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强对流天气又将“返场”
据市气象台预计,13-16日我市以多云天气为主,早晚有(轻)雾;17-18日雷雨天气渐趋明显,局部伴有短时强降水和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具体天气预报
13日,多云到晴,最高气温30~32℃;
14日,多云到晴,早晚有(轻)雾,气温20~31℃;
15-16日,多云,早晚有(轻)雾,气温21~31℃;
17-18日,中雷雨局部大雨。
在最近这样多雨的日子里
大伙出行一定要注意安全
进入汛期
强对流天气多发
地质灾害风险较高
市民需注意科学安全防范
4月12日,全市地质灾害防治业务培训视频会议召开。专家在会上提醒,当前我市还处于地质灾害高发期,广大市民朋友在暴雨过后切勿急于清理坡面和水沟淤泥,并密切关注边坡变化,做好科学安全防范工作。
培训视频会邀请了市自然资源局地质灾害技术支撑单位——二九二大队地质灾害防治的专家,就地质灾害发生前兆特征识别、逃生避险以及应急处置等内容开展培训,旨在进一步提升全市自然资源系统干部职工地质灾害防范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如何识别地质灾害发生的前兆,一是明显的变形现象,比如山体出现裂缝,房屋变形开裂,挡土墙破坏等;二是水异常信息,地下水溢出,池塘水突然下降或干枯,河水断流等;三是地声前兆信息,从地下发出闷雷声,岩体断裂声等;四是动物异常信息,如猪、牛、鸡、狗等惊恐不安。”二九二大队勘测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岩土工程高级工程师黄晓斌说。
专家表示,近期我市雨水天气不稳定,山区土壤趋于饱和,滑坡、崩塌、路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的风险增加,广大市民要远离地质灾害点、危险山体和山洪沟。此外,专家提醒,屋后有高陡边坡的住户要牢记“住上不住下、住前不住后”,以免造成生命危险。
“遇到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时,首先要保持冷静,迅速采取正确的逃生措施,对于崩塌,如果身处崩塌体下方,应迅速向两侧逃生;如果身处崩塌体上部,应迅速向内侧逃生。在滑坡发生时,应向滑坡边界两侧撤离,绝不能沿滑动方向逃生。对于泥石流,应迅速向沟谷两侧高处跑,千万不要上树躲避,也不要停留在陡坡土层较厚的低凹处。”黄晓斌说。
如遇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
等自然灾害
我们该如何科学防范避险?
一起来学习
山洪避险
1.当降雨太大,有可能受到洪水威胁时,应该有组织地提前向山坡等高处转移。
2.在山区突然遭遇山洪袭击时,要沉着冷静,以最快的速度撤离。脱离现场时,应该选择就近安全的路线沿山坡横向跑开,千万不要顺山坡往下或沿山谷出口往下游跑。
3.山洪流速急、涨水快,不要轻易游水转移,以防止被山洪冲走,还要注意防止山体滑坡、滚石、泥石流的伤害。
4.被围困于基础较牢固的高岗、台地或坚固的住宅楼房时,应耐心固守,等待救援,或等待陡涨陡落的洪水消退。
5.如果被洪水围困于低洼处,情况危急时,可利用通讯工具向当地政府和防汛部门报告受困情况,寻求救援;无通信条件的,可来回挥动颜色鲜艳的衣物以呼救,让救援人员更容易发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漂流物,在水上转移。
6.当发现高压线铁塔歪斜、电线低垂或者折断时,要远离避险,防止触电。
泥石流避险
3.撤离时不要留恋财物也不要自作主张,要听从指挥,迅速撤离危险区。
4.在沟谷内逗留或活动时,一旦遭遇大雨、暴雨,应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不在低洼的谷底或陡峻的山坡下躲避、停留。
5.当泥石流来袭时,不要慌乱,要向与泥石流方向垂直的两边山坡上面爬,且不要停留在凹坡处。
山体滑坡避险
1.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要朝垂直于滚石前进的方向跑,不要朝着滑坡方向跑;要听从统一安排,不要自择路线,更不要将避灾场地选择在滑坡的上坡或下坡;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离原居住处越近越好,交通、水、电越方便越好。
2.当外部条件不利于立即撤离时,不要盲目逃跑。要躲避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坎、地沟里;躲避时应注意保护好头部,可利用身边的衣物裹住头部。
3.滑坡停止后,不要立刻回家检查情况。由于山体滑坡会连续发生,贸然回家可能遭遇第二次滑坡的危险。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