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竹山县得胜镇文峪河村突发泥石流,由于该镇地质灾害网格员及时发现,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及时预警,镇党委及时组织群众撤离并设置警戒、安排党员干部值守。从而确保了该处5户22人提前转移安置,实现成功避险。
“真心感谢党和政府,幸亏干部提前发现了险情,连夜把我们转移出来,要不然可能就没命了!”8月30日上午,看到倾泻而下的泥石流,竹山县得胜镇文峪河村七组村民吴世华心有余悸地说。
(点击,看视频↑↑↑)
文峪河村惊险泥石流前兆
组织群众及时撤离
8月29日,竹山县得胜镇大雨如注,“砣子雨”轮番袭来。
当天晚上,镇防汛办发出指令:镇村干部要把辖区所有库塘堰再巡查一遍,发现隐患及时报告!
接到指令后,文峪河村地质灾害网格员陈松冒雨朝自己负责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桂家沟走去。沿途,他借助汽车的灯光发现路边有树木倾斜欲倒。
在路边的一处排水沟内,陈松发现从山坡上流下来的水和平时山洪爆发时不一样,呈深褐色。同时,他还发现通村道路上有多处裂缝。
竹山县得胜镇文峪河村地质灾害网格员 陈松:听到山上有呼啦呼啦的声音,我就打开手电往远处一照,发现之前的水头改道了,当时就感觉情况特别危险。
感到情况不妙,陈松拿出手机拍了照片和视频,分别向得胜镇党委政府和竹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得胜分局报告。
接到陈松的报告后,镇党委政府立即组织自然资源和规划、派出所等单位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对灾情进行分析。通过对部分树木倾斜、通村道路出现多处裂缝、山水颜色异常等进行综合研判,工作人员得出结论:此处极有可能出现大面积山体滑坡。
竹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得胜分局局长 柯玮:我们发现地表没有水,但地下流出了水,往上走的时候还会往下陷,这就是泥石流的前兆。
“附近的群众必须迅速撤离!”根据分析的结果,镇防汛办立即作出决定。
竹山县得胜镇党委书记 汪金午:按照省委市委“八个应转尽转”的要求,镇党委政府当即作出了立即撤离群众的决定。
附近村民连夜转移
22人成功避险
深夜,大雨,山路在雨帘中失去了踪影。
“可能会出现滑坡,把东西收拾下先到亲戚家借住。”
“要是没在家暂时就不要回来了,等天晴了再回家。”
……
镇村干部立即通过逐户敲门、扩音喇叭喊话等方式,迅速叫醒附近5户群众。同时,摸清各家在外人员,逐人打电话告知,防止半夜有人返家。
经过镇村干部连夜奋战,至8月30日清晨,5户22人全部转移出来,并妥善安置。现场又设置了警戒线,安排专人值守。
30日上午7点50分,就在群众安全转移后不久,突发的山洪携裏着垮塌的土石从山上倾泄而下,瞬间将山下5户16间住房全部掩埋。
应对及时,处置得当
村民得到妥善安置
今年59岁的吴世华是紧急撤离的群众之一,现在他们一家都得到了妥善安置。
村民 吴世华:我们有亲戚的投亲戚,没有亲戚的,村上给我们安排了住处,有饭吃有水喝,安排得特别好。
在主汛期到来之际,竹山县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严格落实省、市“四位一体”地灾防治网格监管机制。
竹山县得胜镇党委书记 汪金午:现在全镇14个村配备了14名地灾监测网格员,确保地灾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处置,最大程度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
目前,县、镇两级正在开展调查处置工作,针对滑坡险情制定治理措施,尽快完成排险除险。
群专结合监测预警
织密地质灾害防治网
进入汛期以来,我市立足于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做好群专结合监测预警,建立群防群治联动机制,多管齐下推进地质灾害防范工作,为全市人民筑牢生命财产安全防护网。
“我们实现核查、巡查、预案、宣传、演练全覆盖,夯实防灾减灾基础,确保突发灾险情能做到第一时间预警、第一时间到场、第一时间研判、第一时间撤离、第一时间整改。”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贺德斌告诉记者。
据了解,连日来,我市结合雨情、汛情变化,坚持多部门每日开展精细化气象风险预警会商,充分发挥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专业监测预警和地灾防治网格化监测预警作用,紧盯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重点隐患,实现24小时实时预警,精准预警到乡镇、隐患点和居民点,预警信息第一时间到村到户到人,为预警响应工作打好提前量。
入汛以来,全市成功避险9起地质灾害。
评论:生命至上 避险为要
日前,在竹山县得胜镇文峪河村发生了惊心动魄的一幕。持续强降雨,致使当地桂家沟一处山体突发泥石流滑坡,山体下方5户16间住房被掩埋,在此居住的22名村民因转移及时,无一人伤亡。从情况危急到虚惊一场,其背后是当地干部与自然灾害进行的一场“生死竞速”。
能够赢得这场“生死竞速”,得益于当地干部“守护百姓安全”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得益于当地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坚持“险情就是命令”的高效执行能力和科学避险能力。在防汛防灾形势十分严峻的当下,桂家沟泥石流灾害的科学处置,对全市各地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人民生命安全高于一切。近期,我市集中持续降雨致使地质灾害易发、频发,加强地灾防治刻不容缓。全市上下要坚持生命至上、防字为先、敬畏自然、避险为要,克服麻痹思想、保持百倍警惕,时刻绷紧防汛这根弦,切实履职尽责、主动作为,构建起群专结合的防控网,提高灾害防治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做到预防在先、预警在先、调度在先、阻断在先,让各项防灾措施跑在灾情前面,确保受威胁群众“应转尽转”,坚决守牢“不死人、不溃堤、不垮坝、不内涝、不断路、不断水”的“六不底线”,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