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即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总称,也能称为地形。地表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成因也不尽相同,是内、外力地质作用对地壳综合作用的结果。
内力地质作用造成了地表的起伏,控制了海陆分布的轮廊及山地、高原、盆地和平原的地域配置,决定了地貌的构造格架。而外营力(流水、风力、太阳辐射能、大气和生物的生长和活动)地质作用,通过多种方式,对地壳表层物质不断进行风化、剥蚀、搬运和堆积,从而形成了现代地面的各种形态。
地理考试题中常要你分析某区域地形地貌成因,下面我们来一起看看都有哪些成因!
地貌类型: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黄土地貌、风成地貌、海岸地貌
(1) 流水的侵蚀:黄土高原地貌、河流峡谷(V形谷如三峡)、瀑布、丹霞地貌(广东)。
(2) 水对可溶性岩石(石灰岩)的溶蚀和侵蚀作用:喀斯特地貌(桂、贵、云)。
(3) 流水的冲积(堆积或沉积)作用:平原、冲积扇和三角洲和崇明岛(冲积岛)。
(4) 风力的侵蚀作用: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风蚀城堡、戈壁、雅丹地貌(新疆)。
(5) 风力的沉积作用:沙丘(沙漠)、黄土高原。
(6) 冰川的侵蚀作用:挪威的峡湾(U形谷、冰斗、角峰)和五大湖,欧洲的许多湖泊(千湖之国芬兰的湖泊),欧洲的地形。
(7) 地壳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渭河谷地、汾河谷地、鄱阳湖、贝加尔湖、坦葛尼喀湖、死海、台湾海峡等。
(8) 岩层断裂上升(块状山):泰山、庐山、华山等。
(9) 板块相撞:高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等)和高大年轻的高原(如青藏高原)、海沟、地震、太平洋中的岛弧。
(10) 板块张裂,地壳下陷:东非大裂谷、红海、死海、约旦河谷、大西洋。
(11) 由珊瑚的遗体堆积而成(珊瑚岛):马尔代夫、南海诸岛、太平洋诸多岛屿、大堡礁。
(12) 由火山的喷发物堆积而成(火山岛):夏威夷群岛、小安的列斯群岛等。
(13) 背斜成谷: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层易被侵蚀。
(14) 向斜成山:向斜槽部的岩层受挤压,坚实不易被侵蚀。
(15) 渭河平原的成因:地壳断裂下陷,流水的沉积作用。
1. 文章来源中标注带“高途”字样的版权归高途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
2. 转载文章已标明其真实来源,如涉及版权和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