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试点建设成效 2
3 建设目标 3
4 建设原则 3
5 方案设计 4
5.1 应用模式 4
5.1.1 城市复杂建筑灾害事故救援 4
5.1.2 重特大自然灾害事故救援 7
5.2 关键通信装备层级化配备要求 10
6 关键装备主要技术参数 13
6.1 语音通信类 13
6.1.1 语音自组网基站 13
6.1.2 语音综合调度台 13
6.1.3 消防对讲机 13
6.1.4 骨传导降噪耳机 14
6.2 图像传输类 14
6.2.1 图像自组网基站 14
6.2.2 背负式自组网单兵图传 14
6.2.3 手持式自组网单兵图传 15
6.3 综合定位类 15
6.3.1 综合定位单兵终端 15
6.3.2 生命体征监测装置 16
6.3.3 综合定位信标 16
6.3.4 内攻登记装置 17
6.3.5 综合定位平板终端 17
6.4 卫星通信类 18
6.4.1 轻型卫星便携站 18
6.4.2 超轻型卫星便携站 19
6.5 辅助保障类 21
6.5.1 便携对讲机充电电源箱 21
6.5.2 便携式天线塔 21
7 兼容互通要求 22
8 建设要求 22
选用的关键应急通信装备应成熟稳定、性价比高,具备故障分析和容错能力,具备公网、Mesh、Wifi、卫星等多种网络接入能力,确保通信顺畅,同时达到路由抗毁,提高装备在灾害事故现场的可用性。
选用的关键应急通信装备应兼容目前消防救援队伍已使用的各类通信终端,充分利旧,采用市场通用的接入标准,整合多种通信手段和现有通信装备,实现配备的关键应急通信装备与现有及未来各类通信终端间的互联互通。
3、便捷性
选用的关键应急通信装备应具备轻型化、模块化、集成化的特点,一键开机、操作简单,贴近基层实战需要,能够按照灾害事故类型和灾害现场网络的实际情况,快速投入战斗。
4、扩展性
关键应急通信装备建设的不同阶段应可灵活扩展规模和功能、升级软件版本,具有不断吸收新技术的能力,便于装备将来改造、扩容、升级。同时,鼓励各地在“大连模式”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不断创新,实现新技术、新装备与新机制、新战法的有机融合,争取创造出更多的“辽宁模式、大连模式”。
应用模式
关键通信装备层级化配备要求
根据辽宁大连试点经验,针对“内攻定位难、通信覆盖难、指挥秩序乱”等问题,聚焦内攻人员定位、现场图像语音组网所需装备,按照总队、支队、大队、站四个不同层级提出以下关键通信装备层级化配备要求,各级消防救援队伍应在充分利旧基础上,结合本单位建制、辖区建筑及灾害类型特点等开展建设。
*整站指标:
天线形式:抛物面天线;
重量:≤16kg;
携行尺寸:≤600×450×300mm;
供电管理:可拆卸锂电池,容量≥300Wh;
电池续航:≥2小时;
系统功耗:≤120W;
整机防护等级:≥IP66;
入网标准:可以接收消防救援局卫星主站网管信号,接入消防救援局卫星网卫星主站;
*射频发射性能:
工作频段:13.75~14.50 GHz;
系统增益: 39.2+20log(f/14.25) dBi;
RF输出范围:14.0-14.5 GHz;
本振频率:13.05 GHz;
额定输出功率:≥16W;
本振参考:10 MHz;
*射频接收性能:
工作频段:10.70~12.75 GHz;
系统增益:38.1+20log(f/12.50) dBi;
RF输入范围:12.25-12.75 GHz;
本振频率:11.3 GHz;
P1dB输出功率:5dBm;
本振稳定度:±5kHz(PLL型);
机械性能:
方位范围:90°~ 360°手动连续可调;
俯仰范围: +15°~ +75°手动连续可调;
极化方位: ±90°手动连续可调;
接口:
接口类型:至少具备供电、有线、扩展调测接口,具有WiFi无线功能;
无线:频率2.4GHz、支持IEEE802.b/g/n、发射功率≥500mW、无线速率≥100Mbps;
环境条件:
使用温度:-30℃~+65℃;
储存温度:-40℃~+75℃;
工作海拔:≥5000m;
相对湿度:0%~100%。
运输箱:
运输箱可将整套天线连同专用背包一起收纳,满足物流运输、产品堆叠、长期封存,有效保护设备安全。
*整站指标:
采用一体化设计:由超轻型卫星便携站和便携视频会议平板终端组成;
内置波导缝隙天线、调制解调器、功放(BUC)、低噪放(LNB)、电池和天线对星调整结构;
尺寸:≤400×350×60mm;
重量:≤6kg(不含背包、便携视频会议平板终端);
内置电池:≥150Wh;
调整方式:支持手动调节方位、俯仰、极化;
辅助对星软件:安卓系统,可实时显示天线方位、俯仰、极化,内置频谱仪,可配置调制解调器参数,显示当前信噪比;
工作环境温度:- 20℃~+55℃;
天线技术:采用波导阵列天线技术、低损耗小型化馈电网络技术;
工作最高海拔高度:5000m;
对星方式:手动辅助对星功能,内置简单频谱仪;
防护等级:≥IP66;
射频输出功率:≥ 16W(42dBm);
便携视频会议平板终端传输图像:支持H.265和H.264,能实现720P高清图像传输,能接入消防救援局图像综合管理平台;
数据接口:10/100 Base-T以太网接口、Wifi接口;
入网标准:支持网管和业务双卫星通道,双发双收,可以接收消防救援局卫星主站网管信号,接入消防救援局卫星网卫星主站系统;
*卫星天线指标:
工作频率:发射频率:14.0~14.5GHz;
接收频率:12.25~12.75GHz;
天线增益:发射增益≥32.5dBi,接收增益≥31.5dBi;
交叉极化隔离度≥30dB;
极化方式:线极化;
收发隔离度≥85dB;
*功放(BUC)指标:
输入频率范围:950~1450MHz;
输出频率范围:14.0~14.5GHz;
本振频率:13050MHz;
发射杂散:优于-52dBc/4kHz;
输出功率:≥16W;
*低噪声放大单元(LNB)指标:
输入频率:12.25~12.75GHz;
输出频率:950~1450MHz;
本振频率:11300MHz;
噪声系数:<1.0dB;
功率增益:>55dB;
*基带传输设备指标:
频率范围:950MHz~2150MHz, 10 Hz分辨率;
数据速率范围:64kbps~5000kbps,步进1bps;
调制解调方式:BPSK, QPSK;
前向纠错方式:LDPC(码率:1/2、 3/4、7/8);
数据接口:10/100 Base-T以太网接口、WiFi 接口;
*内置双通道调制解调器,业务信道采用 FDMA(SCPC)技术,网管信道采用TDM/TDMA技术,可加入消防救援局国产卫星网管系统;
便携视频会议平板终端
摄像头:前后双摄像头(前置摄像头:≥800万像素,后置摄像头:≥800万像素);
扬声器:内置扬声器;
麦克风:内置麦克风;
Wifi功能:支持802.11a/b/g/n/ac无线协议,双频(2.4GHz+5GHz);
主频:≥1.5GHz;
系统内存:≥4GB;
存储容量:≥64GB;
*软件要求:
视频会商:支持会议列表显示,可主动参会和邀请参会。支持会议模板,音视频广播,摄像头切换,会议成员显示,人员邀请或请出,文字讨论等会控功能;
视频回传:支持1路视频和定位信息实时上传图像综合管理平台,供视频指挥系统调度浏览。
*功能要求:用于应急现场通信设备天线、监控架高,可快速固定,支持自立固定,适用于城市硬质路面和野外软质地面架设;
*兼容性要求:支持鞕状或棒状天线、云台摄像机、传感器、照明灯、高音号角等应急设备的升高架设;
折叠、收缩后可收纳于≤25×400mm(直径×高)的背包内,适合单人背负;
高度:≥5m;
抗风等级:≥10级;
工作温度:-20℃~+60℃;
重量:总重量≤10kg(含背包、固定附件等);
收纳展开:配备收纳背包1个,背包根据人体背部运动结构设计,适合长时间背负,2人可在10分钟内完成展开和架设。
同时,各级消防救援队伍开展装备建设时,应要求承建单位负责完成新购设备与已购设备的兼容性集成对接工作,实现充分利旧、节约投资。
各级消防救援队伍应参考关键通信装备层级化配备要求及关键装备主要技术参数,在利旧基础上,结合本单位建制、任务量、辖区灾害类型特点等,确定本级装备配备标准,将其列为党委工程、主官工程,纳入2022年度预算予以保障,严格按程序规范、高效组织实施采购配备。
2022年7月底前各消防救援站至少完成1组综合定位类装备配备(含4台生命体征监测装置、4台综合定位单兵终端、2台综合定位信标、1台内攻登记装置,满足1个攻坚组内攻需要),2022年12月底前总队、支队、大队、消防救援站完成其余综合定位类装备及其他关键通信装备配备。
同时,各级消防救援队伍要加强此次要求配备通信装备的日常管理、训练、使用及运维服务,将综合定位、语音和图像自组网、骨传导降噪耳机等装备融入接警调派和作战指挥全过程,规范应用模式,制定操法战法,形成管理规定,确保队伍快速形成战斗力、切实发挥装备效能,为应急救援实战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