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雨后,地灾防御不可松懈!
地质灾害具有滞后性
地质灾害具有滞后性
转移群众千万别急着回原危险住地
应先确认安全
雨后天晴3—5天内
更应加强防御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湖南常见的地质灾害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切坡建房等
这些地质灾害发生前有哪些前兆?
遭遇时如何逃生避险自救?
湘湘带大家一起来学习
01
什么是滑坡?
斜坡岩土体在重力作用或有其他因素参与影响下,沿着地质弱面发生向下向外滑动并以向外滑动为主的变形破坏。一是指岩土体的滑动过程,二是指滑动的岩土体及所形成的堆积体。
更多内容请点击视频↓↓↓
常见的滑坡前兆
山坡中、前部出现有规律的裂缝,山坡坡脚处土块突然鼓起来,斜坡上的电杆、烟囱、树木等歪斜,斜坡上的建筑物发生变形、开裂、倾斜,房屋地板、墙壁出现裂缝,墙体歪斜等;
山坡上干枯了的泉水突然复活,或泉水突然干了、浑浊了,水位一会儿高一会儿低;
老鼠乱窜,鸡飞狗跳等。
要特别注意发生了滑坡
一定要立刻疏散逃生
并尽快向当地县乡镇人民政府
或村委会报告,请求组织救援
遭遇滑坡时
千万不要顺着滑坡体方向跑
要往两边跑
汛期要特别注意房前、屋后地面有无明显的裂缝及变形迹象。灾后不要立即进入灾区搜寻财物,有可能再次发生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
02
什么是崩塌?
陡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或其他外力参与下,突然脱离母体,发生以竖向为主的运动,并堆积在坡脚的动力地质现象。
更多内容请点击视频↓↓↓
崩塌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石头掉下来
一种是泥块掉下来
这和当地的岩石和土地有关
如果碰上了暴雨或地震
在山区公路开车行走时
大家就更要多留个心眼了
在山里采矿,挖开了坡脚,水库蓄水
山体爆破等都有可能会引发崩塌
特别是下雨时和下雨后
千万不要停留在山谷或者陡坡脚下
一定要尽快离开
如若遭遇崩塌
应立即向两侧稳定区域逃离
03
什么是泥石流?
由于降水(暴雨、冰川、积雪融化水等)诱发,在沟谷或山坡上形成 的一种挟带大量泥沙、石块和巨砾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
更多内容请点击视频↓↓↓
躲避泥石流时
千万不要顺着泥石流的方向逃跑
要向沟谷两边跑或者高地跑
这里特别提醒广大山区群众
在建房的时候
一定不要图方便
把房屋建在山坡、河流的沟口地带
一旦发生泥石流
这些地区极易遭受泥石流袭击
造成严重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04
什么是地面塌陷?
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凹陷、坑洞的一种动力地质现象。
更多内容请点击视频↓↓↓
地面塌陷的形成原因中
以岩溶塌陷和采空塌陷最为常见
岩溶塌陷主要发生在过量集中抽排地下水
把地表下的泥土带走后
在地下形成了土洞
长此以往,土洞塌了,就变成了大坑
采空塌陷主要发生在采矿区
当地下采矿空间被人为扩大了
破坏保安矿柱后,地表就可能发生塌陷
如何预防地面塌陷
一要注意村子周围是否有抽水活动或采矿活动;
二要注意村子里水井的水位变化;
三要经常观察房前屋后地表面有没有环状裂缝出现,特别是降雨季节要提高警惕,加强监测防范,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躲避。
小编特别提醒
雨后土质疏松
请各位乡亲
不要靠近斜坡、山体和黄土砖瓦危房
切勿立即上山作业或屋后清理杂物
发现地质灾害险情或者灾情
应当立即向当地人民政府
或者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报告
@临坡切坡建房户
安全须知
连续强降雨
山体土壤水分饱和过高
极易发生山体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
对于临坡切坡建房户来说
要保持警惕切不可麻痹大意
根据近10年来地质灾害发灾数据显示
80%以上的地质灾害发灾与切坡建房有关
90%以上的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与切坡建房有关
@临坡切坡建房户
记得按“33850”排查法自查
积极配合开展“挪床行动”
认清预警信号
地质灾害预警共分蓝黄橙红四个级别:
蓝色预警是预计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一般;
黄色预警是预计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
橙色预警是预计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很大;
红色预警是预计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极大。
“33850”排查工作方法
“33850”是专门针对临坡切坡建房,而采取的排查工作模式,即对近3年新建、后墙与坡脚距离小于3m、屋后坡高大于8m、坡度大于50度的临坡切坡建房户的风险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并根据隐患等级的不同,分为高、中、低风险。对被列为中、高风险的房屋,实施“挪床行动”,大大降低地质灾害伤人风险。
挪床行动
即鼓励“睡前(屋)不睡后(屋)、睡(楼)上不睡(楼)下”,针对村民途中返家的现状,实行门上上锁暂时贴封条等,确保群众安全。
在危险隐患点强降雨时、隐患点发生异常险情时、隐患点险情不能准确判断时,要果断紧急撤离。不要犹豫不决、瞻前顾后、当机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