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热点场面吓人!日本突发大规模泥石流!“泥石流”知多少泥石流到底埋藏了多少地理考点本文给你总结全了!滑坡灾害地震暴雨

日本热海市发生大规模泥石流,至少19人失联。

另外,热海警察署称,经赶至现场的警察

确认,几户住宅已被泥石流冲走,目前至少有19人失联。

日本放送协会7月3日报道,据气象厅消息,从本月1日开始,位于东日本太平洋沿岸的梅雨锋面用2天时间缓慢北上,导致关东地区雨量增加。截至当地时间7月3日17时,静冈县热海市72小时内的降雨量为409.5毫米,接近往年7月整月降雨量的1.7倍。

受大雨影响,地基松动,7月3日上午,热海市伊豆山地区发生泥石流,多处住宅被冲走。静冈县政府称,泥石流灾害目前导致2人死亡,约有20人失联。日本气象厅表示,在降雨天气影响下,静冈县和神奈川县的泥石流危险指数持续上升,呼吁民众高度警惕。

泥石流是一股泥石洪流,在瞬间暴发,多发生在峡谷地区和地震、火山多发区。世界上泥石流多发地带主要是环太平洋褶皱带(山系)、阿尔卑斯—喜马拉雅褶皱带、亚欧大陆内部的一些褶皱山区。世界上有近50个国家存在泥石流的潜在威胁,其中比较严重的有哥伦比亚、秘鲁、瑞士、中国、日本。我国有泥石流沟一万多条,其中大多数分布在西藏、四川、云南、甘肃。日本有泥石流沟62000多条,在春季、雨季经常暴发。

泥石流的分类

泥石流按其物质成分可分成三类:由大量粘性土和粒径不等的沙粒、石块组成的叫泥石流;以粘性土为主,含少量沙粒、石块,粘度大,呈稠泥状的叫泥流;由水和大小不等的沙粒、石块组成的谓之水石流。

泥石流按其物质状态可分为两类:一是粘性泥石流,含大量粘性土的泥石流或泥流。其特征是:粘性大,固体物质占40%~60%,最高达80%,水不是搬运介质,而是组成物质;稠度大,石块呈悬浮状态,暴发突然,持续时间短,破坏力大。二是稀性泥石流,以水为主要成分,粘性土含量少,固体物质占10%~40%,有很大分散性,水为搬运介质,石块以滚动或跃移方式前进,具有强烈的下切作用。其堆积物在堆积区呈扇状散流,停积后似“石海”。

泥石流形成的条件

1、地形地貌条件:在地形上具备山高沟深,地势陡峻,沟床纵坡度大、流域形态便于水流汇集等条件。在地貌上,泥石流一般可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部分。上游形成区的地形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瓢状或漏斗状,地形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山体破碎,植被生长不良,这样的地形有利于水和碎屑物质的集中;中游流通区的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峡谷,谷床纵坡度大,使泥石流能够迅猛直泻;下游堆积区的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阶地,使碎屑物有堆积场所。

2、松散物质来源条件:泥石流常发生于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褶皱发育、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地表岩层破碎,滑坡、崩塌等地质现象发育,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另外,岩层结构疏松、易于风化、节理发育,或软硬相同的岩层地区,因其易受破坏,也能为泥石流提供丰富的碎屑物来源;一些人类活动,如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开山采矿、采石弃渣等,往往也为泥石流提供了大量的物质来源。

3、水源条件: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重要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动力来源)。泥石流的水源由暴雨、冰雪融水和水库(池)溃决水体等形成。我国泥石流的水源主要是暴雨、长时间的连续降雨等。

泥石流水体

来自集中降雨、快速冰雪融化和冰湖溃决等。

快速冰雪融化与气温有密切关系,是现代冰川和季节积雪地区形成泥石流的主要水源,西藏地区的高山积雪,每当夏季气温骤增,冰川和积雪大量消融,冰层最大年消融深度可达3m,常引起泥石流的暴发。

泥石流形成的沟谷坡度

泥石流沟的源头多呈环形洼地,有利于松散固体物质与水流的聚集,是碎屑物质和水的主要供给区。

沟谷是泥石流发生时排泄固体物质的通道,一般沟谷坡度越大,所造成的动能也大,最有利于泥石流的发育。陡峻的沟坡和比降较大的河床,使其快速形成泥石流,并迅猛下泻。

泥石流的形成不仅受当地自然地理条件的控制,还受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开矿弃渣、修路切坡、砍伐森林、陡坡开荒和过度放牧等都可使山体失去稳定,雨季时可能发生泥石流。

1、季节性:我国泥石流的暴发主要是受连续降雨、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等集中降雨的激发。因此,泥石流发生的时间规律是与集中降雨时间规律相一致的,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泥石流一般发生于多雨的夏秋季节,在我国的不同地区,具体月份因集中降雨时间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如四川、云南等西南地区的降雨多集中在6~9月,因此西南地区的泥石流多发生于6~9月;西北地区降雨多集中在6、7、8三个月,尤其是7、8两个月降雨集中,暴发强度大,因此西北地区的泥石流多发生在7、8两个月。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发生在这两个月的泥石流灾害约占全部泥石流灾害的90%以上。

2、周期性:泥石流的发生受雨洪、地震的影响,而雨洪、地震总是周期性地出现。因此,泥石流的发生、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且其活动周期与雨洪、地震的活动周期大体一致。当雨洪、地震两者的活动周期相叠加时,常常形成一个泥石流活动周期的高潮。例如云南省东川地区在1966年是近几十年的强震期,使东川泥石流的发展加剧。又如1981年,东川达德线泥石流、成昆铁路利子依达泥石流、宝成铁路、宝天铁路的泥石流,都是在周期大暴雨的情况下发生的。

泥石流的类型

1、根据泥石流固体物质的质地和含量可划分为泥流、泥石流和水石流三种。

泥流

泥流的固体物质多为细小的粉砂和黏土,一般只夹有少量的岩屑,所以泥流的黏度大,容重高(容重:指单位体积的土体和水体的总重量),呈稠泥状,有时有许多泥球。

泥石流

泥石流是山大量的泥沙和石块等固体物质和水组成的混合流体,固体物质的体积含量一般都超过15%,最多达80%以上。泥石流的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均极为迅速,往往在很短时间内(几分钟至几小时)将数十万至数百万立方米甚至上千万立方米的固体物质,从山里搬到山外,被搬运的巨砾的直径可达数米至一二十米,重量达数百吨至上千吨。

水石流

水石流是水和石块混合的一种泥石流,粉砂、黏土等细粒物质含量很少,没有黏性。

2.根据泥石流形成的诱发因素划分

降雨型泥石流

降雨型泥石流是以降雨为水源形成的泥石流,在西藏东南部山区的河谷,当年降雨量超过100m,日降雨量达10mm,1小时降雨约3mm左右,即可暴发泥石流。强降雨形成强度很大的泥石流,造成生命财产的很大损失。

融雪型泥石流

融雪型泥石流是现代冰川(积雪)沟谷区在夏秋季节,由于久晴高温,冰雪快速融化而突然暴发的泥石流,或者是高山冰崩或雪崩物质堵塞沟谷或覆盖坡地,后消融而形成的泥石流。

暴雨和融雪混合型泥石流

暴雨和融雪混合型泥石流是以两者为水源形成的泥石流。

溃决型泥石流

溃决型泥石流是指高山冰川地带,冰湖湖堤被湖水冲决而形成的一种突然暴发的泥石流。

地震型泥石流

地震型泥石流除由地震直接诱发形成泥石流外,还有由地震形成山崩和滑坡为泥石流提供松散固体物质,同时地震破坏水坝,为泥石流提供水源,或者因地震山崩堵塞河谷,形成堤坝并阻水成湖,一旦堤坝溃决便形成泥石流。地震泥石流多发生在地震高烈度区。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3.根据泥石流流体性质划分

稀性泥石流(紊流性泥石流)

稀性泥石流的特点是:

①流体内水含量多于固体颗粒含量,固体颗粒含量占总体积的10%~40%。

②运动中浆体是搬运介质,浆体流速较固体颗粒流速为快,呈紊动状态,所以又称紊流型泥石流。

③有冲、有淤以冲刷为主,堆积扇上表现为大冲大淤,或集中冲,分散淤。

④不易造成堵塞和阵流现象,亦无明显“龙头”,泥石流体在沟谷出口处停积后,水与泥浆慢慢流失,形成表面比较平整的扇形体,称泥石流堆积扇。它有洪积扇的许多特征,甚至许多泥石流在形成过程中和洪积扇的作用十分相似。

黏性泥石流(层流性泥石流)

黏性泥石流的特点是:

①流体内的固体物质含量很高,最高可达80%以上。

②流体内含大量黏土和粉砂,形成黏稠的泥浆。

④侵蚀能力和搬运能力都很强,常侵蚀岸坡和铲刮谷底,龙头能推动巨大石块向前移动,泥浆可顶托石块浮移。

⑤在均匀顺直的河道中具有层流特征,运动中泥石流的结构不变。这种泥石流又称层流性泥石流。

过渡性泥石流

过渡性泥石流是介于稀性泥石流和黏性泥石流之间的一种。

泥石流的危害

泥石流常常具有暴发突然、来势凶猛、迅速之特点,并兼有崩塌、滑坡和洪水破坏的双重作用,其危害程度往往比单一的滑坡、崩塌和洪水的危害更为广泛和严重。它的危害具体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1、对居民点的危害

泥石流常见的危害之一是冲进乡村、城镇,摧毁房屋、工厂、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场所、设施。淹没人畜,毁坏土地,甚至造成村毁人亡的灾难。

2、对公路、铁路的危害

泥石流可直接埋没车站、铁路、公路,摧毁路基、桥涵等设施,致使交通中断,还可引起正在运行的火车、汽车颠覆,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事故。有时泥石流汇入河流,引起河道大幅度变迁,间接毁坏公路、铁路及其他构筑物,甚至迫使道路改线,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3、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危害

主要是冲毁水电站、引水渠道及过沟建筑物,淤埋水电站尾水渠,并淤积水库、磨蚀坝面等。

4、对矿山的危害

主要是摧毁矿山及其设施,淤埋矿山坑道、伤害矿山人员、造成停工停产,甚至使矿山报废。

泥石流的防治

1、防治原则

泥石流是一种较大规模的自然灾害,其形成是自然界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原因比较复杂,根治极为困难,因此对泥石流的防治应遵循以下原则:

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避强治弱,重点治理;沟谷的上、中、下游全面规划,山、水、林、田综合治理;工程方案应以小为主,中小结合,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对易发生泥石流地区的工程防护措施主要是:①稳——用排水、拦挡、护坡等方式稳住松散物质、滑塌体及坡面残积物;②拦——在中上游设置谷坊或拦挡坝,拦截泥石流固体物;③排——在泥石流流通段采取排导渠(槽),使泥石流顺畅下排;④停——在泥石流出口有条件的地方设置停淤场,避免堵塞河道;⑤封——即封山育林,退耕还林,以增加植被覆盖率。

2、基本要求

泥石流的防治宜对形成区、流通区、堆积区统一规划和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案,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形成区宜采取植树造林、水土保持、修建引水、蓄水工程及削弱水动力措施,修建防护工程,稳定土体。流通区宜修建拦沙坝、谷坊,采取拦截固体物质、固定沟床和减缓纵坡的措施。堆积区宜修筑排导沟、急流槽、导流堤、停淤场,采取改变流路,疏排泥石流的措施。

(2)对于稀性泥石流宜修建调洪水库、截水沟、引水渠和种植水源涵养林,采取调节径流,削弱水动力,制止泥石流形成的措施。对于粘性泥石流宜修筑拱石坝、谷坊、支挡结构和种植树木,采取稳定土体,制止泥石流形成的措施。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泥石流流量计算范例.doc此次一片区泥石流沟谷清水洪峰流量按部分汇流公式计算,其公式为: =0.278KiF (2-1)式中:—清水洪峰流量(m3/s) F—流域面积(km2); i—1h面雨量(mm); K—汇流系数,查青海省水文图集,取为0.8。 2)频率为P的泥石流峰值流量计算()按照泥石流与暴雨同频率、且同步发生、计算剖面的暴雨洪水设计流量全部转变成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391643<4;74726A80ujzn
1.区域泥石流孕灾环境危险性评价——以北京军都山区为例以北京军都山区实测泥石流沟谷数为基准,基于因子叠加、信息量模型和FCM-粗糙集三种方法,分别获得了泥石流灾害发生的危险性等级分布,结果表明:①各分区单位面积内泥石流沟谷数都随着危险性评价等级的提高而增多;②因子叠加法和信息量模型法可得出五级泥石流灾害危险性分级,而粗糙集法只得出三级分级;③以实际泥石流沟谷落jvzquC41yy}/fu~l0ci/ew4EP1710:6:435zl;5352:1297
2.帕隆藏布江特大型泥石流的成灾模式及防治对策——以扎木镇1刘坤香;王保云;孙显辰;唐腾;彭娟;冰川型泥石流沟谷孕灾特点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年21期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前8条 1何易平,胡凯衡,韦方强,陈晓清,崔鹏川藏公路迫隆藏布流域段泥石流活动特征[J];水土保持学报;2001年03期 2尚彦军,杨志法,廖秋林,刘大安,朱平一,汪阳春,王成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北段地质灾害分jvzquC41erle0lsmk0ipo7hp1Cxuklqg1EVGF]TVCN3E\MV422>1395927;/j}r
3.蒋家沟泥石流观测实验研究【摘要】: <正> 蒋家沟是我国一条降雨型泥石流沟谷,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小江河谷的右岸,流域面积47.1km~2,主沟长12km。该流域沟长超过500m的大小支沟有178条,主要支沟有门前沟、多照沟、大凹子沟、查箐沟和老蒋家沟等。蒋家沟泥石流来临时,高陡的泥石流龙 jvzquC41yy}/ewpk0eun0ls1Ctzjeuj1ELLEVxycn/`HUK6;:96729<0jvs
4.多方力量全面搜救四川天全县泥石流失联人员来了解最新救援进展→泥石流来势汹汹,极具破坏力。如何躲避呢?首先我们需要判断什么是泥石流。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专家提示,发现沟谷中的正常流水突然断流或洪水突然增大并夹杂树木柴草时,可以确认沟谷中有或者已经形成泥石流;听到jvzquC41vgii0|npc0ipo7hp1tumn8724331;6791fud/rpv|uizz?:365610|mv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