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十三个“世界海洋日”和第十四个“全国海洋宣传日”。大家都在呼吁“同一个地球,同一个世界,保护大自然和海洋生命。”那么,你对海洋真的了解吗?你知道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百分之几?世界上最淡的海是哪个?鱼有耳朵吗?什么鱼游的速度最快?对海洋破坏最严重、最普遍的污染是什么?
其实地球四分之三的面积被水覆盖着,海洋影响我们的天气,塑造气候,为人类提供食物。
尽管我们完全离不开海洋,但由于技术的限制,人类对海洋的了解还不到5%,比对火星的了解都少。
2018年的时候,英国首相特雷莎·梅访华,在中国签署了价值90亿英镑的商业协议,
她送给国家领导人的礼物,是售价仅15英镑由BBC制作的海洋纪录片《蓝色星球2》。
但这部片子却大有深意……
今天这套纪录片不但在腾讯全面登场,我们还找到了它原汁原味的配套科普书!
如果一年只能看一部科普纪录片,一定是它!
如果书架上要有一本海洋的科普,一定是它!
豆瓣9.9分顶格高评
BBC这部科普片,每个孩子必看
2017年10月,BBC联合腾讯视频、CCTV9,
经过近5年拍摄制作,遍及全球各地,125次探险,全球39个国家,水下拍摄时数长达6000多个小时。
海洋纪录片《蓝色星球2》一开播,即震撼全球,也受到中国观众的高度认可。
腾讯视频收看人次已达2.3亿,豆瓣上更是收获了9.9分的顶格高评。
它究竟有什么魅力呢?⬇️
原来纪录片是这么有格调!
原来海洋远远比想像的更神秘、更有趣!
现在《蓝色星球2》这套书在国内终于上市啦!
无论是自身阅读,还是给娃提审美,开眼界
此书都非常适合入手
推荐理由
2017年10月,BBC联合腾讯视频、CCTV9
经过近5年拍摄制作,遍及全球各地,
125次探险,
水下拍摄时数长达6000多个小时,
拍摄了这部震撼全球的海洋纪录片
《蓝色星球Ⅱ》
纪录片一开播,立刻震撼了全世界,番茄指数100%,腾讯视频收看人次已达2.3亿,豆瓣上更是9.9顶格高评。
这本原汁原味的同期书有以下亮点:
1、BBC科普神作《蓝色星球Ⅱ》纪录片同期书
2、创造多项纪录、刷新海洋认知的科普大书
3、颠覆性黑科技,突破海洋禁区的全新展示
4、4K全高清画质、精装双封面,推荐收藏
5、渗透青少年创新力、意志力等多种品质培养
创造多项纪录,刷新海洋认知
新鲜、有料、全新的第一手知识
《蓝色星球Ⅱ》的许多发现都是科学界前所未闻的,使人们对海底下生命的认识有了新的进展。
它首次到达南极地区未经探测的深海,创纪录地深潜1千米。
在那里,你会看到泥火山从裂缝中喷涌而出。
深海深处,却有着令你瞠目结舌的存在,这些海洋生物有着不同寻常的生活方式。
除此之外,这些发现让你重新刷新对海洋生物的认识。
不要总是说“鱼”没头脑:猪齿鱼是个聪明的捕食者,它可以利用碗状珊瑚砧板,砸开贝壳。做一个吃货,它确实有些盖世的本领啊!
100多年来,首次拍到萌萌哒
水獭成群的生活场景
海豚用柳珊瑚
来为自己的身体消炎治病
鸟吃鱼的历史也可以被改写:不要总说鸟吃鱼,有一种鱼就是专门吃鸟的。这种鱼叫珍鲹,它会计算飞鸟的轨迹,跃出海面,猎捕鸟儿。
可以自己变性别:这个就有趣了,最令人吃惊的是隆头鱼,体型最大的雌性能变成雄性,这样可以更好地遗传自己优秀的基因。
颠覆性黑科技,突破海洋禁区
这是一堂别开生面的高科技普及课
60年前,当第一次水下拍摄的工作人员潜入海底时,他装着100尺的胶卷,每次只能拍摄2分40秒就不得不重新换拍摄胶卷,还要回到水边减压,拍摄中麻烦不断。60年过后,水下拍摄机变得越来越小,不仅使用了数码技术拍摄视频,甚至可以在太阳光远远不能触及的深海中拍摄,科技让人类的探索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最新的潜水设备循环呼吸器不会产生声音和气泡,不会干扰到动物,能让摄制人员可以在海下更长久、更近距离进行观察。
探头摄像机,可以抓住海洋生物的动态,把微观的部分拍摄得更清楚。
微光摄像机能够在近乎彻底漆黑的海底环境下,捕捉到人眼几乎无法看到鲾鲼夜晚捕食的神奇画面。
独家研制的巨型球形摄像机,首次能够同时拍摄海上和海里的画面。
《蓝色星球Ⅱ》采用了最前沿的颠覆性技术,不仅能探索新领域,而且也让人类到达了海洋的禁区。
它会让孩子看到人类的局限性和更大的可能性,也让孩子看到在人类探索的进程中,学会用科技的力量改变世界。可以说,关于科技的创新是未来孩子要面临的大课题,要让孩子从小有这个意识。
史无前例的全新海洋真实图景
有人评价《蓝色星球Ⅱ》,是美得令人窒息,每一帧都可以做成壁纸,在《BBC全新4K海洋百科:蓝色星球Ⅱ》中,你就会感受到这种大片级的震撼效果。
采用4K超高清技术呈现的图片,有着身临其境的感觉。
因此你可以看到书中的海豹兄弟,细致到毛发的感觉,忍不住要去摸一摸。
据说,为了表现如此震撼的迷人画质,出版社更是找遍了北京的、南京的、徐州的、广州……十几家印厂,尤其是后期印刷时,反复追色,才有了这本书中的效果。这也如同这个历经5年制作出来的纪录片一样,充满了艰辛,只为了最好的呈现。
这不仅仅是一本叹为观止的海洋科普书
孩子在书中,还可以get到的这些技能
>>> 创新思维
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大自然教会了人类使用工具,同样也教会了人类如何思考。
比如这本书拍摄到了海狮吃金枪鱼的画面。要知道金枪鱼是个游泳健将,每小时高达65千米,想追上它比登天还难。可是聪明的海狮,把它们赶到一个狭窄的海湾里。
善于利用工具,善于想办法,也让人类最终站在了食物链的顶端。而未来的社会里,创新思维是每个孩子一辈子都要面临的课题。
在书中,创新思维不仅在动物的故事里,还有拍摄的镜头里,每一处对于最新科技的使用,无不展示了人类的创造力。
在海洋中,猎物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抓到的。在东太平洋家加拉帕戈斯群岛,海狮无法从体力上赶上可以快速游动的黄鳍金枪鱼,要想猎捕它们,就必须要用些智慧了。这种金枪鱼在水下的速度非常快,每小时能够达到65千米,能甩掉大部分的猎手。海狮却会设置陷阱,把黄鳍金枪鱼赶进一个狭窄的海湾里,堵住出口,金枪鱼就再也无法逃脱了。这样,大脑发达的海狮靠智慧赢得了速度比自己更快的黄鳍金枪鱼。
>>> 合作意识
这一幕会令你看呆。
在海底世界中,两个物种间的合作你可能还是第一次看到,就像书中的这一幕,跨越有脊椎和无脊椎动物之间的分歧,一只章鱼和一只鳃棘鲈达成一致,鳃棘鲈使用了“头手倒立号”的手语,简直配合得天衣无缝。
合作的不仅仅是它们。
在红海中,游动的珊瑚石斑鱼和巨人海鳗一起,但并非所有的鳗鱼都合作,所以打手势的石斑鱼也必须了解哪些鳗鱼值得寻求帮助,然后一次又一次地回去找它们。
多么有趣的自然界,多么有趣的“团队意识”,生物都可以懂得合作共赢,孩子看到后,当然也会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 探索精神
这些难得一见的画面,历时5年制作,125次探险,全球39个国家,6000小时水下拍摄,与其说这是动物的首次发现,倒不如说是人类打破自己的局限,不断尝试探索的开始。
▲可能随时遇到鲨鱼。
▲巨浪滔天里,生命会变得不堪一击
但是,这就是不屈的人类,因为探索又让人们不断往前。书中的每个画面,每个故事,对于孩子来说,都是一堂关于勇气、信念、力量的必修课。
>>> 系统分析
海洋是一个大系统,它是一个庞大的生物圈。
每一个结果可能并不是现象,而是背后更深层的原因。在澳大利亚大堡礁的蜥蜴岛下,有一处“幽灵珊瑚”,它已经大面积白化。
珊瑚的食物是藻类,它的颜色就是藻类的颜色,但是当海洋气温变暖后,海藻就会释放毒素,珊瑚就开始驱逐藻类。当藻类褪去,珊瑚就开始白化,久而久之,珊瑚就会死去。白化现象日趋严重,究其原因就是:厄尔尼诺现象。
对于大千世界的很多东西,都有一个系统,牵一发而动全身,这种系统分析的思维,就是让孩子看到现象后,去发现背后的本质。
>>> 相机抉择
海洋动物们同样也要面临着是在海底大都市珊瑚礁中生活,还是在贫瘠的远洋中生活。珊瑚礁中,食物多,同样也会引来众多猎手,风险也高。广袤的远洋,生存机率更大,食物往往匮乏。
真实的世界中,并不像习题一样,具有唯一的标准答案,利和弊总是如影相随。海洋跟人类世界一样,生存在其中的个体,都面临着选择和博弈。
>>> 危机意识
当你看到这张图片,你一定诧异,这只海鸟的肚子里,为什么那么多塑料垃圾?没错,这只鸟吃了一肚子垃圾后,因为堵塞了肠道而死。这些污染都来自人类。
同样,这只海龟错把垃圾袋当成了海母,在海洋中因为人类的污染,在海洋的各个区域,各种各样的人类垃圾正在危害着海洋生物,也在影响着人类自己。
幽灵城堡、酸海、逐渐上升的海面……都在提醒着人类要审视自己的行为,也要克制自己的行为。毕竟如果地球都不在了,人类又何去何从呢?
具体看看这本书
更多了解看这里
>>> 内容的两个维度
其次,从空间的纵向角度上,主要讲述了同一片海洋的不同风景:海岸线、珊瑚礁、海洋中的丛林、远洋、深海等具体的海洋生物。
日光区、暮光区,到午夜区,从海岸到远洋,从北极到南极,《蓝色星球Ⅱ》通过讲述令人动容的海洋生命故事,系统地介绍了海洋知识,也直视了令人担忧的诸多问题:塑料污染,已足以让海豚母乳的毒性能直接杀死小海豚;二氧化碳排放的上升,不仅加速珊瑚的白化,破坏海洋生态,也将使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人类城市。由于人类的活动,整个生态系统处在崩溃的边缘。
>>> 值得珍藏的品质
这本书是有两个封面的精装书。
精致大气的的外包装设计
布纹纹理内封
奢华烫金工艺
高清大图画质
人类对于海洋的探索远远没有停止,因为它的博大我们谦卑,对它的多样性而激动,为海洋生物的智慧赞叹不已,但是也为海洋的未来深感忧虑,就像这位91岁的大卫·爱登堡所说的那样:“在人类的历史上,我们正处于一个独特的阶段。之前,我们从未察觉到自己正在对着个星球的所作所为,也没有去改变这一切的动力。毫无疑问,我们有责任去呵护我们的蓝色星球。人类的未来,地球上所有生命的未来,现在都取决于我们人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