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侵蚀是土壤或其他地面组成物质在自然营力作用下或人类活动的作用下被剥蚀、破坏、分离、搬运和沉积的过程。在中国,土壤侵蚀有时作为水土洗失的同义语。《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所指的水土流失包含水的损失和土壤侵蚀两方面的内容。根据外营力的种类,可将土壤侵蚀划分为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重力侵蚀、淋溶侵蚀、山洪侵蚀、泥石流侵蚀及土壤坍陷等。中国土壤侵蚀空间分布数据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SL190-96《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的总体要求,编制而成。土壤侵蚀制图的内容涉及侵蚀营力、方式、形态及下垫面条件等因素,首先确定土壤侵蚀类型,然后在侵蚀类型的基础上确定土壤侵蚀强度。侵蚀类型主要根据起主导作用的侵蚀外营力类型与性质来划分,如水力、风力、冻融等;在此基础上依照影响侵蚀强度的土壤侵蚀因子进行判别,构成土壤侵蚀类型及其强度的组合分类系统,采用二位数编码(表1)。表1 全国土壤侵蚀分类系统一级类型强度等级(二级类型)1水力侵蚀11微度 12轻度 13中度 14强度 15极强度 16剧烈2风力侵蚀21微度 22轻度 23中度 24强度 25极强度 26剧烈3冻融侵蚀31微度 32轻度 33中度 34强度1) 水力侵蚀:指以地表水为主要侵蚀营力的土壤侵蚀类型。在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作用下,土壤、土体或其它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搬运和沉积的过程。根据水力作用于地表物质形成不同的侵蚀形态,进一步分为溅蚀、片蚀、细沟侵蚀、浅沟侵蚀和切沟侵蚀等。2) 风力侵蚀:指以风为主要侵蚀营力的土壤侵蚀类型。包括在气流冲击作用下,土粒、沙粒或岩石碎屑脱离地表,被搬运和堆积的过程。由于风速和地表组成物质的大小及质量不同,风力对土、沙、石粒的吹移搬运出现扬失、跃移和滚动三种运动形式。3) 冻融侵蚀:在高寒区由于寒冻和热融作用交替进行,使地表土体和松散物质发生蠕动、滑塌和泥流等现象,这些由于地表温度变化而冻融交替所产生的土壤侵蚀过程即冻融侵蚀。土壤侵蚀强度是指地壳表层土壤在自然营力(水力、风力、重力及冻融等)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下,单位面积和单位时段内被剥蚀并发生位移的土壤侵蚀量,以土壤侵蚀模数表示。其含义是单位面积和单位时段内的土壤侵蚀量,其单位名称和代号为吨每平方公里年[t/( km2×a)],或采用单位时段内的土壤侵蚀厚度,其单位名称为毫米每年(mm/a)。土壤侵蚀强度分级原则上以土壤容许流失量与全国最大流失量为两极值,内插分级,全国统一划分为六级(表2)。由于全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各地区成土速率不同,在各侵蚀类型区采用了不同的土壤容许流失量。土壤容许流失量是指在长时期内能保持土壤的肥力和维持土地生产力基本稳定的最大土壤流失量。表2 土壤侵蚀强度划分标准分 级平均侵蚀模数(t/ km2×a)平均流失厚度(mm/a)1微度侵蚀<200,500,1000<0.15, 0.37, 0.742轻度侵蚀200,500,1000~25000.15, 0.37, 0.74~1.93中度侵蚀2500~50001.9~3.74强度侵蚀5000~80003.7~5.95极强度侵蚀8000~150005.9C11.16剧烈侵蚀>15000>11.1注本表流失厚度系按土壤容重1.35 g/cm3折算,各地可按当地土壤容重计算之。
土壤侵蚀是土壤或其他地面组成物质在自然营力作用下或人类活动的作用下被剥蚀、破坏、分离、搬运和沉积的过程。在中国,土壤侵蚀有时作为水土洗失的同义语。《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所指的水土流失包含水的损失和土壤侵蚀两方面的内容。根据外营力的种类,可将土壤侵蚀划分为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重力侵蚀、淋溶侵蚀、山洪侵蚀、泥石流侵蚀及土壤坍陷等。
中国土壤侵蚀空间分布数据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SL190-96《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的总体要求,编制而成。土壤侵蚀制图的内容涉及侵蚀营力、方式、形态及下垫面条件等因素,首先确定土壤侵蚀类型,然后在侵蚀类型的基础上确定土壤侵蚀强度。
侵蚀类型主要根据起主导作用的侵蚀外营力类型与性质来划分,如水力、风力、冻融等;在此基础上依照影响侵蚀强度的土壤侵蚀因子进行判别,构成土壤侵蚀类型及其强度的组合分类系统,采用二位数编码(表1)。
表1 全国土壤侵蚀分类系统
一级类型
强度等级(二级类型)
1水力侵蚀
11微度 12轻度 13中度 14强度 15极强度 16剧烈
2风力侵蚀
21微度 22轻度 23中度 24强度 25极强度 26剧烈
3冻融侵蚀
31微度 32轻度 33中度 34强度
1) 水力侵蚀:指以地表水为主要侵蚀营力的土壤侵蚀类型。在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作用下,土壤、土体或其它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搬运和沉积的过程。根据水力作用于地表物质形成不同的侵蚀形态,进一步分为溅蚀、片蚀、细沟侵蚀、浅沟侵蚀和切沟侵蚀等。
2) 风力侵蚀:指以风为主要侵蚀营力的土壤侵蚀类型。包括在气流冲击作用下,土粒、沙粒或岩石碎屑脱离地表,被搬运和堆积的过程。由于风速和地表组成物质的大小及质量不同,风力对土、沙、石粒的吹移搬运出现扬失、跃移和滚动三种运动形式。
3) 冻融侵蚀:在高寒区由于寒冻和热融作用交替进行,使地表土体和松散物质发生蠕动、滑塌和泥流等现象,这些由于地表温度变化而冻融交替所产生的土壤侵蚀过程即冻融侵蚀。
土壤侵蚀强度是指地壳表层土壤在自然营力(水力、风力、重力及冻融等)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下,单位面积和单位时段内被剥蚀并发生位移的土壤侵蚀量,以土壤侵蚀模数表示。其含义是单位面积和单位时段内的土壤侵蚀量,其单位名称和代号为吨每平方公里年[t/( km2×a)],或采用单位时段内的土壤侵蚀厚度,其单位名称为毫米每年(mm/a)。土壤侵蚀强度分级原则上以土壤容许流失量与全国最大流失量为两极值,内插分级,全国统一划分为六级(表2)。由于全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各地区成土速率不同,在各侵蚀类型区采用了不同的土壤容许流失量。土壤容许流失量是指在长时期内能保持土壤的肥力和维持土地生产力基本稳定的最大土壤流失量。
表2 土壤侵蚀强度划分标准
分 级
平均侵蚀模数
(t/ km2×a)
平均流失厚度
(mm/a)
1微度侵蚀
<200,500,1000
<0.15, 0.37, 0.74
2轻度侵蚀
200,500,1000~2500
0.15, 0.37, 0.74~1.9
3中度侵蚀
2500~5000
1.9~3.7
4强度侵蚀
5000~8000
3.7~5.9
5极强度侵蚀
8000~15000
5.9C11.1
6剧烈侵蚀
>15000
>11.1
注本表流失厚度系按土壤容重1.35 g/cm3折算,各地可按当地土壤容重计算之。
数据使用说明:
为尊重知识产权、保障平台权益、扩展数据中心服务、评估数据应用潜力,请数据使用者在使用地理遥感生态网平台数据所产生的研究成果中(包括公开发表的论文、论著、数据产品和未公开发表的研究报告、数据产品等成果),明确注明数据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