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奇山异水,却是地灾凶手——坡地地貌类型及成因

坡地地貌是指坡地上的风化岩块或土块受流水、气候、震动等影响,最终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崩塌、滑动、泥石流、蠕动等块体运动而形成的地貌

其中块体运动就是指位于斜坡地上的岩土块(块体)在重力作用下发生从高向低的位移运动,如崩塌、滑动、泥石流

其运动主驱力是重力,流水则是重要影响因素,因为水浸湿岩土后,会软化和润滑岩土块

所以,坡地地貌简单来说,就是因风化块体运动而形成的地貌

从坡地地貌的定义中,我们就能知道坡地地貌的几个辨析要点

坡地地貌是坡地上最终因有块体运动而形成的地貌。如果只是一处没有残缺,没有发生过块体运动也没有即将发生块体运动可能性的坡地,如仅是草原上一处小山坡,不特称之为坡地地貌

坡地地貌要先受风化作用,使坡地表层的岩土块发生破碎,易被流水、重力等外力作用搬运,这样才可能发生块体运动从而形成坡地地貌

如一处火山喷发后,熔岩或火山碎屑物在坡地上流动或滚动并堆积而形成的地貌,我们不称之为坡地地貌,而将其归属于熔岩地貌

坡地地貌虽是先前由于块体运动而形成的地貌,但并不代表一旦形成后,就趋于稳定而不会再发生块体运动

一旦达到一定条件,就会突发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造成周围人类伤亡、财产损毁或破坏改变周遭自然形貌与生态

通过对上图的认识,我们可以将

由崩塌形成的地貌,如倒石堆

由滑坡形成的地貌

由泥石流形成的地貌

由土屑蠕动形成的地貌

由坡面流水侵蚀形成的地貌

2.滑坡则是在有水的参与影响下,所引起的大规模岩土块沿着坡面整体向下滑动,它强调块体大,整体滑动

滑坡体的滑动速度一般较缓慢,一昼夜就几厘米,但一旦有雨水的强烈影响下,如突发暴雨,滑坡速度便骤然增快

3.泥石流则是在有水的参与影响下,所引起的沿坡面向下运动、含有大量泥砂块的洪流,就如掺杂着碎石残物的山洪

4.土屑蠕动则是斜坡上的碎屑物或土壤颗粒缓慢向下坡运动,它强调块体小,过程缓慢

这种现象较上面三种,不易察觉,但久而久之就会发现斜坡上的一些物体发生变形,如树干倾斜弯曲

5.最后一种——由坡面流水侵蚀的地貌,则并不强调块体运动,而强调流水对坡面岩土块的侵蚀作用

若缺少植被对坡地土壤的固土作用,便会造成水土流失

例如,黄土高坡受降雨流水侵蚀后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貌

认识完坡地地貌类型后,我们再探究下不同坡地地貌的成因

我们以崩塌形成的地貌为例,要了解其成因,我们就要了解何种条件会造成何样崩塌

崩塌按崩塌的地貌部位可分为三种:

山崩 | 塌岸 | 散落

山崩和散落很好理解,山崩强调崩塌规模大,而散落则强调规模小,只是一小部分块体零零散散地崩塌,比如落石、滚石

塌岸则是指由于坡底流水侵蚀,导致坡面底部被掏蚀而空,上层岩土块因失去支持力而崩塌,比如南极海岸冰川崩塌

简单来说,就是河、湖、海岸崩塌

这很好理解,坡度越陡,越容易发生崩塌

斜坡上的岩土块受重力作用有向下运动的趋势,但由于摩擦阻力的作用,在坡度角度未达到一定角度前,岩土块会保持静止,不会向下运动

也就是一种临界状态下的坡度,超过此临界状态,岩土块开始向下运动,低于此临界状态,岩土块静止,将不构成崩塌

若岩性疏松质软、岩土块节理(裂缝)和断层发育,再加上坡度角大,使上部岩土块失去支撑和依附,崩塌便会发生

尤其是下软上硬岩性的裸露地层相叠加形成的坡面,下层岩土质软,较上层更易被风化侵蚀,使上层岩土易失去支持力而发生崩塌

另外,若坡地岩土表面裸露,缺少植被覆盖,也会增加块体运动的可能性。因为植被根系能对松散岩土起到连结牢固的作用

像我国云贵、黄土高原、四川中一些植被覆盖不良的山区就是崩坍、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多发区

气候诱发崩塌的明显因素主要有两种,要么是温差,要么是雨水

岩石导热能力不良,这就使得岩石在白昼间受热时,表层快速升温趋于膨胀,而内部依然低温趋于收缩

于是,尤其是在日夜温差变化大的地区,岩土在内外拉张力的作用下,易快速风化破碎变得松散

破碎的岩石不再依附于坡地,便会在外力的作用下沿坡面运动或脱离原处,比如岩块散落

另外,雨水也是导致崩塌的一个重要因素。崩塌通常发生在多降雨的季节

雨水渗入地下后(地下水),对岩土质性有软化和润滑的作用,促使块体运动

如果坡面当地倾盆大雨,坡面水流(地表水)在坡谷处汇聚形成洪流,便会携带大量泥砂岩块,发生泥石流

若块体运动具备坡度和岩相条件,那么雨水或地震就是触发崩塌等块体运动的最后一个自然条件

例如,2022年四川泸定县6.8级地震发生后,大面积山体滑坡事件也随之发生

除了自然条件,还有人为条件也会导致崩塌

如工程开挖破会下部地基、砍伐森林和开垦荒地使岩土裸露,失去植被固土作用

为什么要叫这种地貌现象为倒石堆呢?

从字面意思上来看就是倾倒而下的破碎石块自上而下沿坡面堆积而成的石堆,所以叫做“倒石堆”

倒石堆中碎屑物大小混杂(分选性差),但往往倒石堆下部以大岩块为主,越往上则岩块越细

倒石堆具有大量破碎的岩石和较陡的坡面,会带来地质灾害威胁

为了防范其块体运动带来的地质灾害,我们往往需要甄别倒石堆是正在发育阶段还是成熟稳定阶段

像缺少植被覆盖,岩石裸露,且坡度明显的倒石堆就是处于正在发育阶段,有地质灾害的威胁,坡度越陡,威胁越大

如果倒石堆上面野草丛生,或坡度不明显近乎平缓,那就是处于成熟稳定阶段,人畜无害,不用担心会带来什么地质灾害

我们要防就要防正在发育的倒石堆

防范措施主要有: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首先考虑将当地居民迁移、进行开发建设时避开此区域、禁止非特殊人员涉足

如果居住或建设实在离开不了此区域,那就改变坡度,通过削挖或填埋的方式将倒石堆坡度变缓,但工作量大,费财费力

如果改造坡地不便,就用水泥格、网布对坡地进行加固

比如我们乘坐火车时,常会发现铁路两侧的坡地布满了水泥格或被网布覆盖,就是为了防止两侧坡地发生块体运动造成铁路受阻

THE END
0.泥石流和滑坡发生的不同条件是A.地势起伏大B.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泥石流和滑坡发生的不同条件是 ( ) A.地势起伏大B.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 C.植被覆盖较差D.短时内有大量水流 试题答案 在线课程 D 试题分析:滑坡和泥石流都是地表重力地貌过程的表现。滑坡可以是土和水的混合体运动,如暴雨诱发的山体滑坡;也可以是单独土体的运动,不一定需要水的参与,如地震诱发的滑坡就是这类;泥jvzq<84yyy422:5lkcpjcx3eqo5h|mq1ujoukhnfa2<98m:24568dk8377?:79:cce;cel
1.[地理·中国]穽底峡谷不具备形成滑坡泥石流的必要条件[地理·中国]穽底峡谷不具备形成滑坡 泥石流的必要条件相关推荐 《夜线》 20181119 无法停止的渴望 《普法栏目剧》 20170722 古镇奇谭·悬棺山(上集) [地理·中国]传说中的“人脸花”是野生兰科植物带叶兜兰 《人口》 20180206 读懂宝贝的心 《匠美乡村 大地颂歌——2025年全国乡村工匠名师盛典》 20251030 《jvzquC41vx4de}{0eqs0x8{41XOEGY::4pH53|mXGX{TgVRcx46229<0jvsm
2.泥石流滑坡成因泥石流滑坡成因有哪些泥石流与滑坡形成的原因有很多,既有内因,也有外因。 泥石流形成的原因:岩石的风化、地表植被分泌物质对下岩层的分解,霜冻对土壤形成的冻结和溶解造成土壤松动。工程建筑的不合理开挖,破坏山坡结构。乱砍乱伐使植被消失,造成水土流失加重,很容易产生泥石流。地震灾害过后,经过暴雨或山洪稀释大面积的山体后产生的洪流,使泥石jvzquC41yy}/vrfpsk4dqv4xkfkp1mjvckr05A;70jznn
3.实用技术肉牛牦牛产业防汛抗汛减灾技术指南水灾发生时,需将放牧牛统一集中在安全地段,应充分考虑水灾的风险、聚集地的抗水灾能力,通常选择地势较高、防雷区域、非泄洪区域、无滑坡或泥石流风险的地点,尽量考虑有避风条件的地方。 (2)牛群转移 在灾害发生前尽快将放牧牛群转移到安全的转移场地,并进行分群饲养,转移时应尽可能让经常与牛只接触的放牧人员完成驱赶jvzquC41yy}/hjwogt4dqv3ep1814;4261831B>:;4=327mv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