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的水系特征与水文特征都取决于流域内的地形、气候、植被和人类活动。河流水文特征包括河流的水位、流量大小、流量季节变化、含沙量、有无结冰期、凌汛等。水位和流量大小及其季节变化取决于河流的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和流量的季节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和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变化特点决定;另外,流量大小还与流城面积大小以及流城内水系情况有关。含沙量大小由植被覆盖情况、土质状况、地形、降水特征和人类活动决定。植被覆盖差、土质疏松、地势起伏大、降水强度大的区城河流含沙量大,反之则含沙量小。人类活动主要通过影响地表植被覆盖情况影响河流含沙量大小。
黄河小北干流位于黄土高原,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大,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差;黄土土质疏松,容易被侵蚀。结合这些区域特征,可以判断小北干流的水文特征和河道特征。
【关键能力】
【学科素养】
综合思维;从区域综合的角度,考查考生对黄河小北干流区域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认识,分析黄河小北干流流域自然要素对区域特征形成的影响。
区域认知;根据图文材料,确定黄河小北干流地理位置,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该流域自然地理特征。试题的图文材料信息属于较为复杂的情境,要求考生在较为复杂的地理事象中从区域特征和区域联系的角度分析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的原因。结合题图,禹门口至潼关河段位于黄河中游,进而推测出黄河中游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如该地区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秋李节多暴雨,年降水量接近400 毫米,黄土地貌广布,土质疏松,地势起伏较大.该河流不同河段河床落差较大等);由河段周围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支流汇入的泥沙较多,推测出该河段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明显。
【解题思路】
本组题对给定的地理事象,从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角度对其关系进行分析,三个问题具有思维的连续性,难度也是层层递进。
第(1)题,由材料可知,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主要是河道不同部位冲淤状况存在差异,导致河槽中的水流散乱,从而形成堆积性游荡河道。与黄河下游河段相比,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的水量并不大,排除A、B项;黄河小北干流流经黄土高原地区,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导致该河段河流含沙量大,加上该地区地势落差较小,河流以堆积作用为主;黄河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受大气降水季节变化的影响,该河段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综上可排除C项,D项正确。
第(2)题,由上题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在顺直、宽浅、落差较小的河道中,易形成堆积性游荡河道;河流水量的大小与堆积性游荡河道的形成关系较小,但河流水量的季节变化与堆积性游荡河道的形成有关,①错误;有支流汇入的河段,受干流顶托作用的影响,支流挟带的泥沙容易在干支流交汇处淤积,易使河道摆动,但黄河小北干流中段与南北两段相比,无主要支流汇入,②错误;受沿岸地形地貌及岩石抗侵蚀能力的影响,黄河小北干流中段河道较窄,从而导致该河段河道摆动范围较小,③④正确,故选C项。
第(3)题,渭河位于黄河小北干流南端,主汛期渭河洪水挟带的大量泥沙会顺黄河水向下游流去,对黄河小北干流河水含沙量没有太大影响,A项错误;渭河洪水汇入黄河会阻塞黄河小北干流南流的河水,使黄河小北干流水位抬升,流速降低,泥沙淤积增强,B、D项错误,C项正确。
【答案】(1).D (2).C (3).C
【失分剖析】
不结合区域特征、单纯以题论题,往往会钻进死胡同,在第(1)题四个选项的差异性中纠缠、错选;图中信息获取不准确,会导致第(2)题错选;不明确不同水体之间的相互顶托作用原理,第(3)题基本上无从解答,属于知识性缺陷。
二、辫状水系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雅鲁藏布江谷地是滑坡、泥石流多发区。中游河段河谷宽窄相间,在干支流交汇处多宽谷,河道多分汊,形成辫状水系。上图为西藏南部地区多年平均总云量(单位:﹪)分布图。下左图为上图甲地河道辫状水系景观图。下右图为拉萨城区示意图。
(1)描述藏南地区云量的时空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8分)
(2)简析图中甲河段辫状水系形成的自然条件。(6分)
(3)拉萨城市空间形态呈带状,试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8分)
(4)雅鲁藏布江流域泥石流类型主要有暴雨引发的泥石流和 引发的泥石流。松散物质是泥石流的主要激发因子,试分析该流域松散物质多的原因。(6分)
【答案】
1.【解题思路】本题以西藏南部地区为背景,提供辫状水系和拉萨城区示意图素材,考查降水时空分布及原因、辫状水系形成条件、城市区位及空间形态、泥石流类型及流域松散物质多的原因。
第(1)题通过描述藏南地区云量时空分布及原因,考查降水时空分布及原因。藏南地区云量主要是夏季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深入河谷,遇地形抬升成云致雨,(其次,夏季昼夜温差大,晚上高空散热快,形成较大的垂直温差异,空气对流运动强烈。)所以云量夏季多冬季少。由图中云量等值线可知,云量东多西少,因为东部受西南季风影响大于西部。
第(2)题通过提供相关图文材料,考查辫状水系的形成。辫状水系是多分支、宽深比大、弯曲度小、散乱无章、变化迅速的河道;该段河流含沙量大;河谷比较开阔,地势平坦,河流流速变缓,泥沙沉积形成沙洲;流域降水季节明显,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期宽阔的河道沙洲凸显形成辫状景观
第(3)题考查城区区位条件。拉萨城区沿河谷分布呈带状分布,主要从气候(热量)、地形、河流供水、农业基础等角度分析。
第(4)题考查泥石流的类型和形成条件之一松散物质多的成因。泥石流可以分成暴雨泥石流和冰川泥石流两类,雅鲁藏布江流域有季节性暴雨和夏季冰川融水,所以两种类型都存在。而松散物质多跟当地地震频发地质环境岩石断裂发育和季节性干旱气候风化作用强有关。
【参考答案】(1)夏季多冬季少(5-10月多,11-次年4月少);该地区夏季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气流沿河谷上升,易成云致雨(该地夏季空气对流运动强,易成云致雨);
东多西少;东部受西南季风影响大于西部。
(2)河流含沙量大;河谷比较开阔,地势平坦,河流流速变缓,泥沙沉积形成沙洲;流域降水季节明显,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期宽阔的河道沙洲凸显形成辫状景观。
(3)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河谷地带相对温和;河谷地带地势平坦,可节省建设成本;沿河供水容易;河谷地带农业发达,农业基础好。
(4)冰川融化 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活跃,岩体断裂发育,岩石破碎;干旱季节,风化作用明显。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薰衣草原产地中海沿岸,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而且具有良好的药用、保健等实用价值。薰衣草耐寒、耐早、喜光、怕涝。年降雨量在600~800mm最为适宜。其根系发达,性喜土层深厚、透气良好的沙质弱碱性土壤。上个世纪60年代,伊犁地区开始引种,目前是我国最大的熏衣草种植基地。
材料二:辫状水系指发育在三角洲、冲洪积扇、山前倾斜平原上,由许多汊流构成的水流交错、形似发辫的水系。其宽深比大、河道变化迅速。下图为河谷地形和伊犁河辨状水系图。
(1)简要说明伊犁河辫状水系的形成过程。(6分)
(2)薰衣草不仅具有观赏、实用价值,还具有较强的生态价值。请说明其生态价值的主要表现。(6分)
(3)分析我国新疆伊犁河谷引种薰衣草非常成功的有利自然条件。(6分)
(4)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6分)
①中央电视台“走边疆”节目曾对伊犁薰衣草产业现状作过“产业低端,薰衣草难飘香”的报道。请就此为伊犁薰衣草产业发展提几点合理化建议。
②霍城县计划在“十三五”期间每年增加薰衣草种植面积5000亩。这引起了不少人的担忧,请说明这些人担忧的理由。
【答案】2.【解题思路】(1)伊犁河辫状水系的形成过程,可以从水量、地形等方面回答。
(2)薰衣草为多年生植物,且根系发达,能够改善土壤质量,防止土壤结构破坏。根据发达,适宜水质土壤中生长,有利于遏制水土流失,防止土质沙化。植物能够净化空气。
(3)薰衣草生长习性是耐寒、耐旱、喜光、怕涝。伊犁河谷位于西北地区,冬季寒冷,伊犁河谷向西面敞开,位于西风带迎风坡,降水较为丰富。
(4)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选择①或者②都可以,但是回答重点需要把握,选择①可以从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良品种、提高产量和质量、打造特色品牌等方面回答,选择②可以从易加剧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方面回答。
【参考答案】(1)伊犁河流量很不稳定,河水暴涨暴落,且含沙量大;当洪峰进入山前倾斜平原时,流速减慢,泥沙大量堆积形成浅滩;洪峰退后,浅滩出露形成若干沙岛及多股的忽分忽合河道;洪水再次来时,在原有的河道中又会形成新的沙岛以及新的河道;
(2)薰衣草为多年生植物,且根系发达,能够改善土壤质量防止土壤结构破坏;遏制水土流失;防止土质沙化;净化空气;
(3)伊犁河谷面向西面敞开,位于西风带迎风坡,降水较为丰富;
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光熙充足,且昼夜温差大;
河谷地带土层深厚,具有沙性,且排水良好;
(4)①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良品种,提高产量和质量,打造特色品牌;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开发如医疗、高档化妆品等高附加值产品;拓展旅游、文化市场。实现经营多元化,
②过度扩张,大规模开垦荒地,易加剧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各区域农业结构相同,会削弱现有种植基地已形成的品牌特色,造成恶性竞争局面;配套的科技水平、加工能力等难以跟上,仍难以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