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静冈县热海市7月3日上午发生大规模泥石流,现场附近多栋房屋、行驶在街道上的车辆瞬间被吞没在黑色洪流之中。目前,静冈县宣布已发现2人处于心肺停止状态,仍有20人下落不明。
热海市在哪里?
热海市位于伊豆半岛北部,具有丰富的地热资源,自古以来以温泉而出名,是东京圈重要的观光都市。每年8月中旬,热海夏日烟花大会都会吸引众多游客前往。
热海地理位置(百度地图)
泥石流从伊豆山上直泻而下
社交媒体画面显示,当天大规模泥石流从伊豆山上直泻而下,房屋、车辆瞬间被吞没、裹挟其中,路边的电线杆被撕扯冒出火花。泥石流高速奔涌,直冲到数百米外的大海,海面顿时染成一片黑褐色。根据当地警方消息,至少10栋房屋被冲毁。
一位居民说,灾难发生时,他听到“可怕的声音”并逃离,因为泥石流吞没了沿途的一切。还有一名目击者称:“当救援人员敦促人们撤离时,我听到了可怕的声音,看到泥石流向下流动。所以我赶紧跑到了地势较高的地方。”
这是7月3日在日本静冈县热海市拍摄的泥石流灾害现场。新华社/共同社
2人死亡,20人失踪
据朝日新闻昨天夜里23时25分发布的消息,热海市市长斋藤荣在记者会上宣布,已在伊豆山地区救出4人,确认有6名男子生还,正在展开救援行动。他透露,已确认有2名女性因心肺骤停而死亡。另外,之前报道约20人失踪,目前还不知道确定生还的10人是否在失踪的20人中。
当地发出最高级别避难警告
据日本气象厅观测,当地自1日开始持续降雨,3日雨量激增。截至3日12时,当地48小时降雨量达到313毫米,超过往年7月一整月的降雨量。据预测,4日当地还将持续降雨。热海市当天对2.1万户居民发出最高级别避难警告,呼吁大家及早行动保证人身安全。
泥石流
泥石流:是山地沟谷中含大量松散固体碎屑的洪流,它常在暴雨或融雪时期突然暴发,运动速度很快(每秒数米),历时短暂(数小时),在它的源头常有滑坡或崩塌,在下游出山口堆积成泥石流堆积扇。
泥石流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对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城市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等带来很大危害。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泥石流的形成和地质、地形、气象、水文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因为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泥石流的固体物质的补给、泥石流水体补给和泥石流形成的沟谷条件等。
泥石流发生须具备三个条件:
①流域内有大量易于搬运的破碎固体物质
③有坡度较大的沟谷。
泥石流固体物质
②岩石风化形成的大量碎屑物质;
④强烈地震造成山崩滑坡,使土石体汇集于山谷,导致泥石流形成。
泥石流水体
来自集中降雨、快速冰雪融化和冰湖溃决等。
快速冰雪融化与气温有密切关系,是现代冰川和季节积雪地区形成泥石流的主要水源,西藏地区的高山积雪,每当夏季气温骤增,冰川和积雪大量消融,冰层最大年消融深度可达3m,常引起泥石流的暴发。
泥石流形成的沟谷坡度
泥石流沟的源头多呈环形洼地,有利于松散固体物质与水流的聚集,是碎屑物质和水的主要供给区。
沟谷是泥石流发生时排泄固体物质的通道,一般沟谷坡度越大,所造成的动能也大,最有利于泥石流的发育。陡峻的沟坡和比降较大的河床,使其快速形成泥石流,并迅猛下泻。
泥石流的形成不仅受当地自然地理条件的控制,还受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开矿弃渣、修路切坡、砍伐森林、陡坡开荒和过度放牧等都可使山体失去稳定,雨季时可能发生泥石流。
泥石流的类型
1、根据泥石流固体物质的质地和含量可划分为泥流、泥石流和水石流三种。
泥流
泥流的固体物质多为细小的粉砂和黏土,一般只夹有少量的岩屑,所以泥流的黏度大,容重高(容重:指单位体积的土体和水体的总重量),呈稠泥状,有时有许多泥球。
泥石流
泥石流是山大量的泥沙和石块等固体物质和水组成的混合流体,固体物质的体积含量一般都超过15%,最多达80%以上。泥石流的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均极为迅速,往往在很短时间内(几分钟至几小时)将数十万至数百万立方米甚至上千万立方米的固体物质,从山里搬到山外,被搬运的巨砾的直径可达数米至一二十米,重量达数百吨至上千吨。
水石流
水石流是水和石块混合的一种泥石流,粉砂、黏土等细粒物质含量很少,没有黏性。
2.根据泥石流形成的诱发因素划分
降雨型泥石流
降雨型泥石流是以降雨为水源形成的泥石流,在西藏东南部山区的河谷,当年降雨量超过100m,日降雨量达10mm,1小时降雨约3mm左右,即可暴发泥石流。强降雨形成强度很大的泥石流,造成生命财产的很大损失。
融雪型泥石流
融雪型泥石流是现代冰川(积雪)沟谷区在夏秋季节,由于久晴高温,冰雪快速融化而突然暴发的泥石流,或者是高山冰崩或雪崩物质堵塞沟谷或覆盖坡地,后消融而形成的泥石流。
暴雨和融雪混合型泥石流
暴雨和融雪混合型泥石流是以两者为水源形成的泥石流。
溃决型泥石流
溃决型泥石流是指高山冰川地带,冰湖湖堤被湖水冲决而形成的一种突然暴发的泥石流。
地震型泥石流
地震型泥石流除由地震直接诱发形成泥石流外,还有由地震形成山崩和滑坡为泥石流提供松散固体物质,同时地震破坏水坝,为泥石流提供水源,或者因地震山崩堵塞河谷,形成堤坝并阻水成湖,一旦堤坝溃决便形成泥石流。地震泥石流多发生在地震高烈度区。
3.根据泥石流流体性质划分
稀性泥石流(紊流性泥石流)
稀性泥石流的特点是:
①流体内水含量多于固体颗粒含量,固体颗粒含量占总体积的10%~40%。
②运动中浆体是搬运介质,浆体流速较固体颗粒流速为快,呈紊动状态,所以又称紊流型泥石流。
③有冲、有淤以冲刷为主,堆积扇上表现为大冲大淤,或集中冲,分散淤。
④不易造成堵塞和阵流现象,亦无明显“龙头”,泥石流体在沟谷出口处停积后,水与泥浆慢慢流失,形成表面比较平整的扇形体,称泥石流堆积扇。它有洪积扇的许多特征,甚至许多泥石流在形成过程中和洪积扇的作用十分相似。
黏性泥石流(层流性泥石流)
黏性泥石流的特点是:
①流体内的固体物质含量很高,最高可达80%以上。
②流体内含大量黏土和粉砂,形成黏稠的泥浆。
④侵蚀能力和搬运能力都很强,常侵蚀岸坡和铲刮谷底,龙头能推动巨大石块向前移动,泥浆可顶托石块浮移。
⑤在均匀顺直的河道中具有层流特征,运动中泥石流的结构不变。这种泥石流又称层流性泥石流。
过渡性泥石流
过渡性泥石流是介于稀性泥石流和黏性泥石流之间的一种。
遇到泥石流怎么办?
躲避泥石流路线示意图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