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新课标全国Ⅰ卷)
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千米。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下图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
A.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
B.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
C.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
D.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
2.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河水流量
②支流汇入
③沿岸地貌
④两岸岩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黄河小北干流
A.含沙量剧增,摆幅增大
B.水量增大,流速加快
C.水位上升,淤积增强
D.侵蚀加强,河床加深
答案解析
【答案】
1.D
2.C
3.C
【解析】
1.由图以及材料可知,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流位于黄河中游地区,流经黄土高原,黄土土质疏松,极易被冲刷侵蚀,因此含沙量大,该区域是季风气候区,夏季多暴雨降水集中,且变化率较大,因此流量的季节变化大,正确答案选D。该区域位于河流中游地区,流域内降水较少,加之沿岸工农业取水,所以流量总体不大,而季节变化大,导致汛期对河床的侵蚀严重,枯水期泥沙淤积,使得河道宽度季节变化大,形成游荡河道,ABC错误。故选D。
2.北段有汾河支流汇入,增大河流流量,中段河流流量大,加之中游河流含沙量大,会使河床摆动范围增大,与题干矛盾,排除①②;故摆动范围较小可能与该处峡谷河流地貌及两岸坚硬岩石难以侵蚀有关,③④正确。故选C。
3.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在潼关处汇入黄河,汇入处位于小北干流的下游,因此,在主汛期,渭河洪峰的汇入会导致小北干流下游区域水位上升,上下游地区河水水位差变小,导致小北干流水流不畅,流速降低,侵蚀作用减弱,泥沙淤积增强,含沙量降低,C正确,ABD错误。故选C。
一、游荡型河道
必备知识推介
游荡型河道指主流位置迁徙不定的河道,以河南省境内的黄河下游段及永定河下游等河段为典型。河道的弯曲系数较小,整体形态较顺直。横断面十分宽浅,水流散乱,主槽摆动幅度和摆动速度均很大,河势变化剧烈,特别是在汛期,有时一昼夜来回摆动数公里。游荡型河流大都处于强烈淤积状态,故河床不断抬高。在这里完全可以体会到“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冲淤变化,令人欲罢不能。
核心素养解读
1.游荡型河道的成因
游荡型河道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两岸土质疏松,易于冲刷展宽;水流含沙量大,河床堆积抬高;洪水暴涨暴落,流量变幅大。此外,在山区河流出山口处,河面突然放宽,流速急剧减小,泥沙大量落淤,也会形成游荡型河道。
2.游荡型河道的危害
游荡型河道常处于淤积堆高状态,对防洪极为不利,洪水上涨时,常使大堤溃决,泛滥成灾,洪水降落时,主流坐弯,顶冲大堤,也会形成险情;对于航运、取水等也是不利的,需进行整治。
创新对点演练
辫状河三角洲是辫状河推进到水体中形成的一种粗碎屑三角洲,其上发育有分汉河道、河岸、席状滩等更小单元。下图为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境内岱海(是一个典型的封闭式断层构造内陆湖)一辫状三角洲沉积模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岱海现阶段主要受到的外力作用有
①风力侵蚀 ②风力堆积
③流水侵蚀 ④流水堆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在图中①处,每一次洪水宣泄
A.沉积物颗粒为砾石
B.沉积物颗粒为砂质沉积物
C.砂质沉积物比砾石先沉积
D.砂质沉积物比砾石后沉积
6.若该辫状三角洲近年来明显缩小,则造成此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有
A.岱海附近耕地面积迅速扩大
B.岱海流域农业实施节水措施
C.岱海周边植被破坏日趋严重
D.岱海水严养殖业迅速发展
答案解析
【答案】
4.D
5.D
6.B
【分析】
4.由图可知,该地貌为堆积地貌,处于内陆地区,风力堆积作用强烈,图中的河流携带泥沙在该处沉积,故该地貌为风力、流水堆积作用而成,②④正确,①③错误故选D。
5.流水沉积作用的机械沉积分异比较明显,先沉积大的颗粒,后沉积小颗粒,在图中①处,每一次洪水宣泄都会有大小沉积物分层沉积,其中砂质沉积物比砾石后沉积,D正确,ABC错误;故选D。
6.若该辫状三角洲近年来明显缩小, 说明河流携带的泥沙减少,岱海附近耕地面积迅速扩大、周边植被破坏日趋严重、海水养殖业迅速发展都会导致泥沙的增多,ACD错误;岱海流域农业实施节水措施会使得表土冲刷减弱,水土流失减弱,河流携带泥沙减少,B正确;故选B。
河流堆积地貌: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形成沉积地貌。1、洪积—冲积平原地貌: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2、三角洲地貌: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呈放射状。
二、辫状水系
背景知识推介
辫状水系又称辫流,指发育在三角洲、冲洪积扇、山前倾斜平原上,由许多汊流构成的水流交错、形似发辫的水系。辫流之所以有这些特征主要是因为流量不稳定,暴涨暴落,相对于流量而言,含沙量很大,并且不均一。当洪峰到来时,这种河流迅速拓宽它的河床,并沿许多深泓线堆积,形成水下浅滩。洪峰过后,许多浅滩出露水面,成为沙岛;沙岛与沙岛之间是多股的河道,它们忽分忽合,交织如辫。
核心素养解读
1.辫状水系的成因
其形成有三个要素:水流量不稳定,河床宽阔平坦,水含沙量大。洪水时,扩展河面,变换河道,“搬运”沙粒。枯水时,水流量减弱,浅滩和浅水河道外露。
水流量大小和含沙量多少不定,每一次洪水过后结果都不同,或毁损原有河道形成深浅宽窄不同的新河道,或减小扩展沙岛面积堆积新的滩涂。
2.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处形成辫状水系的过程
夏秋季支流及上游洪水携带大量泥沙流入宽谷;宽谷地势平坦开阔,河流流速变缓,泥沙在河底沉积形成沙洲;流域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期宽阔的河道沙洲凸显,分隔水道产生分汊,形成辫状景观。
3.辫流的利与弊
事物总是具有利弊两面,辫状水系独特不规则的河道,无序的流水,零碎的滩涂沙岛,勾勒出的天然沙画提供了独特的旅游资源。例如,沙漠出现在江心或江边,已经成为雅鲁藏布江的一种独特景观。
宽阔的河道和浅滩扩大了水蒸发面积,对湿润空气,诱发降水也创造了条件。但是,西藏日照强烈,水蒸发快,局部气流变化无常,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土壤贫瘠,植被稀疏,在枯水时节辫状水系容易扬沙,诱发土地沙化。
西藏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防沙治沙工程,至2014年底,区域内完成防沙治沙任务8.68万公顷,沙化土地中新增林地面积2.08万公顷,新增草地面积5.12万公顷。
创新对点演练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雅鲁藏布江谷地是滑坡、泥石流多发区。中游河段河谷宽窄相间,在干支流交汇处多宽谷,河道多分汊,形成辫状水系。
西藏南部地区多年平均总云量(单位:%)分布图
甲地河道辫状水系景观图
拉萨城区示意图
(1)描述藏南地区云量的时空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
(2)简析图中甲河段辫状水系形成的自然条件。
(3)拉萨城市空间形态呈带状,试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4)雅鲁藏布江流域泥石流类型主要有暴雨引发的泥石流和_______引发的泥石流。松散物质是泥石流的主要激发因子,试分析该流域松散物质多的原因。
答案解析
【答案】
(1)夏季多冬季少(5~10月多,11~次年4月少);东多西少。该地区夏季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气流沿河谷上升,易成云致雨(该地夏季空气对流运动强,易成云致雨);东部受西南季风影响大于西部。
(2)河流含沙量大;河谷比较开阔,地势平坦,河流流速变缓,泥沙沉积形成沙洲;流域降水季节明显,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期宽阔的河道沙洲凸显形成辫状景观。
(3)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河谷地带相对温和;河谷地带地势平坦,可节省建设成本;沿河供水容易;河谷地带农业发达,农业基础好。
(4)冰川融化 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活跃,岩体断裂发育,岩石破碎;干旱季节,风化作用明显。
【详解】
(1)注意本题要求共有三个方面:①云量的时间变化特点;②空间变化特点;③分析原因。时、空变化特点主要考虑何时(地)多,何时(地)少。藏南地区云量主要是夏季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深入河谷,遇地形抬升成云致雨,所以云量夏季多冬季少。由图中云量等值线可知,云量东多西少,因为东部受西南季风影响大于西部。
(2)从材料“在干支流交汇处多宽谷,河道多分汊,形成辫状水系”可知辫状水系的形成条件主要是流水的沉积作用。主要条件应考虑:①河流含沙量大;②地形平坦,水流缓慢,泥沙易沉积;③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期河床裸露等条件。
(3)考查城区区位条件。拉萨城区沿河谷分布呈带状分布,主要从气候(热量)、地形、河流供水、农业基础等角度分析。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河谷热量条件较好;河谷地带地势平坦,可节省建设成本;沿河水源丰富;因此河谷地带农业发达,农业基础好。
(4)泥石流可以分成暴雨泥石流和冰川泥石流两类,雅鲁藏布江流域有季节性暴雨和夏季冰川融水,所以两种类型都存在。而松散物质多跟当地地震频发地质环境岩石断裂发育和季节性干旱气候风化作用强有关。
材料一 薰衣草原产地中海沿岸,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而且具有良好的药用、保健等实用价值。薰衣草耐寒、耐旱、喜光、怕涝。年降雨量在600~800mm最为适宜。其根系发达,性喜土层深厚、透气良好的沙质弱碱性土壤。上个世纪60年代,伊犁地区开始引种,目前是我国最大的薰衣草种植基地。
材料二 辫状水系指发育在三角洲、冲洪积扇、山前倾斜平原上,由许多汊流构成的水流交错、形似发辫的水系。其宽深比大、河道变化迅速。下图为河谷地形和伊犁河辫状水系图。
(1)简要说明伊犁河辫状水系的形成过程。
(2)薰衣草不仅具有观赏、实用价值,还具有较强的生态价值。请说明其生态价值的主要表现。
(3)分析我国新疆伊犁河谷引种薰衣草非常成功的有利自然条件。
(4)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
①中央电视台“走边疆”节目曾对伊犁薰衣草产业现状作过“产业低端,薰衣草难飘香”的报道。请就此为伊犁薰衣草产业发展提几点合理化建议。
②霍城县计划在“十三五”期间每年增加薰衣草种植面积5000亩。这引起了不少人的担忧,请说明这些人担忧的理由。
答案解析
【答案】
(1)伊犁河流量以冰雪融水、大气降水为补给,流量不稳定,含沙量大;当洪峰来临,河流携带大量泥沙进入山前倾斜平原,流速减慢,泥沙大量堆积形成浅滩;洪峰退后,浅滩出露,形成若干沙岛及多股的分叉河道;洪水再次来时,在原有的河道中又会形成新的沙岛以及新的河道。
(2)薰衣草为多年生植物,根系发达,能够改善土壤质量;遏制水土流失;防止土质沙化;净化空气等。
(3)伊犁河谷面向西面敞开,位于西风迎风坡,降水较为丰富;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河谷地带为冲积扇,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排水良好。
(4)①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良品种,打造特色品牌;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拓展旅游、文化市场,实现经营多元化。
②扩大种植面积,易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各区域农业结构雷同,会造成恶性竞争局面;配套的科技推广、加工能力等难以跟上,难以发挥规模效益。(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分析】该题以薰衣草生产过程、伊犁河谷示意图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河流水系、农业区位、区域发展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1)伊犁河辫状水系的形成过程,可以从水量、地形等方面回答。从水量来看,伊犁河以高山冰雪融水和雨水补给为主,流量很不稳定,河水暴涨暴落,流域植被稀少,河流含沙量大;当洪水来临,河流携带大量泥沙从上游倾泻而下,进入山前倾斜平原时,地势变平缓,水流速度减慢,泥沙大量堆积,形成大面积的浅滩;洪水退却后,浅滩出露,形成若干沙岛及分叉的河道;当下一次洪水再次来时,在原有的河道中又会形成新的浅滩和新的河道,长此以往,便形成辫状水系。
(2)薰衣草为多年生植物,根系发达,能够改善土壤质量,防止土壤结构破坏;适宜在沙质土壤中生长,有利于保持水体,防治土质沙化;植物还能够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等。
(3)薰衣草生长习性是耐寒、耐旱、喜光、怕涝。伊犁河谷位于西北地区,冬季寒冷;夏季气温高,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地处河谷,位于山前冲积扇,土层深厚;坡度适当,排水良好;伊犁河谷向西面敞开,位于西风带迎风坡,降水较为丰富。
(4)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选择①或者②都可以,但是回答重点需要把握。①建议:可以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量和质量;培育优良品种,打造特色品牌;加强宣传,扩大销售市场;大力发展深加工,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开发如医疗、高档化妆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拓展旅游、文化市场等。
②理由:可以从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环境方面回答。大规模开垦荒地,过度扩大种植规模,容易加剧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导致水资源紧张;各区域农业结构雷同,会削弱现有种植基地已形成的品牌特色,容易造成恶性竞争;配套的设施设备、技术等难以跟上,难以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