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减灾关于泥石流!物质来源

地质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泥石流

泥石流一般是指地表的泥沙石块等固体成分遇到足量的水,发生混合,像流体样向下流动。它既有像流体物质的所具有的灵活流动性,也具有固体物质本身特有的破坏力。如同刚柔并济、魔法与物理的双重加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的特点。能够瞬间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造成巨大破坏。

01

石流的形成

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具备有丰富的松散泥石物质来源,山坡陡峭和较大沟谷以及能大量集中水源的地形、地质和水文气象条件。

一般认为泥石流发生需要三个基本条件:地形条件、物质条件和触发条件。

➢地形条件:

泥石流的地形地貌一般可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部分。上游形成区地形应具备山高沟深、地形陡峻、沟床纵坡降大,流域形状便于水流汇集。中游流通区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峡谷,使泥石流能迅猛直泻。下游堆积区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阶地,使堆积物有堆积场所。

➢物质条件:

物质条件是指泥石流发生所必需的松散碎屑物质、水分的储量和来源情况。地表岩石破碎、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另外,岩层结构松散、软弱、易于风化、节理发育或软硬相间成层的地区,因易受破坏,也能为泥石流提供丰富的碎屑物来源;一些人类工程活动,如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开山采矿、采石弃渣等,往往也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物质来源。

➢触发条件:

水流激发是泥石流灾害中最常见的触发因素。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泥石流中水的来源有降雨、冰雪融水和水库溃决水体等形式。

02泥石流的危害

因为泥石流是在暴雨、暴雪气象灾害下诱发的特殊地质灾害,大量水流冲刷引起山体滑坡,并携带着泥沙和石块,实质上是一种洪流,这一特殊洪流由于和暴雨相伴,所以具有暴发突然、运动快速、历时短暂和破坏力极大的特点。

正因为泥石流有这些特点,使得它很有破坏性。然后泥石流发生的全过程一般只有几小时,有时甚至几分钟,来得快,去得也快。同时又由于洪流中携带着泥沙、石这些固体碎屑,冲击力远远强于洪水,短时间内破坏力极强。其最常见的危害就是对于附近乡村这些居民点及人民的危害,冲入乡村、城镇,摧毁沿途基础设施和各类活动场所,毁坏农民的耕地,最痛心的还是带走人们的生命。

03

泥石流的分类

1.标准型泥石流

为典型的泥石流,流域呈扇形,面积较大,能明显的划分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

2.河谷型泥石流

流域呈有狭长条形,其形成区多为河流上游的沟谷,固体物质来源较分散,沟谷中有时常年有水,故水源较丰富,流通区与堆积区往往不能明显分出。

3.山坡型泥石流

流域呈斗状,其面积一般小于1000㎡,无明显流通区,形成区与堆积区直接相连。

04发生泥石流的前兆

1.河水异常。如果河床、河沟中正常流水突然断流或洪水突然增大,并夹有较多的柴草、树木时,说明河床、河沟上游已形成泥石流。

2.异常声响。如果在山上听到沙沙声音,但是却找不到声音的来源,这可能是沙石的松动、流动发出的声音,是泥石流即将发生的征兆。如果山沟或深谷发出轰鸣声音或有轻微的震动感,说明泥石流正在形成,必须迅速离开危险地段。

3.山体异常。山体出现很多白色水流,山坡变形、鼓包、裂缝,甚至坡上物体出现倾斜。

4.其他异常情况:干旱很久的土地开始积水,道路出现龟裂,公共电话亭、树木、篱笆等突然倾斜,雨下个不停,或是雨刚停下来溪水水位却急速下降等。

05泥石流如何自救

➢当你处于泥石流区时,不能沿沟向下或向上跑,而应垂直于流动方向向两侧山坡上跑,离开沟道、河谷地带。当你处于泥石流较远处时,切记不可为了看热闹不嫌事大,拿起手机记录,泥石流往往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到达你的面前。

➢注意不要在土质松软、土体不稳定的斜坡停留,也不要停留在陡坡土层较厚的低凹处,或躲在滚石、乱石堆后面,以免斜坡失稳下滑,应在基底稳固又较为平缓的地方。

➢不要上树躲避,泥石流的破坏力完全不是一颗大树所能够阻挡的。

➢暴雨停止后,不要急于返回沟谷住地,应等待一段时间。

➢ 立即将灾害发生的情况报告相关政府部门或单位。及时报告对减轻灾害损失非常重要。

THE END
0.空气污染防治措施通用12篇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空气污染防治措施,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关键词:环境空气质量;空气污染;分析 jvzquC41vl4ywnxjw0ipo8mcqyko1B:5244ivv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