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飞机从乌鲁木齐向东航行,天山东段博格达峰一带的山体皱褶连绵,山前的大地沟壑纵横。舷窗之外,山体的肌理清晰可辨,地表的沙石土壤似乎都是从山口流出。山脚之下,流水冲刷携带来的物质沉积成一处处冲积扇,它们相互连接,形成倾斜的平原,仿佛大山的裙摆。摄影/田捷砚
不丹国土面积不足4万平方公里,相当于重庆面积的一半。由于是山地国家,即使在今天,从最西端的哈宗到最东面的塔希冈宗,驾车沿着路况最好的北纬27.5度一线行驶,也要整整三天。重重山脉阻隔着条条河谷,独特的地理条件决定了不丹人徒步多过乘车。
有一次我去新疆,飞机在接近乌鲁木齐的时候,我看到下面的景象十分新奇壮观:一条赤裸的山脉横亘在没有一丝绿色的平坦大地上,黄褐加棕黑的色泽统治着一切。这是荒漠地区的寻常景象,似乎在这里只能寻找……
长江的湖北宜昌至江西湖口段以及江西湖口至长江口段,分别被称为长江的中游和下游。许多观测数据和研究结果表明,虽然降水减少是造成长江中下游旱灾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三峡水库等大型工程的蓄水,的确也……
本刊2002年第10期《云南专辑》的封面是云南的红土地,近十年过去了,这片土地的景象会有什么变化吗?带着这个疑问,几位本刊的忠实读者踏上了寻访这片红土地的旅程。
刘树坤。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姜加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赖锡军。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林之光。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郭来喜。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佘之祥。中国科学院东南资源环境综合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
在光榕树上,雌性东黑冠长臂猿允许孩子单独活动一小会儿,树上有它们最喜欢吃的果子。在地球上,东黑冠长臂猿仅存约110只,是极度濒危的物种。
富庶河谷的守卫者。宗堡是不丹大地上最具特色的一类建筑,作为宗教和世俗统治的集合体,其选址考虑深远—或居于河谷富庶地区,或扼守交通战略要地,或据守在高高的山冈上。帕罗河谷是不丹最富庶肥沃的一片土地,美丽的帕罗宗堡便驻守在这里,夕阳给它罩上了一层迷人的金色。摄影/David Kneale
芒德河畔扼守不丹东西要冲的通萨宗堡,建成于1644年。其中南端的寺庙部分,早在1543年就已经存在了。摄影/张超音
摄影 / 张超音
作为截断长江并且处在长江上游和中下游地形大转折附近的巨型工程,三峡水库对长江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对长江中下游来说,清水下泄导致河床掏深,加上汛后蓄水导致的下泄流量减少,是长江及其通江湖泊水位连年走低、干旱频现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也使长江口的咸潮入侵提前和加剧,这是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不得不面临的水资源与水环境的严峻挑战。摄影/Liu Shusong/c
湖南永顺县王村镇(现改名芙蓉镇)是土司时期的水陆交通重镇,也是溪州土司的统治中心和土家文化的起源地。溪州土司治所迁至老司城后,王村改为土司夏宫所在地。现在,旅游部门已经在其遗址——酉水边的崖壁上复原了一座夏宫。不过,当地文人介绍说:“仿古赝品还不到‘正品’规模的一半。”
摄影 / 李风
多楚拉山口的108座佛塔。海拔3140米的多楚拉山口风景优美,群山巍峨,原始森林密布。这些有顶的白色建筑是佛塔,一共有108座,是不丹王太后阿嬉多杰·旺姆·旺楚克发愿修建的,为了纪念在剿灭盘踞在不丹南部的印度阿萨姆反对派武装战争中丧生的人。
摄影 / 张超音
摄影 / 李风
玉门——冲积扇催生的城市。甘肃河西走廊的西部,祁连山的北侧,玉门市坐落在一个如银杏叶般的冲积扇东北边缘。所谓“冲积扇”,说的是如图中这种扇形的沉积地貌。“冲积扇”多分布于山前,山中土石随洪水涌出山口,随着水流减缓,土石泥沙逐渐沉积,形成近于扇形的形态。在洪积扇的中下部,往往蕴含着丰富而稳定的地下水资源,泉水从洪积扇地势低洼的边缘区域渗出,造就了宜居的绿洲,绿洲中农田密集,村镇星罗棋布。图中的洪积扇是祁连山西部的昌马河从山谷中流出后形成的,故名昌马洪积扇,我国勘测发现的第一处油田——玉门油田正位于这里。
服饰迥异的蕃巴人。这是居住在不丹东部塔希冈宗高山地区的萨克腾族人,他们也被称为蕃巴人。冬季经常能在低海拔地区看见他们,他们下山用牦牛交换大米等生活物资。蕃巴人的服饰特点十分鲜明,跟其他不丹人完全不同,尤其是飘着几个“小辫子”的帽子。摄影/David Kneale
生殖器绘画俨如门神。不丹的生殖崇拜十分普遍,在旺杜波德朗宗诺布丁村的小卖部,门口两侧都绘着色彩鲜艳的男性生殖器,如同门神一样,护佑着不丹人。他们在这里聊天、做小买卖、晒太阳,无论老少对此都习以为常。
摄影 / 张超音
西藏地区的生殖崇拜流行地域较不丹集中,除了崇拜男性生殖器,也崇拜女性生殖器。阿里古格遗址的壁画上,四臂天女丰满而裸露。受克什米尔绘画风格的影响,阿里地区的壁画人物高鼻深目,色彩艳丽。
摄影 / 张超音
中越边境的这片喀斯特季雨林是东黑冠长臂猿在这个星球上最后的栖息地,很难相信这片森林生长在没有一寸土壤的石山上。曾因大规模砍树烧炭而破坏严重的森林因为长臂猿的发现而得到了保护,正在逐步恢复生机。
开国君主的外交故事。这是一张颇有历史价值的老照片。1906年,时任不丹通萨佩罗的乌金·旺楚克(前排左二)作为国家代表访问印度。在他的左首,依次是当时的英属印度驻锡金政治专员以及锡金国王图托·朗杰和王后益西·卓玛。在加尔各答,他拜会了来访的威尔士王子,即后来的英王乔治五世。1907年,不丹王国建立,乌金·旺楚克被推举为国王。
绝壁上的宗教圣地。建筑于海拔3300米的悬崖之上,云遮雾绕的虎穴寺弥散着挥之不去的神性。实际上,它也是不丹最神圣的宗教圣地之一。传说中,莲花生大师曾骑着一只飞虎到这片高山,镇服了众多妖魔鬼怪。为了表达心中的虔诚和崇敬,信徒们在这一神迹之地修筑了寺庙。
摄影 / 张超音
身穿传统服装的不丹男子走过通萨宗堡前的廊桥。摄影/张超音
摄影 / 张超音
长江中下游通江湖泊分布图。长江中下游的绝大部分湖泊曾经都是通江湖泊,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围湖造田、修建堤坝闸门等人为活动,目前仅剩洞庭湖、鄱阳湖、石臼湖自然通江,其他湖泊均与长江形成阻隔,同时有大量湖泊已经消亡。重构江湖连通、恢复江湖生态,已成为长江中下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位土家族老人正要通过施南城的南门,听到摄影师的呼唤而蓦然回首。土司时期,这座古城乃是施南宣慰司的治所所在,而今,恩施一带能够让人遥想土司时代辉煌的完好遗存几乎只剩这座城门洞了。
摄影 / 李风
不丹北部唯一不通汽车的县——加萨。加萨地处不丹北部的高海拔山区,山地崎岖起伏,由于不方便运输修路所需的建材和修路工人的粮食等原因,加萨至今仍是不丹北部唯一不通汽车的县,当地人出行几乎完全依靠徒步。加萨周边这些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山峰,有很多都被不丹人视为神山,至今没有人攀登过。山脚下的加萨宗堡,给人以安谧的感觉。
摄影 / 张超音
终于找到了中国国家地理2002年第10期《云南如此多样!》的拍摄地,摄影师尤明忠(右)和张开权都很开心,他们双双摆出胜利的手势,在红土地上留影。摄影/石明
摄影 / 石明
摄影 / 李风
上图白框处经过放大,我们看到冲积扇边缘原来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良田沃土。
廷布位置图
在喀斯特山区做研究,物资都需要当地老乡帮忙背进山,他们在陡峭的石壁上也能轻松通过。
推开“现代不丹”之门的王室伉俪。不丹的三世国王吉格梅·多杰·旺楚克和王后格桑·曲登。这是一对颇具传奇感的王室伉俪。三世启动了诸多大刀阔斧的改革,同时,这位在森林与河谷地带长大的国王还热爱音乐、舞蹈和狩猎,类似被奉为“梨园祖师”中国唐朝皇帝唐玄宗般,他被誉为“不丹流行音乐之父”。至于美丽而智慧的三世王后,则是不丹历史上第一位接受西方教育长大的王后。
沙画中的佛国世界。在神圣而神秘的虎穴寺里,摄影师捕捉到了一幅珍贵的影像:僧人们正以十足的专注和崇敬,用彩色的沙子勾画“坛城”的图案——他们心中的宇宙象征和佛国净土。
摄影 / 张超音
普那卡宗堡大经堂前的狭小庭院里,下课的年轻僧人们正穿上鞋子,离开经堂。寺院既是供佛和诵经的圣殿,也是僧人们接受佛法教育的学堂。摄影/David Kneale
洞庭湖与长江之间的连通关系。松滋河、虎渡河、藕池河、调弦河都是历史上长江荆江段向南决口形成的河道,也是经长期演变后,长江入洞庭湖的现存通道。由于调弦口已建闸受堵,所以长江与洞庭湖之间的自然通道仅有松滋口、太平口(虎渡口)、藕池口以及城陵矶。绘图/范晓
武陵土司分布简图。武陵山脉是一个自然地理单元,自贵州苗岭分支,行乌、沅二江间,其间溪流纵横,“桃源”地貌广布,为以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世居之所,迄今仍被学者关注为“文化沉积带”。元明清时期,先后计有大大小小土司100多家林立于武陵山中。而本图仅标识了其中级别最高的各“宣慰司”治所,旨在粗线条勾勒武陵土司分布情况,引领读者进入武陵深处,探寻那段渐行渐远的历史。
不丹地形图。制图/蔡博峰
这是摄影师在今年6月中旬拍摄到的红土地场景,这样的景色与云南专辑的封面差别很大,其原因主要还是拍摄季节的不同。云南专辑的封面是在11月份的时候拍摄的,湛蓝的天空下,红色的大地与黄白色的高原油菜花显得色彩斑斓,十分具有视觉冲击力。而此时的红土地都已种满了庄稼,土豆刚好开花,绿色是整个画面的主色调。摄影/石明
摄影 / 石明
摄影 / 梁臻
乘飞机从乌鲁木齐向东航行,天山东段博格达峰一带的山体皱褶连绵,山前的大地沟壑纵横。舷窗之外,山体的肌理清晰可辨,地表的沙石土壤似乎都是从山口流出。山脚之下,流水冲刷携带来的物质沉积成一处处冲积扇,它们相互连接,形成倾斜的平原,仿佛大山的裙摆。摄影/田捷砚
摄影 / 田捷砚
杨霞:心理学家,女,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现任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副研究员,北京协和启迪心理咨询中心主任,著名心理医生。
好一个活灵活现的“神”。这是不丹普那卡宗美其纳村农舍外墙上的彩绘。上方的男性生殖器上缠着象征好运的红丝带,涌出的精液象征旺盛的生命力。下方绘的是化作大鹏鸟的莲花生大师攫着一条蛇。
摄影 / 张超音
幸福的王室大家庭。旺楚克四世国王的婚姻一直被传为佳话。在23岁那年,他迎娶了来自同一个贵族家庭的四姐妹。在结婚8年,4位小王子和4位小公主已经降生之后,低调的王室才正式举办了一场隆重的婚礼。图为英俊的四世国王与他的四位美丽王后在1988年婚礼庆典上的留影。
佛学的传承地。宗堡是不丹历史上政教合一制度的最典型代表,遍布不丹各地。旺楚克王朝建立后,政教逐渐分离,但宗堡依旧保有着在宗教事务方面的重要地位,往往也是重要佛学院的所在地。图中,在不丹北部加萨宗的宗堡里,一群刚上完佛学课的僧人让寂静的院子瞬间生动起来。
摄影 / 张超音
21岁的拉雅姑娘臧姆,随父母从高山牧场迁移到中部河谷过冬,途中在加萨宗小憩。摄影/张超音
摄影 / 张超音
1993年8月的洞庭湖区卫星遥感图像。这是三峡工程建成以前,汛期的洞庭湖卫星遥感影像,可以看到东洞庭湖、横岭湖、万子湖、大通湖等主要湖区水量充盈的景象,以及湖区通过通江河道与长江连通的情况。
图为该遗址发掘出的珍贵文物:清代永顺宣慰使官印。摄影/柴焕波
摄影 / 柴焕波
袖珍首都廷布。廷布原本是一个村庄,1955年不丹国王常住此地后,才逐渐热闹起来,1962年正式成为首都。廷布酷似一个被森林包围的等边三角形,全城大约5万人口,一多半都居住在这个“等边三角形”的下半部。廷布实在是太袖珍了,看上去更像一个繁华的县城。
摄影 / 张超音
虽然景色不一样,但是找到了封面诞生地,并且拍到了它生机勃勃样子,摄影师们仍然非常高兴。摄影/石明
摄影 / 石明
暴雨揭示“水泥化城市”弊端。6月18日下午,一场暴雨让武汉的城市交通基本上陷入瘫痪状态,立交桥下桥处积满了水。有网友留言说:“我们与西方隔了一条下水道。”其实,真的只是考验了市政工程这样简单吗?现代城市建设中的水泥、沥青等硬化地面不能渗水,而是通过下水管道把雨水导入了江河,从而使地下水得不到有效补充,雨季时城市的防洪问题严重。此外,水泥化铺路还有加重城市土地的沙化、阻断城市地面的生物通道、影响城市植被的根系发育等弊端。如何顺应自然,建设生态城市,是目前中国城市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摄影/Chen Liang
中国冲积扇景观分布示意图。在自然界中,由河流或山洪在流出山口时所形成的冲(洪)积扇并不罕见,几乎在每处山口地区都有发育,但并不是所有的冲积扇都能被称为景观。通过对全国数以万计的冲积扇分布的梳理,我们发现在干旱地区由山洪形成的洪积扇较之于湿润地区由河流形成的冲积扇往往更容易形成景观:首先,在我国干旱区有许多巨大的山系,比如昆仑山、天山、祁连山,由于它们绵延千里、群峰耸立,经常能孕育出巨型洪积扇,从而成为令人惊叹不已的奇特景观;其次,在那些不甚雄伟的低山中,比如河西走廊北侧的龙首山、北山和阴山南侧的大青山,由于它们的山势较低、山体较小,因此会将山口的洪积扇衬托得更为明显和壮观;另外,山前有平原或者大面积开阔地的山,比如环塔里木盆地的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及青藏高原上的可可西里山,由于洪流涌出山口以后没有其他障碍的遮挡,也可以形成规模宏大的洪积扇景观;而湿润区的山地,虽然雨量充沛,但河流有着较为固定的河道,河水不容易漫过河床形成大面积的滩状沉积,因此我国东部湿润地区,从环东北平原的长白山、小兴安岭、大兴安岭沿燕山、太行山一路南下,到秦岭、大巴山、武陵山、雪峰山以及福建的武夷山和台湾的中央山等,山口冲积扇的景观价值似乎要略逊于西部。
发自内心的幸福笑容。大多数不丹人都比较单纯,生活得简单、快乐,笑容都是发自内心的。这三个男子的眼神都很纯净,孩子们的眼神更是澄澈。这几个幸福的人所在的这栋不丹传统建筑的木窗,绘有传统的彩色花纹。摄影/Christophe Boisvieux/C
不丹中部旺杜波德朗宗岗提村的这户人家,大门旁绘着拟人化的男性生殖器,缠绕其上的丝带下端已经变成了双脚,生殖器已然成为一个活灵活现的神,保护着这家人。这家的孩子在彩绘旁悠闲地晒着太阳,泰然自若。
摄影 / 张超音
旺楚克四世国王拥有一个幸福的大家庭,四位王后共为他诞下了10位王子与公主,今天,他们大多已长大成人,并为不丹的发展和幸福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图为旺楚克四世国王与孩子在一起。
不丹重要宗堡和寺庙分布示意图
2011年5月的洞庭湖区卫星遥感图像。这是2011年5月,长江中下游出现持续干旱时洞庭湖的遥感影像,可以看到湖区的主要湖泊已基本干涸,形成大面积的绿色草洲,原来的大片湖面,已被辫状河系所代替。
图为该遗址发掘出的珍贵文物“永顺司置”特别题款的青花瓷片。摄影/柴焕波
摄影 / 柴焕波
“盛产”雪山的国家。不丹是多山的国家,除喜马拉雅山主脉以外,还有很多支脉。这些山脉大多呈南北走向,山脉北端海拔多在5000—7000米之间,山顶常年被积雪覆盖。这是岗卡彭森峰,海拔7541米。摄影/Yeshey Dorji
这个地点看起来和杂志上的画面有点像,摄影师石明拿着2002年第10期的杂志封面反复比照。毕竟,距离这张封面照片的拍摄,已经过去了近十年时间,由于红土地这里退耕还林,地表变化很大,寻找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摄影/尤明忠
摄影 / 尤明忠
长江中下游今春遇罕见干旱。今年3月至5月,长江上中下游不同地区气温升高、久旱不雨,土壤中的水分蒸发强烈,江河湖泊水位异常偏低,洞庭湖、鄱阳湖水面缩小近一半,洪湖有2/3干裂,有的中小湖泊甚至完全干涸,导致了大片农作物受旱,上游不少地区人畜饮水困难。
c,面对毫无屏蔽遮挡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山口洪积扇往往规模巨大。洪积扇前端的肥沃土壤,再加上其特殊的储水特性,成就了雪山脚下的万顷良田。由于洪积扇的地下水流走向往往与扇体表面的干涸河道流向一致,因此为了方便灌溉,这里的农田也保持着与扇体和水系相同的排列方向。摄影/李翔
摄影 / 李翔
由于环境限制和经费有限,研究人员只能住在半开放的山洞中,除了生活条件极为简陋、常得不到新鲜食物补充之外,最为头疼的是喀斯特林区找不到稳定的水源,做饭和饮用的水只能靠下雨时洞中钟乳石的滴水和几处石坑中的积水。
在喀斯特山区研究长臂猿不但辛苦,而且充满了危险,每一个来此工作的研究和保护工作者几乎都在湿滑而又锋利的石灰岩上吃过大亏,划伤、扭伤、摔伤的危险时刻存在。
王位和理想的传承。为庆祝新国王的加冕,不丹全国上下一片喜气洋洋,举办了各种隆重的庆典。不丹是以藏传佛教为国教的国家,2008年11月,在不丹神圣的普那卡宗堡内,一场为恭贺新国王继位的宗教仪式正在举行。供图/(ROM) /Facts about Bhutan
国家盛典的舞台。首都廷布的扎西曲宗堡宏大而壮丽,是当今不丹中央政府和最高僧团的所在地,国王的宝座也设在这里。作为权力和信仰的集中地,它见证了不丹王国一幕幕的历史正剧与传奇,也往往是国家盛大庆典的举办地。图中正在举行的是旺楚克五世国王的加冕庆典。摄影/Christian Kober/C
长江与通江湖泊的水位关系示意图。a. 三峡工程建成以前,长江河床未经强烈下切,通江湖泊可以得江水的充分补给。b. 三峡工程建成后,因长江河床强烈下切以及汛后蓄水,导致长江水位下降,入湖流量减少,也因为长江与通江湖泊之间的水位差加大,使湖水加速外泄,湖泊出现干涸。绘图/范晓
除了比新修乡村双向车道还要宽出一倍的宽敞“官道”,大规模考古发掘前的老司城村和武陵山中的偏僻村庄别无二致。可是,经过1995年以来先后四次对老司城及外围遗址的大规模调查与发掘,这个普通的山村拥有的遗址入选了“2010年度十大考古发现”。
摄影 / 李风
来不丹越冬的黑颈鹤。冬季,这群来不丹越冬的黑颈鹤,正在福布吉卡一栋民宅外的空地上休息、觅食。福布吉卡的冬天相对温暖一点,不过当地的农民还是会迁到更南方的地方去过冬,几乎所有房子都是空的。摄影/Yeshey Dorji
与大多数发育在山口平缓地区、坡度不足10而面积广阔的冲积扇不同,慕士塔格山的冲积扇面积袖珍,但坡度可以达到20,几乎一次大规模的山洪就能造就出一个这样的“非典型”冲积扇。一个个近似标准三角形的冲积扇紧密地排列在山口,边缘被另外一个同样三角形的绿洲所掩盖,构成了这样一幅独特的风景。摄影/岱天荣
摄影 / 岱天荣
传统与宗教之美。作为一个宗教气息浓郁的国度,在宗堡中举行的各种传统节目和宗教盛典是不丹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图为在廷布扎西曲宗堡年节上进行表演的传统杜达格舞。摄影/Michael Hawley
2000年10月的鄱阳湖区卫星遥感图像。这是三峡工程建成以前,汛期后鄱阳湖的遥感影像,可以看到鄱阳湖水量充盈、湖面广阔的景象。
祖师殿是永顺土司祭祀场所,已有近千年的历史。这座典型的木结构殿宇背靠陡壁,里面好像一座吊脚楼,分为正殿、皇经台、玉皇阁三层,层层往上,便要层层攀爬这种陡峭而逼仄的木楼梯。
摄影 / 李风
祈福“仪仗队”。不丹北部的其列拉山口竖立着很多经幡,仿佛一个队列整齐的仪仗队。不丹人跟西藏人一样,都认为将经文印在幡上,悬挂在山口等他们认为有灵性的地方,每当幡被风吹动一下,就等于念诵了一遍经文,为自己消灾祈福,会得到佛的护佑。因此印着经的幡被叫做经幡。现在,为了方便,大部分经幡都已经不再印字了,而是做成五彩旗。经幡背后的雪山是中国和不丹的界山卓木拉日。
摄影 / 张超音
流淌在四川泸定的大渡河水流湍急,河岸两侧山谷陡峭。由于可开垦居住的土地非常有限,泸定县城只能建在山麓的冲积扇上。从空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两岸的冲积扇几乎完全被密集的房屋建筑所覆盖,一座公路桥连接着大渡河两侧的交通。河面上还可看到一条铁索桥,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泸定桥。摄影/曹铁
摄影 / 曹铁
每天喂鸽子的阿嬷益西。85岁的阿嬷益西正在廷布自家的院子里喂鸽子。鸽子们已经习惯每天来她的院子里吃“早饭”了,不给就不飞走。除了坚持每天喂鸽子,笃信佛教的她还购买很多粮食,喂养各种流浪动物。全民信教的不丹人对各种动物都十分友善。摄影/王心阳
摄影 / 王心阳
进行长臂猿种群数量调查的专家和队员在研究地图并分析当天获得的信息。调查显示在中越两国边境上仅存的一小片栖息地中共有约110只东黑冠长臂猿。
2008年对于不丹有着非凡的意义。在这一年中,除了王国百年庆典和第五任国王的加冕典礼外,不丹还颁布了该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加冕当日,四世国王按照传统仪式,将象征王权的王冠授予了他的长子。同时传递下去的还有他关于民主和幸福的治国目标和理想。摄影/HO
“平民”国王与王后。年轻的旺楚克五世国王不仅从父王那里接过了王冠,也继承了四世“平民国王”的行事风格。自幼年起,他便常和父亲一起出巡,与牧民们共同席地而坐,甚至亲手为百姓倒奶茶。图为五世国王吉格梅·凯萨尔·纳姆耶尔·旺楚克亲切接见民众的场景。摄影/PEDRO UGARTE
幸福与崇高之地 。晨雾中的普那卡宗堡像一艘停泊的巨轮,被称作母曲和父曲的两条河流一左一右拥抱着它,并在宗堡前汇流。与它的名字“幸福宫”的含义相似,这座宗堡也有着许多与幸福相关的故事。在这里,四世国王与他美丽的四姐妹王后第一次相遇,后来也是在这里举办了隆重的婚礼。
摄影 / 张超音
2011年5月的鄱阳湖区卫星遥感图像。这是2011年5月,长江中下游出现持续干旱时鄱阳湖的遥感影像,和洞庭湖一样,此时的鄱阳湖已大片干涸,昔日的湖面也变成了大片草滩,河流穿行其中。
正殿供奉着道教祖师张道陵,迄今香火不断。
摄影 / 李风
摄影 / 浦峰
在四川雅砻江边,摄影师为我们捕捉到这个世外桃源般的冲积扇。梯田如鳞片般沿山坡铺至江边,田间阡陌交通,民房错落。摄影/曹铁
摄影 / 曹铁
迁徙中的拉雅人。生活在加萨宗最北部的高山牧民拉雅人,每年在高海拔的高山牧场变得天寒地冻之前,都要迁往温暖些的河谷地区。他们把牦牛等牲畜留在山上,交给少数人看守,只带着生活必需品和山区特产下山,跟河谷地区的人进行买卖或者交换。摄影/张超音
摄影 / 张超音
长臂猿反应迅速,行动极其敏捷,只有在掌握它们活动规律之后,提前在其可能的活动地点附近进行绝佳的伪装和蹲守才能获得近距离的影像记录,影像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进行个体识别。
从宗堡内部精美华贵的装饰,可以看出普那卡宗堡的崇高地位。不丹的国父,也是“宗堡之父”的夏尊1651年在这座宗堡中圆寂,其法体至今被供奉在大经堂中的鎏金佛塔里。如今,每当新国王和最高宗教领袖杰堪布大喇嘛即位时,都需要在此供奉与祈福。摄影/王心阳
摄影 / 王心阳
站在三峡大坝前的农妇远望着三峡大坝,经过水库拦截,滚滚长江水变得较为清澈与平静。人在这样宏伟壮观的工程面前,似乎显得很渺小;但人类认为非常宏伟的工程,在大自然面前,也许更加渺小。这样的工程究竟是征服自然的象征,还是带来更多问题的肇事之端呢?也许还要更多的时间来证明。摄影/Keren Su/c
唐崖土司城遗址的“镇城之宝”当属“荆南雄镇”石牌坊。据载,牌坊是明天启三年(1623年),熹宗皇帝为表彰唐崖土司王覃鼎率土家军队为朝廷征战立下显赫战功所赐。覃鼎因此成为唐崖土司和覃氏家族的骄傲。
摄影 / 李风
洞庭湖变草原。2011年春天的大旱,使千湖之省的湖北和湖南洞庭湖、江西鄱阳湖纷纷出现缺水的状况,很多湖泊见了底,洞庭湖很多的湖面没有了水,出现大面积的草场,渔船搁浅在“草原”中。专家认为,洞庭湖的干涸,固然与降水少直接相关,但是,人类无休止的围湖造田、上中游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也脱不了干系。
摄影 / 李风
冲积扇成泉原理图。为什么冲积扇的扇缘部位常常会有泉水出露?这与冲积扇的结构有很大关系:从冲积扇的纵剖面图上可以看出,上层通常是粒径较大的砾石,而下层则是颗粒更小的细沙和黏土。每当山洪暴发,大量的水流从山口的扇顶部位倾泻下来,漫过整个扇体,而洪水在沿着扇体向下奔流的同时,也大量地渗入扇体内部。由于扇体最表层的洪积物粒径较大,排列并不紧密,彼此之间的缝隙很宽,非常利于地表水的下渗。而当水下渗到扇体下层的黏土层时,由于沉积物粒径的减小,排列变得更加紧密,不利于水的继续下渗,水流垂直运动的速度减缓,变为近似水平方向的流动。当水流到冲积扇扇缘部位的时候,已经离地表很近,非常利于打井汲水甚至直接形成泉水出露。而且,由于扇缘部位的黏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对水体阻隔的作用,它能保证季节性山洪的水长期储存在扇体中,相当于一个“水坝”,保证了泉水的稳定性。绘图/萧关
穆光宗: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老年学研究所副所长,《人口与发展》杂志副主编。主要研究人口理论和社会政策、社会老年学、人口与可持续发展。
飞跃中的母子,长臂猿的腕部和肩部结构特殊,可以依靠双臂在森林中飞快地移动,它们通常不下地活动,所以森林中大树一旦受到破坏就会影响到它们的活动。
2011年5月,旺楚克五世国王宣布即将迎娶他美丽的平民新娘吉增·佩玛。与曾在美国和英国学习的国王相似,这位21岁的不丹姑娘是英国伦敦摄政学院的一名大学生。在订婚仪式上,被誉为“世界最英俊国王”的旺楚克五世与他美丽的未婚妻身着典雅的不丹传统服装现身。他们被国际社会视为推动不丹政治社会发展的催化剂。摄影/GELAY JAMTSHO
图为大青石砌成的覃鼎夫妇合葬墓,可惜早已被盗一空。
摄影 / 李风
在新疆哈密,黑色的戈壁就像一张底片,记录下洪水流过的痕迹。这里气候干旱,山体缺乏茂密的植被保持水土,所以往往大雨过后,山洪就会携带泥土沙石毫无阻拦地从山上汇集流下。洪水来势汹汹,可是冲出山口后,由于坡度骤降,水流变得缓而分散,丝丝细流漫无目的地流淌开来,仿佛一束被解开的辫子。干旱的大地如海绵般吸吮着水分,强烈的日照更加加速了分散水流的蒸发。散乱而摇摆的水流逐渐在山前消失了,留下一道道水渍。更重要的是,每一次洪水所携带的物质堆积沉淀下来,逐渐形成了厚厚的洪积扇。摄影/赵承安
摄影 / 赵承安
农田边午餐的幸福农民。不丹绝大多数人口都是农民,他们收入不多,刚刚解决温饱问题,但他们都很满足、都很快乐。这几个农民劳动了一上午,正准备在田边吃午餐。他们对艰辛的农业劳作没有抱怨,而是乐在其中,面对镜头,他们笑得多么开心。幸福原来可以这么简单。摄影/Lynsey Addario/C
父母在为小长臂猿理毛,理毛是灵长类比较重要的社会行为。
湖北宣恩县彭家寨古吊脚楼群有数百年历史,全寨45户250余人,均系土家族。村里很多人都姓彭。彭家寨与湖南张家界、永顺接壤,村里人多认为自己是永顺彭姓土司回迁江西时,“半途而废”,遗留在武陵山中的土司后裔。
摄影 / 李风
看谁掉进水坑里。通萨的一所中学正在举行传统运动会,画面中的比赛项目就是不丹的一项传统民间体育项目:两个男学生全身攀在木杠上,竭力用浸水的草包击打对手,最先让对手跌入木杠下的水坑里的,就是获胜者。不丹的传统游戏还有很多,都得到很好的继承。摄影/张超音
摄影 / 张超音
母亲正在哺乳,小长臂猿要和母亲一起生活2—3年,通常到弟弟或妹妹就要出生时,它才会独立活动。和其他类人猿一样,长臂猿种群数量增长较为缓慢,这也是它们濒危的原因之一。
熊蕾:原新华社中国特稿社副社长,高级编辑。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后,至2006年退休,一直在新华社从事对外报道工作。退休后先后受聘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新闻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执教。
一只快要成年的雄性长臂猿正在挑选大青树成熟的果实。大青树是榕树的一种,榕树的果实是长臂猿的主要食物,还好榕树并不适合烧炭,否则东黑冠长臂猿恐怕在被发现之前就已经从中国消失了。
太行山(北段)冲积扇造就的城市带。理论上说,任意曾经发生过水土流失的山体,其山麓都有洪积扇的存在。在我国湿润的东部地区,山前冲积扇很快被植被覆盖,加之人类活动的改造,图中所示的太行山冲积扇轮廓和形态早已难觅踪影。尽管如此,曾经的冲积扇造就的土壤层次差异以及水源的分布仍然对人类经济活动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依山傍水的环境有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因此在太行山东部山麓地带的冲积扇带上出现了一个从北到南的城市带。
不丹北部高山民族拉雅人。这个小姑娘是生活在不丹北部的高山民族拉雅人。拉雅女人喜穿黑色衣服,都戴竹编的小尖帽,身上带着很多银饰、珊瑚装饰、绿松石装饰等,非常美丽。摄影/David Samuel Robbins/C
三种黑冠长臂猿雌性的比较。绘图/张瑜
祁连山冲积扇造就的城市带。相比于太行山,祁连山北侧河西走廊中的城市带更为明显地坐落在冲积扇上。除此之外,黑河、北大河、石羊河等造就冲积扇的河流也对城市的布局和规模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摄影 / 王心阳
图为东黑冠长臂猿栖息地中的几种典型食物树:广西蜜花树,主要在秋冬季节成熟,10月到次年1月是东黑冠长臂猿的主要食物,此时其他食物较匮乏。长臂猿属于类人猿,是高度进化的灵长类,它们倾向于利用能量更高的食物即植物的果实,它们具有很强的记忆能力,对自己领地内的食物分布及其生长状况非常了解,所以可以在不同季节取食不同植物成熟的果实。然而另一个后果则是,它们非常依赖原始森林,因为次生林无法在各个季节都为它们提供足够的食物。一旦原始林遭到破坏,它们就无法继续生存,所以保护长臂猿就意味着要保护好原始森林。
泥石流扇:比冲积扇更“火爆”的地貌。与冲积扇相比,泥石流往往来得更为猛烈和迅捷。图中展示的是青藏高原东南部西藏林芝地区波密县境内的泥石流扇,由于地处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北麓的冲积平原上,土壤松软肥沃,再加上印度洋暖湿气流带来了充裕的降雨量,满足了泥石流形成的三大必备条件: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因此成为泥石流频发的地区。摄影/邝然
摄影 / 邝然
不丹幸福指数调查问卷
光榕,是长臂猿最主要的食物,全年都有不同的树相继成熟,一般来讲春末夏初成熟的比例稍高。
天山南麓:绿洲是冲积扇的蕾丝。这张天山南麓的遥感图从更广阔的视角展示了冲积扇的美。一个个原本轮廓清晰的冲积扇沿山麓两翼相连,形成一条开阔的冲积扇带。在冲积扇的末端,富集的地下水渗出,造就了天山下村落与耕地集中的绿洲带。山前的公路同样沿冲积扇外缘的绿洲而修建,312国道串联起吐鲁番、鄯善等城镇,如项链般分布于湿润的绿洲、农田之中。
大果榕,一般在夏秋季成熟,6月到9月,在研究区域内并不多,但长臂猿非常喜欢吃。
在宁夏平原西北部,三关口明长城静卧在从贺兰山东麓喷涌而成的冲积扇的扇中部位。这是因为扇体中部的土壤较为干燥,长城的地基不会被潮湿的土壤腐蚀。尽管扇中部位比更低处的扇缘更易遭到山洪的侵袭,但城墙依然屹立,数百年不倒。摄影/王琛
摄影 / 王琛
三种黑冠长臂猿分布图
青海的可可西里湖,湖水安静而湛蓝。由于被群山环绕,一个个冲积扇从山口涌出,伸入湖底。冰雪融水在冲积扇上肆意流淌,当泥沙抬高阻塞了某一片水路,原本枝杈纵横的流水就会纷纷改道,进而水流路径变得错综复杂。摄影/田捷砚
摄影 / 田捷砚
狭小的长臂猿栖息地之外便是广阔的人类家园,山上是砍伐过后稀稀疏疏的次生林。即便是从自私的角度出发,我们也没有必要将长臂猿栖息地再开发利用了,破坏原始森林就好像在破坏一座古老的收藏了大量孤本的自然图书馆,对那里的研究或许会为我们带来未来的食品、药品、新材料。
祁连山虽然在中国的地理和历史上举足重轻,但无论从高度还是规模上都很难和喜马拉雅山、昆仑山等这些世界上极为巍峨的山脉相提并论。尽管如此,这里的冲积扇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其实相比于高耸磅礴的著名山脉,干旱区、半干旱区很多中小型山脉的冲积扇看上去更加恢宏壮观。从空中望去,祁连山山前平原开阔,冲积扇一个接着一个,它们相互连接、重叠,以至于扇形结构已经无从分辨。一道道洪水留下的痕迹,如一道道阳光射向远方。摄影/王琛
摄影 / 王琛
在中国,长臂猿这种类人猿是和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动物,然而我们已经把这些亲戚挤压到了灭绝的边缘。对于东黑冠长臂猿及其栖息地的研究刚刚开始,看着它们这种像是有些期盼的目光,我们怎能忍心让这些美丽的动物从我们身边消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