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汛期交通安全,快收藏!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

为加强汛期全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配合做好防汛救灾工作,及时处置各类突发性道路交通事件,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毕节公安交警提高政治站位,建立健全应急机制,全力做好灾害风险隐患排查,与“一路多方”开展应急演练,加强灾害应对能力。

汛期安全出行应该怎么做

你都知道吗?

户外行人安全守则

1.暴雨来临前,选择地势较高位置避雨

暴雨来临前请找好一个安全的地方,并停留至暴雨结束为止。暴雨中的安全地方是指牢固的建筑物,地势较高的建筑物。

2.暴雨开始时,若所处地段有危险请报告位置

如果暴雨已经开始,自己所处位置危险,尽可能联络家人,告知你的具体位置,以在出现突发情况时方便救援。

3.如果路面浸水,勿贸然涉水

如果路面开始水浸,请不要贸然涉水,部分井盖被掀起但行人难以察觉,宁愿停在路中淋雨也不要试图过水。

4.暴雨伴随雷电时,手机关机,扔掉带金属的雨伞

暴雨伴随雷电时,注意防雷。若正在马路上淋雨,请把手中的雨伞扔掉。此外,在室外时切勿使用手机。

5.不倚靠路灯杆、信号杆,避免与含金属物体接触

6.留意周围是否有电线,保持距离避免触电伤害。

不要靠近或在架空线和变压器下避雨,因为大风有可能将架空电线刮断,而雷击和暴雨容易引起裸线或变压器短路、放电。如果发现电线断落在水中,千万不要自行处理,应当立即在周围做好标记,及时拨打报警电话报警。一旦电线恰巧断落在离自己很近的地面上,先不要惊慌,更不能撒腿就跑,此时应单腿跳跃离开现场,否则很可能会在跨越电线时触电。

7.留意外界动向,警惕泥石流等灾害

暴雨持续的话,及时评估藏身之处的安全性。尤其是容易发生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的地区,请保持警惕,注意外界动向,以方便随时更换躲避的场所。

8.注意墙体结构,远离不牢固围墙

雨天行车安全

1.雨天行车应放慢车速

雨天驾车时视线容易模糊,因此最好放慢车速,并尽量与前车保持一定距离,不要跟车太近,更不要频繁超车。另外,道路因下雨而变滑,导致轮胎的附着力会下降。如果车速过快,遇紧急情况时制动距离比良好天气时长20%—40%,制动效果明显下降,发生事故的机会增多。

2.雨天注意“水滑”现象

“水滑现象”是指车辆在高速行驶中车轮与路面之间形成一层水膜,导致车辆失控。发生侧滑或打转,另外,下雨时路面一些尘土、杂物产生的混合物,也易导致车轮打滑。雨天行驶到泥泞路段或遇到坑洼、水槽时,一定要注意缓慢通行。突然发生“水滑”时,一定要握紧方向盘,保持方向,不要突然刹车及转向。

3.注意加大行车距离

雨天行车要注意加大车距,雨天路面湿滑,路面附着力下降,制动距离增大,容易发生事故。应与前方车辆保持平时两倍以上车距行驶,降低车速,随时注意观察前车驾驶情况,提前做好应急措施准备。

4.注意避让行人

雨天驾车还需特别留心路上的行人。行人在打伞、穿雨衣后,视觉和听觉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稍不留意容易发生意外。所以遇到行人时,要耐心避让。

5.水深勿强过

通过积水路段时,驾驶员应放慢车速观察前方路况再决定是否前行。涉水行驶前查看水的深度及进、出水域的宽窄。如果水位达到保险杠或轮胎的三分之二处时,则不宜冒险涉水应尽量绕行,勿强行通过。

6.水中熄火切勿再启动

如果车辆在涉水过程中不幸熄火,不可重新启动发动机,重新启动会令已经进水的汽缸受到压缩水的冲击,造成发动机严重受损;此时,人员应离车,在安全地带等待救援或联系修理到场处理。

汛期易发生山体滑坡、塌方、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驾驶需注意这些

1、车辆行驶在山区道路时,应注意交通警告标志提示,尽量避开经常发生塌方、泥石流的路段。

2、 驾驶时遇到山体滑坡、塌方、泥石流,应先停车仔细观察道路情况,确认安全后,尽快通过。

3、山体滑坡、塌方、泥石流灾害较为严重的路段,车辆无法通行时,不应强行通过,要驶至安全地段观察情况等待救援部门清理道路,或选择其他安全路线绕行。

交警提示:汛期驾车出行要注意遵守法律法规,谨慎驾驶,确保安全。暴雨、冰雹等极端天气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尽量避免出行。

THE END
0.泥石流山体滑坡如何防范和逃生澎湃,澎湃新闻,澎湃新闻网,新闻与思想,澎湃是植根于中国上海的时政思想类互联网平台,以最活跃的原创新闻与最冷静的思想分析为两翼,是互联网技术创新与新闻价值传承的结合体,致力于问答式新闻与新闻追踪功能的实践。jvzquC41o0zigyfrgt4dp8sgyuJfvjnnahusyjwfa:8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