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日本静冈县热海市发生了大规模泥石流灾害。灾难发生时的画面被拍摄下来,通过短视频平台在世界各地传播,触目惊心。
新闻画面中,乌黑黏稠的泥浆以每小时四十多公里的速度从山体上倾泻而下,瞬间卷走了周围的民居和树木,电线杆被强力推到后相互撞击出火花,人群四散奔逃,场面十分惨烈恐怖。
截至7月6日,已造成4人死亡,24人下落不明。
京都大学副教授竹林洋史调查了受灾地区,表示这这次泥石流的主要成分是直径不到1毫米的黑色粒子,岩石含量较少,所以质地非常粘稠。并且从狭窄的沟谷径直迅速流下,威力大、破坏性强。
除了让人惊恐的灾后画面外,这次灾害发生的原因也在日网上引起热议,甚至有网友认为“有人为因素”。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传言呢?这次灾害究竟是如何发生的?我们查阅了很多资料,今天就来为大家一一梳理。
发生原因是自然还是人为?
原因一:持续的降雨
东京大学的太田猛彦教授表示,持续的降雨是发生此次泥石流的直接原因。土地受到降水影响,水分含量达到饱和状态,最终造成了泥石流。
日本最近进入了梅雨期,各地降水量骤增,静冈县热海市同样深受其害。但随着进一步调查结果,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此次泥石流可能与人为因素有关。
原因二:大量的填土
日本国土地理院6日公布了此次泥石流灾害现场的地形分析结果,发现泥石流源头地区堆积的“填土”最高达到了13米。对2009年与2019年的数据进行比较后,专家推测在事发山体所处的峡谷地带,东西约200米、南北60米以上的地方都覆盖着填土。
*所谓“填土(盛り土)”是指在较低的地基和斜面上堆高沙土,以形成平坦的地表或是比周围更高的建造工程,此外也指被堆积的沙土。
原因三:树木被砍伐
日本国土地理院的卫星图显示,在上世纪70年代,事发山区树木茂盛,几乎看不见地表的沙土。但在2017年的卫星图中,明显看出部分植被被砍伐,土地也被填土整饬平整。
静冈电视台4日晚报道称,15年前,事发源头附近被用来开发,准备打造成一块宅基地,因此伐木填土。
静冈县知事川胜平太在接受采访时也承认,“正在确认事发地附近被开发的地区,其中一块区域堆积了用于住宅建设的填土”。但他同时表示,尽管已确认事发地附近确有开发行为,对于是否正是因为开发填土才导致泥石流发生这一问题,还需进一步调查以明确二者间的因果关系。
人们对于这次灾难的原因还存在很多疑问,比如:这些填土是如何形成的?为何明明存在安全隐患却一直无人管理?灾害责任该由谁来承担?期望未来能够尽早查明原因,让失去亲人和家园的受难者得到一定程度的安抚。
公布失踪者姓名引热议:是否欠妥?
这次灾害造成了64人行踪不明,为了加快确认失踪者的安危,热海市5日通过精查居民登记册,在静冈县和热海市的政府官网上公布了64名失踪者的姓名,NHK也在不同时段的新闻中播报了公布结果。随后便马上确认了其中40多名受灾者的安危,效果十分显著。另外还以片假名的形式公开了在搜救中失踪的5名警察的名字。
热海市市长齐藤荣说:“失踪人数大量减少是公布姓名的功劳,也为未来的搜救提供了帮助。”日本防灾相棚桥在记者会上表示:“应该把保护生命放在第一位,可以理解县政府公布姓名的做法。”
但是日本历来比较重视保护民众的个人隐私,这一点的确很好,但在自然灾害救援和紧急突发事件应对方面,过度重视个人隐私保护反倒会阻碍挽救生命的进程。在这种情况下该如何取舍,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这次静冈县的做法,或许会为日本未来的救灾理念提供新思路:必要时保护个人隐私要让位于保护生命。
总结
这是一场自然灾害,但背后或许也潜藏了人为隐患;这是一场救援活动,但里面还包含了为生命不得不做出的妥协;这是发生在日本的事情,但依旧存在普遍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