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卷风》(Tornado,2025)是一部融合武士美学与西部叙事的英国动作剧情片,由约翰・麦克林(John Maclean)执导并编剧,罗比・瑞安(Robbie Ryan)担任摄影指导。该片历经8年筹备,拍摄25天,成本不到 500 万美元,全程使用胶片拍摄。
尽管影片在视觉上获得赞誉,但剧情的单薄和逻辑漏洞引发争议。《烂番茄》观众评分为 64%,而影评人 Metascore 仅 57 分,批评主要集中在 “叙事碎片化” 和 “文化符号的表面化运用”。
这部 90 分钟的故事片背景设定在 1790 年苏格兰高地崎岖多风的露头岩地带,讲述了年轻坚毅的日本女性 “龙卷风”(Tornado)的故事。当她与一伙残忍的盗贼相遇时,陷入了险境。
“龙卷风” 父亲的流动武士木偶戏演出遭到这伙臭名昭著的罪犯伏击后,她决定复仇,通过盗取他们最近抢劫所得的黄金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而这一过程引发了血腥后果。
这部制作成本不到 500 万美元的类型融合影片收获了好评,片中演员的表现备受认可:木村光希(木村拓哉女儿)饰演 “龙卷风”,蒂姆・罗斯饰演帮派头目 “糖人”(Sugarman),杰克・劳登饰演其野心勃勃的儿子 “小糖”(Little Sugar),平岳大饰演 “龙卷风” 的父亲 “风神”(Fujin)。
他们在台词极少的情况下,为角色赋予了厚重感。摄影指导罗比・瑞安的工作也广受赞誉,其镜头视觉极具吸引力,捕捉到了拍摄地苍凉的美感,以及故事中那种不祥的恐惧感。
这部影片是瑞安与麦克林的第三次合作,瑞安称麦克林是 “好朋友”。此前两人曾合作 2011 年短片《二贼闯黑屋》(Pitch Black Heist)—— 该片斩获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短片奖,以及 2015 年备受好评的西部片《西部慢调》(Slow West)。
除了导演身份,麦克林还是一位颇有名望的艺术家,同时是苏格兰实验乐队 “The Beta Band” 的成员,常参与乐队的实验性音乐录影带制作。
“约翰是一位极具才华且富有直觉的导演,多才多艺。我很喜欢他的剧本 —— 极具电影感,那些背井离乡、身处异境的角色之间对话极少,” 瑞安说。
“这个项目也是我内心十分珍视的。我们拍《西部慢调》时,约翰就跟我讲过这个想法,在那之后的八年里,我一直陪着他,努力帮他筹集资金促成影片拍摄。所以当影片获准开拍时,我感到无比自豪。”
《龙卷风》的拍摄历时 25 天,于 2024 年 1 月至 3 月间进行,取景地位于卡洛普斯周边的乡村与森林。卡洛普斯是一座坐落在苏格兰边境彭特兰丘陵中的村庄,地处爱丁堡以南约 15 英里处。具体拍摄地点包括阿尼斯顿庄园、北埃斯克水库、彭尼库克以及纽霍尔庄园。
“风景与自然是约翰视觉叙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尽管天气每分钟都在变化,但我知道,光线以及景致中那些焦褐色、土褐色的色调,在胶片上一定会呈现出绝佳效果,” 瑞安说。
谈到参考影片时,黑泽明和塞尔吉奥・莱昂内的作品成为了团队共同参考的对象。
“尽管黑泽明的武士电影以宏大的格局和激烈的戏剧冲突闻名,但说实话,我对这类影片并不太熟悉,” 瑞安坦言,“我更喜欢他那些以城市为背景的作品,比如主要以京都为舞台的《罗生门》(1950 年),以及以横滨为背景的《天国与地狱》(1963 年)。
“不过,我还是看了《七武士》(1954 年),并领会了其视觉风格,比如深焦镜头的运用 —— 我知道约翰很喜欢这种手法,还有黑泽明用来引入角色的跟拍镜头。我觉得用这种手法来展现我们片中的匪徒会非常出色,同时也算是一种致敬。
“塞尔吉奥・莱昂内的视觉风格以极端特写为特点,有时甚至只拍眼睛,通过聚焦角色的情感深度来营造紧张感。他在拍摄意大利式西部片时采用 2 孔特艺宽银幕(Techniscope)格式,这让他能够将特写镜头与开阔的全景镜头并置,效果堪比变形镜头,同时还具有节省胶片的优势。”
“我知道宽银幕 2 孔画幅非常适合展现我们的风景和人物,而且由于它所用的胶片量只有标准 4 孔 35 毫米胶片的一半,这会降低胶片采购和冲洗成本,对于我们微薄的预算来说非常有利。约翰倾向于一次过,很少拍超过三条,通常多拍也是因为演员可能有要求。我们最终只拍摄了 61,000 英尺胶片,每镜平均 70 英尺,非常经济。”
瑞安补充道:“我在《抓住我,爸爸》(2014 年,导演丹尼尔・沃尔夫与马修・沃尔夫)中用过 2 孔格式拍摄,我还喜欢这种格式下,当镜头对准太阳或灯光时,光斑能从一帧渗透到另一帧的效果。约翰和我在一些场景中都很乐意采用这种技巧性的处理。”
因此,瑞安拍摄《龙卷风》时使用了 ARRICAM LT 和 ST 型 35 毫米摄影机(其运行方式经过改装以适应 2 孔拍摄),配备了伦敦潘那维申公司提供的潘那维申 Primo 系列定焦镜头,以及 19-90 毫米和 24-275 毫米 Primo 系列变焦镜头。
“阿莱摄影机(ARRICAMs)非常可靠 —— 结构简单、坚固耐用、经久不衰,器材租赁公司能一直保养它们,让其保持良好工作状态,这点非常好,” 瑞安说,“我有 15 年前拍电影时的照片,如今我依然在同一批摄影机旁工作,这感觉特别棒。话虽如此,还是得测试每一台摄影机、每一支镜头、每一个片盒,确保它们都能正常运作 —— 事实也确实如此,没出任何问题。”
“从光学性能来说,Primo 系列镜头或许是我最爱的镜头,尽管该系列不同焦距间存在一定差异,有着所谓的‘独特质感’。但它们的光圈达 T1.9,我知道结合胶片,这样的速度足以应对每天的拍摄。不过,我们主要用 T8 和 T11 光圈拍摄,有些镜头甚至用到 T22,以此实现约翰想要的深焦画面效果。”
瑞安在白天的外景和内景拍摄中使用了柯达 Vision3 250D 彩色负片(5207 型),在夜晚外景和森林深处场景中则采用柯达 Vision3 500T 彩色负片(5219 型)。胶片的冲洗和 4K 扫描工作由松林制片厂园区内的柯达胶片实验室完成,最终调色则由 Lipsynch Post 公司的调色师汤姆・拉塞尔操刀。
胶片套装中还包含 VISION3 500T AHU 这款新胶片,它去除了涂塑背层(remjet backing),融入了全新的抗光晕底层(Anti-Halation Undercoat,简称 AHU),该底层同时具备抗静电和防刮擦功能,能为扫描和冲印提供更洁净的胶片。
“我们很乐意当试验者,尝试新东西,” 瑞安说,“我使用这款新的柯达 VISION3 AHU 5219 胶片时,操作方式和用普通 5219 完全一样,而且丝毫没发现它对样片有任何影响。500T AHU 的表现和现有 VISION3 系列不相上下,没有明显差异。”
“我并非只拍胶片,但确实和很多偏爱胶片的导演合作过,” 瑞安说。他近期使用 16 毫米或 35 毫米胶片拍摄的作品包括《老橡树》(2023 年,肯・洛奇执导)、《可怜的东西》(欧格斯・兰斯莫斯执导)和《鸟》(2024 年,安德里亚・阿诺德执导)。接下来的项目包括安东・寇班的《瑞士》,以及欧格斯・兰斯莫斯的《布戈尼亚》,后者几乎全程使用 8 孔 35 毫米维斯塔维申(VistaVision)摄影机拍摄。
“我喜欢用胶片拍摄的一点是,它能提供的选择空间很有限,” 瑞安解释道,“本质上,你就像只有纸和笔,剩下的就得在拍摄过程中去发挥 —— 比如拍摄时段、灯光、美术设计和服装设计 —— 直到最终调色阶段。我们的调色师汤姆非常理解这部影片的质感,把它处理得很特别。”
瑞安被视为手持摄影领域的权威,但在这部影片中,他更倾向于用更具构图感的摄影机风格来呈现画面。第一助理摄影师是汤米・格里芬,弗洛伦斯・吉尔伯特森担任第二助理摄影师,帕特里克・格里芬负责装片。
“和欧格斯合作时,我学到了很多关于轨道和移动车的运用技巧。他非常注重摄影机,懂得如何通过移动摄影机让画面变得有趣,” 瑞安说,“约翰喜欢静态画面,我们的基本经验法则是:只有当角色移动时,摄影机才会随之移动。”
“当然,这部影片中有很多奔跑的场景,摄影机也因此必须频繁移动,但我认为不宜过多混用不同的拍摄方式。当摄影机在静态之后开始移动时,更能突出画面效果,为此我们更倾向于使用轨道车,而非手持、斯坦尼康或起重机。”
瑞安没有采用传统的轨道车轨道,而是使用了 Delta 轨道 —— 这是 ARRI 租赁公司提供的一套专用系统,专为配合该公司的悬浮轨道车(Hover Dolly)设计,能实现长距离的平稳移动。
“这套系统很重但很稳固,在苏格兰起伏不平的地形中使用这种模块化系统,比传统轨道车轨道更快捷、更灵活。传统轨道需要花大量时间调平,而 Delta 轨道则不用。我的首席场务朱利安・贾尼戈很擅长搭建这套系统。”
瑞安特意请了自己合作多年的灯光师安迪・科尔(ICLS)负责灯光工作。
“这部影片主要以自然光拍摄,天气变幻莫测,这让光线的连贯性成了一件既有趣又有挑战的事。由于我们要在森林里拍很多戏,所以用了 Lightstar Luxed-9 双色 LED 聚光灯 —— 它们输出功率强劲,类似传统的 Maxi-Brute 灯,用来打填充光。
这些灯移动起来很重,还会产生多重阴影,但我发现把三盏灯排在一起在森林里用效果非常好,还能给演员的眼睛打上好看的高光。
我们还在像 caravan 内部这样的场景中用了小型的 Rosco DMG Lumiere Dash 灯,这帮我达到了 T8 的光圈,也满足了约翰对深焦的要求。”
回顾拍摄《龙卷风》的经历,瑞安说:“因为我和约翰是朋友,整个过程就像一家人一样 —— 大家都是好人,一起享受拍摄的乐趣,周末还偶尔办个派对。我们所有人都是出于热爱而一起工作,带着和拍短片时一样的热情。对我来说,这又是一次很棒的电影拍摄体验,我很高兴最终成品烙印着约翰的风格与个人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