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课程

《土壤侵蚀原理》是高等农林院校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和生态环境类专业本科生的骨干性专业基础课,是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发展概况,为学习后继课程以及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工作建立坚实的基础。

课程简介课程指导思想及定位自20世纪50年代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建立之初,“土壤侵蚀原理”就作为该专业的骨干性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一直讲授、建设到如今。该课程是我国水土保持教育事业奠基人、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关君蔚先生创立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主要授课对象是水土保持域荒漠化防治、林学等专业的本、专科学生,近年生态环境类、自然资源类的不少专业也选择了“土壤侵蚀原理”课程作为...

教学大纲

教学日历

考评方式与标准

学习指南

土壤侵蚀概念、侵蚀外营力及侵蚀类型

土壤侵蚀形式、土壤侵蚀程度及强度

冻融侵蚀及冰川侵蚀

化学侵蚀

溅蚀实习

面蚀沟蚀实习

土壤侵蚀影响因子调查及实习

溅蚀、面蚀、沟蚀

山洪侵蚀、海岸及库岸浪蚀

风沙运动、风蚀与风积作用

沙漠化成因与类型及沙尘暴

水力侵蚀实验

重力侵蚀作用分析

崩塌、滑坡、错落、蠕动

陷穴与泻溜

泥石流概念、形成及分布

泥石流分类、特征与防治

分区原则和依据、以风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

以冻融及冰川侵蚀为主的类型区和以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

土壤侵蚀调查目的、手段及步骤

水力侵蚀、风力侵蚀、重力侵蚀、混合侵蚀调查及土壤侵蚀的综合分析与评价

THE END
0.信息安全应急预案通用12篇1.1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北京市实施办法》、《北京市信息化促进条例》等法律法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总体预案》、《信息安全事件分类分级指南》(GB/Z20986-2007)等相关规定。 jvzquC41lfyc0zguj{/exr1jcuxgw47;7>:0qyon
1.心理学类论文界定社会交流的两个依据是爱与地位:“人际事件可以被界定为:有着相对清晰的社会(地位)与情感(爱)关系的当事人双方的互动”。因此,“地位”与“爱”构成了威金斯环形模型的两个主轴。 威金斯的环形模型分类有三个明显的优点。第一,它提出了人际行为的明确界定。因而有可能在圆形的特定扇区依据“地位”与“爱”的jvzquC41yy}/uofdkcu/exr1hctxgw444;;90qyon
2.城市工程规划大全11篇究其原因 一方面是历史延承下来的,在城市建设之初,由于经济、技术,施工力量较弱 大部分管线采用架空的方式进行敷设。另一方面是管线单位为了节约投资 维修方便,使得部分线路采用了架空敷设。再一方面是由于缺乏具体管理依据,对管线的敷设方式分类界定的不清晰,因此,强制执行的依据不充分,管理约束力小。jvzquC41yy}/hjgkcq4dqv3ep1nbq€jp15?22:3jv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