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石滩是位于雪线之下、高山草甸之上的过渡地带,是高山地区特有的独特生态系统。通常指海拔4000米以上的砾石、沙石在平坦地带堆积而成的地貌。
流石滩的形成机理:
流石滩是强烈的寒冻风化与物理风化共同作用的结果。高寒地段强烈的紫外线和极大的昼夜温差,产生的寒冻劈碎、热胀冷缩的风化作用,导致了大块的岩石不断崩裂,形成了大大小小的石块。这些岩块与碎石在重力和下部潜流的作用下,沿着山坡缓慢滑动,形成扇形岩屑坡。由于碎石下面是雪线上溶化流下的暗流,所以称之为“滩”。
流石滩的特征:
我国高山流石滩主要分布在西藏、云南和四川的西部山地。这里年均温在-4℃以 下,最热月均温也在0℃以下,经常出现霜冻、雪雹和强风。流石滩上植被稀少,没有茂盛的草甸,更没有葱郁的树木灌丛。植被的形态特征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生理特征。流石滩上的植物多具有速生、叶片厚、根系发达等特点,强大的根系是为了适应了强风和松动的碎石环境。
流石滩的形成条件大致可归为以下四点:
(1)岩性坚而脆,并存有裂隙。
(2)要有水分存在,并能够渗透进裂隙。
(3)强烈的昼夜温差,气温在0℃上下持续波动,发生冻融作用(风化作用)。
(4)发生重力与潜流搬运,并在地势平缓地带发生堆积。
【典型例题】
典型例题一:在横断山区贡嘎山的高山雪线之下,稠密连片的草甸、灌丛之上,有一片接近荒芜的地带,这里充斥着岩块与碎石,这些大小不一的石头会沿着陡峭山坡缓慢滑动,因此人们称这种环境为流石滩。流石滩地带有一类典型植被——三指雪兔子,看上去,像是一团白色的茸毛球。下图为高山流石滩的典型植被三指雪兔子。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因为专注所以专业
优质内容值得传播
(1)下列与贡嘎山流石滩的形成,关系密切的是( )
A. 高山冰雪融水带来的物质堆积
B. 海拔高、风力大、风力侵蚀作用强
C. 昼夜温差大,风化作用和冻融作用强
D. 冰川搬运堆积
(2)贡嘎山东西两侧流石滩顶部位置存在明显的海拔差异,且东坡低于西坡,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纬度
B. 大气环流
C.海陆位置
D.地势坡度
(3)下列关于流石滩典型植被之一的三指雪兔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海拔高,太阳辐射强,白色茸毛有利于反射多余的太阳光
B. 夜间气温低,白色茸毛有利于保温
C. 白色茸毛有利于截留植物蒸腾的水分
D. 白色茸毛有利于吸引昆虫,利于传粉
【答案解析】
【小题1】C 流石滩是强烈的强烈的寒冻风化与物理风化共同作用的结果。高寒地段强烈的紫外线和极大的昼夜温差,产生的寒冬劈碎、热胀冷缩的风化作用,导致了大块的岩石不断崩裂,形成了大大小小的石块。这些岩块与碎石在重力和下部潜流的作用下,沿着山坡缓慢滑动,形成了扇形岩屑坡。由于碎石下面是雪线上溶化流下的暗流,所以称之为“滩”。高山冰雪融水汇成河流时,移动速度较快,物质堆积后,不再移动,A项错误;风力吹动的岩石,移动速度快,风力侵蚀作用强,岩石形成风蚀地貌,不是缓慢移动,B项错误;冰川搬运堆积地貌可能形成在山麓地带,D项错误。故选C。
【小题2】B 由材料可知,流石滩位于雪线下部,贡嘎山东西两侧流石滩顶部位置存在明显的海拔差异的实质是雪线位置的差异。贡嘎山东坡地处夏季风迎风坡,容易受到暖湿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使山坡高段最低温度升高,温差减小,风化作用减弱。导致流石滩位置东坡明显低于西坡。故选B。
【小题3】D 三指雪兔子的白色茸毛因其对太阳辐射吸收率低、隔热、吸水的特性,可以反射多余的太阳光,保温和截留植物蒸腾的水分。而白色茸毛不会吸引昆虫,D项错误。故选D.
典型例题二: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物种生长范围和生长条件的研究日益为地理学界所重视。红石滩景观是橘色藻附着于岩石上呈现的景观,主要分布在川西、滇西北、藏东南等雪山冰川附近的河谷里。它的形成必须有大量原生的石头(即表面干净、没有任何其他植物生长)。下图示意四川西部贡嘎山红石滩景观(注:郁闭度指森林中乔木树冠遮蔽地面的程度,它是反映林分密度的重要指标)。
(1)说明“红石滩”景观的形成需要的条件。
(2)分析“红石滩”景观在我国西南地区分布海拔较高的原因。
(3)指出贡嘎山郁闭植被东、西坡分布上限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4)简述“红石滩”景观多分布在郁闭植被分布区附近的原因。
【参考答案】
(1)温度较低的气温条件;潮湿干净的环境;大量裸露的原石环境;丰富的矿物等
(2)山地为主的地形,地形复杂多样;纬度较低,但平均海拔较高,山体上部气温较低,满足“红石滩”景观形成的条件等
(3)差异:西坡分布的上限高于东坡。
主要原因:贡嘎山西侧受来自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地处迎风坡降水丰富水热组合状况好,植被生长茂密,郁闭度高
(4)相比较高的流石滩郁闭植被分布区海拔较低,温度适宜;郁闭植被分布区多河谷,湿度大,构造活跃及大量泥石流发育的途经区,为“红石滩”景观提供了较多的原石;相比海拔较低处,郁闭植被分布区人为破坏较少等
高考命题方向之祁连山脉
高考青睐
(2021年全国卷甲卷)1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的我国祁连山西段某山间盆地边缘,山坡、冲积扇和冲积平原的植被均为草原,其中冲积平原草原茂盛。山坡表面多覆盖有沙和粉沙物质。附近气象站(海拔3367米)监测的年平均气温为-2.6℃,年降水量约291毫米,集中在夏季,冬春季多风。
(1)说明冲积扇和山坡堆积物中砾石的差异及其原因。
(2)分析分布在山坡表面的沙和粉沙的空间迁移过程。
(3)说明冲积平原水分条件比山坡和冲积扇好的原因。
【答案】(1)冲积扇:以沙砾为主,砾石分选较好,有一定的磨圆度;由流水搬运、沉积而成。山坡:以角砾为主,砾石分选较差(大小混杂),磨圆度较差(棱角分明);主要由重力作用形成(海拔较高处可能有冰川作用)。
【解析】
【分析】本题以我国祁连山为载体,考查外力作用、地质作用过程、影响水分条件的因素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详解】(1)由图可知,冲积扇以沙砾为主,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沉积,沉积作用具有分选性,故在此沉积的砾石分选较好,流水在搬运过程中对水中的砾石有磨蚀作用,故沉积在此的砾石有一定的磨圆度。由图可知,山坡以角砾为主,表层有沙、粉沙,该处位于较陡的山坡,砾石主要由重力作用在此堆积,故砾石分选较差,未经流水的磨蚀,故磨圆度较差。
(2)由图可知,除山坡外,粉沙还分布在冲积平原和冲积扇,沙、粉沙粒径小,流速减慢时在冲积扇和冲积平原沉积。冲积平原草原茂盛,故山坡的沙和粉沙物质主要来源于冲积扇。该地区春季多大风,冲积扇地表干燥,地表沙粒被风吹起,风沙流沿山坡爬升,到达一定位置后风速减慢,携沙能力减弱,沙和粉沙沉积在山坡上。
(3)由图可知,冲积平原地势较低,来自山坡和冲积扇的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均在此汇集,地下水容易出露,为冲积平原提供水源;由图可知,冲积平原地表主要由粉沙、黏土组成,颗粒较细,利于保水;该区域冬季寒冷,深层土壤冰冻时间较长,土壤水分不易被蒸发,利于蓄水。
(2021年全国卷乙卷)苔原带植被多由低矮灌木及苔藓地衣组成,大多数灌木为极地特有种。苔原带横跨亚欧大陆与北美大陆,呈东西向延伸,仅存在于北冰洋沿岸陆地及岛屿,宽度较小,第四纪冰期,苔原带一度扩展至我国阿尔泰山一阴山一线。其后,随着气温升高,苔原不断向北及高海拔退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亚欧大陆苔原带将( )
A. 整体向北移动 B. 整体向南移动 C. 面积扩大 D. 面积缩小
10. 苔原带横跨亚欧大陆,表明( )
A. 苔原植被对温度差异不敏感 B. 亚欧大陆北部湿度东西向差异小
C. 苔原植被对湿度差异不敏感 D. 亚欧大陆降水北部最多
11. 祁连山地针叶林带以上未发现极地特有种灌木,可能是因为祁连山地( )
A. 目前针叶林带以上气温高 B. 目前基带气温高
C. 冰期针叶林带以上气温高 D. 冰期基带气温高
【答案】9. D 10. B 11. D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影响自然带分布的因素
【9题详解】全球气温升高,苔原带南部植被会出现变化,亚欧大陆北部为海洋,苔原带无法向北延伸,苔原带面积缩小,D正确。
【10题详解】亚欧大陆北部,受海洋的影响大,且气温低,湿度东西向差异小,植被差异小,B正确。东西向所处纬度基本相同,西岸受暖流影响气温高,东岸受寒流影响气温高,A错误。水分对植被生长影响大,C错误。亚欧大陆北部受高压控制,降水少,D错误。
【11题详解】第四纪冰期,苔原带一度扩展至我国阿尔泰山一阴山一线。随着气温升高,苔原不断向北及高海拔退却。祁连山地针叶林带以上未发现极地特有种灌木,可能是因为冰期基带温度高,针叶林带以上温度高,不满足基地特有物种的生长条件,D正确。祁连山地针叶林带以上有冰雪存在,温度低,AB错误。针叶林所处海拔高,冰期气温低,C错误。
(2021年选择性卷湖南卷)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川具有的气候调节、径流调节、淡水供给和旅游科考等服务价值。可以用货币形式体现。冰川面积大小直接影响冰川服务价值高低。祁连山地区的现代冰川面枳大,一般发育在海拔4000米以上,其中疏勒河流城冰川面积是北大河流城冰川面积的两倍多。研究表明:冰川的气候调节价值远高于其它各项服务价值;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祁连山地区的冰川消退显著且区域差异大;不考虑物价因素,近年来祁连山东部地区冰川服务价值减幅比西部地区更大。下图示意祁连山部分地区的水系及冰川分布。
(1)根据上述冰川面积大小及分布状况,推测疏勒河流域与北大河流域冰川分布区的地形差异。
(2)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分析祁连山冰川对当地气温的调节作用。
(3)祁连山东部地区冰川服务价值减幅比西部地区更大,试分析其主要自然原因。
【答案】(1)蔬勒河流域海拔大于4000米的区域分布广、完整成片;北大河流域海拔大于4000米的区域分布小、分散破碎。(2)冰川反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辐射,冰川消融吸收热量,降低气温,缓解气候变暖。(3)东部地区海拔较低,冰川面积较小,受气候变暖影响,东部地区冰川退缩率较高,造成冰川服务价值减幅更大。
【解析】
【详解】(1)题意表明,疏勒河流域与北大河流域冰川分布区的地形差异应根据冰川面积大小及分布状况进行推测。图中显示,蔬勒河流域冰川面积大,冰川呈片分布,而材料信息表明,祁连山地区的现代冰川一般发育在海拔4000米以上,由此推测蔬勒河流域海拔大于4000米的区域分布广、完整成片;图中显示,北大河流域冰川面积小,冰川呈碎片化分布,由此推测北大河流域海拔大于4000米的区域分布面积小、分散破碎。
(2)本题审题关键是注意“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这一信息,由此推断,冰川对气温的调节作用应向降低气温方面进行分析。冰川表面的镜面效应,对太阳辐射反射强,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弱,从而减少地面辐射,使得气温降低,缓解气候变暖;升温过程中,冰川消融大量吸收热量,从而降低气温,缓解气候变暖。
(3)根据材料信息表明,冰川服务价值减幅与冰川面积变幅密切相关。祁连山东部地区冰川服务价值减幅比西部地区更大,转换一下就是,祁连山东部地区冰川面积减幅比西部地区更大。这样再分析自然原因就相对简单了。图中显示,东部地区冰川面积较小,则平均海拔较低,受气候变暖影响,东部地区冰川容易退缩,加上基数(冰川面积)小,因此退缩率较高,从而造成冰川服务价值减幅更大。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2021年浙江6月卷)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略图。
材料二下表为甘肃青海和宁夏三省区人口、耕地面积和人均粮食产量统计表。
省级行政区
人口(万人)
耕地面积(千公顷)
人均粮食产量(公斤)
甘肃
2647
440
青海
608
174
宁夏
695
540
(1)与甘肃、宁夏相比,简析青海人均粮食产量低的主要原因。
(2)图示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从生产活动角度﹐说明该问题的发生过程。
(3)从水资源利用角度,提出图示地区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答案】(1)人均耕地少;高寒区域,耕地生产力低。
(2)荒漠化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植被破坏,地表裸露,在风力、流水的侵蚀下沙化。
(3)采用先进节水技术,提高利用率;加强管理,优化配置。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我国局部地区略图、甘肃青海和宁夏三省区人口、耕地面积和人均粮食产量统计表为材料,涉及农业的区位条件、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详解】(1)读图可知,青海省耕地面积仅为290.1千公顷,远小于甘肃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口总量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大致相等,说明人均耕地资源少;青海省位于地势海拔较高的青藏高原,受到地形影响,气候以高寒为特征,微生物分解作用弱,土壤较为贫瘠,生产力低。
(2)图示地区是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地表植被覆盖率低,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荒漠化;当地居民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破坏地表植被,防风固沙功能不断削弱,使地表岩石裸露,气候干燥条件下,多大风天气,风力侵蚀作用强烈,同时流水侵蚀作用也进一步加剧荒漠化现象。
(3)图示地区深居内陆,大气降水较少,水资源紧缺,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可以通过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在不同农业类型之间合理分配水资源。
长郡中学一轮复习之祁连山脉
例1:中国国家地理曾就祁连山对中国的意义有着这样的描述:“东部的祁连山,在来自太平洋季风的吹拂下,是伸进西北干旱区的一座湿岛。正是有了祁连山,有了极高山上的冰川和山区降雨才发育了一条条河流,才养育了河西走廊,才有了丝绸之路。
被誉为“冰源水库”的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但近期当地连续被曝出存在无休止探矿采矿、截流发电、过度放牧、旅游开发项目未批先建等生态遭严重破坏的现象。
列举祁连山生态保护区作为生态屏障的意义并分析当地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0分)
答案:
意义:祁连山阻挡抬升东南季风,形成地形雨,为河西走廊增加淡水资源;祁连山生态保护区植被覆盖率高,起到调蓄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的作用;祁连山的高山冰雪融水和大气降水增加了河西走廊的水资源;阻挡了西北地区荒漠对河西走廊的侵袭。
影响:破坏植被,植被覆盖率降低;河流下游径流量减少,土地荒漠化加剧;植被、河流对气候的调节能力减弱,气候恶化,极端天气增加。
例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地处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区的祁连山,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地面积占整个山区的三分之一,发育着不少的冰川和河流,山间有很多水草丰美的宽谷盆地,祁连山像是伸向荒漠的一座湿岛,从祁连山发源的河流滋养着河西走廊的绿洲。
材料二:下图为祁连山冰川及河流水系图。
(1)请分析祁连山像是伸向荒漠的一座湿岛的原因。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祁连山脉两侧自然带谱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答案:
(1)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多荒漠景观;
祁连山高大的山体发育着诸多冰川和河流;地处季风的迎风坡,多山地降水;在山区草原、森林广布;冰川融水和山区降水形成祁连山水系,滋养着河西走廊的绿洲。
(2)西南坡垂直带谱简单,东北坡丰富;
西南坡基带海拔高、相对高差较小、带谱简单;东北坡基带海拔低、垂直高差大、带谱丰富。
“命题情境”阅读材料:祁连山脉与河西走廊
祁连山,是中国重要的山脉之一,由大致相互平行的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群组成,西起阿尔金山的当金山口,向东拦腰穿越甘肃,至宁夏境内的贺兰山和六盘山之间的香山一带,北靠河西走廊,南临柴达木盆地北缘。
祁连山东西长1000余公里,在青海境内有800多公里,南北宽200~300公里,基本上是横卧在青海省海北州北部、海西州北缘以及甘肃省南部边陲线。
祁连山及其各支脉的山峰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最高峰是疏勒南山主峰——团结峰,海拔5827米,平均海拔在4000~5000米之间,是青海对外开放可以攀登的山峰之一。坐落在祁连县城以南的牛心山,藏语称为“阿咪东索”,是祁连山脉的重要支脉托勒南山的一座山峰,主要地质成因是4500万年前的冰川造山运动的产物,海拔4667米。
祁连山之所以著名,是因为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自古就有“万宝山”之称,更是因为它有着深厚的民族历史文化底蕴。
祁连在匈奴语中是天山的意思,仅此就可见其在人们心目中雄伟高大的形象了。假如你从西宁出发,翻越大通山系的达坂山,再经过门源川进入祁连境内时,实际上已经完全进入了祁连山区,在这里,你不仅能够领略真正的高原山地景观,还可以一睹祁连山大草原的辽阔和高原河谷的秀美,奇石与冰雪凝成的巨大山脊,以及如哈达般洁白剔透的冰川,流淌在山涧的清澈溪流。
祁连山在祁连县境内的支脉众多,均呈西北——东南走向,是祁连山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这些支脉都聚集在祁连山主脉以南,所以历史上把这一带广袤的地域叫做南山,也有合称祁连南山的记载。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在祁连县西部区域,齐刷刷地排列着几条祁连山的大支脉,而每一条支脉之间,都会有一条同样走向的河流穿插其间,这样的布局,像是人为摆好的一样。这些山川从北到南依次是:走廊南山、黑河,托勒山、托勒河、托勒南山,疏勒河、疏勒南山。这些山川组成了南山的主要阵容。
除此之外,还有祁连山主脉最西端的两支野马南山、党河南山,其间也穿插着河流——党河、哈尔腾河。自古以来,正是由于祁连山的险峻奇美,才引来无数文人墨客对这大美山川赋诗填词,赞叹不已。明代诗人郭登就有一首赞美祁连山的诗 :
就天青绝浩无愁,岩洞仙人对饮酒。
河穿黑峡涛声急,雪拥西山路野迷。
祁连高耸势窕窈,积素凝花尚未消。
记得绿波曾饮马,夜来胡月照弓弯。
东下珠固林海翠,西去金羊峰峦高。
举头犹有雪山横,俯首绿满祁连川。
祁连山是雪的仓廪、冰的宝库。连绵不绝的冰雪世界,可以洗涤世俗的尘垢,可以明净心灵的暗夜。
祁连山是一个从天地间走来的白发老者,在岁月的涤荡中诉说着神圣的箴言;祁连山是蓝天下素洁的岛屿,归属于清凉世界的安逸;祁连山是一个晶莹剔透的琼瑶世界,如练垂挂的冰川是她婀娜的身姿。
总领诸峰的阿咪东索是登山休闲的好去处,在夏季微风的吹拂中,一路登顶,古老的冰雪从山的顶部沿沟壑四周分布而来,冰川末端冰舌的断面上,悬挂着彩色的瀑布,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冰舌下溪流汩汩涌向清涧,巨大的山石旁雪鸡起舞、雪莲吐芳。
山下,黑河与八宝河劈山凿谷,分别从东、西两个方向流来,在县城以西的宝瓶河亲密地汇成一脉,又一路向北,终于造就了我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八宝河发源于祁连县东部的景阳岭,黑河发源于祁连西部的八一冰川,点滴的冰川融水汇成大河,两条河按照各自的流向一路奔流,在祁连的央隆、野牛沟、扎麻什、峨堡、阿柔四乡一镇境内,蜿蜒300多公里,润泽着两岸近8000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沿途留下了令人神往的原始森林、漫山遍野的鲜花、珍稀的蘑菇及大黄、鹿茸、麝香和广袤碧绿的大草原。
祁连山的河谷地带灿烂多姿,融化了的高山雪水汇成条条湍流不息的河流,清澈、精致,韵味无穷,令人如痴如醉。
在高原,海拔4000米处称为雪线。一般来说,在冰天雪地、万物绝迹的雪线以上,生物就难以生存,但是,在祁连山上却出现了类似生物逆反的现象。在浅雪处,属于雪山草甸植物的蘑菇状蚕缀,珍稀药材——高山雪莲,以及生长在高山岩石下的雪山草,均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并称祁连“岁寒三友”。
祁连山的原始森林景区更是迷人,每当夏季来临,山林之间一望无际的翠绿沁人心脾,令人顿觉神清气爽。祁连县境内的森林面积达15.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13%,是青海的大型林区之一。
在中国的名山大川中,祁连山对大众来说并不陌生,它横亘在甘肃和青海之间,是中国西部有名的山脉。
祁连山山系
我们在实际的地理学习中,往往把祁连山想象成长长的一条线,其实祁连山并不是一条单独的山岭,而是由多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平行山脉和宽谷组成的庞大山系。
祁连山与河西走廊
许多人知道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大通道——丝绸之路,知道大名鼎鼎的河西走廊,但是人们却不知道祁连山对河西走廊和丝绸之路的贡献,它是哺育河西走廊的生命之源。
祁连山的平均山脉海拔在4000~5000米之间,山顶有终年积雪,发育了众多的雪山和冰川。祁连山已查明共有冰川3066条,总面积2062平方公里,储水量约1320亿立方米,这是一个巨大的固体水库。其中老虎沟12号冰川是祁连山最大的山古冰川。
每年夏季,这些冰川大量融化,连同祁连山阻挡夏季风形成地形雨一起,形成水流向北流向河西走廊。
祁连山北坡流向河西走廊的河流形成了石羊河水系、黑河水系、北大河水系、疏勒河水系和党河水系等五大水系,而且一个水系对应一座城市。从河西走廊东面算起,石羊河对应着武威市,黑河对应着张掖市,北大河对应着酒泉市和嘉峪关市,疏勒河对应着玉门市,党河对应着敦煌市。
正是有了祁连山,有了极高山上的冰川和山区降雨才发育了一条条河流,养育了河西走廊一个个城市,而且水量的大小决定了城市的规模。譬如因为黑河在这些河中的水量最大,因此张掖也就成了河西走廊最大的城市。
祁连山北麓冲积扇附近的泉水
结合上图运用水循环原理简要说明冲积扇边缘成泉的过程
①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沿冲积扇向下流动;
②水流大量渗入地下;
③当地下水流到冲积扇边缘时,在地势较低处就容易出露而形成泉。
河西走廊上一个个绿洲像小岛一样散落在茫茫沙漠中,成为农耕和城市发展的重要依托。
河西走廊水源分布均衡,其实就是祁连山北部冰川分布均衡的结果。
祁连山的冰川无论是条数还是面积都是北多南少(因为北面为阴面,融雪慢,南面为阳面,融雪较快)。这也就是祁连山北面河西走廊比南面柴达木盆地人文鼎盛的原因。
祁连山北坡分布均衡的冰川造就了河西走廊分布均衡的五大河流,五大河流造就了五大绿洲,五大绿洲连缀成了河西走廊,河西走廊维系了一条伟大的丝绸之路。正是由于祁连山对河西走廊的巨大贡献,使得河西走廊成为中国历史上和西部联系的最重要的窗口。
敦煌壁画中张骞出使西域图
祁连山对中国最大的贡献,不仅仅是河西走廊,不仅仅是丝绸之路,不仅仅是引来了宗教、送去了玉石,更重要的是祁连山通过它造就和养育了冰川、河流与绿洲做垫脚石和桥梁,让中国的政治和文化渡过了中国西北海潮的沙漠,与新疆的天山握手相接了,中国人在祁连山的护卫下走向了天山和帕米尔高原。据说张掖之名是取“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腋)”之意,河西走廊就是中国之臂,它为中国拽回了一个新疆。
今天的河西走廊仍然是我国交通网和经济发展的大动脉。像连接新疆的高速公路、高铁、石油管道、西气东输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工程,都得通过这里把内地和新疆甚至中亚紧密的联系起来。并且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下,它又重新发挥着更为璀璨的光芒。
(2021年选择性湖南卷)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冰川具有的气候调节、径流调节、淡水供给和旅游科考等服务价值。可以用货币形式体现。冰川面积大小直接影响冰川服务价值高低。祁连山地区的现代冰川面枳大,一般发育在海拔4000米以上,其中疏勒河流城冰川面积是北大河流城冰川面积的两倍多。研究表明:冰川的气候调节价值远高于其它各项服务价值;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祁连山地区的冰川消退显著且区域差异大;不考虑物价因素,近年来祁连山东部地区冰川服务价值减幅比西部地区更大。图7示意祁连山部分地区的水系及冰川分布。
(1)根据述川面积大小及分布状况,推测疏勒河流域与北大河流域冰川分布区的地形差异。(4分)
(2)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分析祁连山冰川对当地气温的调节作用。(4分)
(3)祁连山东部地区冰川服务价值减幅比西部地区更大,试分析其主要自然原因。(4分)
该组试题的背景素材来源于两篇论文,因此以下的分析过程,主要是按论文的内容来展开,其中文字材料的内容来源于以下论文:
其中,第(2)题“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分析祁连山冰川对当地气温的调节作用”考查的就是冰川的“气候调节”服务价值,具体的测算依据是:将冰川反射太阳辐射能与冰川消融吸收热量之和,作为冰川抑制气候变暖的贡献值,如下所示:
在我们平时的复习过程中,通常都会强调气候变暖对冰川产生的影响:气候变暖导致冰川消融,冰川面积减少后,地表反射率降低,地表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面辐射增加。但是,这题的设问关注的却是冰川的存在对抑制气候变暖的作用,即冰川的气候调节价值,设问来源于论文中的表述。
命题者极有可能是根据论文中图1来重绘试题中的图像,基本图例不变。第(1)题要求根据述川面积大小及分布状况,来推测疏勒河流域与北大河流域冰川分布区的地形差异。文字材料已提示:祁连山地区的现代冰川面枳大,一般发育在海拔4000米以上,其中疏勒河流城冰川面积是北大河流城冰川面积的两倍多。这段提示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冰川一般分布在海拔4000米以上,即冰川分布区的海拔一般都在海拔4000米以上,换言之,这题要比较的是疏勒河流域与北大河流域海拔4000米以上区域的地形差异;二是疏勒河流域冰川面积大于北大河流域。地形差异从哪方面进行分析呢?海拔?已经限定了,海拔4000米以上;坡度?面积?冰川分布面积大,意味着海拔4000米以上区域面积大且完整,反之,面积小,分散。从图中可以直观地看出两个流域的冰川分布面积与形态,如下所示:
论文中祁连山冰川分析的阐述如下:
第(3)题,祁连山东部地区冰川服务价值减幅比西部地区更大,试分析其主要自然原因。该题设问的表述“东部地区冰川服务价值减幅比西部地区更大”,来源于论文中的如下分析:
至于原因,论文中关于上述图4的分析内容中提到了一句话:
在上述内容引用的参考文献中,查到找以下图像:
论文中对上述图像的部分分析,以及结论部分关于祁连山冰川变化的东西差异的阐述如下:
第(3)题实际上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东部地区冰川分布较少(从图中可以看出),二是东部地区冰川退缩较快,这点可由文字材料提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祁连山地区的冰川消退显著且区域差异大,进行推断,祁连山东部海拔较低,受气候变暖的影响较大。
参考答案如下:
18.(1) 蔬勒河流域海拔大于 4000米的区域分布广、完整成片;北大河流域海拔大于4000米的区域分布小、分散破碎。
(2) 冰川反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辐射,冰川消融吸收热量,降低气温,缓解气候变暖。
(3) 东部地区海拔较低,冰川面积较小,受气候变暖影响,东部地区冰川退缩率较高,造成冰川服务价值减幅更大。
降水相对变率是降水绝对变率(某地实际降水量与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之差)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是衡量降水稳定程度的指标。读2008~2014年祁连山山区逐时降水相对变率变化图,回答下面小题。
1. 祁连山山区逐时降水量峰值集中在傍晚,其原因是傍晚时分
A. 有冷锋过境,降水增多
B. 近地面大气相对湿度达到最大值,且与高空的对流加强
C. 西风势力增强,水汽丰富
D. 人类活动减少,水汽容易上升
2. 逐时降水特征与祁连山相似的是
A. 华北平原 B. 台湾岛
C. 珠江三角洲 D. 四川盆地
3. 祁连山全区降水相对变率最低值出现在12时前后,说明此时
A. 最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B. 降水最稳定
C. 降水量最大
D. 天气较晴朗
1. 午后气温升高,祁连山山区地面蒸发和植物蒸腾作用加强,傍晚时分近地面大气相对湿度达到最大值,近地面形成高温高湿的气团,该气团迫使近地面与高空的对流加强,形成降水,B正确;冷锋、西风和人类活动没有明显的日变化。
2. 祁连山大部分地区夜间降水量大于白天,有明显的夜雨现象,成因是山谷风,四川盆地夜晚冷空气沿山坡滑入盆地底部,盆地暖空气被迫抬升,形成降水,D正确。
3. 降水变率小,说明降水稳定,B正确;降水变率小不易出现洪涝灾害;降水变率大小与降水量和天气无关。
【答案】1. B 2. D 3. B
降水转化率指一个地区一段时间的降水总量与大气水汽总含量的比值。通常某一地区在大气水汽含量一定的情况下,降水转化率越低,其空中云水资源开发潜力越大。祁连山地区的大气水汽含量季节变化和空间分布差异明显。读1979~2016年祁连山地区年均降水转化率空间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9.由图可以推测
A. 年降水总量:民勤多于酒泉
B. 云水资源开发潜力:临洮大于兰州
C. 降水转化率:西宁大于刚察
D. 大气水汽总含量:鼎新等于诺木洪
10.形成祁连山地区降水转化率最高值区的主要水汽输送动力是
A. 盛行西风 B. 东南信风
C. 极地东风 D. 东南季风
11.人工增雨可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若在祁连山农耕区实施人工增雨,最应选择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第9题考查读图文材料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西宁的降水转化率是48%~54%,刚察的降水转化率是66%~72%,C项错误。
临洮与兰州的降水转化率数值范围相同:30%~36%,结合文字材料中降水转化率的计算公式,以及与水资源开发潜力关系的描述,可判断两地空中云水资源开发潜力相似。B项错误。
民勤的降水转化率与酒泉的降水转化率处于相同的数值范围:12%~18%。结合论文中的大气水汽含量的空间变化,如下图所示:
由上述图文资料可知,民勤的大气水汽含量大于酒泉,根据降水转化率=降水量/大气水汽总含量,可判断民勤的降水量大于酒泉。A项正确。
鼎新与诺木洪是降水转化率数值范围相同:6%~12%,由于降水量不同,因此大气水汽总含量不等,D项错误。
第10题考查祁连山水汽输送的条件。论文中的分析如下:
以下来自资料书的试题分析:
9.A 由图文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民勤大气水汽总含量多于酒泉,降水转化率大于酒泉,因此年降水量多于酒泉;临洮与兰州的大气水汽含量相似,但临洮的降水转化率大于兰州,因此云水资源开发潜力小于兰州;由等值线变化规律可知,西宁降水转化率小于刚查;鼎新的降水转化率与诺木洪相近,但大气水汽总含量不一定相等。
10.D 读图可知,祁连山地区形成降水转化率高值区位于门源和刚查一带,东南季风带来的水汽受地形抬升形成大量降水,因此降水转化率最高。
11.B 受东南季风影响,夏季是祁连山地区大气水汽含量最多的季节,且夏季气温高,蒸发强,气候干旱,农业生产需水量大,因此人工增雨最应选择在夏季。
我国西部山地内某小流域面积23.1km2,海拔2960~4800m,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495mm,主要集中在7~9月,并随高程增大而增加。流域内景观类型多样,山地自然带垂直分异明显。下图为“某小流域景观类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该小流域内的( )
A. 高寒草原是其所在山地的基带
B. 冰川分布的下限高度基本相同
C. 稀疏林地可出现于各自然带内
D. 降水变化特点决定了带谱结构
17. 高寒草甸与高山寒漠分属不同山地自然带,导致两者发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
A. 气温 B. 降水量
C. 风速大小 D.太阳辐射量
18. 高寒草甸与高寒灌丛同属一个山地自然带,导致两者发生分异主导因子是
A. 土壤肥力 B. 空气湿度
C. 日照长短 D.地表水分
命题者选取了图1,然后结合论文对图1中四个点海拔的说明,将数据标注在图中,如下所示:
第16题考查小流域的自然特征。该流域南高北低,高寒草地分布的海拔与流域的海拔下限接近,可判断为山地的基带,A项正确。B项与C项通过读图可以排除,山地垂直带谱结构受控于水热条件的变化,即随着山地海拔的升高,降水与热量发生变化,而不仅是受降水的影响,D项错误。
第17题考查不同自然带形成的主导因素。高寒草甸与高山寒漠属于不同的自然带,高寒草甸分布海拔较低,而高山寒漠分布海拔较高,导致二者发生分异的主要因素是气温。以下是高山寒漠的定义:
第18题,高山灌丛分布呈破碎化,高山草甸分布范围较广,导致二者分异的主要因素应该是地形(坡度),按照以下分析,应该是坡度与土壤结构的差异,导致降水转化为地下径流的差异。从而形成地表水分的差异。具体分析如下:
——杨永刚,肖洪浪,赵良菊,邹松兵,尹振良. 马粪沟流域不同景观带水文过程[J]. 水科学进展,2011(5):624-630.
【答案】16.A 17. A 18. D
以下分析来自网络:
第16题,由所学知识可知,基带是指一个地区的水平自然带,根据题意“海拔2960~4800m”可知,高寒草原是在海拔2980米处观测到的,就是所在山地的基带,A正确;从图中可以判断,不同纬度地区冰川分布的下限高度不相同,B错误;由图中观察到,稀疏林地并没有出现于各自然带内,高寒灌丛分布范围广,C错误;根据材料“流域内海拔在2960~4800m之间”可知,海拔高差达1840m,植被从冰川带到高寒草原带均有分布,可以判断,该地区主要属于垂直地带性分异,自然带种类多样的主要原因是地形垂直高差大,D错误。故选A。
第17题,由图中所示信息可知,高寒草甸与高山寒漠分属于不同的海拔高度,高寒草甸分布的海拔高度较低,高山寒漠带的海拔高,是长年积雪的下限,所以两者发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气温,A正确;由图中材料可知,高寒草甸与高山寒漠地区降水都较多,但由于气温不同,水的存在形式有不同,高山寒漠地区降水以固态形式存在,因气温太低,植物无法利用,B错误;风速大小和太阳辐射量不是影响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C、D错误。故选A。
第19题,由图中信息可知,高寒草甸草类发育强盛,形成致密紧实的草皮层,有机质含量较高,土壤肥力高,是高寒草甸形成结果不是原因,与题干要求不符,A错误;高寒草甸与高寒灌丛分布海拔相差不大,说明两者的空气湿度、日照长短好相差不大,B、C错误;从图中直接看到,高寒灌丛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河谷地带地表水分条件好,D正确。故选D。
自我训练提高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祁连山区NDVI(植被指数:值越大,植被覆盖度越高)与气温、降水的年际关系图
材料二 祁连山区夏季逐时平均降水频率变化图
材料三 祁连山由多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平行山脉和宽谷组成,平均海拔4000-6000米。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在祁连山北部中东段设立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0-2011年间祁连山东部植被覆盖减少面积22 865 km2 ,是祁连山总面积的 11 %,减少区域主要分布在河谷及青海湖周边地区。2017年2月,中央督查组就祁连山局部生态破坏十分突出问题开展专项督查。7月,甘肃省政府修订了《祁连山保护管理条例》,禁止在保护区内进行砍伐、放牧、开垦、开矿等10项活动。
(1)说出材料一图示时段祁连山区植被变化特征,并分析产生的原因。
(3)试推测祁连山东部植被退化严重的原因及可能产生的后果。
(4)请针对祁连山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西北地区局部图。
材料二:位于西北地区的祁连山,现代冰川众多,山顶分布有大面积的冰雪,近年来,祁连山雪线上升速度加快。
材料三:位于河西走廊的玉门,石油储量丰富,是著名的“石油城”。
(1)描述祁连山的地理位置。
(2)试分析祁连山雪线上升的原因及对策。
(3)分析玉门石油工业发展的优势。
1.(1)祁连山区植被覆盖整体呈上升趋势。原因:全球气候变暖,祁连山区整体气温升高,冰川积雪消融增多,夏季风(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影响增强,降水量增加,水热条件改善,利于植物生长;设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政策
(2)祁连山区夏季日降水时间分布不均衡,15时至凌晨1时(傍晚至前半夜)降水频率较高,多夜雨。原因:祁连山区午后太阳辐射强度大,温度较高,使山区地面蒸发和植被蒸腾作用加强,空气湿度不断上升;夜间山坡地面温度下降较快, 空气受冷却沿山坡下沉, 谷地中高温高湿的空气被抬升冷却易形成降水
(3)祁连山东部植被退化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和青海湖附近,人口和城市较多;毁林开荒、过度放牧、砍伐薪柴及开矿等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后果:可能加剧土地荒漠化、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功能下降,下游河流水量水质变差
(4)加强法律法规建设,设立跨区域统一管理和执法机构,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建立全覆盖的监测评估系统,定期开展生态状况调查;设立祁连山生态保护研究专项基金,建立生态保护科研支撑体系;进行人口分流安置,建立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减少开垦、放牧、开矿等人为活动对环境的破坏;调整优化农牧业结构,退耕退牧还林还草;加强宣传教育,培养和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解析】(1)影响植被覆盖度的主要是水热等气候要素,由图中可以看出祁连山区NDVI整体呈上升态势,结合气温整体升高与降水整体增加的变化情况可知祁连山区植被覆盖度上升主要是水热条件有利于植被生长;气温升高有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气温升高也会导致西南季风与东南季风势力增强,降水增加;气温升高还会使高山冰雪融水短期内增多。从文字材料中可知,国家设立了祁连山自然保护区,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祁连山区的植被起到保护作用。
(2)由图示即可知祁连山区降水频率在傍晚至午夜较高。祁连山是由多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平行山脉与宽谷组成的,山谷之间多山谷风,白天由于蒸发与蒸腾作用空气中水汽含量较高,夜间在山风沉积到谷底抬升作用下,富含水汽的空气在上升过程中冷却凝结易成云致雨。
(3)祁连山平均4000-6000米,海拔高,祁连山东部植被退化严重的地区集中于河谷和青海湖周边的地区,这些地区海拔相对较低,热量较充足,地形平坦,是人口、城市、农牧业比较集中的分布地区,故植被减少主要与人类不合理活动或过度利用资源有关。植被覆盖率下降使生态环境恶化、土地荒漠化,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功能减弱,并进而影响下游地区生态环境安全。
(4)祁连山区生态环境恶化主要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的,故解决措施主要从人类活动入手。结合材料可知,虽然早在1988年便设立了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但保护区范围有限,并且管理不善,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探矿采矿、水电开发等人为活动对森林草地破坏严重。所以解决措施要从国家、政府、专家、大众等不同层面着手,加强立法、厘清权属关系,明确不同责任,加强监督管理,加强监测、调查和评估,加强科学研究,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生态修复工作。
2.
(1)祁连山位于甘肃省和青海省的交界处;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分界线;地处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区交汇处。(任达2条得4分)
(2)原因:全球变暖导致冰雪融化加快,干旱加剧使山体顶部积雪量减少。对策: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多使用新能源;植树造林,保护森林;加强国际合作。(4分)
(3)石油资源丰富;发展较早,工业基础好;我国中东部地区市场广阔;交通便利。(4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图示位置,可以从行政区位置,地形区位置等描述。读图,祁连山位于甘肃省和青海省的交界处,是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分界线。地处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区交汇处。
(2)由于全球变暖,导致冰雪融化加快,干旱加剧,使山体顶部积雪量减少,雪线海拔升高。措施是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多使用新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植树造林,保护森林,增加对温室气体的吸收。气候变暖是全球性问题,要加强国际合作。
(3)玉门石油资源丰富,石油工业发展较早,工业基础好。我国中东部地区对石油资源的需求量大,市场广阔,交通便利。
考点:区域位置描述,全球变暖的影响及措施,区域经济发展条件。
15G备考资源,随问随答,专题设计,优质课件,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
注: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自我们都爱地理、中学地理研究、中学地理课、匠心地理、轻轻松松学地理、高考地理、讲地又讲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这般学地理等各地理公众号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内容。
顺手点击文末四符
这是我们坚持不断
持续不停更新动力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