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山海图》来自夏代帝杼时期,年前七星火山喷发再添铁证战国山海经

大屯火山群七星山喷发的研究结论再次印证《山海经》为帝杼时代的历史地理

《南次二经》:东五百里,曰漆吴之山。无草木,多博石,无玉。处于东海(海东),望丘山,其光载出载入,是惟“日次”。

【按,往东100公里。漆吴之山应在福州闽侯昙石山。考古发现有四五千年前的昙石山文化,是先秦时期闽台海峡两岸海洋文化的源头。相当于北方龙山文化时期,与《山经》多山神祇及《海外四经》古国处于同期。袁珂注引——何焯云“处于以上疑有脱文”。珂案:宋本、吴宽抄本并作“海东”,则“东”字宜属下读。即“处于海东,望丘山”或“处于海,东望丘山”。贾雯鹤教授认为只能理解为“处于海,东望丘山”。结合方位与特征,笔者认为书中所言所望见的景象就是台湾岛北端的大屯火山喷发, “其光载出载入”即火山时而喷发时而停歇因而忽明忽暗的情形。

南次二经终点为台湾岛北端一带,大屯火山群七星山恰好符合时空维度

之前笔者持续探讨了《山海经》反映的时空维度,由此反推其可能产生的时代。得出《海外四经》作于夏代帝杼东征、竖亥徒步丈量天下之后。《五臧山经》由于有“铜、银、铁、郡、县”这些不可能早于春秋时期的概念和文字,因而认为其产生时代不可能早于春秋。

然而,在对《南次二经》终点“望丘山”的研究里,确定其地理方位为台湾岛大屯火山一带,并且根据“中国台湾网”提供的台湾学者陈中华大屯火山最近一次喷发为5000年前的结论,反推《南次二经》望丘山“日次”概念应为5000年前目击者所记录,后人无法想象与作伪。

结合书中其他内容,与中国古文字发展的历史,始终觉得5000年前这个年份偏早。因为目前发现的最早华文汉字的文献材料是3300年前的殷墟甲骨卜辞。夏朝只是文献里的概念,并未被考古发现直接证实。理论上在夏代甚至早于夏代的一些遗址发现的文字材料,要么字数过少,而且难以辨认确定,并没有可以明确称为夏代的一手文献。而5000年前这个节点,比夏代又早了900多年,这个时候能出现《山海经》这样的几万字的系统性文献,实在难以想象。

此前据“中国台湾网”的资料,台湾省学者陈中华研究认为,台湾大屯火山最近一次喷发在5000年前,属于活火山。之前研究认为最近一次喷发在20万年前。就在陈中华研究结论于2012年发表之后不久,2014年大屯火山又开始喷发,间歇性持续约一年时间。所以后来统计绘制的“中国现存活火山群及最后喷发时间图”上,大屯火山被标注为“2014-2015年”。

最近详细研读了台湾省《科学教育月刊》第453期刊载的梁廷毓等人《大屯火山群的科学研究史初探》一文,较为全面系统地了解到大屯火山历史喷发的研究状况,得知最新的结论已经不是5000年前,而是廖陈侃的结论“晚于约4000年前”,2021年宋圣荣的结论是“(一处)约为3800年,(一处)约为1800年”。宋圣荣的说法更为具体,而且与廖陈侃的结论也不矛盾。1800年前,大致相当于东汉末年三国初期,与西汉时期已经定型的《山经》《海外四经》内容无关,不在讨论范围。

3800年前,恰好就是笔者此前讨论《海外四经》底图产生时代的文章的结论“帝杼东征,竖亥徒步”。主要根据《古本竹书纪年》有关帝杼东征三寿,获得九尾狐的记录,与《海外东经》青丘国九尾狐及竖亥徒步丈量天下的关联研究,认为二者所言为一事。竖亥徒步丈量天下发生在夏代帝杼东征之后,竖亥是帝杼时期人,并非之前以《淮南子》为代表的认为其是大禹时代的人。

现在根据宋圣荣大屯火山群七星山火山3800年前曾经喷发的结论,可以确认《南次二经》“处于海,东望丘山,其光载出载入,是惟‘日次’。”这一句是3800年前七星山喷发的实录,“日次”这两个字,就是“古山海图”上的标注。因为这个概念在《山海经》全书仅次一见,亦不见于其他古代文献。而可以排除那种认为“日次”就是日出或日落的说法。因为《山海经》书中多次言“日出”、“日入”之地多处,唯独“日次”即“太阳在休息”或“太阳休息的地方”仅次一处。可见是极其罕见的,并非稀松平常的日出日落。

既然“日次”是3800年前的直接标记,那么如何解释《山经》里的“铜、银、铁、郡、县”这些不早于春秋时期的概念和文字。这其实是首尾两端。3800年前的古图及标记“日次”说明古图产生于3800年前之际,因而记录下了当时七星山喷发的“日次”。战国楚人越遗面对古图,看图说话进行文字描述,加入了草木虫鱼鸟兽这些以及矿产分布甚至祭祀等具体内容。原图可能只有山名、水名、主要神祇名以及“日次”这样的奇观记录,也可以视为特殊的地名。

《南经之山》《东经之山》,大致都处于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有些山被描述为“无水”。然而这些东部季风区的山,属于湿润地区,年降水量都在1000毫米以上,不可能无水即没有河流。只要有山,必然有水。说“无水”,只是因为原图没有画出具体河流,并非真的没有河流。由此更加确信,当今《山海经》的文本内容,并非作者一山一水的实地考察,而是实实在在的“描摹图画”、“看图说话”。

宋代大儒朱熹《晦庵集》卷七十一“记《山海经》”言:“予尝读《山海》诸篇,记诸异物飞走之类,多云东向,或云东首,皆为一定而不易之形,疑本依图画而为之,非实纪载此处有此物也。古人有图画之学,如《九歌》、《天问》皆其类。”

就是说朱熹发现《山海经》里说鸟兽这些动物的时候,头还朝着一定的方向而不会改变,,这显然不是叙述当地的生物资源,而是“本依图画而为之,非实纪载此处有此物”的“看图说话”。

然而《山海经》一书反映的年代,传统看法认为是战国,笔者经过对《海外四经》的研究认为是龙山文化中后期夏代初期,除了“吁咽、文王皆葬其所”一句为战国末期楚国越遗掺入,再无晚于帝杼的内容。如果大屯火山群七星山历史时期的喷发时间可以确定为距今3800年前,结合笔者此处推断,则可以反推该记录反映的时代。因为3800年前大屯火山喷发,这不是战国楚人作者可以作伪的。战国时期中国境内没有火山喷发。而且当时也没有“火山”的概念,古人误认为是太阳在休息(日次)。

火山喷发在夜里,被3800年前的古人误认为是太阳在那里休息

这里的记载应为当时古人乘船在福州以东台湾岛北端以西近海肉眼看见了岛上大屯火山的喷发。整本《山海经》,这种有“光”而且还“载出载入”即间歇性喷发的“日次”即太阳休息之所——仅此一处。“日次”,意思就是 “太阳休息的地方”,整本《山海经》日出、日入之地都有多处,且都是出现在《大荒东经》《大荒西经》部分。而“日次”仅此一处,原因何在?因为台湾岛的位置决定。在台湾海峡西岸大陆福建沿海,古代渔民在海上远远望见东南方向的大岛台湾,岛上有高耸入云的山脉,北端海滨更有神奇的大屯火山群。

七星山是活火山

笔者综合判断,这条3800年前大屯火山喷发的记录,来自当时昙石山文化先民所绘地图及标注,后人无法作伪。当然,根据地震学资料得知,距今7000年以前还有台湾北部宜兰以东的龟山岛火山喷发过,与此处所述相比里程过远,且时代上似乎更不可能被记录。距今4000年前海南岛北部海口火山也曾喷发过,与此处所述方位里程则相去甚远。

在大陆中学历史教科书书里,台湾岛是三国时候才正式进入中国历史,吴国将军卫温登上了台湾岛。台湾省出版的一些历史地图中认为《汉书·地理志》中的“东鳀”即指台湾岛。这个说法显然没有得到大陆历史学界的认可,基本上认为东鳀指琉球群岛一带,是否包括台湾岛,则难以定论。

如果本推论成立,则关于台湾岛最早的历史文献记录,则要提前至《山海经》所载的3800年前,也就是夏代帝杼时代。这个标注或描绘于古地图上的“日次”,应为昙石山文化的记录,也属于“九鼎”的底图,后来被“九牧”征集汇总,成为夏代的“天下山水方国地图册”,也兼有最早的“中国地方志”雏形。可参考下册“《山海经》的来历,竟然在《左传》里说明白了”等文,此不赘述。因为“日次”这个概念,更可能为原图标注,绘图表示这种抽象的概念,是难以理解的。而且,显然这个概念也不是看图说话的战国作者所创造。

由于这次火山喷发在时空维度上没有其他可能,这里的记载关乎到有文字可考的中国历史也就是“信史”起点这一重大问题。殷商甲骨文发现之前,自《史记》以来的传世文献正统观念(即不认可正史之外的《古本竹书纪年》等史书)都认为是“西周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是中国信史的起点。殷商甲骨卜辞发现之后,信史起点显然提前到了殷墟的公元前1300年。如果望丘山即3800年前七星山喷发的推论成立,则信史起点将被提前到公元前1800年。】

(作者声明原创,所有权利保留。本号制作的表格、绘制的地图、拍摄的照片同样属于作品范畴。来自网络的配图,仅为优化自媒体读者视觉体验,不属于本作品范畴,特此声明。)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火山睡了,火山醒了》浅谈如何学好地理学科及其重要性而绘本,对于孩子来说,绝对是礼物一般的存在,在图画与文字中,深入浅出地将知识传达给孩子。而萩原福鼓的《火山睡了,火山醒了》一书,可谓是孩子们透彻了解火山的一本重量级书籍。 萩原福鼓的《火山睡了,火山醒了》,用特别浅显易懂的方式,还原了火山喷发时的各种样貌。 jvzquC41yy}/lrfpuj{/exr1r1?54o:h9;=4em
1.火山数据流矢量:自然灾害分析向量设计创成人工智能向量例证插画 关于 用数字数据线从火山喷发的强大矢量图,象征着自然灾害分析和环境监测. 该设计适用于地质学应急准备和气候研究. 非常适合演示自然事件中的实时数据. 矢量设计创成人工智能. 插画 包括有 数据, 图画, 文件 - 393353462jvzquC41ep4etnfouvong7hqo13jojlg5;947<984
2.发生的简笔画4、第四张 地震疏散演习图画简笔画 5、第五张 纸条小表情第五弹期待美好事情的发生procreate绘画可爱简笔 6、第六张 儿童地震简笔画 7、第七张 火山喷发矢量插图轮廓草图 8、第八张 火山爆发火山喷发儿童画简笔画火山爆发火山喷发儿童画简笔画 jvzq<84yyy4rsƒmk0eun1}zrkct0:>7:8h;8eo=d22g90qyon
3.关东第一山——长白山火山喷发出来的熔岩物质堆积在火山口周围 有眼福的游客 东南坡,朝鲜的地界 望远镜看朝鲜的山头 下山了。。。 长白山瀑布是长白山天池北侧的天文峰和龙门峰的中间的一个缺口,这个缺口就是天池的出水口,被称为“闼门”。天池的水从闼门流出来,河水沿断裂带长期地冲刷,侵蚀,使河床不断地下切,扩大,形成了一条经久不jvzquC41yy}/onnrkct/ew45hpmpo€
4.神奇美丽的腾冲暴雨过后,日上树梢,教书先生大着胆子回来,只见丘已成潭,碧水明月相映,微波荡漾,一幅天然图画。教书先生为感念女娲,便在潭边又建了座寺庙以报免灾之恩。其实姊妹湖是火山喷发后火口堵塞而形成的火山湖。火口完整,湖水清澈,世之罕见;其真正的原因是独特的低平马耳式火山,火山中低平成深臼状,没有明显的火山锥,而jvzquC41yy}/onnrkct/ew45e2{z8Ah
5.名至实归!保俶塔巍然挺秀,窈窕美人亭亭玉立!和谐组合,绝妙图画!宝石山体形成于一亿伍仟万年前的侏罗纪晚期,当时这一带发生了强烈的火山喷发,形成火山碎屑岩地层,岩性以熔结凝灰岩为主。 【宝石山】 熔岩破碎时,其中的二氧化硅发生凝聚作用,由于含有较多的氧化铁而呈现红色,散落在漫山遍谷的喷发物中,小如珍珠,大似鹅卵,经阳光映射闪闪发光,状如宝石,亦如流霞纷披,故名「宝石山jvzquC41yy}/onnrkct/ew47fx}c|uy
6.写秋天景色的作文范文导语还配了一幅精美的图画。笔者在教学时先引导学生朗读单元导读,告诉学生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秋天”,向学生提出任务:仔细观察秋天,可以观察植物的变化,可以观察动物和人类的活动,可以观察天气的变化。可以到田野找秋天,可以到公园赏秋景,可以在放学的路上甚至可以在校园寻找秋天。可以看景色,可以听声音,可以闻秋天的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7874ivvq
7.古诗大全500首推荐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 鬈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巿载秦女。楼船几时回。 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其四 凤飞九千仞。五章备彩珍。 衔书且虚归。空入周与秦。 横绝历四海。所居未得邻。 吾营紫河车。千载落风尘。 药物秘海岳。采铅青溪滨。 jvzquC41yy}/srlwujo/exr1sk528@6486::9;=9898/j}rn
8.精品解析:2025②火山喷发的知识和大自然的神奇力量。【答案】10. 坐 进 11. ①. 有趣 ②. 清清 ③. 新鲜 ④. 古老 12. ① 13. ②【解析】【导语】这篇短文以海口火山口地质公园为描写对象,通过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独特魅力。文章结构清晰,从火山口的形态、清晨的雾气到博物馆的科普功能,层层递进。作者善用jvzquC41yy}/|}m0eun1|thv1;5:A=26;4ivv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