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982年诞生第一个字符表情 :-),
表情包就成了人(逗)类(比)文化中,
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不管如何更新换代,
小黄脸Emoji始终是不变的经典。
除了每天被使用百亿次,
大家还搞了个「世界表情包日」,
评选出每年最受欢迎的Emoji表情。
虽说都是一个包里的,
可有些表情论资历辈分,
就是比其他表情高出一大截。
比方说这个尖叫表情。
尖叫表情的原型,
是如今全世界最有名的画作之一,
Skrik
这幅油彩、色粉、蛋彩纸本画创作于1893年,
高91厘米,宽73.5厘米,
现收藏于挪威奥斯陆国家美术馆。
大概这么大▼
说句公道话,
要是抛开名画的光环,
估计任何人看到这幅画,
都会和一百多年前的人想得一样:
画出这种画的家伙,
不正常吧?
1863-1944
《呐喊》的作者是19世纪挪威画家,
地狱模式生存大师。
他的经历要是放在一般人身上,
坟头草早亭亭如盖了。
蒙克他爸是个有着崇高理想的医生,
但对于实现理想需要付出的代价,
却严重估计不足。
当他穿梭在贫民窟里行医时,
肯定没想到,
自己的家人会因此染病。
蒙克5岁那年母亲死于肺结核,
几年后同样的病又带走了他的姐姐。
蒙克回忆重病姐姐创作的油画《春日》
接连两次打击把蒙克爸爸整懵了,
三观碎得就像被灭霸的响指打过一样彻底。
原来当好人不一定有好报,
也可能会有报应。
于是他开始沉迷极端宗教,
向孩子们反复描述地狱的惨状,
用暴力和恐吓解决一切。
在这样的原生家庭里,
孩子们没长成变态杀人狂,
就够不容易的了。
然而蒙克需要面对的难题,
远不止这些。
他从13岁开始咳血,
几乎每年冬天都会大病一场。
所有人都觉得他过两天就会去地下,
和妈妈姐姐团聚,
蒙克却硬撑着口气平安长大了。
最初蒙克想当个工程师,
可他三天两头生病,
不到一年就被技术学院退学了。
蒙克干脆想开了。
反正这破日子过一天算一天,
不如做些自己喜欢的事,
转头考上艺术学院研究起了绘画。
蒙克18岁刚学画两年的作品
走上艺术之路后,
蒙克终于碰到了一丢丢好运气。
靠着几笔赞助费和奖金,
他前往巴黎接触到了最前沿的艺术。
而此时蒙克老家的妹妹劳拉,
出现了精神分裂的症状。
《劳拉·蒙克》Laura Munch1882
随着病情不断恶化,
劳拉被送进了精神病院,
之后蒙克的父亲和弟弟也相继离世。
要不是事业还算顺利,
估计蒙克已经自杀八百回了。
然而不久一场被观众骂到关停的画展,
把蒙克的事业也踹进了谷底。
绝望中蒙克想起了几年前在老家,
和两个朋友散步时的场景。
奥斯陆峡湾海边,
黄昏的天空被染成了一片猩红色。
不远处是屠宰场和精神病院,
劳拉就被关在那里。
朋友们渐渐走远,
蒙克突然感到胸口剧痛浑身发抖,
听到了一声震撼宇宙的尖叫。
蒙克的日记手稿
蒙克将回忆中的感觉记录下来,
创作出一幅名为《绝望》的作品。
几个月后,
《呐喊》诞生了。▼
根据蒙克日记中描述的胸痛和发抖症状,
以及强烈的恐惧感和不真实感,
他很可能是经历了一次「惊恐发作」,
也被称为「急性焦虑发作」,
是焦虑症的一种典型表现。▼
《焦虑性》Anxiety1894
就像人情绪低落时看阳光都会觉得阴暗,
画中描绘的并不是现实,
而是被情绪扭曲后的景象。
海面和森林被处理成灰白色,
让夹在中间的陆地远山像是涌动的河流。
红色天空看起来格外诡异,
然而却是画中最接近真实的部分。
位于印度尼西亚的喀拉喀托火山,
在1883年7月爆发,
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火山喷发之一。
爆发释放的能量相当于2亿吨TNT炸药,
是广岛原子弹的13000倍。
2018年喀拉喀托火山再次爆发时的场景
当时火山灰喷到8万米高空,
让全球的平均温度下降了0.6摄氏度。
尘埃在大气中不断扩散,
许多地方都出现了血红色的日落。
那为啥蒙克会把中间的尖叫男,
画得跟鬼一样呢?
据说是参照了1889年,
巴黎世博会上展出的秘鲁木乃伊。
这些出土于查查波亚斯雨林的木乃伊,
几乎都保持着统一的蜷缩姿势,
双手贴在脸部周围,
与《呐喊》中的尖叫男相似度极高。▼
蒙克同时使用了蛋彩、油彩和色粉作画,
不同材质的颜料混在一起,
让画面产生一种混乱无序的张力。
让人一看就觉得,
画这画的人肯定是疯了。
左侧两个不知是走近还是走远的人影,
显得格外悠闲淡定。
他们和前面的尖叫男形成了强烈对比,
暗示了这恐怖的景象,
其实只存在于尖叫男自己的脑子里。
而这份痛苦绝望对其他人来说,
根本无关紧要。
和《绝望》中相比,身后两人被处理得更有疏离感
很多人误以为《呐喊》是凡高的作品,
可能是因为他和蒙克年纪差不多,
而且过得都比较惨。
然而只要稍微分辨一下,
就会发现他俩从画风到三观,
都完全不沾边。
凡高把所有热情和生命力都留在了画里,
37岁就自杀英年早逝。
而蒙克画下的都是些负面情绪,
把生命力全留给了自己。
他活到80岁获得过各种荣誉,
才在一次意外中染病去世。
蒙克75岁时在工作室
所以说做人呢最紧要就是开心,
不开心了也没关系,
都画下来,
可以留着以后跟人斗图啊~
前头聊画的时候,
咱明里暗里说了不止一次,
画《呐喊》的人像疯子。
这样的描述,
可能会点燃一些「道德警察」的怒火,
认为是对艺术大师的不尊重。
别急着开喷,
我们双方都冷静一下,
先来看看蒙克埋在画里的小彩蛋。▼
放大几倍之后可看到,
左侧天空有一行被颜料盖住的铅笔小字,
写的是「只有疯子才能画出来」。▼
在红外线照射下字迹更加明显
国家美术馆的工作人员经过字迹比对,
确认这就是蒙克本人写上去的。
所以「画画的人是疯子」,
可是大师自己先说的啊。
其实蒙克从30岁到47岁,
一共画了四个版本的《呐喊》。▼
分别是1893年的两版、1895年版和1910年版
今天聊的第二版《呐喊》,
曾在1994年被盗。
当时小偷索要100万美元赎金,
被博物馆拒绝,
画作7个月后才被警方追回。
而收藏在蒙克博物馆的1910年版本,
也曾在2004年被持枪劫走,
严重怀疑偷画的这几位,
根本不了解《呐喊》的地位。
要知道这种级别的画就算你能偷走,
哪个铁憨憨敢来接盘?
再说了,
勒索100万美金是瞧不起谁?
要知道1895版《呐喊》在拍卖行交易时,
可是卖了1.2亿美元啊!
其实其实,
除了刚才说的四个版本,
《呐喊》还有一个隐藏版本。
大家伙盘点蒙克的《呐喊》时,
很少提到这一版。
因为这幅石版画当年一次性,
就被印了30多张。
按照物以稀为贵的原理,
跟前面4幅显然不是一个地位。
下面小字写的是「我感到一声剧烈的呐喊穿破自然」
据说当年蒙克因为舍不得卖画,
才开始学习制作版画。
然而年纪大了之后,
却任由自己的作品风吹日晒。
有朋友看不下去建议蒙克好好保存,
他却一本正经的说:
「这些画应该学会保护自己」。
名画大IP传统彩蛋,
来看看又有哪些好玩的创意。
影视组上榜的有,
杰克船长、小丑和谢尔顿。▼
卡通组上榜的有,
辛普森、皮卡丘、莫迪和小黄人。▼
之前提到的张靓颖mv里,
出现过真人还原的《呐喊》场景。▼
扮演尖叫男的貌似就是张靓颖
如果你想的话,
还可以买个呐喊版尖叫鸡男,
感受视听双重沉浸式体验。▼
今天的「短颈鹿瞎说画」就到这里~
关爱生命,
积极斗图,
表情包都给你准备好了,
还等什么~?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