄河小北干流的地理位置、水系分布状况。由“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解读推理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的原因。

【学科素养】

综合思维;从区域综合的角度,考查考生对黄河小北干流区域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认识,分析黄河小北干流流域自然要素对区域特征形成的影响。

区域认知;根据图文材料,确定黄河小北干流地理位置,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该流域自然地理特征。试题的图文材料信息属于较为复杂的情境,要求考生在较为复杂的地理事象中从区域特征和区域联系的角度分析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的原因。结合题图,禹门口至潼关河段位于黄河中游,进而推测出黄河中游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如该地区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秋李节多暴雨,年降水量接近400 毫米,黄土地貌广布,土质疏松,地势起伏较大.该河流不同河段河床落差较大等);由河段周围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支流汇入的泥沙较多,推测出该河段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明显。

【解题思路】

本组题对给定的地理事象,从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角度对其关系进行分析,三个问题具有思维的连续性,难度也是层层递进。

第(1)题,由材料可知,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主要是河道不同部位冲淤状况存在差异,导致河槽中的水流散乱,从而形成堆积性游荡河道。与黄河下游河段相比,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的水量并不大,排除A、B项;黄河小北干流流经黄土高原地区,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导致该河段河流含沙量大,加上该地区地势落差较小,河流以堆积作用为主;黄河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受大气降水季节变化的影响,该河段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综上可排除C项,D项正确。

第(2)题,由上题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在顺直、宽浅、落差较小的河道中,易形成堆积性游荡河道;河流水量的大小与堆积性游荡河道的形成关系较小,但河流水量的季节变化与堆积性游荡河道的形成有关,①错误;有支流汇入的河段,受干流顶托作用的影响,支流挟带的泥沙容易在干支流交汇处淤积,易使河道摆动,但黄河小北干流中段与南北两段相比,无主要支流汇入,②错误;受沿岸地形地貌及岩石抗侵蚀能力的影响,黄河小北干流中段河道较窄,从而导致该河段河道摆动范围较小,③④正确,故选C项。

第(3)题,渭河位于黄河小北干流南端,主汛期渭河洪水挟带的大量泥沙会顺黄河水向下游流去,对黄河小北干流河水含沙量没有太大影响,A项错误;渭河洪水汇入黄河会阻塞黄河小北干流南流的河水,使黄河小北干流水位抬升,流速降低,泥沙淤积增强,B、D项错误,C项正确。

【答案】(1).D (2).C (3).C

【失分剖析】

不结合区域特征、单纯以题论题,往往会钻进死胡同,在第(1)题四个选项的差异性中纠缠、错选;图中信息获取不准确,会导致第(2)题错选;不明确不同水体之间的相互顶托作用原理,第(3)题基本上无从解答,属于知识性缺陷。

二、辫状水系

辫状水系又称辫流,指发育在三角洲、冲洪积扇、山前倾斜平原上,由许多汊流构成的水流交错、形似发辫的水系。辫流之所以有这些特征主要是因为流量不稳定,暴涨暴落,相对于流量而言,含沙量很大,并且不均一。当洪峰到来时,这种河流迅速拓宽它的河床,并沿许多深泓线堆积,形成水下浅滩。洪峰过后,许多浅滩出露水面,成为沙岛;沙岛与沙岛之间是多股的河道,它们忽分忽合,交织如辫。

水流量大小和含沙量多少不定,每一次洪水过后结果都不同,或毁损原有河道形成深浅宽窄不同的新河道,或减小扩展沙岛面积堆积新的滩涂。

2.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处形成辫状水系的过程

夏秋季支流及上游洪水携带大量泥沙流入宽谷;宽谷地势平坦开阔,河流流速变缓,泥沙在河底沉积形成沙洲;流域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期宽阔的河道沙洲凸显,分隔水道产生分汊,形成辫状景观。

3.辫流的利与弊

事物总是具有利弊两面,辫状水系独特不规则的河道,无序的流水,零碎的滩涂沙岛,勾勒出的天然沙画提供了独特的旅游资源。例如,沙漠出现在江心或江边,已经成为雅鲁藏布江的一种独特景观(如下图)。

宽阔的河道和浅滩扩大了水蒸发面积,对湿润空气,诱发降水也创造了条件。但是,西藏日照强烈,水蒸发快,局部气流变化无常,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土壤贫瘠,植被稀疏,在枯水时节辫状水系容易扬沙,诱发土地沙化。

//经典试题推荐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雅鲁藏布江谷地是滑坡、泥石流多发区。中游河段河谷宽窄相间,在干支流交汇处多宽谷,河道多分汊,形成辫状水系。上图为西藏南部地区多年平均总云量(单位:﹪)分布图。下左图为上图甲地河道辫状水系景观图。下右图为拉萨城区示意图。

(1)描述藏南地区云量的时空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8分)

(2)简析图中甲河段辫状水系形成的自然条件。(6分)

(3)拉萨城市空间形态呈带状,试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8分)

(4)雅鲁藏布江流域泥石流类型主要有暴雨引发的泥石流和 引发的泥石流。松散物质是泥石流的主要激发因子,试分析该流域松散物质多的原因。(6分)

【答案】

1.【解题思路】本题以西藏南部地区为背景,提供辫状水系和拉萨城区示意图素材,考查降水时空分布及原因、辫状水系形成条件、城市区位及空间形态、泥石流类型及流域松散物质多的原因。

第(1)题通过描述藏南地区云量时空分布及原因,考查降水时空分布及原因。藏南地区云量主要是夏季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深入河谷,遇地形抬升成云致雨,(其次,夏季昼夜温差大,晚上高空散热快,形成较大的垂直温差异,空气对流运动强烈。)所以云量夏季多冬季少。由图中云量等值线可知,云量东多西少,因为东部受西南季风影响大于西部。

第(2)题通过提供相关图文材料,考查辫状水系的形成。辫状水系是多分支、宽深比大、弯曲度小、散乱无章、变化迅速的河道;该段河流含沙量大;河谷比较开阔,地势平坦,河流流速变缓,泥沙沉积形成沙洲;流域降水季节明显,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期宽阔的河道沙洲凸显形成辫状景观

第(3)题考查城区区位条件。拉萨城区沿河谷分布呈带状分布,主要从气候(热量)、地形、河流供水、农业基础等角度分析。

第(4)题考查泥石流的类型和形成条件之一松散物质多的成因。泥石流可以分成暴雨泥石流和冰川泥石流两类,雅鲁藏布江流域有季节性暴雨和夏季冰川融水,所以两种类型都存在。而松散物质多跟当地地震频发地质环境岩石断裂发育和季节性干旱气候风化作用强有关。

【参考答案】(1)夏季多冬季少(5-10月多,11-次年4月少);该地区夏季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气流沿河谷上升,易成云致雨(该地夏季空气对流运动强,易成云致雨);

东多西少;东部受西南季风影响大于西部。

(2)河流含沙量大;河谷比较开阔,地势平坦,河流流速变缓,泥沙沉积形成沙洲;流域降水季节明显,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期宽阔的河道沙洲凸显形成辫状景观。

(3)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河谷地带相对温和;河谷地带地势平坦,可节省建设成本;沿河供水容易;河谷地带农业发达,农业基础好。

(4)冰川融化 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活跃,岩体断裂发育,岩石破碎;干旱季节,风化作用明显。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薰衣草原产地中海沿岸,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而且具有良好的药用、保健等实用价值。薰衣草耐寒、耐早、喜光、怕涝。年降雨量在600~800mm最为适宜。其根系发达,性喜土层深厚、透气良好的沙质弱碱性土壤。上个世纪60年代,伊犁地区开始引种,目前是我国最大的熏衣草种植基地。

材料二:辫状水系指发育在三角洲、冲洪积扇、山前倾斜平原上,由许多汊流构成的水流交错、形似发辫的水系。其宽深比大、河道变化迅速。下图为河谷地形和伊犁河辨状水系图。

(1)简要说明伊犁河辫状水系的形成过程。(6分)

(2)薰衣草不仅具有观赏、实用价值,还具有较强的生态价值。请说明其生态价值的主要表现。(6分)

(3)分析我国新疆伊犁河谷引种薰衣草非常成功的有利自然条件。(6分)

(4)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6分)

①中央电视台“走边疆”节目曾对伊犁薰衣草产业现状作过“产业低端,薰衣草难飘香”的报道。请就此为伊犁薰衣草产业发展提几点合理化建议。

②霍城县计划在“十三五”期间每年增加薰衣草种植面积5000亩。这引起了不少人的担忧,请说明这些人担忧的理由。

【答案】2.【解题思路】(1)伊犁河辫状水系的形成过程,可以从水量、地形等方面回答。

(2)薰衣草为多年生植物,且根系发达,能够改善土壤质量,防止土壤结构破坏。根据发达,适宜水质土壤中生长,有利于遏制水土流失,防止土质沙化。植物能够净化空气。

(3)薰衣草生长习性是耐寒、耐旱、喜光、怕涝。伊犁河谷位于西北地区,冬季寒冷,伊犁河谷向西面敞开,位于西风带迎风坡,降水较为丰富。

(4)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选择①或者②都可以,但是回答重点需要把握,选择①可以从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良品种、提高产量和质量、打造特色品牌等方面回答,选择②可以从易加剧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方面回答。

【参考答案】(1)伊犁河流量很不稳定,河水暴涨暴落,且含沙量大;当洪峰进入山前倾斜平原时,流速减慢,泥沙大量堆积形成浅滩;洪峰退后,浅滩出露形成若干沙岛及多股的忽分忽合河道;洪水再次来时,在原有的河道中又会形成新的沙岛以及新的河道;

(2)薰衣草为多年生植物,且根系发达,能够改善土壤质量防止土壤结构破坏;遏制水土流失;防止土质沙化;净化空气;

(3)伊犁河谷面向西面敞开,位于西风带迎风坡,降水较为丰富;

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光熙充足,且昼夜温差大;

河谷地带土层深厚,具有沙性,且排水良好;

(4)①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良品种,提高产量和质量,打造特色品牌;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开发如医疗、高档化妆品等高附加值产品;拓展旅游、文化市场。实现经营多元化,

②过度扩张,大规模开垦荒地,易加剧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各区域农业结构相同,会削弱现有种植基地已形成的品牌特色,造成恶性竞争局面;配套的科技水平、加工能力等难以跟上,仍难以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

三、冲积扇

冲积扇:常年性的河流出山后,以山麓谷口为顶点向开阔低地展布而形成的扇状堆积地貌,是冲积平原的组成部分。

冲积扇的扇顶坡度陡,多由砾石和筛滤堆积物组成,中间厚、两侧薄;扇中坡度较缓,主要由砂砾石与黏土组成,横切面似弦切面,中部堆积厚,两侧薄;扇缘一般由粉沙与黏土组成,扇缘常出露泉水或形成沼泽、洼地。

四、洪积扇

洪积扇:干旱、半干旱地区暂时性山地水流出山口堆积形成的扇形地貌。组成洪积扇的泥沙、石块颗粒粗大,磨圆度差,层理不明显,透水性较强,扇面上水系较少。

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季节性洪流形成的山前堆积物为洪积扇(分选性不明显),常年的水流形成的山前堆积物为冲积扇(分选性明显)。

洪积扇和冲积扇除了在发育气候上的不同外,土层颜色及分层的连续性方面也存在差异。

1. 洪积扇土层呈灰黄-黄色,冲积扇土层呈红色

在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洪积扇岩石中的钾、钠、钙、镁等元素形成易溶盐类淋失,而其中一部分难溶的硫酸盐、碳酸盐等则因气候干旱富集于扇面上,形成碳酸钙、石膏和卤化物,导致洪积扇的土层呈现灰黄-黄色。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冲积扇中的硅酸盐、铝硅酸盐矿物全部被分解,可迁移元素也全部析出并淋失掉,而硅、铝、铁则形成氧化物如铝土矿、赤铁矿、褐铁矿等,因而冲积扇的土层呈现红色。

2. 洪积扇出现不连续分层,冲积扇有明显连续分层

一般河流出山口后就是广阔的山坡,坡降很大,扇状堆积体随时间不断前推,形成了粗砾石-细砾石-中粗沙地层层序,上覆细沙砾和粉沙,代表了一期洪水冲积过程。洪积扇和冲积扇均有层理出现。洪积扇形成过程中,间歇性流水使得粗粒沉积物间充填后续水流携带的细粒沉积物,粗粒沉积物与细粒沉积物交互,沉积混杂,粒径粗细差异巨大,产生不明显的分层。而湿润区的冲积扇由于常年性流水,形成粗细明显的分层沉积结构。

参考文献

[1]余良.对人教版必修1“洪积扇”与“冲积扇”概念的深度解读[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23):49-51.

试题链接

(2021年全国甲卷)

37.阅读图文材料,宗成下列要求。(24分)

图4所示的我国祁连山西段某山间盆地边缘,山坡、冲积扇和冲积平原的植被均为草原,其中冲积平原草原茂盛,山坡表面多覆盖有沙和粉沙物质,附近气象站(海拔3367米,监测的年平均气温为-2.6°C,年降水量约291毫米,集中在夏季,冬春季多风。

图4

注:37题为原试卷题号

(1)说明冲积扇和山坡堆积物中砾石的差异及其原因。(8分)

(2)分析分布在山坡表面的沙和粉沙的空间迁移过程。(8分)

(3)说明冲积平原水分条件比山坡和冲积扇好的原因。(8分)

【答案及解析】

(1) 冲积扇:以沙砾为主,砾石分选较好,有一定的磨圆度;由流水搬运、沉积而成。山坡:以角砾为主,砾石分选较差(大小混杂),磨圆度较差(棱角分明);主要由重力作用形成(海拔较高处可能有冰川作用)。

解析:堆积物颗粒物的特点从颗粒物的类型、大小、分选性、磨圆度等方面考虑一般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颗粒物物分选性好,磨圆度高;冰川或重力作用形成的颗粒物分选性差,磨圆度差。冲积扇为流水沉积作用,山坡为重力作用形成。

解析:根据图示,沙和粉沙集中分布在冲积平原,出现在山坡上需要接着外力作用(风、流水、冰川、海浪等),该地冬春季多风,在风力的吹拂作用下,从冲积平原搬运到山坡,受山坡阻挡,风力减弱,沙和粉沙沉积。

解析:水分含量从进入的水分和出去的水分两个角度考虑,冲积平原水分条件更好,说明进入的水更多,出去的水更少。进入主要考虑降水、径流汇入,该地地势低,有利于径流汇入;出去主要考虑蒸发、径流排出、下渗,该地颗粒物较细,有利于涵养水源,不利于水的排出,气温较低,蒸发弱,多冻土,不利于下渗。综合自中学地理研究等

更多资料资源,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大理冲积扇含水层非均质性分布规律研究期刊洪-冲积扇的非均质性分布规律对含水层渗流和污染物迁移研究、地下水污染管理、控制及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大理点苍山东麓隐仙溪洪-冲积扇为例,对其水动力条件、沉积构造模型、地形坡度与运移距离的关系进行探讨.研究表明,冲积扇沉积非均质受水动力条件影响,当水动力较好jvzquC41f0}bpofpifguc7hqo0io1Yjtkqjjejq1f|lv;5382:13>
1.经典地质图集,彻底搞明白沉积相!根据现代冲积扇地貌及 沉积物的分布特征, 可将冲积扇相划分成扇根(顶)、 扇中和扇缘(端)3个亚相, 它们之间没有明显的界线。 此外,在扇与扇之间, 还存在着扇间地带。 冲积扇模型(图源@google.com) 河流相(fluvial facies) 属陆相沉积类型。 是由河流或其它径流作用形成的 一套沉积物或沉积岩。 (图源@google.com)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31364286215658B7:a361495:428/uqyon
2.专题02地形变化的原因(百题精选)(期末真题汇编,山东专用)高二地理上(2)指出与冲积扇相比,泥石流扇的沉积物特征,并分析原因。(3)分析泥石流扇是云贵高原山区人们生产生活主要场所的原因。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分布有花岗岩及岩脉、断层、煤层以及多种沉积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4-25高二下·山东日照多校·期末)图中下列事物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花岗岩、砂岩、断层、jvzquC41yy}/|}m0eun1|thv1;59?<57;4ivvq
3.经典沉积相,原来这样理解!沉积物三角洲冲积扇根据现代冲积扇地貌及 沉积物的分布特征, 可将冲积扇相划分成扇根(顶)、 扇中和扇缘(端)3个亚相。 (图源@文献[1]) 冲积扇上的沉积物按成因 可分为水携沉积物和 泥石流沉积物两种类型。 前者可进一步按沉积的位置和 沉积物特征划分为河道沉积、 jvzq<84m0uooc7hqo0io1jwvkerfa@:396618=
4.江苏省南京市临江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地壳抬升-外力沉积-内力挤压-地壳下沉携带大量泥沙和石块的特殊洪流在山区陡坡沟口堆积形成的扇状地貌称为泥石流扇。与冲积扇从上到下粒径逐渐减小的趋势不同,泥石流扇恰恰相反。下图为泥石流扇结构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 相比一般冲积扇,图中泥石流扇的特点是( )A. 颗粒物粒径较细 B. 颗粒磨圆度较差C. jvzquC41yy}/|}m0eun1|thv1;59>;4;:4ivv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