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河流地貌

认证主体:徐**(实名认证)

IP属地:湖北

下载本文档

1、第三章第三章 河流地貌河流地貌 (river landform) 河流是陆地上最常见的也是最重要的外营力。河流是陆地上最常见的也是最重要的外营力。 片流片流 地表流水地表流水 暂时性水流暂时性水流(季节性、间歇性)(季节性、间歇性) 经常性水流经常性水流 凡由河流作用形成的地貌,称凡由河流作用形成的地貌,称。 从河谷横剖面看,可分为从河谷横剖面看,可分为谷底谷底和和谷坡谷坡两部分。两部分。 第一节第一节 河流流水作用河流流水作用 (river fluviation) n河流流水沿沟谷流动,水流河流流水沿沟谷流动,水流动能动能与与水量水量和和流流 速的平方速的平方成成正比正比。 n水流动能增强,

2、夹带河流泥沙的能力也随之水流动能增强,夹带河流泥沙的能力也随之 增大,会使河床发生侵蚀,反之则发生沉积。增大,会使河床发生侵蚀,反之则发生沉积。 n流水作用总是以流水作用总是以侵蚀侵蚀、搬运搬运和和堆积堆积三种方式三种方式 进行,并形成相应的河流地貌。进行,并形成相应的河流地貌。 层流层流 层流层流在岩石空隙中渗流时,水的质点作有秩序、平行而互在岩石空隙中渗流时,水的质点作有秩序、平行而互 不混杂的流动。不混杂的流动。 层流示意图层流示意图 紊流紊流 紊流紊流在岩石空隙中渗流时,水的质点作无秩序、互相混在岩石空隙中渗流时,水的质点作无秩序、互相混 杂、互相碰撞的流动。杂、互相碰撞的流动。 水作

3、紊流运动时,水流所受到的阻力比层流状态大,消耗的水作紊流运动时,水流所受到的阻力比层流状态大,消耗的 能量较多。能量较多。 紊流示意图紊流示意图 一、横向环流和漩涡流一、横向环流和漩涡流 1.横向环流(横向环流(transverse circulation) n环流:环流: n原因:原因: 。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 使水流在过水断面上形成了横向比降,而底部的使水流在过水断面上形成了横向比降,而底部的 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螺旋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螺旋 流。流。 n横向环流还受横向环流还受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的

4、影响。的影响。 n横向环流方向和偏转力方向一致时,弯道环流加横向环流方向和偏转力方向一致时,弯道环流加 强;不一致时,弯道环流削弱。强;不一致时,弯道环流削弱。 n不同形状的河床断面,形成不同的环流系不同形状的河床断面,形成不同的环流系 统:统: n1.单向横向环流。单向横向环流。 n2.底部汇合型横向环流底部汇合型横向环流 n3.底部辐散型横向环流。底部辐散型横向环流。 n4.复合型环流。复合型环流。 2.漩涡流漩涡流(whirl) n一种漩涡流是围绕垂直于河床底面的轴旋转;一种漩涡流是围绕垂直于河床底面的轴旋转; n另一种是由于河床底部水流翻过沙坡脊或基岩另一种是由于河床底部水流翻过沙坡脊

5、或基岩 岩槛形成的,它围绕平行河床底面的轴旋转。岩槛形成的,它围绕平行河床底面的轴旋转。 二、河流的侵蚀作用二、河流的侵蚀作用(erosion action) n河流水流破坏地表并掀起地表物质的作用。河流水流破坏地表并掀起地表物质的作用。 n水流破坏地表有三种方式,即水流破坏地表有三种方式,即冲蚀作用冲蚀作用 (wash erosion) 、磨蚀作用磨蚀作用(friction erosion) 和和溶蚀作用溶蚀作用(dissolve erosion),总称为河流的,总称为河流的 侵蚀作用。侵蚀作用。 n按其对河床的侵蚀方向,可分为按其对河床的侵蚀方向,可分为下蚀下蚀 downward eros

6、ion和和侧蚀侧蚀sideward erosion。 n下蚀下蚀:水流垂直地面向下的侵蚀,加深河床与:水流垂直地面向下的侵蚀,加深河床与 河谷的作用。河谷的作用。 n下切侵蚀可以沿较长的河段同时进行,也可以下切侵蚀可以沿较长的河段同时进行,也可以 从源头和河口开始向上游侵蚀或瀑布的后退来从源头和河口开始向上游侵蚀或瀑布的后退来 实现,称实现,称向源侵蚀向源侵蚀(溯源侵蚀溯源侵蚀)。)。 n侧蚀侧蚀:河流侧向侵蚀,流水拓宽河床和河:河流侧向侵蚀,流水拓宽河床和河 谷的作用。谷的作用。 n侵蚀的结果是使侵蚀的结果是使河岸后退,沟谷展宽,形河岸后退,沟谷展宽,形 成曲流成曲流。 三、河流的搬运作用三

7、、河流的搬运作用 n河流水流在流动过程中携带大量泥沙和推动河底河流水流在流动过程中携带大量泥沙和推动河底 砾石移动的作用,叫砾石移动的作用,叫河流搬运作用河流搬运作用。 n主要有三种方式:主要有三种方式: n推移推移 流水使泥沙或砾石沿底面移动。流水使泥沙或砾石沿底面移动。 n跃移跃移 床底泥沙跳跃式向前搬运。床底泥沙跳跃式向前搬运。 n悬移悬移 细小颗粒在流水中呈悬移状态搬运。细小颗粒在流水中呈悬移状态搬运。 n一般情况下,在河流一般情况下,在河流以以侵蚀侵蚀作用为主,作用为主, 以以堆积堆积作用为主。作用为主。 n对于曲流河段,对于曲流河段,。 第二节第二节 河床河床(river bed)

8、 n河谷中枯水期水流所占据的谷底部分河谷中枯水期水流所占据的谷底部分称为称为 河床河床。 n从源头到河口的河床最低点连线称为从源头到河口的河床最低点连线称为河床河床 纵剖面纵剖面。 n上游河床纵剖面坡度较陡,中下游河段或上游河床纵剖面坡度较陡,中下游河段或 平原冲积河床的纵剖面坡度较缓。平原冲积河床的纵剖面坡度较缓。 一、河床纵剖面的形成与发展一、河床纵剖面的形成与发展 ( form and development of river beds vertical plane) n侵蚀基准面侵蚀基准面(erosion datum plane):河流下切到接近河流下切到接近 某一水平面后,逐渐失去侵

9、蚀能力,不再向下侵蚀,某一水平面后,逐渐失去侵蚀能力,不再向下侵蚀, 这一水平面称为这一水平面称为。 n侵蚀基准面可分为:侵蚀基准面可分为:终极侵蚀基准面终极侵蚀基准面和和局部侵蚀基准局部侵蚀基准 面面。 n控制河流下切侵蚀的最低基面称为控制河流下切侵蚀的最低基面称为终极侵蚀基准面终极侵蚀基准面。 n局部侵蚀基准面局部侵蚀基准面是指河流流经的坚硬岩坎,湖泊洼地是指河流流经的坚硬岩坎,湖泊洼地 及主支流汇口处等,它们往往控制着其上游河段或支及主支流汇口处等,它们往往控制着其上游河段或支 流的下切作用。流的下切作用。 n侵蚀基准面是变化的:侵蚀基准面是变化的: n当侵蚀基准面上升时,水面比降减少,

10、水流搬当侵蚀基准面上升时,水面比降减少,水流搬 运泥沙能力减弱,河流发生堆积。运泥沙能力减弱,河流发生堆积。 n相反,当侵蚀基准面下降时,因基面下降而出相反,当侵蚀基准面下降时,因基面下降而出 露的河床坡度增大,水流侵蚀作用加强,最终露的河床坡度增大,水流侵蚀作用加强,最终 导致溯源侵蚀。导致溯源侵蚀。 n当河床的当河床的侵蚀和堆积达到了平衡状态侵蚀和堆积达到了平衡状态时所出现的时所出现的 河床纵剖面,称为河床纵剖面,称为平衡剖面平衡剖面(均衡剖面均衡剖面)。)。 n达到平衡剖面的河流,其冲刷力量与河床的阻力达到平衡剖面的河流,其冲刷力量与河床的阻力 相等,河流所具能量恰巧能够将来水和来沙下输

11、,相等,河流所具能量恰巧能够将来水和来沙下输, 床底不发生显著侵蚀和沉积。床底不发生显著侵蚀和沉积。 n床底剖面上侵蚀和沉积两者之间的平衡关系是暂床底剖面上侵蚀和沉积两者之间的平衡关系是暂 时的,相对的。时的,相对的。 二、影响河床纵剖面发展的因素二、影响河床纵剖面发展的因素 influence factors n1 1、水文情况的改变、水文情况的改变:河流中:河流中水量水量、水流、水流流速流速 和和含沙量含沙量发生变化,使河床发生侵蚀或堆积。发生变化,使河床发生侵蚀或堆积。 n2 2、构造运动、构造运动可使整个流域发生升降,或者使可使整个流域发生升降,或者使 流域内局部地区发生高差变化,河流

12、纵剖面流域内局部地区发生高差变化,河流纵剖面 将发生改变。将发生改变。 在河流发育过程中如发生在河流发育过程中如发生断层断层,断层与,断层与 河流相交且下降盘位于下游,河床中将形成河流相交且下降盘位于下游,河床中将形成 陡坎陡坎(裂点裂点)并从此处向源侵蚀,使裂点不)并从此处向源侵蚀,使裂点不 断上移,时间越久,上移距离越远。断上移,时间越久,上移距离越远。 n3 3、岩性、岩性对河床纵剖面的影响是由于不同岩石抵御对河床纵剖面的影响是由于不同岩石抵御 侵蚀能力不一样而造成差别侵蚀,形成侵蚀能力不一样而造成差别侵蚀,形成岩槛岩槛或或跌水跌水。 4 4、气候变化、气候变化使自然环境发生改变,从而影

13、响到使自然环境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到 河流的侵蚀、堆积和基准面的升降等。河流的侵蚀、堆积和基准面的升降等。 ,河流发生堆积,形成加积型河床;,河流发生堆积,形成加积型河床; 侵蚀基准面下降,在河流侵蚀基准面下降,在河流下段可能发生侵蚀下段可能发生侵蚀。 气候冷暖变化,冰期时河流上游段因风化碎屑气候冷暖变化,冰期时河流上游段因风化碎屑 增多呈加积型河床,下游段由于侵蚀基准面下降增多呈加积型河床,下游段由于侵蚀基准面下降 形成侵蚀型河床。间冰期,出现相反情况。形成侵蚀型河床。间冰期,出现相反情况。 三、河床中的地形三、河床中的地形 (landform of river bed) 1、浅滩与深槽、浅滩

14、与深槽 n浅滩:是河床底部的一些不同规模的冲积物浅滩:是河床底部的一些不同规模的冲积物 堆积体。分边滩和心滩。堆积体。分边滩和心滩。 n深槽:浅滩之间,水深较大的河槽部分。深槽:浅滩之间,水深较大的河槽部分。 n(1)在弯曲河道中,由于横向环流作用,凹岸侵蚀形成深在弯曲河道中,由于横向环流作用,凹岸侵蚀形成深 槽,凸岸堆积形成浅滩(边滩);在相邻两个弯道,横向槽,凸岸堆积形成浅滩(边滩);在相邻两个弯道,横向 环流方向相反,两弯道之间的河段,环流消失,水流搬运环流方向相反,两弯道之间的河段,环流消失,水流搬运 能力相对减弱,泥沙发生堆积也能形成浅滩。能力相对减弱,泥沙发生堆积也能形成浅滩。 n

15、如果河床底部呈汇合型横向环流,形成如果河床底部呈汇合型横向环流,形成河心浅滩河心浅滩;如果是;如果是 辐散型横向环流,河床将侵蚀形成辐散型横向环流,河床将侵蚀形成深槽深槽。 n(2)洪水期的洪水波在较狭河段中传播速度慢,洪水期的洪水波在较狭河段中传播速度慢, 产生产生壅水壅水,水面比降小,水流搬运能力减弱,水面比降小,水流搬运能力减弱, 发生堆积而形成发生堆积而形成浅滩浅滩;在展宽的河段,洪水波;在展宽的河段,洪水波 传播快,水面比降大,水流侵蚀、搬运能力强,传播快,水面比降大,水流侵蚀、搬运能力强, 发生侵蚀而形成发生侵蚀而形成深槽深槽。 n(3)主支流交汇主支流交汇处,有两种情况可形成浅滩

16、:洪处,有两种情况可形成浅滩:洪 水期主河先涨水,使支流河口以上河段产生壅水期主河先涨水,使支流河口以上河段产生壅 水而堆积,形成浅滩;或者支流带来大量泥沙,水而堆积,形成浅滩;或者支流带来大量泥沙, 堆积在主支流汇合处形成浅滩。堆积在主支流汇合处形成浅滩。 n(4)人工建筑物人工建筑物、河床中修建渡桥、挡水坝等,、河床中修建渡桥、挡水坝等, 都会使上游河床水位增高,搬运能力减弱而使都会使上游河床水位增高,搬运能力减弱而使 泥沙堆积,形成浅滩;不适当的截弯取直河道,泥沙堆积,形成浅滩;不适当的截弯取直河道, 流速增大,河床强烈冲刷,下泄泥沙过多,也流速增大,河床强烈冲刷,下泄泥沙过多,也 能在

17、取直河道出口的下游形成浅滩。能在取直河道出口的下游形成浅滩。 2、沙波(河床中砂粒堆积的地貌)、沙波(河床中砂粒堆积的地貌) n沙波两坡是不对称的,迎水面较缓,背水面较陡。沙波两坡是不对称的,迎水面较缓,背水面较陡。 其脊线与河岸斜交。其脊线与河岸斜交。 n沙波的尺寸与河流的大小无关。沙波的尺寸与河流的大小无关。若流量与坡度进若流量与坡度进 一步增加时形成沙垄,沙垄的规模随河流的大小一步增加时形成沙垄,沙垄的规模随河流的大小 而异。而异。 n在一定流速下,某一粒级的泥沙被掀起搬运,在一定流速下,某一粒级的泥沙被掀起搬运, 使原先平整的河床变得凹凸不平。这种微小使原先平整的河床变得凹凸不平。这种

18、微小 的凹凸不平一旦产生之后,就会使接近床面的凹凸不平一旦产生之后,就会使接近床面 的水流发生扰动,使沙波不断增长。的水流发生扰动,使沙波不断增长。 n沙波形成后,向下游方向移动,称沙波形成后,向下游方向移动,称顺行沙波顺行沙波; 如沙波体向河流上游方向移动,称如沙波体向河流上游方向移动,称逆行沙波逆行沙波。 n壶穴壶穴(pot-hole)是基岩河床中被水流冲磨的是基岩河床中被水流冲磨的 深穴。深穴。 n壶穴分布在山区石质河床基岩节理充分发育、壶穴分布在山区石质河床基岩节理充分发育、 或构造的破碎带。或构造的破碎带。 n岩槛岩槛(rock cage)是横亘于河底的坚硬基岩,是横亘于河底的坚硬基

19、岩, 它与下游河床形成一个不连续的陡坡,常形成它与下游河床形成一个不连续的陡坡,常形成 瀑布或跌水,并构成上游河段的地方侵蚀基准瀑布或跌水,并构成上游河段的地方侵蚀基准 面。面。 n2 2 弯曲型弯曲型 n曲流的发展:曲流的发展: 环流作用;环流作用; 底部泥沙底部泥沙 障碍;障碍; 河床两岸岩性不一致。河床两岸岩性不一致。 n曲流曲流带。曲流曲流带。 n曲流颈,截弯取直形成牛轭湖。曲流颈,截弯取直形成牛轭湖。 根据地质条件曲流的形态和发展可将曲流分为根据地质条件曲流的形态和发展可将曲流分为 两个类型:两个类型: (a a)自由曲流自由曲流,一般出现在宽广的冲积平原,一般出现在宽广的冲积平原

20、地区,河床不受河谷基岸的约束,可以自由的地区,河床不受河谷基岸的约束,可以自由的 摆动,蜿蜒。曲流最后发展的结果是裁弯取直,摆动,蜿蜒。曲流最后发展的结果是裁弯取直, 形成牛轭湖和废弃河道。形成牛轭湖和废弃河道。 n(b)深切曲流深切曲流,它一般发育在山地地区,河,它一般发育在山地地区,河 床的弯曲与河谷的弯曲一致。它是在河流床的弯曲与河谷的弯曲一致。它是在河流深切深切 以前已有了曲流的形态以前已有了曲流的形态,后来由于某种原因河,后来由于某种原因河 流下切,原来的曲流形态跌置下来而形成(嵌流下切,原来的曲流形态跌置下来而形成(嵌 入曲流)。入曲流)。 深切曲流分为深切曲流分为嵌入曲流嵌入曲流

21、和和内生曲流内生曲流,内生,内生 曲流在下切的同时,由于河道离心力的作用,曲流在下切的同时,由于河道离心力的作用, 侧蚀作用也很强。它也可象自由曲流的发展形侧蚀作用也很强。它也可象自由曲流的发展形 式一样发展。使弯曲更加发育,最终裁弯取直式一样发展。使弯曲更加发育,最终裁弯取直 形成形成离堆山离堆山和和废弃河道废弃河道。 n3.3.分汊型(辫流)分汊型(辫流) n形成原因:形成原因: (1)由于河床中形成)由于河床中形成心滩心滩,使河床不断地出现分,使河床不断地出现分 汊,这种辫流的形态随心滩的发展而变化。汊,这种辫流的形态随心滩的发展而变化。 (2)位于河漫滩边缘的沙嘴,由于泥沙在尾端堆)位

22、于河漫滩边缘的沙嘴,由于泥沙在尾端堆 积增高而露出水面,沙嘴靠岸一侧的河水位比向积增高而露出水面,沙嘴靠岸一侧的河水位比向 河一侧河水位低,当水位上涨刚刚淹没沙嘴时,河一侧河水位低,当水位上涨刚刚淹没沙嘴时, 在沙嘴部位形成急流,在沙嘴部位形成急流,沙嘴被切割成沟槽沙嘴被切割成沟槽,河床,河床 便发生分汊,形成辫流。便发生分汊,形成辫流。 (3)曲流)曲流截弯取直截弯取直后形成辫流。后形成辫流。 n(4)靠近岸坡基部常形成狭窄的小河,它的)靠近岸坡基部常形成狭窄的小河,它的 上游和下游与主河相连,形成辫流。上游和下游与主河相连,形成辫流。 n(5)在)在河口三角洲地区河口三角洲地区或或冲积平原

23、地区冲积平原地区,常,常 形成许多汊河,但各汊河的流量和同一横剖面形成许多汊河,但各汊河的流量和同一横剖面 各个汊河的水面高度都不相同,各汊河之间,各个汊河的水面高度都不相同,各汊河之间, 很容易被冲溃连通,形成很容易被冲溃连通,形成复式辫流复式辫流。 n河漫滩:河漫滩:当河流洪水泛滥时,除河床以外,当河流洪水泛滥时,除河床以外, 谷底部分也被淹没,被淹的谷底滩地称为。谷底部分也被淹没,被淹的谷底滩地称为。 n1.滨河床沙坝:滨河床沙坝:在河床凸岸堆积成一条顺岸弯曲的在河床凸岸堆积成一条顺岸弯曲的 沙坝。沙坝。它是由于洪水期河流横向环流作用加强,从它是由于洪水期河流横向环流作用加强,从 河床流

24、向河漫滩的水流可带动大量砂砾,当水流从河床流向河漫滩的水流可带动大量砂砾,当水流从 河床流向河漫滩时,水流流速急剧降低,砂砾便在河床流向河漫滩时,水流流速急剧降低,砂砾便在 河床与河漫滩交界处堆积。洪水退后,这些堆积物河床与河漫滩交界处堆积。洪水退后,这些堆积物 便形成一条沿河床凸岸分布的长垅,这就是滨河床便形成一条沿河床凸岸分布的长垅,这就是滨河床 沙坝。沙坝。 2.迂回扇迂回扇:河床侧方移动常常是多次进行的, 在每次侧方移动中都能形成大致平行的滨河床 沙坝,它们组合成扇形,称为迂回扇。 n3.心滩沙堤:心滩沙堤:在平原汊河的心滩边缘,水流流在平原汊河的心滩边缘,水流流 速低,水流搬运能力减

25、弱,泥沙沿心滩两侧沉速低,水流搬运能力减弱,泥沙沿心滩两侧沉 积,形成沿心滩两侧分布的沙堤,称为。积,形成沿心滩两侧分布的沙堤,称为。 n1.水文条件水文条件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洪水的上涨高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洪水的上涨高度、 持续时间和涨落水的速度。持续时间和涨落水的速度。 n2.流域范围内的地面流域范围内的地面植被植被好坏影响地面侵蚀强好坏影响地面侵蚀强 度,从而影响河流的含沙量。度,从而影响河流的含沙量。 n3.不同不同气候区气候区的河水水文状况和含沙量的变化的河水水文状况和含沙量的变化 都不相同。高寒、湿热、半干旱、温带。都不相同。高寒、湿热、半干旱、温带。 n4.地质地形地质地形因素对河

26、漫滩发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因素对河漫滩发育的影响主要表现 在流域范围的地面结构和物质组成的差异在流域范围的地面结构和物质组成的差异。 1. 1. 河曲型河漫滩河曲型河漫滩 n滨河床砂坝(洪水期凸岸堆积)滨河床砂坝(洪水期凸岸堆积)-洼地(平水期沉洼地(平水期沉 积物少)相间排列。积物少)相间排列。 n迂回扇:凸岸一系列弧形垄岗状砂坝(鬃岗、垄岗)迂回扇:凸岸一系列弧形垄岗状砂坝(鬃岗、垄岗) 与洼地相间的扇形地。与洼地相间的扇形地。 (鬃岗向下游辐聚,向上游辐散)(鬃岗向下游辐聚,向上游辐散) 2. 2. 汊道型河漫滩汊道型河漫滩 n砂堤(鬃岗、洲堤)砂堤(鬃岗、洲堤)-洼地相间分布。洼地相间分布

27、。 3. 3. 堰堤式河漫滩堰堤式河漫滩 n天然堤(粉沙、粘土)天然堤(粉沙、粘土)-洼地(沼泽、湖泊、泥碳洼地(沼泽、湖泊、泥碳 层)层)- - 决口扇(粗物质)。决口扇(粗物质)。 第四节第四节 泥石流泥石流 n泥石流是山地沟谷中含有大量松散固体碎屑的泥石流是山地沟谷中含有大量松散固体碎屑的 洪流洪流。 n它常在暴雨或融雪时期突然暴发,运动速度很它常在暴雨或融雪时期突然暴发,运动速度很 快,历时短暂。快,历时短暂。 n在它的源头常有滑坡或崩塌,下游出山口堆积在它的源头常有滑坡或崩塌,下游出山口堆积 成泥石流堆积扇。成泥石流堆积扇。 一、泥石流的形成条件一、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大量松散的固体物

28、质:大量松散的固体物质:大量砂砾等碎屑物质经过大量砂砾等碎屑物质经过 崩塌、滑坡等块体运动,进入沟槽,为泥石流的发育提崩塌、滑坡等块体运动,进入沟槽,为泥石流的发育提 供了物质基础。供了物质基础。 暴雨和洪水:暴雨和洪水:松散固体物质受暴雨浸润、冲蚀,使松散固体物质受暴雨浸润、冲蚀,使 它成为流塑状态。洪水具有强大侵蚀和搬运能力,进一它成为流塑状态。洪水具有强大侵蚀和搬运能力,进一 步将其转化为泥石流。步将其转化为泥石流。 陡峻的沟谷:陡峻的沟谷:泥石流沟源头为洼地,是碎屑物质和泥石流沟源头为洼地,是碎屑物质和 水的主要供给区,陡峻的沟坡和比降较大的沟床,使其水的主要供给区,陡峻的沟坡和比降较

29、大的沟床,使其 快速形成泥石流,并迅速下泻。快速形成泥石流,并迅速下泻。 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 二、泥石流的类型二、泥石流的类型 n根据泥石流体固体物质的质地和多少可划分为:根据泥石流体固体物质的质地和多少可划分为: :固体物质多为细小的粉砂和粘土,一般只:固体物质多为细小的粉砂和粘土,一般只 夹有少量的岩屑,所以泥流的粘度大,容重高,夹有少量的岩屑,所以泥流的粘度大,容重高, 呈稠泥状,有时有许多泥球。呈稠泥状,有时有许多泥球。 :是由大量的泥、沙和石块等固体物质和:是由大量的泥、沙和石块等固体物质和 水组成的混合物体。水组成的混合物体。 :是水和石块混合的一种泥石流,粉砂粘

30、:是水和石块混合的一种泥石流,粉砂粘 土等细粒物质含量很少,没有粘性。土等细粒物质含量很少,没有粘性。 n根据泥石流形成的诱发因素可分为:根据泥石流形成的诱发因素可分为: 是以降雨为水源形成的泥石流。是以降雨为水源形成的泥石流。 是现代冰川(积雪)沟谷区在夏秋季是现代冰川(积雪)沟谷区在夏秋季 节,由于久晴高温,冰雪强烈融化而突然暴发的泥石节,由于久晴高温,冰雪强烈融化而突然暴发的泥石 流。流。 是以两者为水源形成的泥是以两者为水源形成的泥 石流。石流。 是指高山冰川地带,冰湖湖堤被湖水是指高山冰川地带,冰湖湖堤被湖水 冲决而形成的一种突然暴发的泥石流。冲决而形成的一种突然暴发的泥石流。 除由

31、地震直接诱发形成泥石流外,还除由地震直接诱发形成泥石流外,还 有由地震形成山崩和滑坡为泥石流提供松散固体物质,有由地震形成山崩和滑坡为泥石流提供松散固体物质, 同时地震破坏水坝,为泥石流提供水源。同时地震破坏水坝,为泥石流提供水源。 根据泥石流流体性质划分:根据泥石流流体性质划分: (层流性泥石流):(层流性泥石流):固体物固体物 质含量较高。质含量较高。 含大量黏土和粉沙,形成含大量黏土和粉沙,形成 粘稠的泥浆。流动时有明显的阵流。粘稠的泥浆。流动时有明显的阵流。 侵蚀能力和搬运能力都很强。在均匀顺侵蚀能力和搬运能力都很强。在均匀顺 直的河道中具有层流特征。直的河道中具有层流特征。 (紊流性

32、泥石流):(紊流性泥石流):固体物质固体物质 含量较低;含量较低;浆体是搬运介质,浆体流速较浆体是搬运介质,浆体流速较 固体颗粒流速为快,呈紊动状态;有冲有固体颗粒流速为快,呈紊动状态;有冲有 淤,以冲刷为主;不易造成堵塞和阵流现淤,以冲刷为主;不易造成堵塞和阵流现 象,亦无明显象,亦无明显“龙头龙头”。 :是介于稀性泥石流和粘性泥:是介于稀性泥石流和粘性泥 石流之间的一种,它的容重为石流之间的一种,它的容重为1.82.0t/m3 三、泥石流的地貌作用三、泥石流的地貌作用 n在泥石流沟谷的源头和上游地区,在泥石流沟谷的源头和上游地区,以侵蚀作用为以侵蚀作用为 主,沟谷快速被蚀深、展宽、沟槽顺直

33、,横剖面主,沟谷快速被蚀深、展宽、沟槽顺直,横剖面 多呈宽而陡的槽形。多呈宽而陡的槽形。 n泥石流沟谷的中游地段,泥石流沟谷的中游地段,大多表现为峡谷。若岩大多表现为峡谷。若岩 性单一,表面可见泥石流磨蚀或撞击产生的痕迹,性单一,表面可见泥石流磨蚀或撞击产生的痕迹, 以及泥石流最高泛滥线留下的泥痕。若岩性不一,以及泥石流最高泛滥线留下的泥痕。若岩性不一, 则常出现多级跌水,在窄口或弯道的谷壁上,一则常出现多级跌水,在窄口或弯道的谷壁上,一 般残留有少量的泥石流物质。般残留有少量的泥石流物质。 n泥石流沟谷的下游地段,泥石流沟谷的下游地段,以堆积作用为主,形成以堆积作用为主,形成 了平行于主流方

34、向的砾石垄岗,其两侧边坡和前了平行于主流方向的砾石垄岗,其两侧边坡和前 缘坡度较陡,整体呈舌状。堆积物大小混杂,层缘坡度较陡,整体呈舌状。堆积物大小混杂,层 次不显,分选性差。次不显,分选性差。 n稀性泥石流的堆积体则常呈扇状,扇面倾斜度较稀性泥石流的堆积体则常呈扇状,扇面倾斜度较 小,沉积物中的大石块数量较少,多呈叠瓦状排小,沉积物中的大石块数量较少,多呈叠瓦状排 列,倾向上游,粒径向下变小,有一定的分选性。列,倾向上游,粒径向下变小,有一定的分选性。 n泥石流堆积物对主河河谷的发育有明显影泥石流堆积物对主河河谷的发育有明显影 响:响: n1.改变主河河流作用过程和河谷形态。改变主河河流作用

35、过程和河谷形态。 n2.阻塞河道,形成险滩或断流成湖。阻塞河道,形成险滩或断流成湖。 q我国泥石流分布我国泥石流分布 受受地形、地质地形、地质和和 降水条件降水条件的控制。的控制。 四、我国泥石流发育区的分布及危害四、我国泥石流发育区的分布及危害 泥石流的分布泥石流的分布 (1)(1)泥石流在我国集中分布在两个带上。一是青藏高原与泥石流在我国集中分布在两个带上。一是青藏高原与 次一级的高原与盆地之间的次一级的高原与盆地之间的接触带接触带;另一个是上述的高原、;另一个是上述的高原、 盆地与东部的低山丘陵或平原的盆地与东部的低山丘陵或平原的过渡带过渡带。 (2)(2)在上述两个带中,泥石流又集中分

36、布在一些大断裂、在上述两个带中,泥石流又集中分布在一些大断裂、 深大断裂发育的河流沟谷两侧。深大断裂发育的河流沟谷两侧。 泥石流的分布泥石流的分布 (3)(3)在各大型构造带中,具有高频率的泥石流,又往往集中在在各大型构造带中,具有高频率的泥石流,又往往集中在 板岩板岩、片岩片岩、片麻岩片麻岩、混合花岗岩混合花岗岩、千枚岩千枚岩等等变质岩系变质岩系及泥及泥 岩、页岩、泥灰岩、煤系等岩、页岩、泥灰岩、煤系等软弱岩系软弱岩系和和第四系堆积物第四系堆积物分布区。分布区。 (4)(4)泥石流的分布还与泥石流的分布还与大气降水、水雪融化大气降水、水雪融化的显着特征密切相的显着特征密切相 关。即关。即高频

37、率高频率的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气候干湿季较明显、较的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气候干湿季较明显、较 暖湿、局部暴雨强大、水雪融化快的地区,如暖湿、局部暴雨强大、水雪融化快的地区,如云南云南、四川四川、 甘肃甘肃、西藏西藏等。等。低频率低频率的稀性泥石流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南方的稀性泥石流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南方 地区。地区。 泥石流的分布泥石流的分布 q泥石流暴发突然、来势凶猛迅速,兼有崩塌、滑坡和洪水破泥石流暴发突然、来势凶猛迅速,兼有崩塌、滑坡和洪水破 坏的双重作用,其危害程度比单一的崩塌、滑坡和洪水的危坏的双重作用,其危害程度比单一的崩塌、滑坡和洪水的危 害更为广泛和严重。害更为广泛和严重。 (1)(1)

38、对居民点的危害:对居民点的危害:泥石流最常见的危害之一,是冲进 乡村、城镇,摧毁房屋、工厂、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场所设 施。淹没人畜、毁坏土地,甚至造成村毁人亡的灾难。 如如19691969年年8 8月云南省大盈江流域南拱泥石流月云南省大盈江流域南拱泥石流, ,使新章金、使新章金、 老章金两村被毁,老章金两村被毁,9797人丧生,经济损失近百万元。人丧生,经济损失近百万元。 泥石流的危害泥石流的危害 (2)对公路、铁路的危害对公路、铁路的危害:泥石流可直接埋没车站,铁路、 公路,摧毁路基、桥涵等设施,致使交通中断。 如:甘川公路394公里处对岸的石门沟,1978年7月暴 发泥石流,堵塞白龙江,公路

39、因此被淹l公里,白龙江 改道使长约两公里的路基变成了主河道,公路、护岸 及渡槽全部被毁。 (3)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危害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危害:主要是冲毁水电站、引水渠 道及过沟建筑物,淤埋水电站尾水渠,并淤积水库、磨蚀坝 面等。 (4)对矿山的危害对矿山的危害:主要是摧毁矿山及其设施,淤埋矿山坑 道、伤害矿山人员、造成停工停产,甚至使矿山报废。 泥石流的危害泥石流的危害 1 1、预测、预测 (2 2)泥石流沟谷调查)泥石流沟谷调查: 沟道中固体物质的数量,不良物理地质现象的规模、 发育程度;水源大小,可结合降雨预报作出分析判断; 沟谷发育程度的调查分析。 (3 3)泥石流预测量化指标:)泥石流

40、预测量化指标: 预测泥石流暴发的指标: q临界降雨量指标:临界降雨量指标:一般每小时降雨量在20mm以上, 10分钟的雨强1mm就会发生泥石流。 q地形指标:地形指标:暴发泥石流的山坡坡度在25以上,沟 道比降10%以上,山地相对高差300米,流域面积 10km2上下。 五、泥石流的预测预报与防治五、泥石流的预测预报与防治 n主要是主要是,是建立在现有状态信息的动态,是建立在现有状态信息的动态 分析和对历史上出现过的事件,采用相似对比判分析和对历史上出现过的事件,采用相似对比判 断基础上作出的客观环境动态评价。包括某等级断基础上作出的客观环境动态评价。包括某等级 雨情发生雨情发生时间时间、地点

41、地点和和量级量级三个方面。三个方面。 q其依据是天气预报中的信息,那么暴雨量达到什么数值其依据是天气预报中的信息,那么暴雨量达到什么数值 才会暴发泥石流,这个数值就是泥石流暴发的临界值,才会暴发泥石流,这个数值就是泥石流暴发的临界值, 只要知道这个值,就可以在泥石流预测的基础上作出泥只要知道这个值,就可以在泥石流预测的基础上作出泥 石流的预报。石流的预报。 2 2、预报、预报 q泥石流的预测预报与防治泥石流的预测预报与防治 3 3、报警、报警 泥石流的暴发具有突发性,因此,在泥石流发生前泥石流的暴发具有突发性,因此,在泥石流发生前 作出及时的报警,对减少灾害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作出及时的报警

42、,对减少灾害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n泥石流的报警方法很多,概括起来可分为两类:接触式泥石流的报警方法很多,概括起来可分为两类:接触式 报警和非接触式报警。报警和非接触式报警。 q接触式报警:接触式报警:断线式报警、泥石流体导通法和压力断线式报警、泥石流体导通法和压力 报警。报警。 q非接触式报警:非接触式报警:泥石流地声发报警和超声波泥位报泥石流地声发报警和超声波泥位报 警。警。 q泥石流的预测预报与防治泥石流的预测预报与防治 1 1、泥石流防治体系、泥石流防治体系 泥石流灾害是多种因素形成的,在防治泥石流时需采泥石流灾害是多种因素形成的,在防治泥石流时需采 取综合防治措施。取综合防治措施。

43、 q防治泥石流发生体系:防治泥石流发生体系:采取全方位的治坡、治沟和治滩采取全方位的治坡、治沟和治滩 措施,以群众保护、行政管理、制度法规约束等,对泥措施,以群众保护、行政管理、制度法规约束等,对泥 石流流域进行综合治理,防止和减少泥石流的发生。石流流域进行综合治理,防止和减少泥石流的发生。 二、泥石流的防治二、泥石流的防治 n 季节性 我国泥石流的暴发主要是受连续降雨、暴雨,尤其是我国泥石流的暴发主要是受连续降雨、暴雨,尤其是 特大暴雨集中降雨的激发。因此,特大暴雨集中降雨的激发。因此,泥石流发生的时间规律泥石流发生的时间规律 是与集中降雨时间规律相一致是与集中降雨时间规律相一致,具有明显的

44、季节性。一般,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 发生在多雨的夏秋季节。因集中降雨的时间的差异而有所发生在多雨的夏秋季节。因集中降雨的时间的差异而有所 不同。不同。四川、云南四川、云南等西南地区的降雨多集中在等西南地区的降雨多集中在 6-9 月月,因,因 此、西南地区的泥石流多发生在此、西南地区的泥石流多发生在 6-9 月;而月;而西北地区西北地区降雨降雨 多集中在多集中在 6、7、8 三个月,尤其是三个月,尤其是 7、8 两个月两个月降雨集中,降雨集中, 暴雨强度大,因此西北地区的泥石流多发生在暴雨强度大,因此西北地区的泥石流多发生在 7、8 两个两个 月。据不完全统计,发生在这两个月的泥石流灾害约占该

45、月。据不完全统计,发生在这两个月的泥石流灾害约占该 地区全部泥石流灾害的地区全部泥石流灾害的 90 以上。以上。 泥石流发生的时间规律 n 周期性 泥石流的发生和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且其活动周期 与暴雨、洪水、地震的活动周期大体相一致。当暴雨、洪水 两者的活动周期相叠加时,常常形成泥石流活动的一个高潮。 如云南东川在 1966 年是近十几年的强震期,使东川泥石流的 发展加剧。仅东川铁路在 1970-1981 年的 11 年中就发生泥石 流灾害 250 余次。又如 1981 年,东川达德线泥石流,成昆铁 路利子伊达泥石流、宝成铁路、宝天铁路的泥石流,都是在 大周期暴雨的情况下发生的。 n 泥

46、石流的发生,一般是在一次降雨的高峰期,或是在连续降 雨稍后。 泥石流发生的时间规律 n 发展期沟谷 对于处于发展时期的泥石流沟谷(小流域),对于处于发展时期的泥石流沟谷(小流域),5-20 年就年就 能聚集满足一次爆发所需的松散物质量。因为处于发展期的能聚集满足一次爆发所需的松散物质量。因为处于发展期的 泥石流沟谷面积较小,泥石流沟谷面积较小,85% 的汇水范围在的汇水范围在 1 平方千米以下,平方千米以下, 平均面积为平均面积为 0.62km2,水流域重力侵蚀强烈,形成区面积占流,水流域重力侵蚀强烈,形成区面积占流 域面积比例大,而且地形陡峭,平均山坡坡度为域面积比例大,而且地形陡峭,平均山

47、坡坡度为 33.5 度,沟度,沟 床比降为床比降为44.6%,其中,其中 84% 的沟床在的沟床在 30% 以上,往往发生崩以上,往往发生崩 塌滑坡直接转化为泥石流。塌滑坡直接转化为泥石流。 泥石流与沟谷的发育阶段 n 活动期沟谷活动期沟谷 处于活动期的泥石流沟谷(快速发展的沟谷),处于活动期的泥石流沟谷(快速发展的沟谷),10-50 年年 能聚集足够的松散物质供一次爆发需要。因为处于此发育阶能聚集足够的松散物质供一次爆发需要。因为处于此发育阶 段的沟谷、流域在积运中段的沟谷、流域在积运中,76% 的沟谷流域面积为的沟谷流域面积为 1-50 km2, 平均为平均为 8.93 km2;山坡坡度平

48、均值为;山坡坡度平均值为 32 度,平均沟床比降为度,平均沟床比降为 21% 只有只有 18% 的沟床比降大于的沟床比降大于 3%。由于活动期的沟谷比。由于活动期的沟谷比 发展期的沟谷沟床平缓面积大,所以聚集时间较前者长,但发展期的沟谷沟床平缓面积大,所以聚集时间较前者长,但 爆发时的规模也较前者大。爆发时的规模也较前者大。 泥石流与沟谷的发育阶段 n 衰退期沟谷衰退期沟谷 处于衰退期的泥石流沟谷,一般处于衰退期的泥石流沟谷,一般 20-100 年才能聚集一次爆年才能聚集一次爆 发所需要的松散物质其流域面积相对较大,平均达发所需要的松散物质其流域面积相对较大,平均达 15.58 km2, 流域

49、内重力侵蚀作用有所减弱。山坡逐渐趋于稳定,沟床比降相流域内重力侵蚀作用有所减弱。山坡逐渐趋于稳定,沟床比降相 对缓和,仅为对缓和,仅为 13.6% ,沟床大于,沟床大于 30% 的沟床近为的沟床近为 1.5% ,因此,因此 碎屑物质的聚集需要更长时间,流与停积的物质的重新起动,需碎屑物质的聚集需要更长时间,流与停积的物质的重新起动,需 更大的动力,这就决定了其爆发的周期更长。更大的动力,这就决定了其爆发的周期更长。 泥石流与沟谷的发育阶段 n 终止期终止期 终止期泥石流沟谷,因山坡、沟床、坡度已很平缓,流终止期泥石流沟谷,因山坡、沟床、坡度已很平缓,流 域内侵蚀能力与正常流水的搬运作用已基本适

50、应,所以不会域内侵蚀能力与正常流水的搬运作用已基本适应,所以不会 产生强烈的物质聚集,一般不会爆发泥石流。这类泥石流沟产生强烈的物质聚集,一般不会爆发泥石流。这类泥石流沟 消亡的阶段,当流域面积不断扩大,山坡,沟床比降变得越消亡的阶段,当流域面积不断扩大,山坡,沟床比降变得越 来越平缓,流域内的侵蚀,搬运,堆积速率相对平稳,不会来越平缓,流域内的侵蚀,搬运,堆积速率相对平稳,不会 形成集中积累和集中输移的脉动状时,一般不会形成泥石流。形成集中积累和集中输移的脉动状时,一般不会形成泥石流。 泥石流与沟谷的发育阶段 泥石流的预测预报工作是防灾和减灾的重要步骤和措施: (1)在典型的泥石流沟进行在典

51、型的泥石流沟进行定点观测研究定点观测研究,力求解决泥石流的形,力求解决泥石流的形 成与运动参数问题。如对云南省东川区小江流域蒋家沟、大桥沟等成与运动参数问题。如对云南省东川区小江流域蒋家沟、大桥沟等 泥石流的观测试验研究。泥石流的观测试验研究。 (2)调查潜在泥石流沟调查潜在泥石流沟的有关参数和特征。的有关参数和特征。 (3)加强加强水文、气象的预报水文、气象的预报工作,特别是对小范围的局部暴雨的工作,特别是对小范围的局部暴雨的 预报。因为暴雨是形成泥石流的激发因素。预报。因为暴雨是形成泥石流的激发因素。 (4)建立泥石流技术建立泥石流技术档案档案,特别是大型泥石流沟的流域要素、形,特别是大型

52、泥石流沟的流域要素、形 成条件、灾害情况及整治措施等资料应逐个详细记录。成条件、灾害情况及整治措施等资料应逐个详细记录。 (5)划分泥石流的危险区、潜在危险区或进行泥石流灾害敏感度划分泥石流的危险区、潜在危险区或进行泥石流灾害敏感度 分区分区。 (6)开展泥石流开展泥石流防灾警报器防灾警报器的研究及室内泥石流模型试验研究。的研究及室内泥石流模型试验研究。 目前关于泥石流的预测预报状包括四方面的内 容: 泥石流的空间预报; 泥石流时间预报; 泥石流基本特征的预测; 泥石流暴发危险度的预测。 (1 1)泥石流形成条件的调查)泥石流形成条件的调查 q泥石流形成条件的调查包括:工作区地层岩性、地形地段

53、、 地质构造、泥石流沟流域规模及各沟谷的调查和分析。 q地层岩性的调查包括:对基岩地层层序,岩性成分,风化 程度及抗风力能力的分析。 q地质构造的调查包括:褶皱、断裂的分布、类型、裂隙发 育情况及构造运动的活动情况(地震资料的收集)、泥石流 发育程度和潜在可能性进行区域的划分,最终绘制成泥石流 分布图。 l 泥石流的空间预测 (2)泥石流区划)泥石流区划 根据用途不同一般这种图件分三种比例尺编制。 大区域的泥石流区划大区域的泥石流区划 这种图比例尺较小,一般为1:100万或更小。主要是为了判明一个省或全 国泥石流危险区(高发区)的略概分布状况。 中等区域泥石流的划分中等区域泥石流的划分 这种图

54、比例尺一般为1:10万-1:50万,主要目的是作为当地(县、市)经 济技术开发和建设规划的防灾减灾的依据。 小区域的泥石流分布图小区域的泥石流分布图 比例尺一般为1:1万-1:5万,主要用于对某些山地、城市附近泥石流进行 预测,用以制定泥石流防治措施和GPS定位观测的依据。 泥石流的时间预报往往指泥石流的时间预报往往指短期的预报短期的预报。中长期的预报大多是根据中长期的预报大多是根据 已有历史资料分析的大致周期和空间预报的结合进行的。已有历史资料分析的大致周期和空间预报的结合进行的。 (1 1)考虑到泥石流的发生处在固体松散物质累积量已达到暴发)考虑到泥石流的发生处在固体松散物质累积量已达到暴

55、发 所需的数量,其发生主要为强烈地表径流激发,所以,有人用所需的数量,其发生主要为强烈地表径流激发,所以,有人用降水量降水量 即降水强度即降水强度的指标来进行预报。即的指标来进行预报。即泥石流的气象水文预报泥石流的气象水文预报。研究表明,。研究表明, 大部分泥石流的暴发,与降水总量和降水强度有关。如大部分泥石流的暴发,与降水总量和降水强度有关。如成昆铁路四川成昆铁路四川 境内,日降水量大于等于境内,日降水量大于等于50mm时,可作为泥石流暴发的激发条件时,可作为泥石流暴发的激发条件。 (2 2)以)以坡度,固体物质储备量坡度,固体物质储备量和和降水总量降水总量三个方面的组合来进三个方面的组合来

56、进 行预报。行预报。 l 泥石流的时间预报 (3)利用仪器报警)利用仪器报警 利用泥石流遥测地声警报器利用泥石流遥测地声警报器 q根据根据泥石流地声特点泥石流地声特点(频率范围,振动强度与洪水有很大差异的特点)(频率范围,振动强度与洪水有很大差异的特点) 以振动强度,频率范围和延续时间的要素作为控制指标,研制当以振动强度,频率范围和延续时间的要素作为控制指标,研制当UJ-2型型 泥石流地声报警器。泥石流地声报警器。 利用泥石流泥位报警利用泥石流泥位报警 q当泥石流厚度(即泥位)大于一定值时,仪器就发出报警信号,一般当泥石流厚度(即泥位)大于一定值时,仪器就发出报警信号,一般 可提前可提前3-8

57、分钟。这一方法开始在日本使用较高,价格低廉,原理简单。分钟。这一方法开始在日本使用较高,价格低廉,原理简单。 其缺陷是受冲淤变化和泥石流改道的影响,加之监测域暴露面积大,易其缺陷是受冲淤变化和泥石流改道的影响,加之监测域暴露面积大,易 使人为活动破坏。使人为活动破坏。 泥石流的基本特值主要是指泥石流的密度、流速、流量、泥位及方量。泥石流的基本特值主要是指泥石流的密度、流速、流量、泥位及方量。 (1)泥石流密度的确定)泥石流密度的确定 q对于粘性泥石流,可在现场选择停积下来的堆积物的对于粘性泥石流,可在现场选择停积下来的堆积物的典型剖面典型剖面,确定其土石,确定其土石 成分,测出单位体积土石所占

58、的体积百分数分别乘以土石单位密度相加即得。成分,测出单位体积土石所占的体积百分数分别乘以土石单位密度相加即得。 q确定泥石流流速是个极为复杂的问题,为此,目前我国有不少适用于不同地确定泥石流流速是个极为复杂的问题,为此,目前我国有不少适用于不同地 区,不同类型的泥石流流域和泥石流性质的区,不同类型的泥石流流域和泥石流性质的经验公式经验公式。 (3)泥石流流量的确定)泥石流流量的确定 q确定泥石流流量的最好办法是在泥石流沟谷的适当深度上确定泥石流流量的最好办法是在泥石流沟谷的适当深度上设置观测断面设置观测断面直接直接 进行测量,而进行较长时间的连续观测,由于观测难度大(不确定性和耗费人、进行测量

59、,而进行较长时间的连续观测,由于观测难度大(不确定性和耗费人、 物较多),所以一般用已计算出的流速乘以过流断面。物较多),所以一般用已计算出的流速乘以过流断面。 l 泥石流基本特征值的确定 (4)泥石流泥位的确定 q泥位既可反映泥石流的流速河流量,又可反映泥石流的规律和危险泥位既可反映泥石流的流速河流量,又可反映泥石流的规律和危险 度,显然在沟床纵坡一定的情况下,泥位愈深,流速流量愈大,其规律度,显然在沟床纵坡一定的情况下,泥位愈深,流速流量愈大,其规律 和造成的冲击力也愈大,一定达到或超过危险泥位时,就会酿成灾害。和造成的冲击力也愈大,一定达到或超过危险泥位时,就会酿成灾害。 q泥位标高可通

60、过泥位标高可通过现场泥痕调查现场泥痕调查获得,调查时需注意的是当次暴发的获得,调查时需注意的是当次暴发的 泥石流沟,规模不一历史最高泥位的资料尤其重要。泥石流沟,规模不一历史最高泥位的资料尤其重要。 (5)泥石流方量的确定 q泥石流方量式表征泥石流位限度的重要指标,它的确定方法有两种,泥石流方量式表征泥石流位限度的重要指标,它的确定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用泥石流过程直接确定,另一种根据泥石流过境痕迹,以测定整一种是用泥石流过程直接确定,另一种根据泥石流过境痕迹,以测定整 个泥石流个泥石流冲出物质堆积区堆积方量冲出物质堆积区堆积方量的方式求得,并把堆积区测定的结果的方式求得,并把堆积区测定的结果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THE END
0.地貌学系列之——流水地貌—坡面、沟谷、河床与河漫滩(1)3)陡峻的沟谷:泥石流沟的源头多为环形注地,利于松散固体物质与水流聚集,是碎屑物质和水的主要供给区。陡峻的沟坡和比降较大的沟床,使其快速形成泥石流,并迅猛下泻。 2.泥石流类型:根据物质结构和流态特点,分黏性石流(层流性)和稀性泥石流(紊流性)两类。 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7128288631;85:B8a33:7:B:9254tj}rn
1.地质灾害解决措施范文尤其是人口密集区上游易发生滑坡、山洪、泥石流的高山峡谷地带,要部署一些气象、水文、地质灾害的专业监测设备,加强监测预报,确保及时发现险情、及时发出预警;加强同气象部门的联系,互相配合,切实做好当前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乡镇、村分别成立突发性地质灾害事故应急处理及抢险救灾指挥部,并分别设置事故应急处理及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64?/j}rn
2.地质论文研究区域内沟谷深切,基岩裸露,植被稀少,泥石流冲沟发育,雨季洪水水量较大,汛期洪水迅速来临,汛期过后洪水迅速消散,泥石流沟谷内可见新近洪水冲刷痕迹。 2地质环境条件研究区 地处阿尔金山低中山区与山前洪积扇堆积区结合部位,阿尔金山山脉整体呈北东走向,主要受阿尔金北缘断裂带构造控制,岩性以构造岩及元古界蓟县片岩、片麻岩和大理岩为主,并伴随jvzquC41yy}/{ofdkcu/exr1hctxgw445:9:0qyon
3.地质灾害治理施工总结范文地质灾害是指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存造成威胁、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的地质活动,当前常见的地质灾害形式包括: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水体流失、以及火山、地震等灾害。依据我国环境管理相关部门数据统计可知:2017年上半年,国内地质灾害发生频率为15.17%,同步2016年上涨1.34个百分点,地质灾害造成经济损 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B68494ivvq
4.东川小江干流沿线泥石流沟谷迹地空间分布的遥感解译分析【摘要】:东川受泥石流灾害威胁已有数百年,被誉为世界著名"泥石流天然博物馆",破坏力极强,严重危害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对泥石流灾害的研究迫在眉睫。本文选取东川小江干流沿线地段作为研究区,运用遥感目视解译的方法,共勾绘出18条明显的泥石流沟,对泥石流沟谷迹地进行空间分布分析,得出小江干流沿线泥石流沟谷迹地分布jvzquC41yy}/ewpk0eun0ls1Ctzjeuj1ELLEVxycn/J[JK723:652970jvs
5.下图为“中国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小题小题1:读图,根据省会及省区轮廓分析,我国泥石流和滑坡叠加区的主要省级行政区有冀-河北,没有豫-河南,A错。有川-四川,陕-陕西,B对。没有粤-广东,有桂-广西,C错。有滇-云南,有黔-贵州,D对。小题2:在较陡山坡处建临时躲避棚,容易遭受泥石流灾害,不会减少灾害损失,A错。逃生时向沟谷两侧山坡跑,可以避开jvzq<84yyy4dl|q0eqs/ew4icq€iqwl1fkrj1>;544?47=<0jvsm
6.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坍塌、泥石流、滑坡的强度指数(R=a+b+c),地面地裂缝和塌陷的强度指数为(R=a+b),对单元格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的求出要用到GIS技术,将各单元格中同样的合起来,从而对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分划。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为了对特定区域内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程度和潜在危害进行jvzquC41yy}/5?5fqey/pny1fqi06A83857:;7mvon
7.DLT58092020高清版水电工程库区安全监测技术规范.pdf学兔兔 标准下载 DL/T5809一 2020 6 泥石流监测 6.1一 般规定 6.1.1泥石流监测应收集和了解泥石流的物质来源、泥石流沟谷 特征及影响,并宜按 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DZ/T0221 的有关规定对泥石流的危害程度分类、统计,根据危害程度选择 泥石流预警预报监测项 目。 6.1.2 泥石流监测部位宜包括泥石流形成区jvzquC41o0hpqt63:0ipo8mvon532;81328:1@6462:43972286137xjvo
8.贵州省重点区域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及风险评价技术指南.docx(3) 沟谷的地形地貌特征,包括沟谷的发育程度、切割悄况和沟床弯曲堵塞、 粗糙程度、纵坡程度,纵坡坡度,划分泥石流的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圈绘整 个沟谷的汇水面积;(4) 形成区的水源类型、水量、汇水条件、山坡坡度、岩土性质及风化松散程 度;(5) 流通区的沟床纵坡坡度、跌水、急弯等特征;沟床两侧山坡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431652?474591498252644:70ujz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