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高考地理真题汇编专题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12年高考地理真题汇编专题(34)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

A.泥石流   B.地面沉降   C.陨石坠落   D.滑坡

【答案】A

【解析】仔细看图,可以清楚看到公路一侧山体整体移动——滑坡。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地质灾害类型

(1)图中灾害类型与序号对应正确的是(单选,3分)

A.① 龙卷风   ② 海啸     ③ 飓风      ④ 暴风雪

B.① 海啸     ② 暴风雪   ③ 龙卷风    ④ 飓风

C.① 海啸     ② 飓风     ③ 龙卷风    ④ 暴风雪

D.① 飓风     ② 龙卷风   ③ 暴风雪    ④ 海啸

(2)下列关于美国本土自然灾害发生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单选,3分)

A、飓风一般发生在春季                  B、暴风雪主要发生在冬季

C、海啸一般发生在白天                  D、龙卷风主要发生在夜晚

(3)龙卷风能把地面上的物体或人畜“吸”起卷入空中,往往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试从地形与气候角度分析美国本土龙卷风多发的原因。(4分)

【解析】

(1)考查美国本土自然灾害分布及主要类型;

(2)考查美国本土自然灾害时间规律;

(3)考查美国本土龙卷风多发的气候、地形原因。

【答案】:

(1)C

(2)B

(3)地形:平原地形有利于冷暖空气长驱直入。气候:春夏季;向大陆输送的暖湿空气与来自西部的干燥冷空气相遇,积聚到一定强度后产生龙卷风。

3.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图2所示区域最适宜发展的产业部门是 A.水产品养殖             B.棉花种植 C.林产品加工            D.水力发电

【解析】本题考查农业区位条件知识。从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地纬度较高,根据图例可知该地林地众多,因此适宜发展林产品加工业。

【答案】C【考点透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地形对产业部门的影响。

【思路点拨】根据图中的经纬度信息可知该区域位于东北地区,由图示信息知该地林地分布广泛,因此图示区域最适宜发展的产业部门是林产品加工。

4.在图2所示的区域中,a~b路段容易遭受自然灾害,主要是由于沿线 A.山体坡度大           B.地表崎岖不平 C.河水流速快           D.泥沙淤积严重

【答案】:A

【考点透析】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思路点拨】由图示信息知,图中河流以西公路段的西北侧等高线密集,山体坡度较大,雨季易形成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河流以西公路段,公路沿等高线延伸,因此B选项错。河流流经地区等高线稀疏,河水流速较慢,因此C选项错。图中河流两岸林地比重大,水土保持好,因此河流含沙量较少,并且公路桥梁地段面宽度较窄,沙洲出现在河面变宽的下游,因此D选项错。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质灾害的分布以及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图①中岩层为花岗岩,属于岩浆岩,质地坚硬,不易被侵蚀,故不容易发生滑坡,故A项错误;图②为沉积岩,但岩层完整未受破坏,也不易发生滑坡,故B项错误;图③中为沉积岩,且岩层不完整,上层岩层倾向于公路面,若遇暴雨,岩层易滑落错位,发生滑坡,故C项正确;虽然图④岩层不完整,但上层岩层倾斜方向与公路面相反,不易发生滑坡,故D项错误。【答案】:C

表1

经纬度位置

1月平均气温

(℃)

7月平均气温

(℃)

年降水量

(mm)

多年平均暴雨日数

(天)

33°N,98°E

-12.8

8.7

561.4

<0.2

6.影响该地气温特征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植被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青藏地区的区域特征。结合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青藏地区。由表中气温数据及所学地理知识可知,该地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冬、夏季气温偏低,主要是因为该地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造成的。

【答案】:C

7.该地易发生的主要自然灾害是A.雪灾          B.台风     C.泥石流      D.暴雨洪涝

【解析】 此组题用表格给出气候的相关数据,根据经纬度位置判断出地方,考查了气候中气温的影响因素,区域内的主要自然灾害。 该题地为青藏高原地区,不会出现台风和暴雨洪涝灾害,图表中暴雨天数0.2天,暴雨少,不易出现泥石流,气温低,年降水量为561mm,年降水量较大,所以易出现雪灾,选A.

【答案】:A

(1)指出图示红层地貌区由外力作用引起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并说明该类灾害形成的自然原因。(9分)

(2)简述红层地貌区地质灾害的主要危害。(6分)

(2)注意“红层地貌区”、“简述”、“主要危害”,结合相关知识回答。【答案】:(1)崩塌、滑坡、泥石流。

断裂发育,岩石破碎;多河谷,地形坡度大;气候湿热,风化强,多暴雨。

(2)加速地表侵蚀,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破坏农田、城镇与村庄、工矿企业、道路等;造成人畜伤亡。

考点2:中国的自然灾害(包括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中国的地质灾害;中国的水文灾害;中国的气象灾害;中国的生物灾害)

【答案】B

2.30-48小时之间,甲地可能经历 A.持续晴朗高温天气  B.连绵阴雨天气 C.强对流降雨天气    D.沙尘暴天气【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灾害性天气现象。30~48小时之间,甲地可能受低压槽控制,根据气流运动方向可知,可能经历冷锋天气,由于此时为夏初,可能经历强对流降雨天气,沙尘暴天气主要出现在冬春季节,排除A、D项;连绵阴雨天气是准静止锋造成的,排除B项。

【答案】C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水、旱灾害尤其突出,对我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极大危害。

1949年到1998年我国部分地区水、旱灾害频次

地区

旱灾频次

水灾频次

三江平原及长白山地

32

219

松辽平原

169

357

环渤海平原

415

799

黄淮平原

846

1407

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

949

2151

⑴ 概括我国水、旱灾害的分布及发生频次的特点。(4分)

⑵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是水灾最严重的地区。从气候、地形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3分)

⑶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地区为减少水灾的影响,分别应该采取哪些措施?(4分)

【解析】

(1)考查提取图文数表有效信息能力。由表格明显看出水旱灾害在分布上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且的南北差异:南多北少;北方以华北最严重。发生频次:由南向北降低;南北方水旱灾害特点不同:南水灾北旱灾。

(2)注意本题设问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水旱最严重,从发生的气候、地形角度分析。气候抓住降水量大和时间长;地形抓住地势地平

(3)回答需抓住河流治理在中下游不同河段的治理措施和丘陵地区(与上游类似:治理原则是调蓄洪水,做法是修建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其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考点定位】综合考查我国水旱灾害时空分布、原因和重点地区防治措施。

【答案】:⑴分布特点:我国水、旱灾害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南方以水灾为主,北方以旱灾为主。

频次特点:我国水、旱灾害发生频次较高,且发生频次由南向北减少;无论南方还是北方,频次均是水灾多于旱灾。

⑵该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集中,易于引发洪涝灾害。

江南丘陵地区地势起伏,易引发山洪;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发生内涝(或受长江干流洪水威胁)。

⑶江南丘陵地区:加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有条件的地区建造水库,削减洪峰的威胁。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加固堤防;疏通河道;退田还湖,增强湖泊调蓄能力;河流截弯取直,提高河流的泄洪能力。(任答两点即可)

(2)指出A、B两地预防洪涝灾害应采取的不同措施。(6分)

【答案】

(1)6月份;受夏季风影响,进入梅雨季节,降水量大,多暴雨。

(2)A地: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B地:退耕还湖,疏浚湖泊;修建排水、分洪、堤防等水利工程。

【解析】(1)注意本题设问是洪水发生的气候条件,所以本题分析原因是主要抓住什么月份降水多即可。

(2)回答需抓住河流治理在不同河段的治理措施:上游:治理原则是调蓄洪水,做法是修建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其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考点定位】洪灾形成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下图示意太平洋西岸某热带海岸剖面。海岸线附近村庄因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而损毁。

【解析】关键是从沿海海岸地质剖面图分析沿海地区可能的自然灾害种类,珊瑚礁碎屑被搬运到海岸陆地以上,与海洋珊瑚平台之间为平均高潮位,说明可能海啸、风暴潮等海洋地质、气象灾害的可能性最大,这与太平洋西岸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多海洋地震、火山而引起海啸;西太平洋是世界热带气旋(台风)影响势力范围,从而引起海洋珊瑚碎屑随风暴潮搬运到沿海陆地。

【考点定位】考查西太平洋沿海自然灾害种类及产生原因。

【答案】:(1):海啸灾害。(3分)理由: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易发生地震,引起海啸。(3分)

海啸冲毁海岸设施和房屋,将海底珊瑚礁碎屑(海底沉积物)搬运到海岸(地势高处)沉积下来。(4分)(2):风暴潮(台风)灾害。(3分)理由:位于西太平洋热带气旋(台风)活动区,容易引起风暴潮。(3分)风暴潮冲毁海岸设施和房屋,将海底珊瑚礁碎屑(海底沉积物)搬运到海岸(地势高处)沉积下来。(4分)

(以上两种答案,任答一种即可得分。其中指出灾害种类得3分,理由合理其充分得7分)

考点3:防灾与减灾(包括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

A.鼠害  B.洪涝  C.旱灾  D.寒潮

【解析】:B

【考点透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灾害的危害。

【思路点拨】由图示信息知,地震对建筑物等基础设施产生毁灭性的破坏,四个选项中只有B符合条件。

2.为降低大城市震后救灾活动强度,应采取的主要防灾减灾措施包括

①完善城市功能区划 ②调整产业结构 ③人口外迁

④房屋加固 ⑤组建志愿者队伍 ⑥避灾自救技能培训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④⑤⑥

【解析】:D

【考点透析】本题主要考查灾后救灾措施。

【思路点拨】调整产业结构和人口外迁不会降低大城市震后救灾活动强度,不属于地震灾后的主要防灾减灾措施。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水、旱灾害尤其突出,对我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极大危害。

1949年到1998年我国部分地区水、旱灾害频次

地区

旱灾频次

水灾频次

三江平原及长白山地

32

219

松辽平原

169

357

环渤海平原

415

799

黄淮平原

846

1407

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

949

2151

⑴ 概括我国水、旱灾害的分布及发生频次的特点。(4分)

⑵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是水灾最严重的地区。从气候、地形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3分)

⑶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地区为减少水灾的影响,分别应该采取哪些措施?(4分)

【解析】

(1)考查提取图文数表有效信息能力。由表格明显看出水旱灾害在分布上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且的南北差异:南多北少;北方以华北最严重。发生频次:由南向北降低;南北方水旱灾害特点不同:南水灾北旱灾。

(2)注意本题设问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水旱最严重,从发生的气候、地形角度分析。气候抓住降水量大和时间长;地形抓住地势地平

(3)回答需抓住河流治理在中下游不同河段的治理措施和丘陵地区(与上游类似:治理原则是调蓄洪水,做法是修建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其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考点定位】综合考查我国水旱灾害时空分布、原因和重点地区防治措施。

【答案】:⑴分布特点:我国水、旱灾害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南方以水灾为主,北方以旱灾为主。

频次特点:我国水、旱灾害发生频次较高,且发生频次由南向北减少;无论南方还是北方,频次均是水灾多于旱灾。

⑵该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集中,易于引发洪涝灾害。

江南丘陵地区地势起伏,易引发山洪;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发生内涝(或受长江干流洪水威胁)。

⑶江南丘陵地区:加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有条件的地区建造水库,削减洪峰的威胁。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加固堤防;疏通河道;退田还湖,增强湖泊调蓄能力;河流截弯取直,提高河流的泄洪能力。(任答两点即可)

(2)指出A、B两地预防洪涝灾害应采取的不同措施。(6分)

【答案】

(1)6月份;受夏季风影响,进入梅雨季节,降水量大,多暴雨。

(2)A地: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B地:退耕还湖,疏浚湖泊;修建排水、分洪、堤防等水利工程。

【解析】(1)注意本题设问是洪水发生的气候条件,所以本题分析原因是主要抓住什么月份降水多即可。

(2)回答需抓住河流治理在不同河段的治理措施:上游:治理原则是调蓄洪水,做法是修建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其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考点定位】洪灾形成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2)说明为防范上述灾害应采取的措施。(4分)

【答案】

⑴ 甲为地震。(西临太平洋)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乙为飓风。东部处在北大西洋飓风侵袭路径上;南部接近飓风源地。

⑵加强灾害监测与预报;制定防灾应急预案;修建避难场所等工程性防御设施;进行防灾教育和培训等。

【解析】(1)根据图例可知,甲自然灾害分布在太平洋沿岸,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为地震,乙自然灾害主要分布在大西洋和墨西哥湾沿岸,则为飓风。

(2)结合所学知识,自然灾害的防范措施主要为检测与预报、应急预案、防御设施、教育和培训等方面来回答,属于较容易题。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自然灾害类型及其防御措施。

(2)针对图示区域洪涝灾害隐患,列举宜采取的主要措施。(10分)

(3)分析武汉钢铁厂部分生产能力转移对武汉,防城港两市发展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12分)

【答案】(1)Ⅰ区分别位于西北部山区和东部平原、湖区。西北部山区耕地快速减少,主要因为退耕还林;东部平原、湖区耕地快速减少,主要因为快速城市化和退田还湖。

(2)修建水库及分洪、蓄洪工程,加固大堤,治理河道等;山区:退耕还林,植树造林;湖区:退田还湖;城市:完善排水系统;农村: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以法治水,加强洪涝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体系建设,参加水灾保险等。

(3)(对武汉市的积极影响):减少能源、资源的消耗和土地占用;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改善城市环境。(对防城港市的积极影响):扩大港口规模;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促进区域发展【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I区位于西北山区和东部湖区两个不同位置,其山区耕地减少主要原因是退耕还林;东部平原区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是城市化和退田还湖。

第(2)题,区域洪涝灾害的治理,山区、湖区、城市、农村不同地区应该采取不同的措施;但疏浚河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加强灾情预报和监测、参加水灾保险是共同措施。

第(3)题,产业转移对转出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资源和环境意义;对转入区主要体现在经济意义上。

【综合评析】

2012年高考自然灾害部分几乎卷卷有题,结合《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内容要求,主要沿以下几条主线进行:

①结合热点材料分析自然灾害的分布特点、发生原因、类型等

②通过图表在灾害发生、影响、措施等方面设问

③结合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提供节约型社会的背景在防灾和减灾等方面设问。

THE END
0.事业单位备考公共基础知识:科技常识地理常识C. 两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才相等 D.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答案】D【解析】作用力与它的反作用力总是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是不能相互平衡,也不能相互抵消。二者是同种性质的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jvzquC41ln4iwjyw0eun1;5451622=4465666>3jvor
1.【地理备考】高考地理中的交通运输,高考地理试题热点命题方向分析【答案】8.D9.A【解析】8.根据题意,森林火灾的发生应要求高温少雨干燥的天气,观察图可知亚马孙雨林地处赤道附近,7、8月赤道低压位置位于赤道以北,雨林区受东南信风影响,受东南部巴西高原的的阻挡,降水偏少,故①项正确;副热带高压位于中纬30o附近,不可能影响赤道雨林地区,故②项错误;赤道低压控制时气流上升,多对jvzq<84m0uooc7hqo0io1jwvkerfa:=877;28?9a8h932o8223?12‚rj;0nuou
2.青海湖日出范文河流汛期流量增大,对海水起稀释作用,海水盐度降低,等盐线向外海方向扩伸;枯水期,海水盐度升高,等盐线向河口方向收缩。长江口夏球季节盐度降低,冬季枯水期盐度偏高。 10.根据气象、地质等灾害的发生规律 我国北方冬半年寒潮多发。台风、暴雨、洪涝和西南地区滑坡、泥石流多发时,为夏秋两季。黄土高原夏季暴雨时,水土流失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87954ivvq
3.2026年高考地理模拟试题精选1地理试题解析【解析】该区域的山洪灾害链生过程具体表现为:洪水运动过程不断吸收流域内物源演化形成泥石流;泥石流在高速运动过程中刮铲、侵蚀沟底及坡脚,可能进一步诱发坡岸失稳与滑坡灾害,故甲表示侵蚀下切,C正确;崩滑物质与泥石流携带巨木、漂石淤堵河道可能形成堰塞坝(湖),造成上游回水淹没成灾,一旦溃决将引起流量激增,甚至可jvzq<84o0em{fu3eqo5kkjtzwg5kkn}k14>59=3jvor
4.四川三农新闻网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应对策略●常态排查整治隐患,督促各地常态化、拉网式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加密加强监测预警,“一日一会商、一日一调度”,加密短临预报预警●抓细抓实应急准备,明确各类灾害险情应急处置措施和责任●持续盯牢关键部位,深化流域联防联控,严格落实病险水库限制运用措施●统筹抓好抗旱蓄水,深化运用“大水调”jvzq<84yyy4te
5.最新高二地理下册期末考试练习题(带答案)引导语:面对将要来临的期末考试,我的心情是紧张的,要尽快把考点都复习完,以下是百分网小编分享给大家的最新高二地理下册期末考试练习题(带答案),欢迎练习! 一、选择题(40题,共60分) 2016年5月18日世界月季洲际大会在北京市大兴区开幕,23日起月季主题园和月季博物馆全面对游客开放。据此,回答1、2题。 jvzquC41yy}/qq6220ipo8pcqunj1znoqmgpuqn163<7:;3jvor
6.建筑附近③遇到泥石流或者山洪时.应该向沿着泥石流流动的方向精英家教网>初中地理>题目详情 当自然灾害发生时,采取适当的避灾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人员的伤亡和财产的损失,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①地震时,如身处一楼或者平房,可及时撤离到空旷的地带 ②地震时,如在室外应该躲在高大的建筑附近 ③遇到泥石流或者山洪时,应该向沿着泥石流流动的方向向前跑 jvzq<84yyy422:5lkcpjcx3eqo5d|mq1ujoukhnfa8i7en>63gkgc>8gg3>:;?6fh6gf:9>8;
7.318国道——中国人的景观大道,奇迹般的随着北纬30°铺向藏地。如图为(3)318国道还是一条人文景观大道,沿线人口密度变化大,人口地理界线A的东侧人口密度较西侧 稠密(稠密/稀疏)。318国道经过了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在游览山河美景的同时,还能感受到 藏族等少数民族的特色习俗。(4)318国道成都到拉萨段,夏季容易发生泥石流、jvzquC41yy}/l‚jqq0ipo8xjkvo08:5:68:e/::9g/:b3>2783j.h:6476:96o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