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主体:吴**(实名认证)
IP属地:广东
下载本文档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地质灾害的易发性评价及防治措施
地质苦难的发生受地貌类型、地形坡度、地层岩性、降水量、植被笼罩度、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长期开展以防为主、搬迁与治理相结合,实施有效的黄土斜坡地表水排导和科学适度的人类活动可以缓减地质苦难的发生。仅供参考。
地质苦难;易发性评价;防治措施
1.地质苦难现状
据调查,某县主要发育有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泥石流、地裂缝等5类地质苦难。截至2022年共查明地质苦难点500多处,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裂缝、不稳定斜坡,多位于人类活动相对集中的城镇村庄、马路边坡邻近。其中,地质苦难隐患点100多个,从危害程度来看,主要以要挟群众人身安好及财产。
2.地质苦难发育特征
受地貌类型、地形坡度、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影响,某县地质苦难主要沿河谷以带状分布。
发育特征:
某县地质苦难点密度为36.4处/100km2,主要发育于黄土丘陵沟壑区。
(1)滑坡。滑坡多发生于上更新统马兰组黄土(Q3m)和中更新统离石组黄土(Q2l)地层,受降雨和人类活动影响,主要发育在高度50~200m、坡度20°~40°的黄土斜坡的阴坡,以层厚10~30m、体积50万~500万m3的牵引式自然老滑坡为主。坡度和高度抉择着斜坡的应力分布状态,斜坡不同部位的应力状态会随着坡度和高度的变化发生显著变更,最终在应力集中部位产生形变来释放应力。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当斜坡坡度、高度增大时,坡脚应力集中,坡面应力卸荷范围扩大,从而形成牵引式滑坡。根据调查统计:高度50~200m、坡度20°~40°的黄土斜坡属滑坡高易发范围,在降雨、地震、坡脚侵蚀等作用下易发生滑坡苦难;坡度小于20°时斜坡应力分散,只有在人工扰动的处境下才会发生滑坡;坡度大于40°时,虽斜坡应力集中,但由于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坡度大于40°的自然斜坡数量少,所以发生滑坡的几率相对较小。滑坡在各个坡向均有发生,但相比阳坡,阴坡光照较少、土壤含水量较高、边坡稳定性较差,因此阴坡具有滑坡发生优势。
(2)崩塌。多为黄土崩塌,暴雨是主要诱因之一。崩塌多发育于高度20~100m、坡度大于50°的中更新统离石组黄土(Q2l)地层斜坡,受黄土垂直节理操纵,多为体积1万m3以下的小型拉裂-倾倒式崩塌,片面岩质崩塌与筑路开挖基岩边坡有关。据调查:崩塌多发育于50°以上的斜坡,坡度越陡,在垂直节理的分割作用下形成的孤立土体(块状或柱状)越轻易产生临空优势,坡度增加使应力集中并产生拉裂,在静水压力和重力等作用下沿土体底部产生倾倒破坏;在100m以下,更加是在高度20~50m范围内崩塌集中发生,主要是由于50°以上、100m以上的黄土斜坡在区内发育较少,且多体验了较长时间的风化和应力调整已趋于稳定,而50m以下的斜坡轻易受水流侵蚀和人类活动影响形成陡坎,处于应力调整阶段,发生崩塌的概率较大;阳坡是崩塌发生的优势坡向,阳光照射使土壤含水量降低,加速了垂直节理的切割作用,增加了土体的风化进程。
(3)不稳定斜坡。集中于高度150m以下、人类活动影响猛烈的黄土斜坡。不稳定斜坡坡度分布范围较广,这与斜坡变形蜕变趋势有关,调查说明,64%的斜坡有可能蜕变为崩塌,36%的斜坡有可能向滑坡进展,其发育兼具滑坡和崩塌的特征。
(4)泥石流。多发育在河沟两岸汇水面积大于2km2、流域相对高差大于150m、斜坡坡度20°~60°、主沟床比降0.09~0.40(纵坡5°~20°)、风化残坡积物对比发育的V形沟谷地区。
(5)地裂缝。主要发育于黄土台塬,由降雨诱发,多与黄土的自身特性有关。
3.地质苦难易发性评价
地质苦难易发性是指在确定的地质环境和人类工程活动条件下,地质苦难发生的可能性。借助Map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将地质苦难分布和地貌类型、地形坡度、地层岩性、降水量、植被笼罩度等苦难发育影响因素图层举行网格剖分,并按照4级影响程度对评价指标举行分区赋值和图层叠加,利用指数加权法对各评价指标的单因素指数值的权重系数举行加权,求取综合指数,结果按高、中、低和不易发4个等级举行某县地质苦难易发程度分区。各分区土地面积和苦难点数量见表1。
表1地质苦难易发程度分区统计
4.地质苦难防治区划与防治建议
4.1防治区划
根据某县地质苦难点的分布、发育、规模、稳定性、危害性等特征,以地质苦难易发性分区结果为根基,结合现有社会经济实体和进展规划,在MapGIS平台下举行地质苦难防治区划,分为重点、次重点和一般三级防治区。
4.2防治措施
该县地质苦难的发生进展与黄土本身的脆弱性、坡脚侵蚀、降雨和人类活动紧密相关,根据其发育现状,提出以下防治建议:①地质苦难重点防治区应以个别搬迁与选择性工程治理相结合,次重点防治区以专业监测和搬迁避让为主,一般防治区以群测群防为主;②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苦难的发生进展有加剧作用,在黄土斜坡前缘开挖卸载和后缘加载都有可能导致斜坡应力集中、稳定性破坏,因此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开展工程活动时应严格执行工程创办地质苦难危害性评估、预审、报批制度,制止在斜坡上乱挖滥建;③在人居密集、苦难多发的地区,应提防地表宏观变形巡查,对展现的裂缝实时举行填埋和夯实处理,实时除掉被垂直节理切割为板状、柱状的孤立黄土体以及斜坡上小规模的不稳定土体,以摈弃隐患;④暴雨是黄土滑坡和崩塌的主要诱因,雨水沿黄土垂直节理裂隙入渗可加速地质苦难的发生,做好黄土斜坡坡面排水对苦难的发生和进展能起到预防作用;⑤根据某县地质苦难易发程度分区和地质苦难防治区划,结合当地防灾减灾工作完善地质苦难信息预警体系,加强地质苦难信息化管理。
5.结语
(2)地质苦难的发生受地貌类型、地形坡度、地层岩性、降水量、植被笼罩度、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基于MapGIS平台对某县地质苦难举行易发性分区评价和地质苦难防治区划,为当地地质苦难防治与规划供给科学依据和指导。
(3)通过对某县地质苦难的细致调查研究,查领略地质苦难的发育现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治建议,如长期开展以防为主、搬迁与治理相结合,实施有效的黄土斜坡地表水排导和科学适度的人类活动可以缓减地质苦难的发生等。[科]
[1]黄玉华.陕北“对滑”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