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勘查方案

认证主体:李**(实名认证)

IP属地:江西

下载本文档

1、修武县山门河泥石流勘查方案河南省焦作地质勘察设计有限公司二O一二年七月修武县山门河泥石流勘查方案项目名称:修武县山门河泥石流勘查委托单位:修武县国土资源局承担单位:河南省焦作地质勘察设计有限公司资质等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甲级勘查证书编号:国土资地灾勘资字第20072116019号项目负责: 张 涛编 制: 张 涛 李守奇 刘俊倩 单位负责人:陈宏伟总工程师: 詹亚辉审 核: 杨书民编制日期:2012年7月目 录1 泥石流勘查方案41.1 勘查范围41.1.1 治理工程初步设想41.1.2 采取的主要勘查技术措施51.1.3 勘查工作总体布置51.1.4 勘查工作量及实施中调整要求101.1.5

2、 勘查技术要求和验收标准121.1.6 勘查中需要分析研究的重点技术问题161.1.7 勘查组织机构、人员、配备及工期172 费用预算212.1 经费预算依据212.2 经费预算21附图附图1 修武县山门河泥石流勘查工作平面布置图(1:50000)1 泥石流勘查方案1.1 勘查范围为查明山门河泥石流形成的地形地貌条件、物源条件、水源条件以及泥石流运动和堆积特征、泥石流危害等,本次勘查的工作范围包括山门河整个沟域及泥石流可能危及的区域,面积为110.654km2。1.1.1 治理工程初步设想踏勘表明,山门河泥石流物源较为丰富,以支沟沟床中崩滑堆积物和人工弃渣堆积物源所占比例较大,这部分物质堆积在

3、沟底松散且沟道坡降较大,这部分物质易于启动,在暴雨情况下易发生群发性支沟泥石流或形成溃决型泥石流,造成强大的水动力条件,其揭底冲刷启动沟床堆积物源,因而形成大规模的泥石流灾害。因此,山门河泥石流治理工程的关键在于固源和降低泥石流水动力条件,避免其启动沟床堆积的大量物源。基于上述认识,山门河中、上段治理工程主要通过在各支沟泥石流物源处、支沟下游及山门河中上游设计拦挡工程,削源减流,降低其水动力条件,避免沟内大量松散堆积物参与泥石流活动,而山门河下段则主要采用停淤措施,达到保护焦辉公路和周围村庄的目的。山门河泥石流沟的主要支沟有3个,中间的支沟中有3处石料厂,其中东升石料厂较大,产生的废弃渣堆、高

4、陡边坡较大,沟床中乱挖滥采严重。东侧的沟谷中未发现采石场,但是沟谷中乱采严重,松散体以此为主。西侧沟谷中有穆家寨旅游地,有3处正在施工建设的桥梁,堆积物较多。云台山旅游专线在该泥石流流域中的线路北侧有多处废弃粘土矿,1处大滑坡,并且修路引发的高陡边坡随处可见,故旅游专线上的堆积物也较多。据此初步确定下面方案:1、根据沟谷地形条件和物源分布特征,在山门河村以上的3条支沟各布置1座拦挡坝,起到稳拦物源和削峰减流的作用,减少到达山门河下段的固体物质量,降低泥石流容重,并调节下游泥石流洪峰流量,减轻下游防护堤的压力;2、在山门河村附近和下游区域各设1座浆砌片石拦渣坝,对泥石流的固体物予以拦截,保护流通

5、堆积区安置区的安全;3、在修武县西村镇艾曲村西侧、南侧修建导流槽;在西村镇洞湾村南修建导流槽;在西村镇水泥厂-煤管站一带修建导流槽;在焦作市马村区东街山门河右岸修建导流槽。主要保护沟道住户的安全;初步确定拟设工程部位详见勘查工作平面布置图。勘查工作部置时,对这些拟建工程部位的工程地质条件需布置一定的勘查工作量,重点查明拟建排导工程、拦碴坝等主要治理工程的地基条件,为治理工程设计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1.1.2 采取的主要勘查技术措施山门河泥石流勘查应重点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查明泥石流物源分布范围、类型、物源量和参与泥石流活动的方式与条件;二是查明泥石流沟道条件和特征,获取泥石流特征值

6、参数;三是查明泥石流拟布设治理工程部位工程地质条件。泥石流勘查正是结合以上三个需重点解决的问题,选择相应的勘查技术手段。其中,主要通过沟域地质调查测绘手段,辅以少量剖面测量和坑槽探工程来查明泥石流物源条件;主要采用沟道典型断面测绘,查明泥石流沟道条件和特征,获取泥石流特征参数;为查明拟布治理工程部位工程地质条件则需布置一定的勘查工程,并采集相应的试样进行分析测试。1.1.3 勘查工作总体布置1.1.3.1 地形测绘工作布置为查明拟布设工程区地形地貌条件和物源特征,为拟布设工程区工程地质调查测绘、拟布工程位置的确定和勘探工作提供地形底图,对拟布置工程处开展1:1000带状地形图测绘,测绘面积2.

7、3km2。1.1.3.2 地质调查与测绘工作布置开展沟域1:50000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基本查明沟域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的范围和特征,基本查明沟域泥石流形成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地质环境条件,为泥石流形成的地形地貌条件、物源条件和水源条件的调查和分析提供基础资料,测绘面积110.654km2;1.1.3.3 典型断面测量工作布置为查明山门河泥石流主沟和各支沟不同沟段沟道断面特征、主要物源分布范围和特征、拟布置工程区沟道断面特征和获取泥石流特征值参数,本次工作共布置典型横断面调查25条,断面总长度52.04km。其中,全沟域纵剖面3条39.54km,按1:10000比例尺测绘;拟布

8、设拦碴坝工程区典型断面5条2400m,按1:200比例尺测绘;其它典型断面17条10.1km,按1:500比例尺测绘。各典型断面布置的目的和长度详见表11。表1-1 典型断面调查工作布置一览表断面编号断面长度(m)断面布置的目的调查内容和方法比例尺备注11635调查山门河泥石流流通堆积区沟道断面和泥石流参数特征值,查明拟建排导工程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为设置导流槽工程做好地质资料调查测绘和访问、取样试验、钻探相结合,获取流量、流速、堆积物容重、固体颗粒级配、最高洪水位、最高泥位等特征参数,查明工程地质条件和堆积物迭置关系1:200采用钻探、槽探226051:500采用钻探、槽探33600调查山门河

9、泥石流的粘稠度、流速等特征参数,测试泥石流颗粒级配调查测绘和访问、取样试验、钻探、槽探相结合,查明沟道断面特征,查明获取流量、流速、堆积物容重、固体颗粒级配、最高洪水位、最高泥位等特征参数1:500采用槽探445101:500采用槽探55565调查山门河内泥石流沟道断面特征和泥石流参数特征值,为设置导流槽准备地质资料调查测绘和访问、浅井相结合,查明沟道断面特征,获取堆积体深度、固体颗粒级配等特征参数1:500采用浅井66685调查山门河中下游拟布置1#、2#、3#、4#、5#拦渣坝工程部位沟道断面特征和工程地质条件,并调查泥石流特征参数调查测绘和访问、取样试验、浅井相结合,查明沟道断面特征,获

10、取流量、流速、堆积物容重、固体颗粒级配、最高洪水位、最高泥位等特征参数1:200采用钻探、槽探775651:200采用槽探884051:200采用钻探、槽探993951:200采用钻探、槽探10103451:200采用浅井、槽探1111510调查西侧支沟沟道断面特征和工程地质条件,并调查泥石流特征参数调查测绘和访问、取样试验、浅井相结合,查明沟道断面特征,获取流量、流速、堆积物容重、固体颗粒级配、最高洪水位、最高泥位等特征参数1:200采用浅井、槽探12124151:500采用探槽13134501:500采用浅井、槽探1414330调查中间支沟沟道断面特征和工程地质条件,并调查泥石流特征参数调

11、查测绘和访问、取样试验、浅井相结合,查明沟道断面特征,获取流量、流速、堆积物容重、固体颗粒级配、最高洪水位、最高泥位等特征参数1:500采用浅井、槽探15159601:500采用浅井、槽探1616235调查东侧支沟沟道断面特征和工程地质条件,并调查泥石流特征参数调查测绘和访问、取样试验、浅井相结合,查明沟道断面特征,获取流量、流速、堆积物容重、固体颗粒级配、最高洪水位、最高泥位等特征参数1:500采用探槽1717400调查大滑坡的断面特征和工程地质条件。调查测绘和访问、取样试验、浅井相结合,查明沟道断面特征和工程地质条件,获取流量、流速、堆积物容重、固体颗粒级配、最高洪水位、最高泥位等特征参数

12、1:500采用探槽1818350调查废弃粘土矿工程地质条件,并调查泥石流特征参数调查魏家沟设置14#拦碴坝工程部沟道断面特征和工程地质条件,并调查泥石流特征参数调查测绘和访问、取样试验、浅井相结合,查明沟道断面特征和工程地质条件,获取流量、流速、堆积物容重、固体颗粒级配、最高洪水位、最高泥位等特征参数1:200采用浅井、槽探19195501:500采用浅井、槽探20201170调查山门河内泥石流沟道断面特征和泥石流参数特征值,为设置导流槽准备地质资料调查测绘和访问、浅井相结合,查明沟道断面特征,获取堆积体深度、固体颗粒级配等特征参数1:200采用钻孔、浅井21211435调查山门河内泥石流沟道

13、断面特征和泥石流参数特征值,为设置导流槽准备地质资料调查测绘和访问、浅井相结合,查明沟道断面特征,获取堆积体深度、固体颗粒级配等特征参数1:200采用钻孔、浅井2222380调查山门河内泥石流沟道断面特征和泥石流参数特征值,为设置导流槽准备地质资料调查测绘和访问、浅井相结合,查明沟道断面特征,获取堆积体深度、固体颗粒级配等特征参数1:200采用钻孔、浅井232311690控制支沟泥石流沟纵坡降情况以调查测绘为主,主要调查各段沟道及支沟的纵坡降,结合横剖面解剖支沟情况1:10000242417710控制支沟泥石流沟纵坡降情况以调查测绘为主,主要调查各段沟道及整条沟的纵坡降,结合横剖面解剖山门河沟

15、井的目的和属性特征、取样和试验工作的布置等基本情况详见勘探工程属性特征表(表1-2和表1-3)。表1-2 山门河泥石流勘查勘探工程属性特性表(钻孔)勘查工程所在勘探线编号设 计工作量勘探目的及取样试验要求单位工程数量勘探目的取颗粒级配样取土样取水样现场试验钻孔1-1ZK01m10查明拟建停淤场、导流槽工程地质条件和泥石流堆积物特征111颗粒筛分试验、泥石流重度配方测试1-1ZK02m1011颗粒筛分试验7-7ZK03m10查明山门河泥石流沟堆积区拟建拦碴坝区内工程地质条件、泥石流堆积物特征11颗粒筛分试验7-7ZK04m10111颗粒筛分试验、泥石流重度配方测试6-6ZK05m1011颗粒筛分

16、试验6-6ZK06m1011颗粒筛分试验、泥石流重度配方测试8-8ZK07m10查明西侧沟谷拟建工程地质条件和泥石流堆积物特征111颗粒筛分试验、泥石流重度配方测试8-8ZK08m1011颗粒筛分试验9-9ZK09m10查明中间沟谷拟建拦碴坝区内工程地质条件、泥石流堆积物特征11颗粒筛分试验9-9ZK10m10111颗粒筛分试验、泥石流重度配方测试10-10ZK11m10查明东侧沟谷拟建工程地质条件、泥石流堆积物特征11颗粒筛分试验10-10ZK12m1011颗粒筛分试验20-20ZK13m10查明拟建导流槽工程地质条件和泥石流堆积物特征111颗粒筛分试验、泥石流重度配方测试20-20ZK14

17、m10查明拟建导流槽工程地质条件和泥石流堆积物特征11颗粒筛分试验14-14ZK15m10查明拟建导流槽工程地质条件和泥石流堆积物特征11颗粒筛分试验21-21ZK16m10查明拟建导流槽工程地质条件和泥石流堆积物特征111颗粒筛分试验21-21ZK17m10查明拟建导流槽工程地质条件和泥石流堆积物特征11颗粒筛分试验11-11ZK18m10查明泥石流堆积物特征及堆积物特征11颗粒筛分试验小计m18018186表1-3 山门河泥石流勘查勘探工程属性特性表(浅井)勘查工程所在勘探线编号设 计工作量勘探目的及取样试验要求单位工程数量勘探目的取颗粒级配样取水样现场试验浅井5-5QJ01m4.0查明山

18、门河泥石流堆积物特征1颗粒筛分试验10-10QJ02m4.0查明山门河泥石流堆积物特征1颗粒筛分试验11-11QJ03m4.0查明山门河泥石流流堆积物特征1颗粒筛分试验13-13QJ04m4.0查明山门河泥石流流堆积物特征1颗粒筛分试验颗粒筛分试验、泥石流重度配方测试14-14QJ05m4.0查明导流堤坝址工程地质条件、泥石流堆积物特征1颗粒筛分试验15-15QJ06m4.0查明导流堤坝址工程地质条件、泥石流堆积物特征1颗粒筛分试验、泥石流重度配方测试17-17QJ07m4.0查明导流堤坝址工程地质条件、泥石流堆积物特征1颗粒筛分试验18-18QJ08m4.0查明导流堤坝址工程地质条件、泥石流

19、堆积物特征1颗粒筛分试验19-19QJ09m4.0查明导流堤坝址工程地质条件、泥石流堆积物特征11颗粒筛分试验20-20QJ10m4.0查明导流堤坝址工程地质条件、泥石流堆积物特征11颗粒筛分试验11-11QJ11m4.0查明山门河泥石流堆积物特征1颗粒筛分试验14-14QJ12m4.0查明山门河泥石流堆积物特征1颗粒筛分试验16-16QJ13m4.0查明山门河泥石流堆积物特征1颗粒筛分试验16-16QJ14m4.0查明山门河泥石流堆积物特征1颗粒筛分试验颗粒筛分试验、泥石流重度配方测试17-17QJ15m4.0查明山门河泥石流堆积物特征1颗粒筛分试验17-17QJ16m4.0查明山门河泥石流

20、堆积物特征1颗粒筛分试验18-18QJ17m4.0查明山门河泥石流堆积物特征1颗粒筛分试验18-18QJ18m4.0查明山门河泥石流堆积物特征1颗粒筛分试验19-19QJ19m4.0查明山门河泥石流堆积物特征11颗粒筛分试验19-19QJ20m4.0查明山门河泥石流堆积物特征11颗粒筛分试验小计m80204其中,钻孔主要在拦挡工程部位布置,其主要目的在于查明拟建工程区下伏地基条件,掌握主体工程区段工程地质条件,综合确定拟设拦碴坝区钻孔孔深按10m设计。浅井主要根据设计目的和地质情况的变化确定井深,本次浅井深度按4m设计。探槽主要用于控制重要物源区边界条件和拦碴坝坝肩地质条件的勘查,各拟设拦碴坝

21、两岸坝肩各布置1条。探槽按宽度1m,深1m,长5m设计。泥石流颗粒级配现场筛分和取样共布置38组,拟建工程部位水质简分析和侵蚀性CO2分析共布置10组,详见表1-21-3。为查明主沟和各支沟泥石流重度特征值,布置了泥石流重度现场配方试验共8组,详见表1-21-3各勘探工程现场试验的说明。此外,为查明拟建工程部位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在钻孔中布置了土样18组。1.1.4 勘查工作量及实施中调整要求根据前述工作布置,山门河泥石流勘查工作主要实物工作包括地形测量、地质测量、地形及地质剖面测量、钻探及编录、浅井及编录、探槽及编录、取样和试验等。山门河泥石流勘查工作主要实物工作量统计如表1-4。表1-4 山

22、门河泥石流勘查主要设计工作量统计表序号项 目单位设计工作量1地形测量控制GPS测量(E级点)点302测量一级导线km603四等水准km804测绘1:1000地形测绘km22.35定点勘查工程定测个90测量6断面断面测量 (1:10000)km/条39.547测量断面测量 (1:500)km/条2.48断面测量 (1:200)km/条10.191:50000水工环地质综合测绘km2110.65410浅井施工和编录80/20探井施工m80探井取样件4011钻孔施工和编录180/18钻孔施工m180钻孔取样件90原位测试次(1)标准贯入试验次90(2)圆锥动力触探试验m9012探槽施工和编录m3/条

23、探槽施工m38513试验现场试验颗粒级配现场筛分试验组3814泥石流重度现场配方测试组815室内试验室内颗粒级配室内试验组3816土样物理力学性质分析组1817水质简分析和侵蚀性分析组1021初步设计勘查方案套11、地形和地质测绘:开展全流域1:50000地形修测和地质测绘,面积110.654km2(扣除重复的面积后),1:1000地形测绘主要分布于拟布置工程区域,面积2.3km2。2、地形和地质剖面测量:全沟域纵剖面按1:10000的比例尺测绘,共布置3条39.54km,拟建工程部位典型断面按1:200的比例尺测绘,共布置5条2400m,其它典型横断面纵沟按1:500的比例尺测绘,共17条,

24、总长度10.1m。3、钻探及编录:拟布置拦碴坝工程部位布置钻孔18个,共布置钻孔18个,总进尺180m。4、浅井及编录:主要布置于主沟和各支沟,用于主沟各沟段和各支沟泥石流堆积特征的调查,泥石流颗粒级配样的采集和上游沟段拟建拦碴坝等工程地质条件的勘查,共布置浅井20口,单井深度4.m,共计80m。5、探槽及编录:在拦碴坝两侧坝肩各布置1条探槽,均按深1m,宽1m,长5m设计,主干拦碴坝两侧坝肩工程地质条件,每条探槽方量为5m3,17条探槽共计85m3。6、现场试验:包括现场泥石流颗粒级配筛分试验38组,泥石流重度现场配方测试8组,其中颗粒级配现场筛分试验后,对筛出的粒径小于2mm的颗粒进行取样

25、送试验室进行分析。7、取样和室内试验:进行泥石流堆积物现场筛分试验筛出的粒径小于2mm的送试验室进行进一步颗粒分析和重度试验,共需采集颗粒分析样38组;于拟布置治理工程部位布置简分析和侵蚀性分析水样10组;于拟建工程部位布置土样18组。勘查过程中,根据实际条件的变化,和勘查工作进展中新发现的问题,应对勘查工作进行适当的调整,实现动态勘查,以满足目的任务的需要。勘查工作,特别是勘探和取样试验工作的调整应以满足勘查目的任务的需求为原则,在征得监理认可的条件下方可变更或调整。1.1.5 勘查技术要求和验收标准1.1.5.1 地形测量布设一条能控制整个测区的闭合导线进行控制测量,同时联测到已知控制点,

26、测量精度满足四等精度要求。地形测量采用点、线、面结合的方法,地形测量按四等精度,比例尺要求应符合设计精度要求。1、平面坐标:采用自定义坐标系,按高斯正投影3°分带。根据测区实际情况,可采用对点边连线式E级GPS测量进行平面基本控制。2、高程系统采用县城城建高程系。测区基本高程控制采用四等水准测量,高程起始点不得少于两个,并应进行联测检查。3、地形图上需表示的内容除按工程测量规范中的相应规定及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执行外,特别强调要将水沟、泉水、裂缝、滑坡、崩塌、岸坡等与泥石流发育有关的水文点与微貌表现在地形图上。4、全流域1:10000地形测量在1:5000

27、0地形图基础上进行修测。5、提交测量专业成果主要为:(1)GPS E或相应等级以上控制点展点图、点之记;(2)GPS E级以上控制点,四等水准观测手薄;(3)各类地质、工程点测量成果表、图根控制点成果表;(4)数字地形图 (包括地形图接图表); (5)测量技术总结报告。1.1.5.2 地质调查与测绘1、资料收集全面收集泥石流沟域的地质、地貌、水文地质、气象水文、社会经济发展、城市规划等基础资料,特别要注意收集当地的历年降雨量、暴雨强度、一次最大降水量、泥石流沟洪水流量、水位等资料。2、典型断面调查典型断面的布置主要为满足取得泥石流特征值的需要,查明不同沟段泥石流的流量、流速、堆积物容重、固体颗

28、粒级配、最高洪水位、最高泥位等特征参数,并为拟布设工程部位工程地质条件的勘查提供基础。典型断面调查在详细测量断面地形,查明其几何特征的基础上,应对典型断面泥石流特征参数进行详细调查。其中特征值的调查采用实测与调查访问相结合的方法,根据沟槽两侧植被调查及冲刷痕迹结合访问等确定各断面最高水位或泥位,根据沟槽形态和槽底堆积物颗粒特征等判断沟槽的糙率,采用取样试验方法确定泥石流堆积物颗粒级配和重度。3、泥石流形成条件的调查(1)调查泥石流沟域地形地貌特征,包括沟谷至分水岭,圈定泥石流沟谷的汇水面积,进一步划定泥石流的形成区、物源区和流通堆积区。地形地貌调查应详细测绘沟谷形态、沟床的纵横坡度、跌水、急弯

29、、宽窄变化等沟道地形特征,沟床两侧山坡坡度及坡体稳定情况,沟床的冲淤变化及泥石流的泥位、冲刷痕迹。(2)在形成区着重调查水源类型,降雨产生的洪水汇流条件、山坡坡度;实地测量沟道两侧的崩塌、滑坡、可能为泥石流形成提供松散固体物质的分布范围、性质及方量,水土流失强度及分布范围等;调查沟域土地利用现状,耕地、裸地、森林植被覆盖及其生长与破坏情况等。4、泥石流物源的调查(1)集中物源的调查包括沟道两侧可能成为泥石流物源的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进行详细调查。包括主沟两侧的崩滑类物源和支沟沟岸、沟源处的崩滑集中物源等,对这些集中物源的调查以地面调查测绘为主,必要时辅以少量的坑槽探工程。对已进入沟槽的崩塌、

30、滑坡堆积物,应查明其暴雨条件下可能成为泥石流物源的松散堆积物储量,查明其在沟道内的堆积特征,对沟槽的挤压或堵塞情况。对尚未崩塌或滑动,目前还存留于沟槽两侧的崩塌或滑坡隐患应详细测绘其范围,查明其分布面积和厚度、方量,评估其在坡脚冲刷、降雨入渗、余震等因素作用下可能补充到泥石流中的可能性,并着重对其堵塞沟床可能性进行调查评价。(2)分散物源的调查主要为松散土层分布区以水土流失形式补充泥石流的松散物源条件。详细测绘其分布范围,查明其堆积厚度,存储方量,水土流失方式(面蚀、沟蚀),侵蚀强度及对泥石流形成的作用等。5、流通堆积区的调查(1)详细量测沟道断面尺寸和纵坡,计算其容许过流量,对沟道排导过流能

31、力进行评估。(2)调查测绘泥石流堆积扇(洪积扇)的分布范围,迭置关系、扇表形态、纵坡、植被,沟道变迁及冲淤情况。(3)调查泥石流堆积物的性质、层次、厚度、粒径,判定堆积历史及堆积速度,估算一次最大堆积量。(4)沟道两岸建筑物及道路、管网基础设施的分布位置,为治理工程设计提供参考。6、泥石流灾害史及危害的调查调查历次泥石流发生时间、规模、持续时间、成灾过程特点、历史洪痕等,对泥石流的流量、流速、淤积量进行计算评价。收集或访问诱发泥石流的降雨情况以及泥石流造成的灾害损失情况,对灾害危害程度进行评估。野外工作中进一步校核沟口流通堆积区泥石流泥位情况,根据泥石流参数计算,预测强降水后其可能的最高泥位和

32、流量、冲出量,预测泥石流规模,进一步确定泥石流危险区范围,对泥石流危害情况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统计。根据沟口地形地质测绘和泥石流特征参数的分析和计算,对泥石流对雎水河行洪的影响和堵溃雎水河发生二次灾害的可能性进行分析论证,为泥石流防治工程方案的确定提供技术依据。7、既有泥石流防治工程的调查调查已建泥石流防治工程方案(设计标准、主要构建筑物类型和指标、工程造价、竣工时间、治理效果等),现场实测已建工程范围位置及结构,评估其防灾能力和改造利用的价值,为制定泥石流的防治方案提供可以借鉴的工程经验。9、拟建治理工程部位的调查调查和测试泥石流体的重度(),对拟布置工程位置的岩土取样测试,主要测试指标为拦沙

33、坝、排导堤等工程的地基承载力()、基底摩擦系数、内聚力(C)、内摩擦角()、重度等设计所需参数。10、拟建治理工程建筑材料调查调查当地主要工程建筑材料(如水泥、砂、碎石、片石、块石、钢筋等)的产地、运距及价格,了解劳动力来源及价格。11、治理工程施工条件调查对治理工程施工道路、水电来源、临时工地可布置点,当地政府对施工场地的防洪、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要求等进行调查。1.1.5.3 勘查和试验1、勘探工作(1)浅井施工和编录浅井应按设计断面和深度开挖,并保证断面平整,揭露地质现象清晰。施工完成后应及时编录,探槽和浅井的编录分别采用四壁展开法进行素描记录。对各工程均进行照相记录。(2)钻孔施工a.

34、为保证采样和试验,钻孔开孔、终孔直径及孔身结构按照附图四要求执行。施工结束后不利用的钻孔全部用水泥砂浆或粘土封孔。钻孔按照钻探技术规范(DZ/00791)进行作业和检查验收;b. 钻进深度、岩土分层深度的量测范围误差为± 0.05m;c. 全孔取芯钻探钻进的回次进尺在2m以内;d. 对覆盖层部分用小水量钻进或无水干钻,对基岩采用小水量钻进;e. 钻探过程中应做好施工记录,记好班报表和钻孔简易水文观测;f. 钻探的岩芯采取率,对覆盖层土体和基岩不低于80%,对破碎岩石不低于65%。(3)钻孔的记录和编录a. 记录真实准确,按钻进情况逐段填写,严禁事后追记;b. 钻探现场描述采用肉眼鉴别

35、、手触方法,采用标准化,定量化方法;c. 钻探成果采用钻孔柱状图表示,岩土芯样全部照相,并妥善保存,在编录完成和钻孔验收前不得随意丢弃。2、取样试验工作技术要求样品采集应按相关规程规范要求,取足够数量和规格的样品,并及时包装和送检。泥石流勘查重点沿沟槽采集颗粒分析和重度试验样,在堆积区进行泥石流重度现场配方测试,具体取样试验方法应符合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T /T02202006)的要求。此外,为查明泥石流物源条件和拟布置治理工程部位的地段还采集一定数量的岩、土、水试样送实验室进行测试,相关采样和试验要求应符合岩土工程勘查规范(GB 50021-2001)、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

36、89-92)等相关规范的要求。(1)土样试验目的是确定泥石流堆积物颗粒级配等物理指标和拟建工程地基强度指标,包括土样的含水率、密度、吸水率、饱和吸水率、抗剪强度等。土样应主要在代表性勘探线上采取。在浅井中采集原状土样时,每件样品的规格不小于200×200×200mm,样品均应标示顶底面、结构面产状及剪切试验方向。在钻孔中采集原状土样时,应使用薄壁取土器,采用静力压入法,样品直径(岩芯径)不应小于85mm。所采样品尽量避免扰动及时腊封。(2)水质试验的目的是取得工程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指标。地表水和地下水样均应进行水质简分析样和侵蚀性CO2分析。可在代表性的钻孔抽水管口采集

37、。采样数量,简分析样为5001000ml,侵蚀性CO2分析样为250500ml,作侵蚀性CO2分析的水样应加23g大理石粉。(3)土样和水样的保存和送检应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试验按有关试验操作规程进行。1.1.6 勘查中需要分析研究的重点技术问题泥石流勘查过程中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重点技术问题的研究:1、控制断面泥石流特征值计算分析及实测断面的验算复核泥石流的特征值通常是根据经验公式计算,但参数取值往往难以做到精确,导致计算与实际不相符合,以此作为泥石流治理工程设计的依据就显得不可靠,因此,对根据经验公式求得的泥石流特征值应采用实际调查取得的泥位、流量值等进行验算复核,如能收集到泥石流特征值参数

38、的监测数据,以监测数据进行校核就更为理想。2、泥石流冲出固体物质挤压、堵塞主河可能性和危险性分析山门河沟域不良地质现象较多,松散物源动储量较多,泥石流一旦暴发,其规模可能较大,一旦堵塞主河道,将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在查明泥石流形成条件和确定泥石流特征值的基础上,应加强泥石流出口段主河道的调查,根据沟口主河道基本特征、流量流速、宽度等,结合泥石流灾害史的调查,对泥石流堵塞雎水河的可能性和危险性进行分析论证,为泥石流治理工程设计提供基础地质依据。3、沟口场镇规划区段沟道泥石流过流、排泄能力的验算分析山门河泥石流堆积区有化工厂等企业,本次工作中应对现有沟道断面尺寸、比降等进行详细调查,对其过流

39、能力进行验算,结合泥石流后物源条件变化情况的调查分析,对其排导能力能否满足泥石流排导的需要进行研究,为排导工程设计等提供技术依据。1.1.7 勘查组织机构、人员、配备及工期1.1.7.1勘查组织机构由于本次勘查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施工难度大,我单位对此项任务高度重视,从工程技术人员及技术装备上作了精心而充分的安排和准备,决心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公司成立了地质灾害勘查治理指挥部,负责所承担各勘查项目的组织管理和协调工作,由单位负责人陈宏伟任总指挥,总工程师詹亚辉为技术负责,下设办公室、技术质量部、安全生产部、后勤保障部等,负责各项目的组织、管理和协调工作,还特别邀请了资深专家作为本次工作

40、的技术顾问。1.1.7.2项目管理及工程技术人员根据山门河泥石流勘查设计工作量的需要,在公司勘查项目指挥部领导下,成立了山门河泥石流勘查项目组,设置了地质组、钻探组、测量组、山地工程组和值班车队等作业组,配备了经验丰富的水工环、计算机、钻探、测量等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为项目实施提供相应的工程技术手段支撑。项目组主要人员组成及分工情况详见表1-5。1.1.7.3设备机具和材料的配备根据勘查工作设计、进度安排及现场工作条件,我公司特别为该项目配备了性能良好的勘查设备,均已检修完成待命。勘查设备配备情况详见表1-6。表1-5项目组主要人员组成表姓 名项目内职务性别年龄专业及职称职责杨书民经理男48水

41、工环,高级工程师负责项目总体实施、协调,地面调查,报告审核詹亚辉总工男43水工环,高级工程师负责项目总体实施、协调,报告审核张涛项目负责男30水工环,工程师负责项目总体实施、协调,地面调查,报告编写张大志项目负责男33水工环,工程师负责项目总体实施、协调,地面调查,报告编写李守奇地质组技术员女33水工环,工程师地面调查、勘探工程编录,样品采集和原位试验、报告编写,并兼任项目组安全员张旭地质组技术员男26水工环,工程师地面调查、勘探工程编录,样品采集和原位试验、报告编写邵立法地质组技术员男33水工环,助工地面调查、勘探工程编录,样品采集和原位试验、报告编写赵建地质组技术员男30水工环,助工地面调

42、查、勘探工程编录,样品采集和原位试验、报告编写刘俊倩地质组技术员男27计算机,助工室内制图兰进京测量组负责男34测量,工程师测量张明生钻探组负责男49钻探,高级工组织钻探施工山地工程组负责男41探矿工程,高级工负责坑槽探工程的施工陈二远值班车队负责男31驾驶员负责交通及后勤工作表1-6 勘查主要设备机具配备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型号购买时间使用现状单位配备台数1地质钻机XY-1(A)2001完好台22离心水泵15D-30×52000完好台23全站仪莱卡TS7022006完好台14GPS接收机灵锐S822006完好台25GPS仪便携式2004完好台36数码摄像机SONI4002002完好台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THE END
0.渠道及天然河道的粗糙系数n值表渠渠道道及及天天然然河河道道的的粗粗糙糙系系数数n n值值 渠道和天然河道类型及状况最小值正常值最大值 渠渠道道 (一)敷面或衬砌渠道的材料 1.金属 (1)光滑钢表面)0.0110.0120.014 a、不油漆的0.0120.0130.017 b、油漆的0.0210.0250.030 (2)皱纹的 2.非金属的 (1)水泥 a.净水泥表面0.0100.0110.013 b.jvzquC41yy}/tnstgpjpe7hqo1v.:;<4;2770qyon
1.甘肃积石山MS6.2级地震同震高速泥流研究由于泥石流沟道与水流条件变化的复杂性,糙率n的取值主要根据实测资料与模型试验研究获得。本研究团队选取祁家沟泥流沟道典型通过区进行了2处龙头(序号1、2)和1处阵性流断面(序号3、4、5)测量,得出了泥位、水力半径(R)、沟道坡降(S)等动力学特性参数。按上述冲起爬高经验公式估算泥流最大流速的平均值为12.2 mjvzq<84igqydkns0pgohcn3ce0io1LS132425;9;1l4dptn0uiy/4976249:
2.陈剑刚中国科学院大学[16] 一种泥石流拦砂坝圆形泄流孔设计方法. 2020-05-19. [17] 一种软基消能型泥石流排导槽肋槛的设计方法. 2020-03-17. [18] 一种冰湖溃决型泥石流的防治方法与应用. 2019-01-05. [19] 泥石流沟道断面综合糙率系数的动态测定方法及装置. 2024-03-12. [20] 稀性泥石流垂向流速分布、表面流速、平均流速jvzquC41rguqnn3wecy/cl3ep1„djnsliBonfn3ce0io
3.地质灾害治理方法(精选5篇)泥石流特征值是泥石流防治工程的主要设计依据,防治方案的确定和该取值有着直接的关系,只有保证泥石流特征值的准确性,才能确保防治方案的科学合理性。 本文主要是参考野外调查访问得出的沟道断面、堆积物、泥痕等特征计算泥石流基本特征值的,而计算指标的确定主要针对拟设泥石流治理工程的需要进行计算的,然后对不同断面的各jvzquC41yy}/3vnujw4dqv4jcq}fp87299:20qyon
4.泥石流灾变控制与模型化分析方法学位摘要:泥石流减灾主要遵循“疏导、拦挡、排导”等灾前防御理念,但分析方法体系尚不完善,有些方法偏于经验性。若能够为泥石流灾前防御及灾后响应备灾等主动式减灾提供理论分析模型,将有助于推行主动式减灾,更好地实现“防止灾害于发生之前,减少损失于发生之后”。围绕泥石流减灾的模型化分析问题,依托雅泸高速公路的泥石jvzquC41f0}bpofpifguc7hqo0io1}mguky0[:>39;:6
5.四川省理县薛城镇南沟村南沟泥石流勘查报告.docx为查明南沟泥石流发育的自然环境、形成条件,泥石流的根本特征及危害,为泥石流应急治理方案选择和治理工程设计供给地质资料。其主要任务:〔1〕查明形成泥石流的物源条件,包括物源类型、分布范围、可转化为泥石流的松散固体物质储量及泥石流固体积存物的粒度沿沟道的变化特征等;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461684@4925<17<5372673=50ujzn
6.SL2051 渠道线路应避开大溶洞、大滑坡以及泥石流等不良地质 地段。在冻胀性、湿陷性、膨胀性、分散性、松散坡积物以及可 溶盐土壤上布置渠线时,应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 2 渠道线路宜少占或不占耕地,不宜穿过矿区、集中居民 点、高压线塔、重点保护文物、重要通信线路、地下管网以及重 jvzquC41yy}/5?5fqe4dp8iqewsfp}4:45=8;@3334ivv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