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体滑坡形成的基本条件 一般认为山体滑坡发生需要三个基本条件:能量条件(地形条件)、物质条件和触发条件。
能量(地形)条件 泥石流发生的能量条件主要通过区域地形条件得以体现,是泥石流能否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是上游和山坡坡面松散固体物质所具有势能的体现,是物质能否启动的先决条件。泥石流的形成区在地形上具备山高沟深,地形陡峻,沟床纵坡降大,流域形状便于水流汇集。在地貌上,泥石流的地貌一般可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部分。上游形成区的地形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瓢状或漏斗状,地形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山体破碎、植被生长不良,这样的地形有利于水和碎屑物质的集中;中游流通区的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峡谷,谷床纵坡降大,使泥石流能迅猛直泻;下游堆积区的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阶地,使堆积物有堆积场所。
物质条件 物质条件是指泥石流发生所必需的松散碎屑物质、水分的储量和来源情况。其中松散固体碎屑物质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比较重要的包括地层条件、新构造活动条件、土壤条件、植被条件等。泥石流常发生于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褶皱发育、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地表岩石破碎,崩塌、错落、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另外,岩层结构松散、软弱、易于风化、节理发育或软硬相间成层的地区,因易受破坏,也能为泥石流提供丰富的碎屑物来源;一些人类工程活动,如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开山采矿、采石弃渣等,往往也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物质来源。 山体滑坡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以下3个条件: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有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
触发条件 水流激发是我国泥石流灾害中最常见的触发因素。由绵雨、中到大雨、暴雨,冰雪雨水、融水,江河湖库溃决等水流持续作用,使基本条件中的某一条件超过稳定情况下的强度,激发泥石流。即水体数量、能量突然增加,强烈冲刷,推动堆积物运动;外力触发,如由强烈爆破、崩塌、滑坡、火山、Ⅶ度以上地震等基本条件以外的其他动力作用,促使泥石流体启动,或使水饱和土体发生液化流动;环境诱发,如由森林破坏,厂矿废渣、建筑弃土堆增高、坡度变陡,地下水涌流等间接因素造成。
山体滑坡灾害诱发因素 由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程度和规模也在不断发展。当人类经济活动违反自然规律时,必然引起大自然的报复,有些山体滑坡导致的泥石流,就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而造成的。近年来,因为人为因素诱发的山体滑坡及泥石流灾害正在不断增加。可能诱发山体滑坡的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主要有三个方面。
自然原因 岩石的风化是自然状态下既有的,在这个风化过程中,既有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对岩石的分解,也有因为降水中吸收了空气中的酸性物质而产生的对岩石的分解,也有地表植被分泌的物质对土壤下的岩石层的分解,还有就是霜冻对土壤形成的冻结和溶解造成的土壤的松动。这些原因都能造成土壤层的增厚和土壤层的松动。
滥伐乱垦 滥伐乱垦会使植被消失,山坡失去保护、土体疏松、冲沟发育,大大加重水土流失,进而山坡的稳定性被破坏,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结果就很容易产生泥石流。例如甘肃省白龙江中游现在是我国著名的泥石流多发区。而在一千多年前,那里竹树茂密、山清水秀,后因伐木烧炭,烧山开荒,森林被破环,才造成泥石流泛滥。又如甘川公路石坳子沟山上大耳头,原是森林区,因毁林开荒,1976年发生泥石流毁坏了下游村庄、公路,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当地群众说:“山上开亩荒,山下冲个光”。
次生灾害 由于地震灾害过后经过暴雨或是山洪稀释大面积的山体后发生的洪流。如云南省东川地区在1966年是近十几年的强震期,使东川泥石流的发展加剧。仅东川铁路在1970-1981年的11年中就发生泥石流灾害250余次。又如1981年,东川达德线泥石流,成昆铁路利子伊达泥石流、宝成铁路、宝天铁路的泥石流,都是在大周期暴雨的情况下发生的。
责任编辑:lee
技术支持热线(7X24小时):13522111285 内容支持:010-63941034 ;运维支持:010-63971479 (手机)13520882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