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理冲淤平衡问题,高考年年考!微专题各种汛期财经头条

“冲淤平衡”是水土保持学术语。冲淤平衡包括三种——纵向平衡、断面平衡、平面平衡。

纵向平衡:就是来水含沙量与支流挟沙能力的平衡问题,包括不冲不淤平衡和冲淤平衡两种情况。

断面平衡:就是水库或河流床面上水流的作用流速与床面土质的抗冲能力以及断面内的横向输沙都能相互平衡,不致引起断面形状的改变。

平面平衡:主要是指水库或游荡型河流的稳定问题。

1.什么是冲淤平衡?

“冲”,即侵蚀搬运,“淤”,即淤积沉积。

冲淤平衡简单来说,就是上游带来多少泥沙,离开本河段时都能带走。

所以由等式可知,冲淤平衡取决于两个变量:上游来沙量河段的水流携沙力当这两个变量基本相等时,即冲淤平衡。然而,现实情况中,河流的水文条件是不断变化的,短时间尺度下,平衡只是相对的、暂时的,冲淤不平衡才是常态。

2.什么是冲淤不平衡?

冲淤不平衡,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淤积原理

上游来沙量>本河段水流挟沙能力,所以产生淤积,河床升高;

冲刷原理

上游来沙量<本河段水流挟沙能力,所以产生冲刷,河床下降;

交替原理

同一河段,河流的侵蚀与堆积往往是交替进行。流量大时(汛期),以侵蚀为主;流量小时(枯水期),以堆积为主。

(这是一般情况下的结论,具体情况还需根据实际的资料和数据判断)

河流的冲淤情况可不简单,它深刻影响着河床形态和河流附近的地貌。

比如河流侵蚀地貌(沟谷、瀑布、阶地等)和河流堆积地貌(冲积扇、河漫滩、三角洲等),都是由于冲淤不平衡形成的。

而在河口地区,除了河流因素外,潮汐(海浪)作用也影响着冲淤情况:流水沉积+海浪侵蚀 或者 流水侵蚀+海浪堆积。

河流和海浪两者“此消彼长”,也影响着海岸线的变化。

3.考题怎么出?

冲淤平衡问题很重要,几乎年年都会出现在高考中,而且常以区域分布图、剖面图为背景,来考察某一河段或是河口海岸地区的冲淤平衡情况,一般难度都不低,高考备考的朋友们一定要重视哦~

押题冲刺

(2024河南洛阳·高三期末)黄河以高输沙量著称,但20世纪50年代以来,特别是1999年小浪底水库建成后,黄河入海沙量显著降低。2002年后黄河实施调水调沙,通过人造洪峰的形式冲刷下游河道,减轻河道淤积,同时将小浪底水库前期淤积的泥沙排出。图示意1999~2017年黄河入海口附近实测水沙通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判断,以下年份未实施调水调沙的是(   )

A.2003年

B.2009年

C.2013年

D.2016年

2.若调水调沙中断后,对黄河下游带来的影响是(   )

A.下游河道冲淤平衡

B.陆上三角洲面积萎缩

C.下游河道变宽变浅

D.陆上三角洲向海淤进

【答案】1.D    2.B

【解析】1.由材料“特别是1999年小浪底水库建成后,黄河入海沙量显著降低。2002年后黄河实施调水调沙,通过人造洪峰的形式冲刷下游河道,减轻河道淤积,同时将小浪底水库前期淤积的泥沙排出。”分析可知,1999年小浪底水库建成后,黄河入海沙量显著降低,而调水调沙为通过人造洪峰的形式冲刷下游河道,将水库的泥沙和河床的淤沙送入大海,冲刷的同时河流入海口输沙量会变大,读图可知2016年基本没有输沙,推断未实施调水调沙,D正确。故选D。

2.调水调沙是利用工程设施和调度手段,通过水流的冲击,将水库的泥沙和河床的淤沙送入大海,从而能够减少泥沙在下游河床的沉积,从而使下游河床降低,增加河流的泄洪能力,减少洪涝灾害的多发。若调水调沙中断后,河流的冲刷能力降低,泥沙易在下游河段淤积,A错误;调水调沙中断后,输沙量变少,造陆功能减弱,陆上三角洲面积萎缩,B正确,D错误;“调水调沙”就是利用水库的调节库容,人为制造“洪水”冲刷河道,以减少下游河道淤积甚至达到冲淤平衡,阻止河床上涨。如果调水调沙中断,下游河道以冲刷为主,河道变深,C错误。故选B

【点睛】“调水调沙”就是利用水库的调节库容,人为制造“洪水”冲刷河道,以减少下游河道淤积甚至达到冲淤平衡,阻止河床上涨。非汛期排放的清水携带泥沙入海和人为的洪峰冲淤,可进一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

(2024·全国·一模)钱塘江位于长江干流以南,含沙量小,仅为长江的35%。近5000年来,钱塘江河口(下图)在径流、潮流和洋流的共同作用下,岸线不断向海延伸。1950年以来,人们在钱塘江河口围垦滩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月份中,钱塘江河口径流与潮流冲淤平衡点向海洋方向偏移最明显的是(   )

A.3月

B.6月

C.9月

D.12月

4.钱塘江河口围垦滩涂规模的扩大,将(   )

A.降低河口水体盐度

B.增强径流对南岸的破坏

C.减缓岸线向外推移

D.改善河口航道水深条件

【答案】3.B    4.D

【解析】3.当河流作用大于海流作用时,冲淤平衡点向海洋方向偏移,且河流作用越强,偏移方向越明显。根据中国雨带移动的规律,6月份左右位于长江流域,此时降水量最多,河流的径流量最大,河流的作用最强,冲淤平衡点向海洋方向偏移的方向越明显。B正确。

4.大规模围垦滩涂,会导致河口地区湿地面积减少,淡水注入减少,导致盐度增加,A错;将会减少径流对南岸的破坏和加速岸线向外推移,B、C错误;挖掘河口泥沙围垦滩涂,有利于改善河口航道水深条件,D正确。

【点睛】长江口海域的泥沙在洋流的作用下,自北向南将泥沙带到钱塘江口堆积。

(2024·全国·模拟预测)泥石流冲出沟口后,由于地形突然开阔,坡度变缓,挟带物质逐渐堆积下来,形成泥石流扇。天摩泥石流扇伸入帕隆藏布江(雅鲁藏布江水量最大的支流),导致帕隆藏布江江岸位置变动,泥石流扇上下游附近河段冲淤交替,318国道因此改道。下图示意天摩泥石流扇附近帕隆藏布江的冲淤形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5.天摩泥石流扇形成后,其下游附近河道冲淤交替,主要是因为泥石流扇改变了局部河流的(   )

A.流速

B.流量

C.局部落差

D.主流方向

6.天摩泥石流扇附近上方的帕隆藏布江河段(   )

①以冲刷为主②以淤积为主③夏季河床形态变化大④冬季河床形态变化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5.D    6.C

【分析】本组题以“天摩泥石流扇附近帕隆藏布江的冲淤形势”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流水地貌及水文特征等知识,考查学生根据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及描述和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

5.天摩沟泥石流堵塞主河后,改变河流流向,主流呈折线冲向对岸,由此形成横向连锁反应,原来相对较为窄深的单一河道逐渐发育成宽阔游荡的辫状河道,D正确。河道形态的改变,没有影响河流的水文特征,河流的流速、流量没有变化,该河段的落差也没有变化,A、B、C错误。故选D。

6.由于堰塞体抬高了入汇主河附近河段的侵蚀基准,长期影响下,堰塞体上方河床淤积抬升,将发育形成平缓、宽阔的河谷,①错②对。夏季帕隆藏布江流量大,挟带的物质多,堆积作用更显著,河床形态变化大。冬季水量小,河床形态变化小,③对,④错。②③组合符合题意,C正确,A、B、D错。故选C。

【点睛】较平直的河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顺着河流的流向,北半球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南半球左岸侵蚀、右岸堆积。弯曲河道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7.(2024·全国·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洞庭湖(吞吐型湖泊)与江河相通,其生命的兴衰与水沙过程密切相关。近几十年来,长江中上游干流历经了荆江调弦口堵口、下荆江系统裁弯、葛洲坝截流、三峡水库蓄水运用等水工程的运行,湘、资、沅、澧四河流中.上游兴建了一大批大中型水库,湖区治湖工程建设如火如荼。湖盆冲淤变化率是指水体实际含沙量与水体挟沙能力的比值,其大小反映了潮盆冲淤状态。合理的水沙搭配使湖盆不冲不淤或者在一定时段内达到相对平衡。以前洞庭湖湖盆冲淤变化率较大,而如今经过疏浚河道、拆除部分水库、裁弯取直工程和合理调控湖区用水量等一系列的流域治湖措施,洞庭湖湖盆冲淤变化率较小。下图示意洞庭湖流域。

(1)分析近几十年来洞庭湖流域水利工程对洞庭湖区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有利影响。

(2)以前受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共同影响,洞庭湖湖盆冲淤变化率较大,试分析其原因。

(3)说明如今流域治湖措施对洞庭湖湖盆冲淤变化率减小所起到的改善作用。

【答案】(1)洪水期入湖水沙量减少,减轻洞庭湖区的防洪抢险压力和发生洪涝灾害的风险,延缓泥沙淤积速率;整体上枯水期入湖水量减少,泥沙淤积减少,利于延长洞庭湖的寿命(或减缓洞庭湖的萎缩)等。

(2)流域人口增多,城市密集且规模扩大,生活生产需水量增大,补给湖泊的水量减少,使洞庭湖的入水量小于出水量,湖泊整体水量减少;加之受上游水库等水利工程的影响.该地河湖水流流速减缓.流水侵蚀和搬运能力减弱,最终使得水体挟沙能力降低;洞庭湖各类洲滩发育扩展,水生植物滋生蔓延,植被洲滩阻流促淤,导致湖水水体实际含沙量较大;湖盆底部淤高,形态改变.湖内水沙条件改变,湖泊水动力减弱。

(3)疏浚河道有利于排沙,减少水体含沙量;拆除部分水库等水利工程和裁弯取直有利于加快河湖水流流速,使水体挟沙能力变强;合理调控河湖地区人类活动的用水量,可以促使河湖整体水量增加,水体挟沙能力变强。

【分析】本大题以洞庭湖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和湖泊冲淤的原因及对环境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基本技能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能力。考查学生人地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素养。

【详解】(1)根据材料近几十年来,长江中上游干流历经了荆江调弦口堵口、下荆江系统裁弯、葛洲坝截流、三峡水库拦蓄上游洪水,拦洪错峰。同时通过其他四河流中上游兴建水库,湖区治湖工程建设如火如荼,使入湖水沙量减少,减少湖床的泥沙淤积 ,增加泄洪能力,使洞庭湖区的洪涝灾害明显减轻,减轻洞庭湖区的防洪抢险压力和发生洪涝灾害的风险,对行洪区及出湖口疏浚,延缓泥沙淤积速率,利于延长洞庭湖的寿命。

(2)根据材料“湖盆冲淤变化率是指水体实际含沙量与水体挟沙能力的比值,其大小反映了潮盆冲淤状态”。由于流域人口增多,城市密集且规模扩大,生活生产需水量增大,导致入湖水量减少,同时入湖水量小于出湖水量,使得湖泊整体水量减少;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由于上游水库等水利工程的修建,整体上入湖水沙量减少。这些因素使该地河湖水量减少,水流速度减缓,流水侵蚀和搬运能力减弱,水体挟沙能力减弱;湖泊水流速度减弱,湖盆底部淤高,形态改变,湖内水沙条件改变,湖泊水动力减弱,各类洲滩发育扩展,水生植物滋生蔓延,植被洲滩阻流促淤,导致湖水水体实际含沙量较大。因此,受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共同影响,洞庭湖湖盆冲淤变化率较大。

(3)根据上题分析可知,湖水水体实际含沙量较大,水体挟沙能力减弱,洞庭湖湖盆冲淤变化率较大。根据材料“而如今经过疏浚河道、拆除部分水库、裁弯取直工程和合理调控湖区用水量等一系列的流域治湖措施,洞庭湖湖盆冲淤变化率较小”,说明疏浚河道有利于河湖排沙,减少河湖含沙量;拆除部分水库等水利工程和裁弯取直有利于加快河湖水流流速,使河湖水体挟沙能力变强;合理调控河湖地区生产、生活、农业等的用水量,可以促使河湖整体水量增加,水体流速增强,水体挟沙能力变强。这样使洞庭湖水体实际含沙量较小,水体挟沙能力增强,湖盆冲淤变化率减小。

8.(2024·全国·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江中游地区湖泊密布,江河纵横。云梦泽指今汉江与长江交汇地带的古湖源,由第四纪地壳运动所成的洼地积水而成。先秦时期云梦泽地区江河漫流、河道曲折,河流或分或合,水运或通或塞,变化无常。由于河流作用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古云梦泽面积大大缩减并被分解成二百多个浅小的湖泊,逐渐演变为平原—湖沼景观。下图示意云梦泽地区范围。

(1)说明古云梦泽时期该区域多湖沼与该地自然环境的关联性。

(2)从河流冲淤角度,分析云梦泽地区变化无常的原因。

(3)分析古云梦泽由大湖演变成平原一湖沼的原因。

【答案】(1)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丰富: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河流易改道,汛期江河漫流,水量补给大。

(2)该地区地势低平,河流排水不畅;泥沙大量淤积,河流受阻分汊、改道;洪水季节,河岸崩塌,河水漫流;河流弯曲,凹岸侵蚀,凸岸沉积,河流易栽弯取直。

(3)长江与汉江从山区流到江汉平原,流速减缓,泥沙入湖入河,云梦泽淤积严重;历史上人类围湖造田的不断加强。

【详解】(1)由材料可知,先秦时期云梦泽地区江河慢流,编基曲折,河流或分或合。水运或通或彦,变化无常。该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丰富,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汛期江河漫流,水量补给大,河流易改道,变化无常。

(2)该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大。从河流冲淤角度来看,该地区地势低平,河流排水不畅;河流水量较小的季节,泥沙大量淤积,河流受阻分汊、改道;洪水季节,水位上升,河岸坍塌,河水漫流;河流弯曲,凹岸侵蚀,凸岸维积,河流易戴弯取直,因此云梦泽地区变化无常。

(3)由材料可知,由于河流作用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古云梦泽面积大大缩减并被分解成二百多个浅小的潮泊,逐渐演变为平原一湖沼景观。从河流作用来看,长江与汉江从山区流到江汉平原,流速减缓,泥沙入潮入河,云梦泽淤积严重;从人类活动来看,历史上人类围潮殖的不断加强,最终使湖泊萎缩,形成平原一湖沼。

汛期是一个水利名词,是指河水在一年中有规律显著上涨的时期。“汛”就是水盛的样子,“汛期”就是河流水盛的时期,汛期不等于水灾,但是水灾一般都在汛期。

江河由于流域内季节性降水或冰雪融化,引起定时性的水位上涨时期,叫汛期。

汛期类型

根据洪水发生的季节和成因不同,一般要分为4种汛期:

春季,气候转暖,流域上的季节性积雪融化、河冰解冻或春雨,引起河水上涨,称春汛。

中国北方,冬春季节河中水流受冰凌阻碍而引起的明显涨水现象称为凌汛。

夏季,流域上的暴雨或高山冰川和积雪融化,使河水急剧上涨,称夏汛。人们习惯把发生在夏季三伏前后的汛期称为伏汛。

秋季,由于暴雨,河水发生急剧上涨,称秋汛。

由于地理位置、天气系统等差异,我国七大江河的汛期迟早不一。据降雨、洪水发生规律和气象成因分析,汛期大致划分如下:珠江:4~9月,长江:5~10月,淮河:6~9月,黄河:6~10月,海河:6~9月,辽河:6~9月,松花江:6~9月。

一图了解汛期天气

刚刚还是阳光明媚瞬间白昼变黑夜

乌云压顶雷声霹雳

大风劲刮鸡蛋大的冰雹砸落

暴雨如注

这就是华南前汛期常见的天气景象

由于地理位置、天气系统等差异,我国七大江河的汛期迟早不一。即使是同一河流各年也有早有迟。按季节的不同,我国有四汛,即桃花汛(春汛)、伏汛(夏汛)、秋汛和凌汛。其中,伏汛和秋汛最大。通常我们所说的汛期主要指这两汛而言。主汛期是含有这两汛之中的极易产生洪水的时间。

根据降雨、洪水发生规律和气象成因分析,我国七大江河汛期大致划分如下:

六月我国全面进入主汛期

意味着大气对流活动活跃,强降水集中

时常会产生暴雨、洪涝等灾害

同时,在气候变化背景下

高温极端天气事件呈增多趋势

因此,天气的变化牵动了更多人的心

除了高温暴雨

高温热浪

在气象上一般以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者超过35℃作为高温的标准,“高温热浪”又叫高温酷暑,是一个气象学术语,通常是指持续多天的35℃以上的高温天气,由于高温持续时间较长,引起人、动物以及植物不能适应并且产生不利影响的一种气象灾害。高温热浪的标准主要依据高温对人体产生影响或危害的程度而制定。

台风

严格地说,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个类别,热带气旋则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

强对流天气

强对流天气是气象学上所指的发生突然、移动迅速、天气剧烈、破坏力极强的灾害性天气,主要有雷雨大风、冰雹、龙卷风、局部强降雨等。强对流天气发生于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空间尺度小,一般水平范围大约在十几公里至二三百公里,水平尺度一般小于200公里,有的水平范围只有几十米至十几公里。其生命史短暂并带有明显的突发性,约为一小时至十几小时,较短的仅有几分钟至一小时。它常发生在对流云系或单体对流云块中。强对流天气来临时,经常伴随着电闪雷鸣、风大雨急等恶劣天气,致使房屋倒毁,庄稼树木受到摧残,电信交通受损,甚至造成人员伤亡等。

暴雨

我国气象上规定, 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或以上的雨称为“暴雨”。按其降水强度大小又分为三个等级,即24小时降水量为50~99.9毫米称“暴雨”100~200毫米以下为“大暴雨”;200 毫米以上称“特大暴雨”。

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降水强度差异很大,故暴雨标准各地有所不同。

试题链接

1.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和广东省气象局的预计,2014年夏天太平洋可能出现厄尔尼诺事件,周边气候也会受此影响。广东省2014年气候形势复杂,可能表现为“降水前期显著偏少,旱涝急转,开汛偏早,冷暖变幅剧烈,低温阴雨严重”。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厄尔尼诺现象带来的影响是(   )

A. 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将由偏暖状态转入偏冷状态

B. 秘鲁渔场增产

C. 当年冬季我国北方地区容易出现暖冬

D. 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个数比正常年份多

A. 4月至6月

B. 5月至7月

C. 7月至8月

D. 7月至9月

【答案】 1. C   2. A

【解析】

(1)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升高;秘鲁渔场受海水温度变化的影响,大量死亡;因大气环流受到影响,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个数比正常年份少;而当年冬季我国北方地区容易出现暖冬。故本题选C。

2. 1990年以来,黄河进入枯水少沙期,入海水沙锐减。2002年起,每年的汛期通过三门峡、小浪底等水利枢纽进行调水调沙(通过人工调控洪水,在短时间内将大量水沙集中输送入海),使黄河尾闾河道(位于利津到入水口之间,长约104km)的水沙受人工调控,显著影响了该河段的冲淤变化。冲淤量是河水带走河床所淤积的泥沙数量,是淤积量与冲刷量的差值。下图示意2001-2016年黄河尾闾河道年冲淤量及累计冲淤量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02-2016年期间(   )

A. 总体处于冲刷趋势

B. 冲淤速率明显下降

C. 累计冲淤量持续减少

D. 总体处于淤积趋势

(2)2002-2016年,黄河尾闾河道河床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

A. 持续淤积

B. 先淤积、后侵蚀

C. 持续侵蚀

D. 先侵蚀、后淤积

【答案】 1. A   2. D

【解析】

(1)结合材料读图可知,2002年以来,河道主槽冲淤年际变化明显,总体年冲淤量为负值,即总体处于冲刷趋势,A正确,D错误;年冲淤量及累计冲淤量都呈波动变化,BC错误。故本题选A。

(2)读图可知,将累计冲淤量变化分三个阶段:2001~2005年,累积冲淤量明显减少,说明河水快速下蚀,河床底部泥沙被大量冲刷带走;2006~2014年,累计冲淤量变化缓慢,总体减小,说明河水缓慢下蚀,河床底部泥沙被少量冲刷带走;这两个阶段均以侵蚀为主,只是侵蚀的强度或速度不一样。2015~2016年,累积冲淤量略有回升,河床底部有泥沙淤积;这个阶段以淤积为主。故本题选D。

THE END
0.【地理专题】“冲积扇”与“洪积扇”有何区别?附高考地理常见的12. 冲积平原:冲积平原是由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平原地貌,常由冲积扇、洪积扇构成。冲积扇是较大河流在山地与平原交接地带发生大量沉积,所形成的扇状地形;洪积扇是洪流边侵蚀沟谷、沟坡边将大量碎屑物质搬运到沟口或山麓地带堆积形成的体积大坡度小的地形。 jvzq<84m0uooc7hqo0io1jwvkerfa:=877;28?9a8h932o8223?12ƒtmm0nuou
1.1.图中所示的地貌类型属于[]A.三角洲B.冲积扇C.沙丘D.冲积A.三角洲 B.冲积扇 C.沙丘 D.冲积平原 2.图示的地貌分布在 [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东北平原 C.塔里木盆地 D.青藏高原 3.该地貌类型最频繁引发的地质灾害是 [ ] A.地震 B.水土流失 C.地面沉降 D.泥石流 答案 1、B 2、C 3、D 核心考点jvzq<84yyy4dl|q0eqs/ew4icq€iqwl1fkrj1>;346:97;;0jvsm
2.精品解析:江苏省南京市临江高级中学2025(砾石多呈棱角状),B正确,A错误;一般冲积扇,扇顶以砾石为主,孔隙大,透水性更好,扇体由大小颗粒混杂堆积,黏土等细颗粒填充砾石间隙,整体透水性较差,尤其扇顶因颗粒混杂,孔隙易被堵塞,C错误;流水沉积受季节变化影响,形成清晰的层理结构(如粗砂层与细砂层交替),而泥石流爆发具有突发性、间歇性,堆积过程快速杂乱,jvzquC41yy}/|}m0eun1|thv1;59>;5224ivvq
3.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十周考试地理试卷下图为泥石流扇结构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相比一般冲积扇,图中泥石流扇的特点是( )A.颗粒物粒径较细B.颗粒磨圆度较差C.扇顶透水性较好 D.层理结构更显著11.泥石流扇中与甲、乙相比,丙处颗粒物粒径最大,主要影响因素是( )A.风速 B.径流量 C.重力 D.风化程度读图1和图2,完成下面小题。12.图1中jvzquC41yy}/|}m0eun1|thv1;59B=3974ivvq
4.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公路承灾体普查技术指南响范围,灾害可能带来的损失;制作泥石流风险专题图,标明泥石 流危险图斑、泥石流形成区、流通区、堆积区的空间分布及影响范 23 国、泥石流流域范围、冲积扇范围、沟口点,公路承灾体的空间分 布及关键属性信息。 4沉陷与塌陷 沉陷调查的主要内容如下: (1)排水条件 调查排水设施的数量、位置和尺寸是杳合理;排水设施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471622?4:27626:5542682:;0ujz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