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灭顶”之灾!富士山进入喷发待命状态,我国该如何应对活火山火山灰

5月25日,日本地球科学专家镰田浩毅发出警告,称富士山已进入“喷发待命”状态。这座休眠了300多年的活火山,正出现连续震动、地壳膨胀和岩浆上涌迹象。

如果它真的爆发,后果不只是“火山灰飘到东京”,而是一场可能跨越东亚的地质级灾难。

富士山不是一座死火山,而是一座“闭着眼睛呼吸”的活火山。

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一口盖子扣得很紧的高压锅:下面是不断升温的岩浆,上面是厚厚的山体和地壳。只要压力足够大,锅盖一旦顶开,喷发就会发生。

那为什么现在锅盖开始“鼓起来”了?因为三个地壳板块正在这个地方持续“拧动”它:太平洋板块从东边推过来,菲律宾板块从南边挤上来,欧亚板块在中间承压。

根据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的监测,富士山下方的地壳在近5年里持续“鼓胀”,地面每年隆起大约3毫米。这不是风吹的,是地下岩浆慢慢积压造成的。

而且,近几个月,富士山脚下出现大量低频地震,这是岩浆在地壳底部缓慢上升时常见的震动信号——就像热水在锅底开始咕嘟咕嘟冒泡。

同时,火山口附近开始监测到二氧化硫和硫化氢等火山气体,这些就是“岩浆靠近地表”的烟雾信号。

可以说,富士山的“锅”已经在冒气了,关键是它什么时候开盖。

富士山上一次喷发是在1707年,叫“宝永喷发”。没有岩浆流出,但灰烬飘了几百公里,直接落到当时的江户(现在的东京),厚度超过10厘米。

想象一下:一座城市被厚厚的灰尘覆盖,屋顶压塌、稻田糊死、饮水系统堵塞、呼吸系统崩溃。那时候东京还只是几十万人口的城市。

而今天,整个东京圈有超过4000万人,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城市带之一。

日本政府2023年发布的模拟报告指出:如果富士山喷发,东京23区内两天内就会落下5~15厘米火山灰;高速公路、机场、新干线将全面停运;灰尘会堵塞水管、电线短路、太阳能板失效;经济损失预计超过25万亿日元,相当于日本一年税收的四分之一。

而这还只是中等强度的喷发。如果是更大规模的“爆炸式喷发”,可能波及的是整个东亚的大气层。

火山灰不是普通尘土,而是“玻璃粉”一样的微粒,含有高温熔融的矿物残渣和有毒气体残留。这些微粒非常轻,直径只有几微米,可以漂浮在空气中随风飘出几千公里。

你可以想象它像“超细烟尘”,但它不是雾霾,而是带有酸性的腐蚀性粉末。

根据中国气象局的模拟模型,如果富士山进行中等以上规模的喷发,火山灰将被高空风带迅速带往西方:48小时内可抵达上海、杭州、南京一线城市上空;72小时内蔓延至山东、河北、北京等华北地区;落灰厚度微小,但对飞机、农作物、电力网、空气质量都有影响。

举个例子:2010年冰岛火山喷发,灰尘飘到整个欧洲大陆,导致一周内成千上万架航班停飞,经济损失超过30亿欧元。

2022年汤加火山喷发,灰尘飘到太平洋彼岸的美国西海岸。而富士山距离中国东海,仅仅1500公里,比冰岛离英国还近。

所以,中国不是“围观者”,而是东风下的直接受体。

很多人会问:如果真的喷发,我们能做什么?

其实,我们早就开始准备了。2010年冰岛火山灰事件后,中国就建立了火山灰高空预警系统,并与日本、韩国、欧洲共享预警数据。

民航局制定了火山灰避让航线,一旦监测到火山灰进入中国上空,航线将自动调整,飞机不会穿越危险区域。

2023年,南航和东航完成了首次“东亚火山灰应急演练”,测试了飞机如何在高空规避灰尘云。

农业方面,浙江、江苏、山东等地的农业部门与中科院合作,模拟火山灰对小麦、油菜、果蔬叶面光合作用的影响,并制定了喷洗、遮盖、营养补偿等应急方案。

最重要的是,中国气象局已在上海、青岛、南京布设了“激光雷达+粒子监测站”,实时监控火山灰粒子的浓度、位置与移动趋势。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