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特岗教师地理学科备考

地址:西安市未央区文景路与凤城四路十字西南角中公教育大厦

地址:宝鸡市高新区高新三路来福大厦4楼(中公教育)

地址:咸阳市渭城区北门口十字东南角瑞家大厦4F

地址:临渭区一马路与西四路十字东南角光运新天地2楼

地址:铜川新区长丰市场公交站北侧三楼(邮政银行旁)

地址:榆林市西沙西人民路133号(武警支队对面)

地址:延安大学老校区商贸楼(中国银行3楼)

地址:梁州路与风景路十字向东100米(陕西理工南门)

地址:安康市汉滨区解放路11号尚元大酒店二楼(华润万家斜对面)

地址:商洛市商州区中心街西街大都汇二楼(新华书店斜对面)

一、关于自然灾害

概念: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的现象或事件。(注意:若没有受到损害的客体,它仅仅是一个自然的事件。)

二、主要自然灾害及其防治

(一)洪涝(属于气象灾害)

1.概念:河流水位超过河滩地面出现溢流的现象。

2.时空分布:我国洪涝多发生在夏秋季节,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地区受灾最为严重,长江中下游平原历来是我国洪水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1)主要原因分析:

自然原因:①降水量大且集中于夏秋季;(由于夏季风的不稳定导致)——降水特征

②流域面积广,支流众多;有时南北支流同时来水;——水系特征

③流量大,汛期长;——水文特征

④中下游进入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地形特征

人为原因:①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一方面降低了植被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作用;另一方面大量泥沙入江淤积,河床抬高,降低了河道的泄洪能力。

②中游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的功能减弱。

(2)防治措施有:

①上游兴修水库;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种草;②中游退田还湖;裁弯取直。③下游修筑堤坝,加固大堤;疏浚河道;增加入海通道;建设分洪、蓄洪区;④提高人们防灾减灾的意识;

3.涝造成的主要危害有:

①冲毁房屋、道路、桥梁;

②淹没农田、工厂,造成工农业的财产损失以及人畜的伤亡,甚至会引起瘟疫和传染病的爆发。

③造成水、电力、交通、能源等供应中断;城乡商业活动的停止;生活秩序紊乱。

4.关于“城市内涝”

(1)主要原因分析:①气候异常,降水偏多;②城市热岛、雨岛效应加剧了城市极端气候;③城市硬化面积大,绿地面积减少;④城市规划缺乏远见,城市排涝系统不完善。

(2)对策:①完善城市排涝系统;②增加城市绿地面积;③增加城市水体面积。

(二)干旱灾害(属于气象灾害)

1.伏旱

(3)成因:①受反气旋(副高)控制,盛行气流,降水少;②天气炎热,蒸发。

(4)缓解措施:①兴修农田水利设施;②营造防护林,涵养水源。

2.春旱

(3)自然成因:①春季气温回升快,且多天气,蒸发旺盛;②春季降水少。

人为原因: 人为原因: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生产、生活需水量大;②水污染、浪费严重;③利用效率低。

3.防御措施主要有:

(1)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2)培育耐旱的作物;

(3)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4)营造防护林;(5)改进耕作制度。

小结:在我国的自然灾害中,旱涝灾害最为常见,并且危害范围较广;主要分布于东部季风区,主要原因是夏季风的不稳定,导致降水量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

(三)台风 (属于气象灾害 )

1.影响地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频发;

3.防御措施:(1)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2)提高防灾减灾意识;(3)建设沿海防护林;(4)加强沿海工程设施建设。

(四)寒潮(属于气象灾害)

1.概念:冬半年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实质是冷锋活动)。

2.天气特点:剧烈的降温,同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24小时内降温达10℃,最低气温低于5℃。

3.危害:(1)强烈降温使农作物遭受冻害(尤其是春季和秋季最甚);(2)大风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破坏牧场;(3)严重的大雪、冻雨造成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交通受阻。

4.防御措施:(1)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2)提高人们防灾减灾意识;(3)培育耐寒作物;(4)建设大棚;(5)地膜覆盖等。

(五)沙尘暴(属于气象灾害)

1.概念:沙尘暴(黑风暴)是大风扬起沙尘,水平能见度低于1000米的恶劣天气,属于沙尘天气(浮尘、扬沙、沙尘暴)中最强的一种。

2.分布:我国西北、华北冬春的沙尘暴

3.成因:自然原因:①身居内陆,距海遥远,降水少,气候干旱;②冷锋影响,大风日数多且集中;③地表植被少,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人为原因:④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4.危害:破坏草原、加速荒漠化;严重的大气污染;影响交通等。

5.防御措施:①植树种草,恢复植被,建设“三北防护林”;②调整农、林、牧用地的结构;③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控制载畜量;④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⑤加强监测、预报。

(六)地震(属于地质灾害)

1.概念: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出来,从而引起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

2.主要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3.形成原因:位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4.危害:地震是危害最大的地质灾害,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火灾、海啸等其他灾害。

5.震级和烈度:震级代表地震本身的大小强弱,对于同一次地震只应有一个数值。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约增加30倍。烈度是指地震在地面造成的实际影响,表示地面的破坏和影响程度。

注意:一次地震只有1个震级,但烈度有很多个。

补充:

★我国西南川、滇、黔地区,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的原因:

地质灾害的防御措施:

①加强监测、预报;

②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

③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④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地震);实施护坡工程,恢复地表植被(滑坡、泥石流)。

THE END
0.公路地质灾害防治范文作为山区所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泥石流是由于降水而形成的,在公路修建工程施工的两边较为疏松的斜坡土质下,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向坡下流动的一种自然灾害。诱发原因是不规范的矿产资源采掘,造成预留矿柱的减少,形成采空坍塌、山体裂缝,继而造成滑坡。这种地质灾害多数发生在山沟身的不对称地段,中游沟身参差不齐、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836/j}rn
1.科学网—科学时报:剖示我国山地(山区)的现状及多元性因为只要有连降暴雨发生,就难免会带来山区(山地)的泥石流、带来滑坡,而“泥石流”、“滑坡”这两个关键词,又始终如影随形、甚至是“永远”如鬼魂附体一般似的,是和山区(山地)联系在一起的!北川,就恰恰处在这样的山区(山地),而且是山势陡峭险恶、自然灾害频频发生、交通十分不便的山区(山地)!jvzquC41pg}t0|hkgpifpny0ep5ivvqpgyy0496213604<>3264tj}r
2.下列不属于自然灾害的是()A.洪涝B.泥石流C.寒潮D.化工厂浓烟污染B.泥石流 精英家教网>初中地理>题目详情 下列不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 A.洪涝 B.泥石流 C.寒潮 D.化工厂浓烟污染空气 试题答案 在线课程 分析: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它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人类破坏自然,导致自然异变作为诱因,jvzq<84yyy422:5lkcpjcx3eqo5d|mq1ujoukhnfad83ck9g7d6g5<5334>8f9h849i6g?g5:
3.地震带来的自然灾害范文地震对供排水系统的破坏,以及地震损毁导致新的污染源产生,往往会造成次生水环境污染和饮用水困难。地震带来的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使有些地区的地表水排泄不畅和积水,造成水体水质下降,极易发生疫情。 篇4 关键词:灾害防治教育 初中地理 自然灾害 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388?/j}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