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图是江西省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某校初中学生计划在图示区域进行研学旅行活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据图判断该区地形以为主河流干流流向为若处气温为℃山峰处气温最低不低于℃若在处突遇泥石流则①②③三条逃生线路中最佳的是简要分析图中城镇形成的有利条件题目和参考答案——青夏教育精英家教网——

【题目】下图是江西省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某校初中学生计划在图示区域进行研学旅行活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判断,该区地形以________为主,河流干流流向为________。

(2)若A处气温为20℃,山峰B处气温最低不低于________℃。

(3)若在D处突遇泥石流,则①②③三条逃生线路中最佳的是________。

(4)简要分析图中城镇形成的有利条件。

【答案】(1)山地 西北向东南转向自北向南(或自北向南)

(2)17℃

(3)②

(4)地形平坦,靠近河流

【解析】

在等高线地图上,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地,是山峰;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是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是山脊,等高线重合的地方是陡崖。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1)据图判断,该地区海拔在500米以上,地势较为陡峭,该区地形以山地为主;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可判断河流干流流向为西北向东南转向自北向南。

(2)读图可知,A点的海拔是100米,等高距是50米,B点的海拔低于600米,根据海拔每升100米,气温约降低0.6℃,计算可知,B点的气温不低于17℃。

(3)(3)若在D处突遇泥石流,则①②③三条逃生线路中最佳的是②,因为在遇到泥石流的时候,要往垂直于泥石流的方向逃生。

(4)读图可知,城镇所在地区地形平坦,海拔在100米以下,靠近河流,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题目】读下面两幅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左图可以总结出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________,这与我国______(气候要素)的分布特征是一致的,造成这种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

(2)右图中,A地和B地大致以 __________为分界线,该线两侧的土地类型虽然都是以耕地为主,但是B地以_______为主;图中 D地的土地利用类型是_______,其与B地分界线大致与我国_______mm等降水量线相吻合。

(3)农业类型的分布与土地的分布密切相关,A、B所在地区的农业类型主要是____业,但生产的主要农作物缺差异明显,B地主要粮食作物以_____为主,A地主要油料作物以_______为主。E地的农业以_____为主,该地分布着我国著名的____牧区。

(4)我国水土资源搭配很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北方__________,这对我国北方农业的发展影响较大,也使的我国南方水资源的利用率很低,为此我们实施的_________工程,该工程的东线主要利用_________运河作为输水通道,将南方多余的水输往缺少严重的华北地区。

(5)漫画中揭示了生活中水资源利用存在着________和_______问题。

【题目】读“地球上五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①界线是( )

A. 北回归线 B. 北极圈

C. 南回归线 D. 南极圈

【2】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3】四季变化明显的是( )

A. 甲、乙 B. 乙、丙

C. 乙、丁 D. 丙、丁

【题目】我国的内海是

A.渤海、黄海 B.渤海、东海

C.东海、南海 D.渤海、琼州海峡

【题目】 人类对地球海陆分布的认识,经历了极其漫长的过程。早期,人们只能认识人类足迹和视野所及的地方,直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人类对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才有一个基本正确的认识。下图为世界海陆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上图中,按①②③的数字顺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B.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C.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D.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亚洲

B.大洋①将缩小,大洋②将扩大

C.地球表面以海洋为主,陆地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D.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

【3】全球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在大洋之中的板块是(  )

A.美洲板块B.亚欧板块C.太平洋板块D.非洲板块

【题目】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从长江上游顺流而下,沿途可以参观的大型钢铁工业基地依次是( )

A. 重庆 攀枝花 武汉 上海

B. 攀枝花 重庆 武汉 上海

C. 重庆 马鞍山 武汉 上海

D. 攀枝花 马鞍山 重庆 上海

【题目】读图,回答问题

(1)写出A、B、C、D所在的时区:A   B   C   D

(2)向   每过一个 时区,时间要增加一个小时,向   每过一个时区,时间要减少一个小时.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   (加、减)一天;由西十二区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   (加、减)一天.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