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主体:董**(实名认证)
IP属地:天津
下载本文档
1、表6 滑坡、崩塌(危岩体)、泥石流规模级别划分标准级别滑坡(104m3)崩塌(104m3)泥石流(104m3)巨型*000学100*0大型100 100010 10020 50中型10 100110220小型<10< 1<2表13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分级标准死亡人数(人)受威胁人数(人)直接经济损失(万元)潜在经济损失(万元)小型< 3< 10< 100<500中型31010 100100 500500 5000大型10 301001000500 10005000 10000特大型260*000*000>10000表14地质灾害易发区主要特征简表灾
2、种易发区划分非易发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G=4G = 3G=2G= 1滑坡、 崩塌构造抬升剧烈,岩体破碎或 软硬相间;黄土垄岗细梁地 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 响强烈。暴雨型滑坡。规模 大,高速远程。红层丘陵区、坡积层、构 造抬升区,暴雨久雨。中 小型滑坡,中速,滑程远。丘陵残积缓坡地带,冻 融滑坡。规模小。低速 蠕滑。植被好,顺层滑 动。缺少滑坡形成的 地貌临空条件, 基本上无自然滑 坡,局部溜滑。泥石流地形陡峭,水土流失严重, 形成坡面泥石流;数量多,10条沟/ 20km以上,活动 强,超高频,每年暴发可达 10次以上。沟口堆积扇发育 明显完整、规模大。排泄区 建筑物密集。坡面和沟谷泥
3、石流,610条沟/ 20km ;强烈活动: 分布广,活动强,掩没农 田,堵塞河流等。沟口堆 积扇发育且具一定规模。 排泄区建筑物多。坡面和沟谷泥石流均有 分布,35条沟/20km ;中等活动。沟口有堆积 扇,但规模小,排泄区 基本通畅。以沟谷泥石流为 主,物源少,排 导区通畅:12 条沟/ 20km ,多 年活动一次。沟口堆 积扇不明显,排泄 区通畅。续表14灾种易发区划分非易发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G=4G = 3G=2G= 1岩溶塌碳酸盐岩岩性纯、连续厚度以次纯碳酸盐岩为主、以不纯碳酸盐岩为主、以不纯碳酸盐岩陷和米 空区塌 陷大,出露面积较广。地表洼 地、漏斗、落水洞、地下岩 溶发育。
4、多岩溶大泉和地下 河,岩溶发育深度大。灾害点密度)1个/km2,地面 塌陷或地裂缝破坏面积2 1000m2/km 2多间夹型。地表洼地、漏 斗、落水洞、地下岩溶发 育。岩溶大泉和地下河不 多,岩溶发育深度不大。灾害点密度为0.1-1个/km2,地面塌陷或地裂缝破坏面积为 500-1000 m2/km2多间夹型或互夹型。地 表洼地、漏斗、落水洞、 地下岩溶发育稀疏。灾害点密度为 0.05-0.1个/km2,地面塌陷或地 裂缝破坏面积为 100-500 m 2/km2为主,多间夹型或 互夹型。地表洼 地、漏斗、落水洞、 地下岩溶不发育。灾害点密度为 0-0.05 个/km 2,地 面塌陷或地裂缝
5、破坏面积为V 100m 2/km2地裂缝构造与地震活动非常强烈, 第四系厚度大。构造与地震活动强烈,第 四系厚度大,形成断陷盆 地,超采地下水。构造与地震活动较为强 烈,形成拉裂构造。第四系覆盖薄,差 异沉降小。泥石流调查表样例、调查表表1泥石流(潜在泥石流)调查表沟名野外编号室内编号地理位置E:行政区位省 地区(州)县(市)高程最大标高N:乡(镇)村最小标高水系名称坐标X:Y:泥石流沟与主河关系主河名称泥石流沟位于主河的沟口至主河道距离(m)流动方向匚左岸&岸泥石流沟主要参数、现状及灾害史调查水动力类型匚暴雨mjii匚溃决匚地下水沟口巨石大小(m)aac泥砂补给途匚面蚀白勾岸崩滑门勾
6、底再搬运补给区位置匚止游匚中游口F游径降雨特征值H 年 maxH年cpH 日 maxH日cpH 时 maxH时cpH10分钟 maxH10分钟cp沟口扇形地特征扇形地完整性(%)扇面冲淤变幅+发展趋势口r切匚淤高扇长(m)扇宽(m)扩散角(°)挤压大河匚河形弯曲主流偏移匚庄流偏移匚庄流只在高水位偏移Ofc流不偏地质构造匚顶沟断层 口±沟断层 升区 匚沉降区 匚褶皱口单斜地震烈度(度)不良地质体情况滑坡活动程度r重事等毋微上般规模H 口、人工弃体活动程度r重事等毋微上般规模H 口、自然堆积活动程度r重事等毋微上般规模H 口、土地利用()森林灌丛草地缓坡耕地荒地陡坡耕地建筑用地
7、其它防治措施现状类型国1拦 q非导 ©绕 &物工程监测措施类型情CB位工人值守威胁危害对象匚诚镇 寸寨 匚铁路 口公路 匚航运 匚饮灌渠道 口水库 匚电站 匚江厂 匚矿山匚农田 法林 匚输电线路 匚通讯设施 CS防设施威胁人口(人)威胁财产(万元)险情等级灾害史发生时间(年/月/日)死亡人口(人)牲畜损失(头)房屋(间)农田(亩)公共设施直接损失(万元)灾情等级全毁半毁全毁半毁道路k km)桥梁(座)泥石流特征冲出方量(104m3)规模等级泥位(m)表2泥石流(潜在泥石流)调查表泥石流综合评判1.不良地质现象r重事等og微CH殳2.补给段长度比()3.沟口扇形地H 口、M4.
8、主沟纵坡(。)5.新构造影响日虽烈上升区 口上升区6.植被覆盖率(%)阿目对稳定区 沉降区7.冲淤变幅(m)+8.岩性因素匚出及软岩口次硬相间匚风化和节理发育的硬岩 匚硬岩9.松散物储量(104m 3/km2)10.山坡坡度。11.沟槽横断面CV型谷(谷中谷、U型谷)匚拓宽U型谷O式断面呼坦型12.松散物平均厚(m)13.流域面积(km2)14.相对高差(m)15.堵塞程度匚严重中等Dg微事评分12345678910112131415总分易发程度国发中等小易发泥石流类型匚泥流石流 DK石流发展阶段匚形成期 ca展期 ate退期工歇或终止期监测建议o情cb位卡人值守防治建议匚群测群防 虚业监测
9、CB迁避让 EX程治理隐患点群测人员村长电话防灾预案示意图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 年 月 日调查单位:表3泥石流沟严重程度(易发程度)数量化表序号影响因素权重量级 划分严重(A)得分中等(B)得分轻微(C)得分一般(D)得分1崩塌滑坡及水土流失(自然和人为的)的严重程度0.159崩塌滑坡等 重力侵蚀严 重,多深层滑 坡和大型崩 塌,表土疏 松,冲沟十分发育21崩塌滑坡 发育,多浅 层滑坡和 中小型崩 塌,有零星 植被覆盖, 冲沟发育16有零星崩塌、滑坡 和冲沟存 在12无崩塌、滑坡、冲沟或发育轻微12泥沙沿程补给长度比(%)0.118>601660-301230- 108
10、<1013沟口泥石流堆积活动0.108河形弯曲或堵塞,大河主流受挤压偏14河形无较大变化,仅大河主流11河形无变化,大河主流在高7无河形变化,主流不偏1移受迫偏移水偏,低水不偏4河沟纵坡(度,0)0.090>12 °(213)1212°6°(213 105 )96-3°(105 52)6<3°(52)1抬升区,4相对稳定5区域构造影响程度0.075强抬升区,六级以上地震区96级地震区,有中小支断层7区,4级以下地震区,有小5沉降区,构造影响小或无影响1或无断层断层6流域植被覆盖率(%)0.067<10910-30730-
11、605>6017河沟近期一次变幅(m)0.062>282-161-0.24<0.21风化和节8岩性影响0.054软岩、黄土6软硬相间5理发育的4硬岩1硬岩沿沟松散物9贮量0.054>10610-555- 14<11(10 4m3/km 2)10沟岸山坡坡度度(0)0.045>32 °(625)632 -25°(625 525 - 15°(466 4<15 °(268 )1466 )286 )11产沙区沟槽横断面0.036V型谷、谷中谷、U型谷5拓宽U型谷4复式断面3平坦型1产沙区松散12物平均厚度0.036>
12、;10510-545- 13<11(m)13流域面积(km2)0.036<555-10410- 1003>100114流域相对高差(m)0.030>5004500 3003300 -1003<100115河沟堵塞程度0.030严4中3轻2无1二、填表说明泥石流调查要点泥石流沟谷在地形地貌和流域形态上往往有其特殊反映,典型的泥石流沟谷,形成区 多为高山环抱的山间盆地。流通区多为峡谷,沟谷两侧山坡陡峻,沟床顺直,纵坡梯度大。 堆积区则多呈扇形或锥形分布,沟道摆动频繁,大小石块混杂堆积,垄岗起伏不平。对于典型的泥石流沟谷,这些区段均能明显划分,但对不典型的泥石流沟谷,则
13、无明显的形成区、 流通区与堆积区。研究泥石流沟谷的地形地貌特征,可从宏观上判定沟口是否属泥石流沟谷,并进一步划分其区段。调查范围应包括沟谷至分水岭的全部地段和可能受泥石流影响的地 段,主要包括泥石流的形成区、流通区、堆积区。应调查下列内容:(1)冰雪融化和暴雨强度、前期降雨量、一次最大降雨量,一般及最大流量,地下水活动情况;(2)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不良地质现象、松散堆积物的物质组成、分布和储量;(3)沟谷的地形地貌特征,包括沟谷的发育程度、切割情况、坡度、弯曲、粗糙程度。划分泥石流的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圈绘整个沟谷的汇水面积;(4)形成区的水源类型、水量、汇水条件、山坡坡度、岩层性质及风
14、化程度,断裂、滑坡、崩塌、岩堆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发育情况及可能形成泥石流固体物质的分布范围、储量;(5)流通区的沟床纵横坡度、跌水、急湾等特征,沟床两侧山坡坡度、稳定程度,沟床的冲淤变化和泥石流的痕迹;(6)堆积区的堆积扇分布范围、表面形态、纵坡,植被,沟道变迁和冲淤情况;堆积物的性质、层次、厚度、一般和最大粒径及分布规律。判定堆积区的形成历史、划分古泥石流扇和新泥石流扇,新泥石流扇的堆积速度,估算一次最大堆积量;(7)泥石流沟谷的历史。历次泥石流的发生时间、频数、规模、形成过程、爆发前的降水情况和爆发后产生的灾害情况。区分正常沟谷还是低频率泥石流沟谷。(8)开矿弃渣、修路切坡、砍伐森林、陡坡开
15、荒及过度放牧等人类活动情况;(9)当地防治泥石流的措施和建筑经验。(10)调查泥石流已经造成的损失,泥石流进一步发展的影响范围及潜在损失。泥石流沟堵塞程度分级如表 4 :表4泥石流沟堵塞程度分级堵塞程度特征严重沟槽弯曲,河段宽窄不均,卡口、陡坎多。大部分支沟交汇角度大。形成区集中,沟槽堵塞严重,阵流间隔时间长中等沟槽较顺直,河段宽窄较均匀,陡坎、卡口不多。主支沟交角多数小于60度。形成区不太集中,河床堵塞情况一般。轻微沟槽顺直均匀,主支沟交汇角小,基本无卡口,陡坎。形成区分散,阵流间隔时间短而少。泥石流综合评判部分各因素评分按泥石流沟严重程度(易发程度)数量化评分表(表6)泥石流(潜在泥石流)
16、调查表(表 1、表2)中有关栏目填写要求如表5:表5泥石流(潜在泥石流)调查表填写说明条目填写内容水系名称指黄河、长江、珠江等入海河流或下游消失的内陆河流。泥石流沟泄入主 河道名指按所用地形图上的名称填写,地形图上无河名者按地方习惯名称填入。泥石流沟至主河 道距离现场直接量测或在地形图上量测,要注明河道水位标高。流域面积在1/5万地形图上量测。相对高差在地形图上量测。山坡坡度可在地形图上量测,但以现场实测为主。植被覆盖率指林、灌木植被的覆盖率。现场调查或收集资料。主沟纵坡一般采用山口以上河段平均坡降,以现场实测为主,也可用近期航片或地形图上的 量测资料。分段统计时按加权平均值计算。冲淤变幅应在
17、流通区或形成区实际量测。冲淤变幅按附表4中第7项因素综合判定。沟口扇形地状况应现场实地调查判别,按山口扇形地特征规定调查的内容量测填表。补给段长度比*同一河段两岸同时存在几个不同补给源,只取其中最长的一段长度计入累计长度。 泥沙沿程补给长度比主要按现场调查结果计算确定,也可根据航片资料确定。堵塞程度现场调查确定,判定标准见下表。松散物贮量通过现场调查测算或用航片资料的计算成果。不良地质现象发 育程度一般按总贮量划级。产沙区松散物平 均厚度现场调查量测。*泥沙沿程补给长度比是指泥沙沿程补给长度与主沟长度之比。泥沙沿程补给长度是沿主沟长度范围内两岸及沟槽底部泥沙补给段 (如崩坍、滑坡、沟蚀等)的累
18、计长度。三、地质灾害的规模划分标准易发程度(严重程度),综合评判总分确定见表 6,泥石流规模级别标准如表 7。表6泥石流易发程度分级易发程度总分高易发(严重)> 114中易发(中等)84 114低易发40 84不易发<40表7滑坡、崩塌(危岩体)、泥石流规模级别划分标准级别滑坡(10 4m3)崩塌(104m3)泥石流(104m3)巨型>1000昌00260大型100 100010 10020 50中型10 100110220小型<10< 1<2崩塌调查表样例滑坡调查表样例泥石流调查表样例斜坡调查表样例表3 滑坡、崩塌(危岩体)、泥石流规模级别划分标准级 别滑坡(104m3)崩塌(104m3)泥石流(104m3)巨型>1000*00*0大型100 100010 10020 50中型10 100110220小型<10< 1<2表4崩塌(危岩体)稳定性野外判别表环境条件稳定性差稳定性较差稳定性好地形地貌前缘临空甚至三面临空,坡 度55o,出现“鹰咀”崖,顶底高 差30m,坡面起伏不平,上陡下 缓。前缘临空,坡度45o,坡面不平。前缘临空,坡度45 o, 坡面较平,岸坡植被发 育。地质结构岩性软硬相间,岩土体结构松 散破碎,裂缝裂隙发育切割深, 形成了不稳定的结构体,不连 续结构面。岩体结构较碎,不连续结构面 少,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