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勘查与防治

认证主体:吴**(实名认证)

IP属地:湖北

下载本文档

1、 泥石流勘查及防治工程设计泥石流勘查及防治工程设计河北省地矿局第四水文工程地质大队邢忠信介介 绍绍 内内 容容o第一节 泥石流的基本特征 o第二节 泥石流勘查o第三节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 o 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或山坡上,由于降水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或山坡上,由于降水(暴雨、冰川、融雪、水体溃决)激发的一(暴雨、冰川、融雪、水体溃决)激发的一种含有大量泥沙、石块和巨砾等固体物质,种含有大量泥沙、石块和巨砾等固体物质,并具有很大冲击力的特殊洪流。一般爆发突并具有很大冲击力的特殊洪流。一般爆发突然、来势凶猛、历时短暂、能量巨大、冲击然、来势凶猛、历时短暂、能量巨大、冲击力强,具有强大的破坏力。力强

2、,具有强大的破坏力。 泥石流定义:泥石流定义:第一节第一节 泥石流的基本特征泥石流的基本特征 o一、泥石流类型一、泥石流类型o泥石流的分类,反映了泥石流的成因、类泥石流的分类,反映了泥石流的成因、类型、危害作用和活动规律,对泥石流的防治型、危害作用和活动规律,对泥石流的防治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实践具有指导意义。o 泥流型:固体物质以细颗粒粘土和泥沙为主,混合较泥流型:固体物质以细颗粒粘土和泥沙为主,混合较为均匀,为均匀,98粒径粒径2.0mm,浆体有粘性。,浆体有粘性。o 水石型:固体物质以粗颗粒泥沙、石块为主,多为水石型:固体物质以粗颗粒泥沙、石块为主,多为2.0mm的各级颗粒,水沙呈分离状,

3、浆体无粘性。的各级颗粒,水沙呈分离状,浆体无粘性。o 泥石型:介于上述两种类型间的一种泥石流类型。固泥石型:介于上述两种类型间的一种泥石流类型。固体物质的级配差别很大,细颗粒物质和粘土物质含量体物质的级配差别很大,细颗粒物质和粘土物质含量视流域内土体贮量、性状而异,浆体流变特性则取决视流域内土体贮量、性状而异,浆体流变特性则取决于粘土物质含量及性质,有粘性的,也有无粘性的。于粘土物质含量及性质,有粘性的,也有无粘性的。o 就我省已勘查的泥石流沟来看,大多属于泥石型泥石就我省已勘查的泥石流沟来看,大多属于泥石型泥石流。但在坝上地区也有少部分的泥流型泥石流。流。但在坝上地区也有少部分的泥流型泥石流

4、。o(1 1)按泥石流物质组成分类,一般)按泥石流物质组成分类,一般分为泥流型、泥石型和水石型。分为泥流型、泥石型和水石型。o我省的泥石流沟从集水区地貌特征分析,多数为我省的泥石流沟从集水区地貌特征分析,多数为沟谷型泥石流;坡面型泥石流占少数。沟谷型泥石流;坡面型泥石流占少数。o沟谷型泥石流中有的沟流域呈扇形,面积较大,沟谷型泥石流中有的沟流域呈扇形,面积较大,能明显的划分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属标准能明显的划分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属标准型泥石流;有的沟流域呈狭长条形,其形成区多为型泥石流;有的沟流域呈狭长条形,其形成区多为河流上游的沟谷,固体物质来源较分散,流通区与河流上游的沟谷,

5、固体物质来源较分散,流通区与堆积区往往不能明显分出,属于非标准型泥石流。堆积区往往不能明显分出,属于非标准型泥石流。 o坡面型泥石流一般流域呈斗状,其面积一般较小,坡面型泥石流一般流域呈斗状,其面积一般较小,无明显流通区,形成区与堆积区直接相连。无明显流通区,形成区与堆积区直接相连。 (2 2)按集水区地貌特征分类,可分为)按集水区地貌特征分类,可分为沟谷型泥石流和坡面型泥石流。沟谷型泥石流和坡面型泥石流。o泥石流以稀性泥石流占绝大部分。特点是以水泥石流以稀性泥石流占绝大部分。特点是以水为主要成分,粘性土含量少,固体物质占为主要成分,粘性土含量少,固体物质占10-40,有很大分散性。,有很大分

6、散性。o少数为粘性泥石流,含大量粘性土的泥石流或少数为粘性泥石流,含大量粘性土的泥石流或泥流。其特征是粘性大,固体物质占泥流。其特征是粘性大,固体物质占40-60,最高达最高达80。其中的水不是搬运介质,而是组。其中的水不是搬运介质,而是组成物质,稠度大。成物质,稠度大。o “5.12”特大地震时,个别沟谷还发生了土特大地震时,个别沟谷还发生了土石流。石流。 o(3 3)按物质状态分类,可分为稀性泥)按物质状态分类,可分为稀性泥石流和粘性泥石流。石流和粘性泥石流。o 大部分泥石流在形成过程中,固体物质主要由滑坡、大部分泥石流在形成过程中,固体物质主要由滑坡、崩塌提供,在运动及发展过程中,固体物

7、质主要由沟崩塌提供,在运动及发展过程中,固体物质主要由沟床堆积物侵蚀提供,属于崩滑及沟床侵蚀型泥石流。床堆积物侵蚀提供,属于崩滑及沟床侵蚀型泥石流。o 部分泥石流在形成过程中,固体物质主要由滑坡、崩部分泥石流在形成过程中,固体物质主要由滑坡、崩塌和人工堆积碴石提供,在运动及发展过程中沟床堆塌和人工堆积碴石提供,在运动及发展过程中沟床堆积物侵蚀提供很少,属于崩滑及弃碴型泥石流。积物侵蚀提供很少,属于崩滑及弃碴型泥石流。o 部分泥石流在形成过程中,固体物质主要由滑坡崩塌、部分泥石流在形成过程中,固体物质主要由滑坡崩塌、弃渣提供,在运动及发展过程中,固体物质主要由沟弃渣提供,在运动及发展过程中,固体

8、物质主要由沟床堆积物侵蚀提供,属于崩滑、弃渣及沟床侵蚀混合床堆积物侵蚀提供,属于崩滑、弃渣及沟床侵蚀混合型泥石流。型泥石流。o 另有部分泥石流在形成过程中,固体物质主要由沟床另有部分泥石流在形成过程中,固体物质主要由沟床堆积物侵蚀提供,属于沟床侵蚀型泥石流。堆积物侵蚀提供,属于沟床侵蚀型泥石流。o(4 4)按照固体物质补给方式分类)按照固体物质补给方式分类从激发诱发因素分析,泥石流主要由于暴雨或特大从激发诱发因素分析,泥石流主要由于暴雨或特大型暴雨(冰川、融雪、水体溃决)引起,属于暴雨型暴雨(冰川、融雪、水体溃决)引起,属于暴雨型(冰川、融雪、水体溃决)泥石流。型(冰川、融雪、水体溃决)泥石流

9、。另外特大地震诱发的土石流,属于地震型泥石流。另外特大地震诱发的土石流,属于地震型泥石流。 (5 5)按激发、诱发因素分类)按激发、诱发因素分类 大多数泥石流发生主要沿着较缓的坡面运动,大多数泥石流发生主要沿着较缓的坡面运动,其中固体物质是靠水体提供推移力引起和维持其运其中固体物质是靠水体提供推移力引起和维持其运动的,属于水力类泥石流。少数泥石流发生沿着陡动的,属于水力类泥石流。少数泥石流发生沿着陡峻的坡面运动,其中固体物质是靠土体提供推移力峻的坡面运动,其中固体物质是靠土体提供推移力引起和维持其运动的,属于土力类泥石流。引起和维持其运动的,属于土力类泥石流。 此外,按泥石流一次性爆发规模大小

10、分为:大此外,按泥石流一次性爆发规模大小分为:大型泥石流、中型泥石流和小型泥石流。按泥石流发型泥石流、中型泥石流和小型泥石流。按泥石流发育阶段可分为:发展期泥石流,旺盛期泥石流、衰育阶段可分为:发展期泥石流,旺盛期泥石流、衰退期泥石流、停歇期泥石流和潜伏期泥石流等等。退期泥石流、停歇期泥石流和潜伏期泥石流等等。 (6 6)按动力特征分类)按动力特征分类o 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o 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o 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o 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

11、流水来源。 o二、泥石流形成条件二、泥石流形成条件1地形地貌及沟道条件地形地貌及沟道条件o泥石流沟域地貌多为山区侵蚀地貌。沟谷纵向较长,泥石流沟域地貌多为山区侵蚀地貌。沟谷纵向较长,有利于松散固体物源、雨水及地表水的汇集,同时沟谷有利于松散固体物源、雨水及地表水的汇集,同时沟谷两侧山坡地形较陡,沟床具备一定的纵比降。两侧山坡地形较陡,沟床具备一定的纵比降。o根据泥石流沟沟床纵比降、地形地貌及物源分布,将根据泥石流沟沟床纵比降、地形地貌及物源分布,将整个沟域一般划分为泥石流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整个沟域一般划分为泥石流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上游形成区的地形多为三面环山,周围山高坡陡,有利上游

12、形成区的地形多为三面环山,周围山高坡陡,有利于水和碎屑物质的集中;中游流通区的地形多为狭窄陡于水和碎屑物质的集中;中游流通区的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峡谷,主要以深的峡谷,主要以“V”字形为主,少数为字形为主,少数为“U” 字形,字形,谷床纵坡降大,使泥石流能迅猛直泻;下游堆积区的地谷床纵坡降大,使泥石流能迅猛直泻;下游堆积区的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阶地,使堆积物有堆积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阶地,使堆积物有堆积场所。场所。o 泥石流多发生于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褶皱发育、新泥石流多发生于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褶皱发育、新构造活动强烈的地区。地表岩石破碎,岩层结构松构造活动强烈的地区。地表岩石破

13、碎,岩层结构松散、软弱、易于风化、节理发育或软硬相间成层的散、软弱、易于风化、节理发育或软硬相间成层的地区,为泥石流提供丰富的碎屑物来源;老的崩塌、地区,为泥石流提供丰富的碎屑物来源;老的崩塌、滑坡等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不良地质现象发育,也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发育,也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另外,一些人类工程活动,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另外,一些人类工程活动,如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开山采矿、采石弃渣等,如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开山采矿、采石弃渣等,往往也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物质来源。往往也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物质来源。o2 2物源条件物源条件o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

14、激发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动力来源)。降水的形式和过程不条件和搬运介质(动力来源)。降水的形式和过程不仅为泥石流形成提供了充足水源,还增大了坡体的自仅为泥石流形成提供了充足水源,还增大了坡体的自身重量,另外促使坡体软化和滑面抗剪强度降低,从身重量,另外促使坡体软化和滑面抗剪强度降低,从而降低了泥石流起动的临界雨量,为泥石流形成创造而降低了泥石流起动的临界雨量,为泥石流形成创造了条件。了条件。 o3 3水源条件水源条件o 1泥石流灾害史泥石流灾害史o 泥石流的灾害史指泥石流的发生时间、造成泥石流的灾害史指泥石流的发生时间、造成伤亡数人、直接经济损失,泥石流危

15、害的主伤亡数人、直接经济损失,泥石流危害的主要表现形式(冲和淤)。要表现形式(冲和淤)。o 冲的方式主要有冲刷、冲击、冲毁、磨蚀、冲的方式主要有冲刷、冲击、冲毁、磨蚀、揭底、拉槽、弯道冲高和直进爬高、山坡切揭底、拉槽、弯道冲高和直进爬高、山坡切蚀、河岸侧蚀等多种破坏形式。蚀、河岸侧蚀等多种破坏形式。o 淤的方式主要有淤埋、漫流、堵塞、改道、淤的方式主要有淤埋、漫流、堵塞、改道、挤压河道、河床淤高等。挤压河道、河床淤高等。o二、泥石流基本特征二、泥石流基本特征2泥石流冲淤特征泥石流冲淤特征o冲和淤既是泥石流主要活动特征,又是泥石流的主要冲和淤既是泥石流主要活动特征,又是泥石流的主要危害形式。危害

16、形式。o泥石流冲、淤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特征:在泥石泥石流冲、淤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特征:在泥石流发生过程中,冲、淤活动是涨水时冲,退水时淤,往流发生过程中,冲、淤活动是涨水时冲,退水时淤,往往是先冲后淤。在运动过程中是改道时冲,堵塞时淤;往是先冲后淤。在运动过程中是改道时冲,堵塞时淤;水流集中时冲,分散时淤。泥石流不同区段的冲、淤特水流集中时冲,分散时淤。泥石流不同区段的冲、淤特征也是不同的,形成区以冲为主,堆积区以淤为主,流征也是不同的,形成区以冲为主,堆积区以淤为主,流通区有冲有淤。泥石流沟槽窄深时冲,宽浅时淤;沟槽通区有冲有淤。泥石流沟槽窄深时冲,宽浅时淤;沟槽收缩处冲,展宽处淤;

17、沟湾处冲外侧,淤内侧;沟坡变收缩处冲,展宽处淤;沟湾处冲外侧,淤内侧;沟坡变陡时冲,变缓时淤;扇顶淤积快,扇缘淤积慢;山麓区陡时冲,变缓时淤;扇顶淤积快,扇缘淤积慢;山麓区泥石流冲淤变幅大,冲大于淤,以冲为主;山前区泥石泥石流冲淤变幅大,冲大于淤,以冲为主;山前区泥石流冲淤变幅小,淤大于冲,以淤为主。流冲淤变幅小,淤大于冲,以淤为主。 o 泥石流的堆积物分布主要出现于下游沟道,尤其多泥石流的堆积物分布主要出现于下游沟道,尤其多分布在沟口的堆积扇区。但在某些条件下,一些沟分布在沟口的堆积扇区。但在某些条件下,一些沟道的中、上游沟道也发生局部或临时性的堆积。道的中、上游沟道也发生局部或临时性的堆积

18、。o 泥石流堆积扇区的强烈堆积和迅速扩大,部分造成泥石流堆积扇区的强烈堆积和迅速扩大,部分造成了所汇入主河道的挤压和堵塞,在主河道堵塞段上、了所汇入主河道的挤压和堵塞,在主河道堵塞段上、下游造成次生灾害。下游造成次生灾害。o 泥石流堆积物成分和粒径因泥石流所处地质环境条泥石流堆积物成分和粒径因泥石流所处地质环境条件不同而各异,物质组成一般以碎块石为主。由于件不同而各异,物质组成一般以碎块石为主。由于泥石流固体物质来源复杂,且搬运距离较短,泥石泥石流固体物质来源复杂,且搬运距离较短,泥石流堆积物的分选性和磨圆度均较差。流堆积物的分选性和磨圆度均较差。 o3 3泥石流堆积物特征泥石流堆积物特征o泥

19、石流的活动强度主要与地形地貌、泥石流的活动强度主要与地形地貌、地质环境地质环境和水和水文气象条件有关。沟谷的长度、汇水面积、沟谷形态文气象条件有关。沟谷的长度、汇水面积、沟谷形态和纵向坡度等因素为泥石流的物质和能量的积聚提供和纵向坡度等因素为泥石流的物质和能量的积聚提供了条件;地表岩石的破碎,岩层结构的松散、风化程了条件;地表岩石的破碎,岩层结构的松散、风化程度,崩塌、滑坡的发育等度,崩塌、滑坡的发育等地质环境地质环境条件,则左右着泥条件,则左右着泥石流固体物质的补给;水文气象因素直接提供水动力石流固体物质的补给;水文气象因素直接提供水动力条件,其强度显然与暴雨的强度密切相关。条件,其强度显然

20、与暴雨的强度密切相关。o一些沟道几十年没有发生过泥石流灾害,近年由于一些沟道几十年没有发生过泥石流灾害,近年由于人类活动等因素,松散固体物源齐备,待水起动,而人类活动等因素,松散固体物源齐备,待水起动,而且诱发泥石流的临界雨强变小,暴发频率增大,部分且诱发泥石流的临界雨强变小,暴发频率增大,部分沟道已转变为高频泥石流沟。沟道已转变为高频泥石流沟。o泥石流发生与否及其规模大小,主要取决于降雨量泥石流发生与否及其规模大小,主要取决于降雨量和降雨强度,其次为人类工程活动的强度及强地震等。和降雨强度,其次为人类工程活动的强度及强地震等。 4 4泥石流发生频率和规模泥石流发生频率和规模o (一)泥石流重

21、度及流体性质(一)泥石流重度及流体性质o 泥石流体的重度:单位体积的泥石流体的质量。一般采用配浆泥石流体的重度:单位体积的泥石流体的质量。一般采用配浆法或查表法计算泥石流体的重度,然后根据现场情况综合取值法或查表法计算泥石流体的重度,然后根据现场情况综合取值确定泥石流重度,进而确定泥石流流体的性质。确定泥石流重度,进而确定泥石流流体的性质。o 1配浆法配浆法o 对已发生过泥石流的泥石流沟,在堆积区内采取有代表性的泥对已发生过泥石流的泥石流沟,在堆积区内采取有代表性的泥石流堆积物配合沟水搅拌泥石流浆体,经询问曾见过泥石流发石流堆积物配合沟水搅拌泥石流浆体,经询问曾见过泥石流发生性状的村民,将浆体

22、搅拌成当时泥石流浆体浓度并进行称重,生性状的村民,将浆体搅拌成当时泥石流浆体浓度并进行称重,量测浆体体积,计算其重度作为泥石流流体的重度,计算后,量测浆体体积,计算其重度作为泥石流流体的重度,计算后,取三组结果平均值。取三组结果平均值。o 2查表法查表法o 按照按照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20-2006)附录)附录H填写泥石流调查表并按附录填写泥石流调查表并按附录G进行易发程度评进行易发程度评分,按表分,按表3-5查表确定泥石流重度。查表确定泥石流重度。o三、泥石流基本特征值三、泥石流基本特征值o配浆法和查表法两种方法各有其特点。配浆法只能配浆法和查表

23、法两种方法各有其特点。配浆法只能对已发生过,且有人目击的泥石流进行测定,且测定对已发生过,且有人目击的泥石流进行测定,且测定结果只能代表当时的一次泥石流发生的结果。查表法结果只能代表当时的一次泥石流发生的结果。查表法是在现状调查基础上带预测性的重度值结果。因此,是在现状调查基础上带预测性的重度值结果。因此,泥石流重度取值还应根据当地现场具体情况综合确定。泥石流重度取值还应根据当地现场具体情况综合确定。o 4流体性质确定流体性质确定o根据综合取值确定的泥石流重度,进而确定泥石流根据综合取值确定的泥石流重度,进而确定泥石流流体的性质(重度流体的性质(重度1.3 -1.8 t/m3 为稀性,为稀性,

24、 重度重度1.8 -2.3 t/m3 为粘性)为粘性) 。o我省勘查的泥石流重度多在我省勘查的泥石流重度多在1.60左右,以稀性泥石左右,以稀性泥石流为主。流为主。o3 3综合取值综合取值o 泥石流流速主要与坡度、水深、密度、稠度、粒泥石流流速主要与坡度、水深、密度、稠度、粒度等有关。泥石流夹带固体物质多,动能损耗大,度等有关。泥石流夹带固体物质多,动能损耗大,其流速小于等量洪水流速。其流速小于等量洪水流速。o 另外,泥石流流速在平面和垂向上分布亦有差异,另外,泥石流流速在平面和垂向上分布亦有差异,流体表面中泓流速高于两侧流速,阵性流头流速流体表面中泓流速高于两侧流速,阵性流头流速高于尾部流速

25、,表面流速高于底部流速。高于尾部流速,表面流速高于底部流速。 o(二)泥石流流速(二)泥石流流速o泥石流流速是泥石流的主要运动学参数,同时也泥石流流速是泥石流的主要运动学参数,同时也是确定流量、冲击力、爬高及冲淤特征的基础,是是确定流量、冲击力、爬高及冲淤特征的基础,是泥石流治理工程设计的重要依据。由于泥石流暴发泥石流治理工程设计的重要依据。由于泥石流暴发的突然性和缺乏监测设备,能现场测定流速的机会的突然性和缺乏监测设备,能现场测定流速的机会极少,在泥石流勘查设计中一般只能根据泥石流沟极少,在泥石流勘查设计中一般只能根据泥石流沟谷特征参数间接地推算泥石流流速。泥石流流速可谷特征参数间接地推算泥

26、石流流速。泥石流流速可根据勘查所得的泥石流流体水力半径、纵坡、沟床根据勘查所得的泥石流流体水力半径、纵坡、沟床糙率及重度等参数计算;也可按泥石流的性质和所糙率及重度等参数计算;也可按泥石流的性质和所在地域,选择合适的地区经验公式计算。在地域,选择合适的地区经验公式计算。 泥石流流速泥石流流速o 目前计算公式为经验或半经验公式。目前计算公式为经验或半经验公式。o 稀性泥石流流速,有铁二院计算公式:稀性泥石流流速,有铁二院计算公式:o 泥石流定义:2132111cHVRInCV北京市政设计院计算公式、铁三院计算公式等。北京市政设计院计算公式、铁三院计算公式等。 粘性泥石流流速,可用东川泥石流改进公

27、式计算。粘性泥石流流速,可用东川泥石流改进公式计算。也可据弯道泥痕计算流速。也可据弯道泥痕计算流速。 此外还可从石块运动速度推算泥石流流速计算公此外还可从石块运动速度推算泥石流流速计算公式。式。 (三)泥石流流量(三)泥石流流量o泥石流流量与单位时间降水强度、物源丰富程度及流泥石流流量与单位时间降水强度、物源丰富程度及流域面积直接相关,物源丰富、流域面积大且单位时间内域面积直接相关,物源丰富、流域面积大且单位时间内降水强度大的泥石流沟其流量一般就大;反之则小。降水强度大的泥石流沟其流量一般就大;反之则小。o泥石流流量过程线与降水过程线相对应,涨落速度和泥石流流量过程线与降水过程线相对应,涨落速

28、度和幅度较大,常呈多峰型。幅度较大,常呈多峰型。o泥石流流量沿流程是有变化的,在形成区流量是逐步泥石流流量沿流程是有变化的,在形成区流量是逐步加大的,流通区较稳定,堆积区的流量则沿流程逐渐减加大的,流通区较稳定,堆积区的流量则沿流程逐渐减小。小。o 泥石流流量是泥石流防治的基本参数之一。为满足泥石流流量是泥石流防治的基本参数之一。为满足泥石流勘查评价及防治工程设计的需要,泥石流沟泥石流勘查评价及防治工程设计的需要,泥石流沟不同沟段、拟设治理工程部位等典型断面均需进行不同沟段、拟设治理工程部位等典型断面均需进行泥石流流量的确定。泥石流流量的确定。o 泥石流流量可采用形态调查法(据泥痕勘测所得的泥

29、石流流量可采用形态调查法(据泥痕勘测所得的过流断面面积乘以流速)或雨洪法(按暴雨洪水流过流断面面积乘以流速)或雨洪法(按暴雨洪水流量乘以泥石流修正系数)确定。暴雨小径流地区的量乘以泥石流修正系数)确定。暴雨小径流地区的地区性经验公式较多,暴雨洪水流量应采用适合当地区性经验公式较多,暴雨洪水流量应采用适合当地的经验公式计算。地的经验公式计算。 o勘查实践证明,勘查实践证明,形态调查法和雨洪法形态调查法和雨洪法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各有优缺点。各有优缺点。o若发生过泥石流的沟道内泥痕、泥位清晰可见,则形态若发生过泥石流的沟道内泥痕、泥位清晰可见,则形态调查法计算的结果较准确,但采用形

30、态调查法计算结果没调查法计算的结果较准确,但采用形态调查法计算结果没有暴雨频率的概念,仅能代表当次泥石流的特征值。有暴雨频率的概念,仅能代表当次泥石流的特征值。o而雨洪法则根据现有沟域面积、沟域植被发育分布情况而雨洪法则根据现有沟域面积、沟域植被发育分布情况和径流系数进行计算,具有预测性质,也更能满足设计的和径流系数进行计算,具有预测性质,也更能满足设计的需要。需要。o因此,泥石流峰值流量计算结果的综合取值应根据具体因此,泥石流峰值流量计算结果的综合取值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用。情况合理选用。泥石流流量泥石流流量(四)一次泥石流过流总量(四)一次泥石流过流总量o一次泥石流过流总量与泥石流历时长短

31、和流一次泥石流过流总量与泥石流历时长短和流量有关,是泥石流防治的基本参数之一。量有关,是泥石流防治的基本参数之一。o一次泥石流过流总量一次泥石流过流总量Q可通过计算法和实测可通过计算法和实测法确定。实测法精度高,但因往往不具备测量法确定。实测法精度高,但因往往不具备测量条件,只是一个粗略的概算。计算法根据泥石条件,只是一个粗略的概算。计算法根据泥石流历时流历时T(s)和最大流量)和最大流量QC(m3/s),按),按泥石流暴涨暴落的特点,将其过程线概化成五泥石流暴涨暴落的特点,将其过程线概化成五角形,按下式计算:角形,按下式计算:oQ = 0.264 T QC = K T QC o 一次泥石流冲

32、出的固体物质总量(一次泥石流冲出的固体物质总量(m3)按下式计算:)按下式计算:o(五)一次泥石流固体冲出物总量(五)一次泥石流固体冲出物总量() /()HCWHWQQ一次泥石流冲出的固体物质总量计算正确与否一次泥石流冲出的固体物质总量计算正确与否至关重要。至关重要。o泥石流冲击力分为流体整体冲击力和大石块的泥石流冲击力分为流体整体冲击力和大石块的冲击力。冲击力。o泥石流冲击力大于等量的洪水冲击力,且固体泥石流冲击力大于等量的洪水冲击力,且固体颗粒越粗、流速越大冲击力越强。颗粒越粗、流速越大冲击力越强。o泥石流冲击力是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的重要参泥石流冲击力是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的重要参数,防治工

33、程设计参数设小了不安全,设过大了数,防治工程设计参数设小了不安全,设过大了经济上又会造成浪费。经济上又会造成浪费。 o(六)泥石流冲击力(六)泥石流冲击力o泥石流体整体冲压力计算公式采用铁二院(成泥石流体整体冲压力计算公式采用铁二院(成昆、东川两线)公式:昆、东川两线)公式:o 2泥石流中大块石冲击力泥石流中大块石冲击力o计算公式:o1 1泥石流体整体冲压力泥石流体整体冲压力2s inCCVagS12sin /()FrVaWCC1/2 o 泥石流遇反坡,由于惯性作用,将沿直线前进的现泥石流遇反坡,由于惯性作用,将沿直线前进的现象称为爬高。与洪水相比,泥石流具有强烈的直进象称为爬高。与洪水相比,

34、泥石流具有强烈的直进性,且稠度越大、密度越高,直进性越强。性,且稠度越大、密度越高,直进性越强。o 泥石流在受到陡壁阻挡时,其动能瞬间转化为势能,泥石流在受到陡壁阻挡时,其动能瞬间转化为势能,撞击处使泥浆及包裹的石块飞溅起来,称为泥石流撞击处使泥浆及包裹的石块飞溅起来,称为泥石流的冲起。的冲起。o (八)泥石流弯道超高(八)泥石流弯道超高o 由于泥石流流速快,惯性大,在弯道凹岸处会由于泥石流流速快,惯性大,在弯道凹岸处会产生明显超高现象。在弯道处常常越过沟岸,产生明显超高现象。在弯道处常常越过沟岸,有时甚至截弯取直。有时甚至截弯取直。 o(七)泥石流爬高和最大冲起高(七)泥石流爬高和最大冲起高

35、度度一、泥石流勘查方法一、泥石流勘查方法泥石流勘查,是指在收集已有资料基础上,对泥石泥石流勘查,是指在收集已有资料基础上,对泥石流活动区域进行有关泥石流形成、活动、堆积特征、流活动区域进行有关泥石流形成、活动、堆积特征、发展趋势与危害等方面的各种实地调查、综合分析发展趋势与危害等方面的各种实地调查、综合分析与评判,结合泥石流调查确定的泥石流防治工程方与评判,结合泥石流调查确定的泥石流防治工程方案,采用测绘、勘探(钻探、物探等)、试(实)案,采用测绘、勘探(钻探、物探等)、试(实)验等手段,查明防治工程所需要的工程地质条件的验等手段,查明防治工程所需要的工程地质条件的工作过程。工作过程。泥石流勘

36、查工作包括泥石流灾害调查和泥石流治理泥石流勘查工作包括泥石流灾害调查和泥石流治理工程勘查两部分工作内容。工程勘查两部分工作内容。第二节第二节 泥石流勘查泥石流勘查o 重点地质灾害勘查工作的主要任务包括:重点地质灾害勘查工作的主要任务包括:o 调查致灾地质体的地质环境条件、分布范围、规模、调查致灾地质体的地质环境条件、分布范围、规模、结构特征、活动性、致灾条件、灾情和危害程度、避结构特征、活动性、致灾条件、灾情和危害程度、避灾路线和避灾场所等,分析致灾地质体的成因;灾路线和避灾场所等,分析致灾地质体的成因;o 结合可能采取的治理方案,查明治理工程部位的水文结合可能采取的治理方案,查明治理工程部位

37、的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提供满足治理工程设计所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提供满足治理工程设计所需要的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需要的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o 评价致灾地质体的稳定性和灾情等级,预测发生灾害评价致灾地质体的稳定性和灾情等级,预测发生灾害的可能性和危害性,提出防灾预案及治理工程方案。的可能性和危害性,提出防灾预案及治理工程方案。o 重点地质灾害勘查工作的基本要求、技术规则详见重点地质灾害勘查工作的基本要求、技术规则详见河北省重点地质灾害勘查技术要求河北省重点地质灾害勘查技术要求。河北省重点地质灾害勘查工作,结合河北省的实际,河北省重点地质灾害勘查工作,结合河北省的实际,勘查工作

38、阶段也进行了适当调整。勘查工作阶段也进行了适当调整。二、泥石流勘查中应注意的问题二、泥石流勘查中应注意的问题o(1)泥石流调查应该以地面调绘为主,应注意充分)泥石流调查应该以地面调绘为主,应注意充分利用卫片、航片、地形图、水文气象资料和地方志等宏利用卫片、航片、地形图、水文气象资料和地方志等宏观资料。全流域调绘的调查线路应先从堆积扇的水边线观资料。全流域调绘的调查线路应先从堆积扇的水边线开始,沿沟道步行调查至沟源,再上至分水岭俯览全流开始,沿沟道步行调查至沟源,再上至分水岭俯览全流域进行宏观了解后返回。域进行宏观了解后返回。o(2)泥石流勘查大都在深山峡谷区,山高坡陡,交)泥石流勘查大都在深山

39、峡谷区,山高坡陡,交通不便,钻遇地层碎石、卵石居多,钻探施工难度很大,通不便,钻遇地层碎石、卵石居多,钻探施工难度很大,勘探工作手段的选取要慎用钻探,尽量以挖代钻,不布勘探工作手段的选取要慎用钻探,尽量以挖代钻,不布或少布钻孔。或少布钻孔。o (3)气象资料的分析评价,要特别注意与泥石流)气象资料的分析评价,要特别注意与泥石流沟流域有关的沟流域有关的20年一遇、年一遇、50年一遇、年一遇、100年一遇年一遇的的10分钟降雨量、分钟降雨量、1小时降雨量、小时降雨量、6小时降雨量、小时降雨量、24小时降雨量资料的分析与评价。小时降雨量资料的分析与评价。o (4)历史上已发生过泥石流系列数据的调查与

40、评)历史上已发生过泥石流系列数据的调查与评价,应注意其发生时间、价,应注意其发生时间、降雨强度降雨强度、流速、流量、流速、流量、一次性冲出量、重度、危害性等。一次性冲出量、重度、危害性等。o (5)重视泥石流沟域的划分。除了清水区以外,)重视泥石流沟域的划分。除了清水区以外,形成区、流通区、堆积区往往是不容易绝然分开的,形成区、流通区、堆积区往往是不容易绝然分开的,是互相联系的,但是每个区域的主要功能还是可以是互相联系的,但是每个区域的主要功能还是可以分出来的。分出来的。 o(6)泥石流勘查,应注意对泥石流沟进入下一级水系)泥石流勘查,应注意对泥石流沟进入下一级水系(主河道)的过流能力、冲砂能

41、力等的分析与评价。这对(主河道)的过流能力、冲砂能力等的分析与评价。这对治理方案的确定有很大作用。治理方案的确定有很大作用。o(7)泥石流地质灾害的评判和防治,应充分考虑和重)泥石流地质灾害的评判和防治,应充分考虑和重视近年人类工程活动(采矿、修路)、地震的影响。视近年人类工程活动(采矿、修路)、地震的影响。o(8)泥石流流速是泥石流的主要运动学参数和确定流)泥石流流速是泥石流的主要运动学参数和确定流量、冲击力、爬高及冲淤特征的基础,是泥石流治理工程量、冲击力、爬高及冲淤特征的基础,是泥石流治理工程设计的重要依据。支沟和主沟要分别计算,主沟和支沟的设计的重要依据。支沟和主沟要分别计算,主沟和支

42、沟的沟口、典型断面、各拟设工程部位断面等都要分别计算。沟口、典型断面、各拟设工程部位断面等都要分别计算。计算时应考虑不同频率的系列参数。计算时应考虑不同频率的系列参数。 o (9)泥石流勘查勘探深度,一定要超过拟建防治工)泥石流勘查勘探深度,一定要超过拟建防治工程基础埋深。拦挡坝等勘探深度为程基础埋深。拦挡坝等勘探深度为1-1.5倍坝高或进倍坝高或进入基岩适当深度;设置其它防治工程时,勘探深度一入基岩适当深度;设置其它防治工程时,勘探深度一般为设计建筑物基础地面以下般为设计建筑物基础地面以下1.5倍以上的基础宽度,倍以上的基础宽度,或进入基岩适当深度。或进入基岩适当深度。o (10)要注意区分

43、松散固体物源的静储量、动储量)要注意区分松散固体物源的静储量、动储量和一次冲出量。动储量包括可入沟的崩塌滑坡体、坡和一次冲出量。动储量包括可入沟的崩塌滑坡体、坡面侵蚀物、可起动的沟床堆积物等。坡面侵蚀物数量面侵蚀物、可起动的沟床堆积物等。坡面侵蚀物数量可按侵蚀模量计算。一次泥石流固体物质冲出量是工可按侵蚀模量计算。一次泥石流固体物质冲出量是工程设计要采用的非常重要的数据,可通过实地调查或程设计要采用的非常重要的数据,可通过实地调查或据泥石流流量与重度计算。据泥石流流量与重度计算。 第三节第三节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技术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技术o一、常用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技术一、常用泥石流灾害防治工

44、程技术o泥石流的发生、发展与危害有其固有的规律,治泥石流的发生、发展与危害有其固有的规律,治理泥石流要善于因势利导,利用其活动规律,使理泥石流要善于因势利导,利用其活动规律,使防治系统运行自如,回归到大自然的良性循环之防治系统运行自如,回归到大自然的良性循环之中,以增强防灾抗灾能力,达到消灾减灾的目的。中,以增强防灾抗灾能力,达到消灾减灾的目的。o因此,泥石流治理要因势利导,顺其自然,就地因此,泥石流治理要因势利导,顺其自然,就地论治,因害设防和就地取材,充分发挥泥石流排、论治,因害设防和就地取材,充分发挥泥石流排、拦、固措施的有效组合作用。拦、固措施的有效组合作用。 o (一)泥石流防治一般

45、原则(一)泥石流防治一般原则o (1)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除害兴利;)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除害兴利;o (2)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综合治理;o (3)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全面规划、突出重点;o (4)技术可行、经济合理、讲求实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讲求实效;o (5)遵循泥石流自身特点和规律。)遵循泥石流自身特点和规律。 o泥石流防治标准与洪水标准类似,即保证防治工程泥石流防治标准与洪水标准类似,即保证防治工程的设计能力,能控制在相应频率下的泥石流规模时不的设计能力,能控制在相应频率下的泥石流规模时不致造成危害。防治工程标准越高,工程越安全,但防致造成危害。防治工程标准越高,

46、工程越安全,但防治费用就越多。因此泥石流防治标准应实事求是地根治费用就越多。因此泥石流防治标准应实事求是地根据被保护对象的价值及泥石流自身的活动规模与特点据被保护对象的价值及泥石流自身的活动规模与特点确定。泥石流防治工程的设计基准期(寿命)一般可确定。泥石流防治工程的设计基准期(寿命)一般可按按50年至年至100年考虑。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标准应与年考虑。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标准应与防治工程安全等级相匹配,并使其主体工程(拦挡坝)防治工程安全等级相匹配,并使其主体工程(拦挡坝)的整体稳定性符合抗滑和抗倾安全系数的要求。同时,的整体稳定性符合抗滑和抗倾安全系数的要求。同时,坝体内最大压应力不超过筑坝

47、材料的允许值,地基的坝体内最大压应力不超过筑坝材料的允许值,地基的最小压应力不允许出现负值。最小压应力不允许出现负值。o(二)泥石流常用防治标准(二)泥石流常用防治标准o 目前常用的泥石流灾害防治方案可分为:目前常用的泥石流灾害防治方案可分为:o 预防为主方案;预防为主方案;o 工程治理为主方案;工程治理为主方案;o 综合防治方案。综合防治方案。 o(三)泥石流防治方案(三)泥石流防治方案o(1)立法监管及监测预警。加强立法和执法,实施)立法监管及监测预警。加强立法和执法,实施科学防灾管理;加强宣导和教导,增强人们的防灾意科学防灾管理;加强宣导和教导,增强人们的防灾意识,普及泥石流的防灾知识;

48、采用识,普及泥石流的防灾知识;采用“群专结合群专结合”之路,之路,充分调动专业队伍与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开展泥石流充分调动专业队伍与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开展泥石流监测预警预报。监测预警预报。o(2)搬迁避让。对规模大、活动性强、治理难度大)搬迁避让。对规模大、活动性强、治理难度大的泥石流,采取绕避(搬迁避让)泥石流危害的防治的泥石流,采取绕避(搬迁避让)泥石流危害的防治方案。将处在泥石流危险区和影响区范围之内的已建方案。将处在泥石流危险区和影响区范围之内的已建项目或新建、改建的工程项目搬迁设置于泥石流的危项目或新建、改建的工程项目搬迁设置于泥石流的危险区和影响区的范围之外,达到防灾减灾之目的。险区

49、和影响区的范围之外,达到防灾减灾之目的。 o1.1.预防为主防治方案预防为主防治方案o (1)生物工程)生物工程o (2)工程治理)工程治理o 在泥石流事件发生、运动和终止的关键环节中,通过在泥石流事件发生、运动和终止的关键环节中,通过科学的工程治理措施,避免或减少泥石流灾害事件发科学的工程治理措施,避免或减少泥石流灾害事件发生、降低其运动强度,避免或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生、降低其运动强度,避免或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失。o 在沟道中上游的适当部位布设谷坊坝群及骨干拦沙坝在沟道中上游的适当部位布设谷坊坝群及骨干拦沙坝工程,防止沟床下切,稳定岸坡,控制岸坡崩滑体及工程,防止沟床下切,稳定岸坡,

50、控制岸坡崩滑体及沟床物质的启动,减少泥石流固体物质的补给量。在沟床物质的启动,减少泥石流固体物质的补给量。在中下游地段,设置必要的护岸工程、导流堤坝、渡槽中下游地段,设置必要的护岸工程、导流堤坝、渡槽工程,以及停淤场工程等,使泥石流能安全、顺畅地工程,以及停淤场工程等,使泥石流能安全、顺畅地被排出危险区以外,或被输送到安全地域积蓄起来。被排出危险区以外,或被输送到安全地域积蓄起来。o2 2工程治理为主防治方案工程治理为主防治方案o3综合防治综合防治o采取合理的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防灾管理采取合理的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防灾管理等软、硬相结合的防治措施,进行泥石流灾害等软、硬相结合的防治措施,进行

51、泥石流灾害的防灾、避灾、治灾工作。的防灾、避灾、治灾工作。o 1形成区形成区o 主要灾害形式:山体及河岸崩塌、滑坡发育冲毁堤坝主要灾害形式:山体及河岸崩塌、滑坡发育冲毁堤坝或淤埋设施。或淤埋设施。o 防治原则:治山、治沟、稳坡、稳谷、减少和防止崩防治原则:治山、治沟、稳坡、稳谷、减少和防止崩塌、滑坡、减少泥沙入沟、滞缓暴雨汇流速度和沟槽塌、滑坡、减少泥沙入沟、滞缓暴雨汇流速度和沟槽汇流集中程度以减势。汇流集中程度以减势。o 防治重点:以防治产砂为主,治理形成区内不稳定的防治重点:以防治产砂为主,治理形成区内不稳定的岩坡、松散堆积体,最大限度减少和控制入沟沙量。岩坡、松散堆积体,最大限度减少和控

52、制入沟沙量。o 防治方法及常用工程措施:封山育林,防治方法及常用工程措施:封山育林,25以上陡坡以上陡坡地区退耕还林,科学规划集排水系统、坡面治理工程、地区退耕还林,科学规划集排水系统、坡面治理工程、沟谷稳坡稳谷治理工程、谷坊坝、护底护岸工程。沟谷稳坡稳谷治理工程、谷坊坝、护底护岸工程。 (四)典型泥石流沟分区段综合防治(四)典型泥石流沟分区段综合防治 2流通区流通区o主要灾害形式:沟岸崩塌、滑坡发育,常冲毁主要灾害形式:沟岸崩塌、滑坡发育,常冲毁堤坝等建筑物。堤坝等建筑物。o防治原则:治山、治沟、稳坡、稳谷、防堵塞、防治原则:治山、治沟、稳坡、稳谷、防堵塞、提高泥沙搬运能力。提高泥沙搬运能力

53、。o防治重点:以排砂为主,稳定流路,控制下泄防治重点:以排砂为主,稳定流路,控制下泄沙量和输沙粒径。沙量和输沙粒径。o防治方法及常用工程措施:拦挡工程包括格栅防治方法及常用工程措施:拦挡工程包括格栅坝、实体坝、淤地坝,以及护底、护岸工程、导坝、实体坝、淤地坝,以及护底、护岸工程、导流工程等。流工程等。 o 主要灾害形式:淤埋、泛滥、尾端再侵蚀。主要灾害形式:淤埋、泛滥、尾端再侵蚀。o 防治原则:减沙、增势,提高泥沙搬运能力尽可防治原则:减沙、增势,提高泥沙搬运能力尽可能将泥沙排入大河,重点保护山口居民聚集区和能将泥沙排入大河,重点保护山口居民聚集区和工农业活跃区。工农业活跃区。o 防治重点:以

54、防淤和防泛滥为主,控制堆积扇危防治重点:以防淤和防泛滥为主,控制堆积扇危险区范围,在有条件地区实施停淤减砂。险区范围,在有条件地区实施停淤减砂。o 防治方法及常用工程措施:导流工程、排导工程、防治方法及常用工程措施:导流工程、排导工程、护底、护岸工程、停淤场、缓冲林带、集流归槽。护底、护岸工程、停淤场、缓冲林带、集流归槽。 o3 3堆积区堆积区o主要灾害形式:主要灾害形式: 冲淤交替发展,冲毁堤岸等。冲淤交替发展,冲毁堤岸等。o防治原则:增大扇缘切割能力,降低支沟侵蚀基防治原则:增大扇缘切割能力,降低支沟侵蚀基准面,增大泥沙输入大河能力。准面,增大泥沙输入大河能力。o防治重点:加大扇缘切割和排

55、沙能力,确保河形防治重点:加大扇缘切割和排沙能力,确保河形无大变化。无大变化。o防治方法及常用工程措施:防治方法及常用工程措施: 挑流、导流工程,挑流、导流工程,使主流稳定在扇缘一侧。使主流稳定在扇缘一侧。o4 4下游大河区下游大河区o 泥石流防治工作具有以下特点:泥石流防治工作具有以下特点:o (1)防治对象具有隐蔽性和不确定性,工程可靠性)防治对象具有隐蔽性和不确定性,工程可靠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然地质环境变化的取向和量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然地质环境变化的取向和量的评估。评估。o (2)泥石流防治工程的技术水平目前尚欠成熟,且)泥石流防治工程的技术水平目前尚欠成熟,且缺乏统一的安全技术

56、标准,因此可靠性较低、风险也缺乏统一的安全技术标准,因此可靠性较低、风险也较大。较大。o (3)松散物源稳定性的不确定性、岩土性质的非均)松散物源稳定性的不确定性、岩土性质的非均质性和不确定性,岩土体诸力学参数(、质性和不确定性,岩土体诸力学参数(、值的选值的选用)变异性大,不易确定,合理取值很难。用)变异性大,不易确定,合理取值很难。o (4)推力计算和稳定性评价的可靠性(可信度)较)推力计算和稳定性评价的可靠性(可信度)较低。低。o(五)常用防治工程设计控制(五)常用防治工程设计控制 主要指拦挡工程(拦挡坝)设计工况,设计工况有三种。主要指拦挡工程(拦挡坝)设计工况,设计工况有三种。o 工

57、况工况1(空库过流)(空库过流): 自重十静水压力十水石流水平压力十自重十静水压力十水石流水平压力十泥石流体冲压力十大石块冲击力十扬压力十水平地震惯性泥石流体冲压力十大石块冲击力十扬压力十水平地震惯性力十水平地震动水压力(泥石流拦挡坝修建好后突发泥石力十水平地震动水压力(泥石流拦挡坝修建好后突发泥石流);流);o 工况工况2(不满库过流)(不满库过流): 自重十静水压力十水石流水平压力自重十静水压力十水石流水平压力十泥石流体冲压力十大石块冲击力十扬压力十水平地震惯十泥石流体冲压力十大石块冲击力十扬压力十水平地震惯性力十水平地震动水压力十堆积物土压力(拦挡坝修建好性力十水平地震动水压力十堆积物土

58、压力(拦挡坝修建好后,多次小型泥石流将库区部分淤积后,突发泥石流);后,多次小型泥石流将库区部分淤积后,突发泥石流);o 工况工况3(满库过流)(满库过流): 自重十堆积物土压力十扬压力十水平自重十堆积物土压力十扬压力十水平地震惯性力十水平地震动水压力(拦挡坝修建好后,多次地震惯性力十水平地震动水压力(拦挡坝修建好后,多次小型泥石流将库区完全淤积后突发泥石流)。小型泥石流将库区完全淤积后突发泥石流)。o 三种工况以工况三种工况以工况3最安全,工况最安全,工况1最危险。取工况最危险。取工况1作为设作为设计荷载。计荷载。 (六)泥石流治理工程设计工况(六)泥石流治理工程设计工况二、泥石流防治工程应

59、注意的问题二、泥石流防治工程应注意的问题o(一)泥石流治理方案应注意的问题(一)泥石流治理方案应注意的问题o泥石流治理方案应以保护对象的安全为治理目标,泥石流治理方案应以保护对象的安全为治理目标,按照泥石流的活动和成灾规律,防治对策因势利导。按照泥石流的活动和成灾规律,防治对策因势利导。o因受流域和沟道条件控制,故治理方案应沟域统因受流域和沟道条件控制,故治理方案应沟域统筹、以疏为主、上下兼治,通过工程控制泥石流一筹、以疏为主、上下兼治,通过工程控制泥石流一次最大冲出量或流量,或约束泥石流的路径,使其次最大冲出量或流量,或约束泥石流的路径,使其不致于造成灾害为目标,综合考虑拦砂、固源、排不致于

60、造成灾害为目标,综合考虑拦砂、固源、排导、停淤措施。导、停淤措施。 o 泥石流治理工程设计,必须全面考虑气象、水文、泥石流治理工程设计,必须全面考虑气象、水文、地形、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其复杂变化,泥石地形、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其复杂变化,泥石流体及工程岩土体的非均质性、各向异性,包括流体及工程岩土体的非均质性、各向异性,包括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及因兴建工程改变了自然地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及因兴建工程改变了自然地质环境条件而引发新的灾害。质环境条件而引发新的灾害。o 在设计时对工程经验,特别是当地类似工程的实在设计时对工程经验,特别是当地类似工程的实践经验应予以高度重视。同时,要注意泥石流防践经验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THE END
0.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通用12篇要求详细观察和描述岩芯的岩性名称、颜色、结构、构造、硬度、岩石风化程度和深度、划分各风化带界线深度、裂隙性质、密度、充填情况、发育深度、统计裂隙率;地下水活动情况;岩芯形状、完整破碎程度、统计描述岩芯块度、绘制岩芯块度柱状图、计算回次岩芯采取率、按钻进回次测定岩石质量指标(RQD=Lp/Lt%,式中Lp―某岩组jvzquC41|inh{7}wgunv0lto1jgpyns143:167mv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