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报告(通用篇)

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报告(通用8篇)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报告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收悉《州地质灾害指挥部办公室关于转发<省地质灾害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整治“回头看”的通知>的通知》后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对我县前期已有的xxx处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责任和措施、已治理工程的维护、泥石流沟道及拦挡坝的清淤情况开展了“回头看”工作,现将“回头看”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提高政治站位,开展思想认识“回头看”

本着“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理念,坚持“以防为主”、“全力防”的战略方针,以推动地灾防治体制机制和指挥体系的高效运作。以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为基本准则,以“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为政治责任,并进一步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全力做好源头防控工作。于汛前和汛期中对全县11个镇开展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展情况的检查,并与近期对其进行了“回头看”工作,对各镇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和应履行的职责是否到位、具体可行的年度防灾方案和避灾措施是否编制、地质灾害隐患点的责任单位、责任人和监测人是否落实等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检查工作,进一步明确了责任、强调了重点,加快地质灾害防治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工作的推进。

二、注重实效,开展排查整治“回头看”

(一)落实防灾责任和防灾措施

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要求,协同“一对一”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单位省冶勘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原名:省岩土工程公司)对全县前期已有的1296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灾责任落实情况,核查了各隐患点的“一表两卡”发放情况,并逐点划定了危险区进行应急演练,检查各镇隐患点防灾措施情况及重要隐患点的应急物资储备情况。全面检视了监测预警网络情况,对于部分隐患点更换了监测人或监测人手机号的立即更新隐患点台帐并及时上传至省地质环境管理信息系统。

(二)核查新增隐患,对变形加剧的隐患进行再排查

在前期排查过程中未发现新增隐患点,对汛前地质灾害隐患排查中发现的35处变形加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再次排查,对其中变形情况特别严重的灾害点组织受威胁群众及时避让,如“镇乡政府后不稳定斜坡”、“镇村黄草滑坡”、“镇村水缸下滑坡”、“镇村小寨整体滑坡”以及“镇村槽上不稳定斜坡”。

目前正积极配合省冶勘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开展无威胁对象销号工作,后期将针对销号点进行现场逐点核实。

(四)积极推进维修加固、泥石流清淤工作

目前针对受州“8·20”特大暴雨山洪泥石流影响受损的4处泥石流沟(镇泥石流、镇泥石流、镇村1组沟泥石流和镇泥石流)正在进行修复加固工程施工,对已淤积的拦挡坝正在抓紧时间清淤腾库。截止目前镇泥石流维修加固工程、镇泥石流维修加固工程已全面完工,镇泥石流和镇村1组沟泥石流两处维修加固工程因受汛期强降雨影响,导致沟道水流量过大,完工时间预计推迟至20xx年11月中旬。

(五)做好预警系统的维护,保证预警系统的高效运行

协同省冶勘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于6月中旬完成对我县217处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预警仪器全面核查,并对已受损、下线的设备进行维修保养,截止目前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预警仪器上线率已超过90%,预计到6月底上线率达到100%。

(六)做到“主动避让、提前避让、预防避让”

6月5日州原乡政府后山不稳定斜坡安装的普适型专业监测设备反馈出异常形变数据,平台自动发布蓝色预警,提醒当地加强巡查;6月9日下午16:40时,变形速率明显增加,平台自动发布橙色预警,提示斜坡变形达到预警阈值。值班调度员立即将预警信息以电话、短信方式通知防灾责任人和群测群防专职监测人员,当地迅速组织坡体下方受威励的原乡政府、派出所及2户农户共22人全部转移避险。此次成功预计并提前避让得到的省自然资源厅的高度认可,并刊登上省自然资源厅地质灾害防治专刊(第5期)。将继续以此为基准,坚决做到“主动避让、提前避让、预防避让”,扎实做好隐患避让工作。

三、突出风险,开展隐患风险“回头看”

于汛前同省冶勘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对重点场镇、重点区域、地质灾害在建工程进行了拉网式排查,对地质灾害风险较高的公路、铁路、桥梁、景区、学校等区域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重点核查,并于近期对其开展了“回头看”工作,进一步落实了防范责任,确定了防治措施,明确了预警方式。

四、齐抓共管,开展问题短板“回头看”

针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成立了专门的检查小组,对全县各镇、各在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于汛期开展了专门的诊断性检查,目前“回头看”接近尾声,预计7月10日前全部完成,并对存在的问题形成了台账管理,确保地灾防治方面的问题逐一整改。对重点场镇、重点区域、地质灾害在建工程在防灾措施落实方面的问题及时开展了“回头看”工作,确保整治工作横到边、纵到底,不留盲区死角。

五、严明作风,开展工作落实“回头看”

针对地灾防治工作落实情况进行了不定期“回头看”工作,针对工作部署安排是否落地、是否抓紧抓细抓实,由局班子综合评价,对存在的问题形成台账管理,确保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扎实有效推进,全力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开展地质灾害及农村削坡建房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报告

为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我县安全生产工作有序推进。根据xx文件工作要求,结合农村削坡建房风险排查整治工作,摸清底数,建立台账,作出整治的'计划,按目标任务完成排查整治工作。

(一)全面排查、建立台账。

xx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各镇(街)20xx年1月1日前已建成并入住使用的农村削坡建房进行风险排查,并认定风险等级,建立农村削坡建房风险点整治工作台账,锁定既有存量,我县农村削坡建房风险点隐患共xx户,其中极高风险xx户、高风险xx户、中风险xx户、低风险xx户。

(二)分类整治,有序推进。

按照风险等级,精准施策,分类处理,有序开展农村削坡建房风险隐患的整治。通过实

施削坡减载、边坡防护、挖砌排水沟等能消除或降低风险点,在镇(街)职能部门指导下,委托专业技术施工队伍治理工程,对中低一般风险的、引导村民采取削坡减载、坡面防护、挖排水沟、筑挡土墙等技术措施自行治理、降低风险。

加强宣传,提高意识。加大宣传力度,印发宣传单,普及农村削坡建房整治知识。在极高风险和高风险点拉警戒线,竖立警示牌,警示牌上明确削坡危险等级。完成整治时间,避险责任人等内容。今年以来还印发宣传单xx多份,组织发放宣传xx个场次。

做好监测,及时避险。密切关注气象信息,及时掌握隐患点变化情况,切实做好灾害监测预警工作,及时将天气预警信息发布到避险责任人。督促镇(街)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巡查,做好防御应急措施。对削坡建房风险点实行网格化管理,落实避险责任人,落实险情预警处置和人员安全转移工作,坚持24小时值班值守,保障通讯畅通,落实应急抢险队伍和物资保障。

一、引言

随着近年来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加剧,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与影响范围呈上升趋势。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单位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积极开展了一系列行动。本报告旨在总结近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的成果与经验,并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

二、工作内容及成效

地质灾害隐患排查

我单位组织专业队伍,对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了全面排查。通过实地勘察、数据分析和专家评估,共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XX处,主要涉及滑坡、泥石流、崩塌等类型。

整治措施制定与实施

针对排查出的地质灾害隐患,我单位制定了详细的整治措施,并逐一落实。具体包括:加固滑坡体、修建拦沙坝、清理泥石流沟道、设置警示标志等。通过整治,有效降低了地质灾害的发生风险。

宣传教育及应急准备

为提高群众防灾减灾意识,我单位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举办讲座等方式,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同时,加强应急准备工作,完善应急预案,确保在地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有效处置。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问题分析

在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中,我单位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部分群众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认识不够,防灾减灾意识有待提高;二是部分整治措施落实不到位,存在安全隐患;三是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尚不完善,需进一步加强建设。

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我单位将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改进: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防灾减灾意识;二是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整治措施落实到位;三是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提高预警能力。

四、结论与展望

通过本次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我单位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需继续努力。下一步,我单位将继续加强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完善相关措施,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一、工作概述

本报告旨在全面总结我单位近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的具体情况和成效。通过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深入排查,我们制定了相应的整治措施,并付诸实施,旨在减少地质灾害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

二、排查整治情况

隐患排查工作

我们组织专业人员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进行了详细排查,特别是对山区、河流沿岸等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了重点排查。通过遥感解译、地面调查、无人机航拍等手段,共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XX处,主要包括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类型。

整治措施制定与实施

针对排查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我们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具体的.整治措施。对于滑坡隐患点,采取了加固坡体、修建排水沟等措施;对于泥石流隐患点,实施了清理沟道、修建拦挡坝等措施;对于地面塌陷隐患点,进行了回填加固等工作。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整治工程的监管,确保整治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三、工作成效与不足

工作成效

通过本次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我们成功消除了部分地质灾害隐患,降低了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同时,我们也提高了群众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增强了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存在的不足

尽管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部分地区的排查工作还不够深入,可能存在遗漏的隐患点;二是整治措施的落实还需进一步加强,部分工程存在进度缓慢、质量不高等问题;三是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还需完善,以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四、后续工作打算

针对本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们计划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改进:

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的排查力度,特别是对易发区的深入排查,确保不留死角。

加强对整治工程的监管和督促,确保整治措施得到有效实施,提高工程质量。

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有力支持。

总之,我们将继续努力,加强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

一、工作概述

本报告旨在总结近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的进展与成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下一步的工作建议。本次排查整治工作自启动以来,我们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通过现场勘查、数据分析等方式,对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了全面排查,并采取了有效的整治措施。

二、排查整治情况

排查范围与对象

本次排查工作覆盖了全区的山地、丘陵、平原等不同地形地貌区域,重点排查了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隐患。我们对区域内的居民区、交通干线、水利工程等重要设施进行了重点检查,确保不留死角。

排查方法与手段

我们采用了遥感解译、地面调查、物探等多种技术手段进行排查。通过遥感解译,我们识别出了可能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通过地面调查,我们详细了解了隐患点的地质条件、变形特征等信息;通过物探手段,我们进一步探明了隐患点的地下结构。

整治措施与效果

针对排查出的地质灾害隐患,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整治方案,并采取了相应的工程措施进行治理。对于山体滑坡隐患,我们采取了加固边坡、修建挡土墙等措施;对于泥石流隐患,我们设置了拦沙坝、排水沟等设施;对于地面塌陷隐患,我们进行了注浆加固、回填处理等工作。经过整治,大部分隐患点得到了有效控制,地质灾害风险得到了显著降低。

三、存在问题与不足

虽然本次排查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部分地区的排查工作还不够深入,可能存在遗漏的隐患点;二是整治措施的实施过程中,部分工程进展缓慢,影响了整治效果;三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够,部分群众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还有待提高。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

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们提出以下工作建议:一是继续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的排查工作,扩大排查范围,提高排查精度;二是加大整治力度,加快工程进度,确保整治措施落实到位;三是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自救互救能力;四是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长效机制,推动防治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

一、工作背景与目标

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多重因素影响,地质灾害频发,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为有效应对地质灾害风险,我们开展了本次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本次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全面排查地质灾害隐患,制定科学合理的整治方案,并落实各项整治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排查整治过程

组织领导与部署

隐患排查与识别

我们组织专业团队,利用无人机航拍、地面调查等多种方式,对全区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了全面排查。通过数据分析和专家评估,我们识别出了多处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

整治方案制定与实施

针对每个隐患点,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整治方案,包括工程措施、应急预案等内容。同时,我们加强了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沟通协调,形成了工作合力。在整治实施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方案要求,确保了整治工作的质量和进度。

三、整治成效与经验总结

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治工作,我们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大部分地质灾害隐患得到了有效控制,相关区域的安全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同时,我们也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例如,在排查过程中,我们注重运用新技术手段提高排查效率;在整治过程中,我们注重因地制宜、科学施策,确保整治措施的有效性。

四、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虽然本次排查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部分地区的整治工作进展不平衡,部分隐患点整治进度较慢;二是部分群众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防范意识有待提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措施:一是加强工作督导和考核,推动整治工作全面落实;二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群众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三是加强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科技含量和水平。

总之,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将继续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一、工作概述

本报告旨在详细汇报我单位近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的进展情况。自工作开展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通过全面的排查、科学的评估和有效的整治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排查工作情况

排查范围与方式

我们按照“全面覆盖、重点突出”的原则,对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逐一排查。通过现场勘查、无人机航拍、地质雷达探测等多种方式,全面掌握了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情况。

排查结果

经过排查,共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XX处,主要涉及滑坡、泥石流、崩塌等类型。这些隐患点主要分布在山区、河谷地带等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对周边居民和基础设施构成潜在威胁。

三、整治工作情况

整治措施

针对排查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整治方案。对于急需治理的隐患点,我们采取了工程治理措施,如修建挡土墙、排水沟等;对于暂时稳定的`隐患点,我们加强了监测预警,制定了应急预案,确保一旦发生险情能够迅速响应。

整治进展

截至目前,已完成整治工作的隐患点XX处,整治效果良好,有效消除了地质灾害风险。剩余隐患点的整治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预计将在年底前全面完成。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在排查整治工作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区域地质灾害防治意识不强、监测预警体系尚不完善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灾减灾意识;

完善监测预警体系,提高地质灾害预警能力;

五、总结与展望

通过本次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我们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不断完善防治体系,提高防治能力,为构建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贡献力量。

一、引言

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是一项关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任务。本报告旨在总结我单位近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的主要成果、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二、排查整治工作回顾

工作成果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我们组织开展了全面的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对可能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区域进行了详细勘察和评估。通过此次排查,我们成功发现了多处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并制定了相应的整治措施。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和预警工作,确保一旦发生险情能够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

工作亮点

在排查整治工作中,我们注重科学性和创新性。我们采用了先进的无人机航拍技术和地质雷达探测设备,提高了排查的效率和准确性。此外,我们还与科研机构合作,对地质灾害隐患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为制定有效的整治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虽然我们在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部分地区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不强,缺乏足够的重视程度;

监测预警体系尚不完善,部分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设备老化、失效;

整治资金不足,导致部分整治工作进展缓慢。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教育工作不够深入、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投入不足以及资金筹措渠道单一等。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为了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我们制定了以下工作计划: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灾减灾意识。我们将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广大群众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提高他们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

筹措整治资金。我们将积极争取政府资金支持,同时探索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渠道,如引入社会资本等,以确保整治工作的顺利推进。

五、结语

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实效。同时,我们也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共同为构建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贡献力量。

THE END
0.闻“汛”而动!看“沟长”如何管好一条沟?以沟域(流域)为单元,实行沟长制分级管理机制,结合实际情况设立沟长,实现山洪沟、泥石流沟、山洪泥石流沟全覆盖。 一线探访 “这2公里沟道我负责,每天至少要跑一圈。”7月23日,雅安市汉源县安乐镇安乐村党支部书记马凤倡,骑上摩托车,顺着白岩河开始巡查隐患,“主要看看沟道有没有淤堵和其他隐患,桥梁涵洞尤其要看jvzq<84yyy4yw‚tpituoivjk0eun1mjvckr/j}rnAeuovnsvV{vf?>+eqpzfp}Nf?5879><(urkdkjqKf?78:>:8
1.闻“汛”而动!看“沟长”如何管好一条沟?以沟域(流域)为单元,实行沟长制分级管理机制,结合实际情况设立沟长,实现山洪沟、泥石流沟、山洪泥石流沟全覆盖。 一线探访 “这2公里沟道我负责,每天至少要跑一圈。”7月23日,雅安市汉源县安乐镇安乐村党支部书记马凤倡,骑上摩托车,顺着白岩河开始巡查隐患,“主要看看沟道有没有淤堵和其他隐患,桥梁涵洞尤其要看仔细。” jvzq<84{lo4hcwkvx4dqv4eou5dqwygpv5:9:82998
2.四川:实景三维让泥石流防治“耳聪目明”据了解,现登记在册的泥石流隐患主要是靠传统的人工地面调查识别,一般只能初步查明沟道中下游及沟口受威胁对象基本状况、沟道面积、沟道位置等信息,难以全覆盖精细化查清泥石流沟流域汇水条件、物源分布与规模、潜在堵溃点及受威胁对象空间分布等关键要素和空间信息,难以精准支撑泥石流灾害监测预警与防控管理。 jvzquC41yy}/kƒntcp4og}4pgyy/j}rnAcoe?>8992>1
3.大学教师个人主页平台管理系统余斌中文主页余斌,YU Bin,成都理工大学教师个人主页平台管理系统,泥石流,预警, 一种泥石流最大弯道超高位置计算方法及应用余斌,Yu BinjvzquC41hcivn}~0ef{u0niw0et0[K6456;71ƒmaEP5{nll18:9888hqpvkov863:3=/j}r
4.标准助力地灾防治,护航山区韧性建设泥石流沟道的泥水位变化情况 地面塌陷灾害体的变化情况 影响范围变化 影响范围内地表裂缝、地面隆起、塌陷坑 建(构)筑物变形、开裂、倾倒、坍塌等变化 9、提交成果 汛前排查报告 隐患排查报告 汛后排查报告 隐患排查登记表 宣贯培训 为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预防为主jvzquC41rqrjvrhu0isx0ls14284/9;1425dqwygpve48?:4:4>/j}r
5.ArcGIS小知识(十一)——栅格数据在矢量范围的端点值(线)以及整体差值本文是以泥石流沟道及其参数提取为例,使用面矢量裁剪范围内的线矢量。并提取线矢量的端点,最后结合DEM计算端点的高程,计算流域内最大高差与坡度。可以应用于自动计算大量沟道的纵坡等字段以及流域整体最大高差与坡度。 一:提取流域内矢量(面矢量提取其内的线矢量) jvzquC41dnuh0lxfp0tfv8qkwm{ot|4ctvodnn4fgvgjn|4:43;59?>
6.兰州大学科学观测台站管理中心构林坪滑坡泥石流监测预警示范区位于白龙江中游舟曲-武都段,该流域内发育的堆积层滑坡主要为“5.12”地震诱发,在后期降雨作用下表现出明显的活动性,多次堵断泥石流沟道,形成堰塞湖;且沟内泥石流活动频繁,平均每年发生3~4次,泥石流堆积物直接进入白龙江,存在极大的堵江风险。该示范区系兰州大学依托科技部支撑计划课题、jvzquC41oey/nƒz0gf{/ew4vck€icwokcppjg87244517;513;<86>3jvor
7.河道采砂整治方案范文加强河道管理和泥石流沟道整治是确保河道和泥石流沟道安全渡汛,构筑防洪安全体系的有效举措,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近年来,随着全市城镇建设速度加快和一批建设项目的实施,河道管理范围内“三乱”、非法围垦造田、人为设障及损毁堤防等现象时有发生,沟道泥石流灾害隐患越来越突出,直接影响汛期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89677/j}rn
8.陕北黄土高原暴雨型泥石流监测预警技术展望[4];Adam综合考虑了泥石流形成的规模以及发生处与堆积区的相对高差 [5];Ikeya将泥石流体积和流通区坡度作为影响因素,提出泥石流最大堆积长度的计算方法 [6];Hungr认为泥石流最大物源长度与泥石流体积、冲出角和堆积扇形态密切相关 [7] ,他根据划分的危险性结论,认为对造成灾害性较大泥石流沟道应有选择性的实施监测jvzquC41yy}/jjsurwh/q{l1lq{spjq1RcvftRshqtsbvrtp0cyqzHucrgxJFF6;56<
9.魏学利(3)官坝河泥石流发育特征及对四川邛海的泥沙淤积效应,地理学报,2018,魏学利(1作) (4)新型浅槛结构对冰川泥石流沟道侵蚀的防治效果及应用,灾害学,2018,魏学利(1作) (5)中巴公路盖孜河段降雨型泥石流的激发雨型及临界阈值研究,灾害学,2018,魏学利(1作) jvzquC41yn~z0lzkv0kew7hp1ktgq87279542:60jvs
10.地质灾害报告(通用10篇)截止目前镇泥石流维修加固工程、镇泥石流维修加固工程已全面完工,镇泥石流和镇村1组沟泥石流两处维修加固工程因受汛期强降雨影响,导致沟道水流量过大,完工时间预计推迟至20xx年11月中旬。 (五)做好预警系统的维护,保证预警系统的高效运行 协同省冶勘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于6月中旬完成对我县217处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预警jvzq<84yyy4vpsx0eqs0hjsygpqv1<:326;/j}rn
11.桥梁施工工艺流程汇总十篇除了以上的铁路桥梁选址和铁路桥梁墩台、基础的治理泥石流措施,桥梁孔跨、桥梁净空与梁式、桥梁墩台、桥头等部位同样需要强化抵抗泥石流灾害的能力。首先是铁路桥梁孔跨,根据泥石流的流势,以及结合铁路桥梁的位置的地形、地质、河相等因素,在较为稳定的流通区沟道内,设置压缩河床,但该位置不能伸直桥墩,而且尽量采用单孔的jvzquC41yy}/z~jujw4dqv3ep1nbq€jp167::93jv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