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关系
(1)概念
①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体由于某种原因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②崩塌:是指较陡的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的地质现象。
③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于降水而形成的一种挟带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
(2)三者关系
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关系十分密切,易发生滑坡、崩塌的区域也易发生泥石流,只不过泥石流的暴发多了一项必不可少的水源条件。再者,崩塌和滑坡的物质经常是泥石流的重要固体物质来源。滑坡、崩塌还常常在运动过程中直接转化为泥石流,或者滑坡、崩塌发生一段时间后,其堆积物在一定的水源条件下生成泥石流。即泥石流是滑坡和崩塌的次生灾害,泥石流与滑坡、崩塌有着许多相同的触发因素。
2.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①地形地质:风化碎屑物、断层破碎物、坡体堆积物、崩塌物、冰碛物、滑坡松散物、古老泥石流的堆积物等。
②人类活动:滥伐山林造成水土流失、堆放的尾矿、工程渣土等。
(2)突发性巨大水流
①暴雨:泥石流暴发的主要动力。
②快速融水:增温迅速,冰川融水或积雪融水短时期增加,是高海拔地区泥石流的主要动力。
③堤坝溃决:堰塞湖或水库溃决,水量集中挟带着松散的堰塞体很容易形成泥石流。
(3)坡度较大的沟谷
沟谷上、中、下游地区的形态分别影响了泥石流的贮集、运动和停淤,如下表所示:
沟谷部位
形态特点
对泥石流的影响
沟谷上游
山高坡陡,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地形,容易崩塌
是泥石流的贮集区:水和固体碎屑物质汇集处,为泥石流提供物质基础
沟谷中游
狭窄、陡深、顺直的峡谷
泥石流的运动区:有利于泥石流快速通过
沟谷下游
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较宽阔的河谷
泥石流的停淤区:有利于泥石流物质堆积
3.滑坡的形成条件
(1)不稳定的山坡形态:如较陡的坡面。
(2)岩土软弱面:如岩体中的裂隙和松软夹层。
(3)触发因素:如地下水、地表水、降水对岩土软弱面的润滑作用,以及地震、河流侵蚀、人工活动等对坡体稳定性的破坏。
【高考曾这样考过】
1.(2021·山东卷,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2)分析海巴洛沟流域主沟道AB段、BC段和CD段地形对泥石流形成的作用。(6分)
(3)分析海巴洛沟流域泥石流对当地构成严重威胁的自然原因。(6分)
答案 (1)冰碛物(冰川搬运堆积物);风化碎屑物;崩滑体堆积物;断层破碎物。
(2)AB段:地形陡峻,易发生崩塌,且径流汇流速度快,为泥石流形成提供物质和水动力条件;BC段:地形较和缓开阔,为大量松散固体物质积累提供了场所;CD段:沟道狭窄顺直,坡度大,加快泥石流的通过速度。
(3)丰富的松散固体物源和水源条件,导致泥石流易发;泥石流运动速度快,规模大,冲击力强;峰脊区降水量大,并叠加冰雪融水,使得泥石流多发育在高海拔地区,下游不易察觉,隐蔽性强。
解析 第(1)题,由材料“流域自上而下分为高山寒带峰脊区和宽谷区、温带窄谷区、亚热带低谷区”可推测出,泥石流的物质来源为高山寒带峰脊区的冰碛物和寒冻风化碎屑物,河谷区沟道两侧的滑坡体;由材料可知,该地位于横断山脉中段,板块运动频繁、地质结构复杂,地震多发,坡体结构不稳定,因此流域内多破碎的岩土体。第(2)题,结合图中的等高线可以看出,AB段海拔高且等高线密集,可判断出地势陡峭,为泥石流的初始运动提供了充足势能;BC段海拔相对较低,且等高线相对稀疏,地势较缓,沟道堆积物分布较多,为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CD段等高线密集弯曲,可判断出沟道呈“V”形,坡度较陡,为窄谷区,为泥石流快速运动通道。第(3)题,泥石流严重的自然原因可从降水、冰雪融水、泥石流物质来源和地势等方面来分析;该地位于横断山区,为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该地山体海拔高,有永久冰川存在,夏季气温高,冰川融化量大,水量大;该地区位于板块交界处,多滑坡、地震,固体碎屑物多,泥石流物质来源多;山地垂直高差大,坡度大,山地上部的泥石流发生较为隐蔽,下游地区不易觉察,一旦到达,危害严重。
2.[2022·海南卷,19(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为意大利那波利和美国蒙特雷的地理位置。图2为意大利那波利和美国蒙特雷的气候资料。
图1
图2
两地所在区域均位于泥石流灾害高风险区,分析其自然原因。(6分)
答案 那波利和蒙特雷所在区域地处板块交界附近,有地势起伏较大的沟谷地形;有大量松散的堆积物;山地降水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