涠洲岛,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北部湾海域中部,北临广西北海市,东望湛江市的雷州半岛,东南与斜阳岛毗邻,南与海南岛隔海相望,西面面向越南。行政区为北海市海城区,地理位置为北纬21°02.4′,东经109°06.6′。
涠洲岛南北长6.5公里,东西宽6公里,总面积24.74平方公里,岛的最高海拔79米。涠洲岛是火山喷发堆凝而成的岛屿,95%以上的地层是火山岩组成,有海蚀、海积及溶岩等景观,有“蓬莱岛”之称,是中国地质年龄最年轻的火山岛,也是广西最大的海岛。
涠洲岛辖区内总人口1.5万人,人口的85%以上都是客家人,热情好客,勤劳淳朴。人文景观主要有三婆庙、天主教堂 、鳄鱼山景区、滴水丹屏景区、石螺口景区、天主教堂景区和五彩滩景区等。
2024年3月,获评中国最美十大海岛之一。2025年1月,入选第三批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名单。
涠洲岛灯塔始建于1955年,由南海舰队航保处主导建设,最初为铁架结构,后经历多次改建,现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其历史可追溯至1955年,当时为解决船只触礁问题,在岛上设立木架煤油灯作为临时警戒装置,后逐步升级为专业灯塔。
灯塔是涠洲岛的制高点,从这里眺望大海令人心旷神怡。
汤显祖像。1591年,汤显祖因上疏弹劾权臣被贬为广东徐闻县典史。赴任途中,他绕道至涠洲岛避暑并探访珠池。汤显祖在岛上创作“日射涠洲廓,风斜别岛洋”等诗句描绘了海岛壮丽景色和珠池夜景。该诗是涠洲岛最早见于文献的文学记录,提升了其知名度,后世称其为“汤翁台”以纪念。
月亮湾地处涠洲岛西南部鳄鱼山景区,是火山地质公园的核心组成部分,面积约3.8平方公里,由火山熔岩经海蚀作用形成,形似弯月而得名。 作为国家5A级景区的一部分,它以独特的地质遗迹和生态资源著称,是涠洲岛“最漂亮的三个地方”之一。
涠洲岛五彩滩,原名芝麻滩,是因沙滩上有许多像芝麻一样的黑色的小石粒而出名。退潮后的芝麻滩格外的漂亮,巨大的火山岩石一层一层的,在阳光的照射下特别的壮面。大片大片的火山熔岩裸露出来,特别的宽阔。许多地方虽然海水退了,但还是留下了大片大片的一洼一洼的水,在蓝天的映射下,一洼一洼的水在视线中也变成了蓝色,和裸露的岩石一起,很是迷人。远处蓝蓝的天和蓝蓝的海水成了一色,白白的云点缀蓝蓝的天,让天空更生动;海水时而很温柔地亲吻着火山岩石,时而遇到岩石便跳跃起来,飞溅成白色的美丽的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