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说了解地震的直接成因,您要知道这个理论岩石雷德形变应力错动

地震的成因是由于板块运动,那板块运动又是如何促使地震发生的呢?

针对这个问题,今天就来讲讲地震发生的直接原因吧~

地震是如何发生的?

也就是说

地震发生的机制是怎么样的?

△ 国际著名地震学家、地质学家美国雷德

(Harry Fielding Reid,1889——1944)

美国地质学家雷德

(Harry Fielding Reid,1889——1944)

美国旧金山大地震的研究

及与此类似大量的观测事实

特别是对地震前后的大地测量结果的研究

在1910年提出了

关于地震直接成因的弹性回跳理论

按照板块大地构造学说,大多数地震都发生在岩石层中。当岩石层因构造运动而变形时,能量以弹性应变能的形式贮存在岩石中,直至在某一点累积的形变超过了岩石所能够承受的极限时就发生破裂,或者说产生了地震断层。

破裂时,断层面相对着的两侧各自回跳,或者说,反弹到其平衡位置,贮存在岩石中的弹性应变能便释放出来,释放出来的应变能一部分用于克服断层面间的摩擦,然后转化为热能;一部分用于岩石破裂;还有一部分则转化为大地震动的弹性波能量。

△ 关于地震直接成因的弹性回跳理论(示意图)

(a)原始状态;(b)应变积累;

(c)断层滑动(地震);(d)应变释放

这就是雷德根据他对1906年美国旧金山大地震以及1892年印尼苏门答腊地震的研究,提出的关于地震的直接成因(地震机制)的弹性回跳理论的简要说法。

01

大地形变的发生

地震前,该地区曾经有过两期三角测量

第一期在1851——1865年间

第二期在1874——1892年间

地震后(1906——1907年间)

做了第三期三角测量

根据这些测量可知

在第一期至第二期测量期间,远离断层的西侧的点相对于远离断层的东侧的点朝北移动了1.4米。

在第二期至第三期测量期间,移动了1.8米。

这就是说,在1851——1865年至1906——1907年的大约50年间,断层的东、西两侧已经发生了3.2米的相对位移。

在地震时,断层的东、西两侧突然发生相对错动。

这些情况如下图所示。图中的A'O'C'线在第一期测量时是直线,在第二期测量时位移到了A"Q'C'的位置。地震后,这条直线断成两段,一段是A"B',另一段是D'C'。A'O'C'的弯曲和断裂说明了形变早在第一期测量前就已经发生。

△ 用已得出的弹性回跳理论

在第一期测量时是直线的A'O'C'在第二期测量时位移到了A"Q'C'的位置。地震后,第三期测量发现A"Q'C'断成两段A"B'和D'C'。A'O'C'弯曲成A"Q'C',以及A"Q'C'断裂成A"B'和D'C'说明了形变早在第一期测量前就已经发生

02

弹性回跳的发生

为了说明这些运动,雷德提出。断层区的物质是弹性的,所以从 A'O'C'变到A"Q'C'时的缓慢形变使得弹性应变能密度以及未来的断层面上的剪切应力增加,直至达到某一破裂点时就发生破裂。破裂时断层的两侧在其弹性应力的作用下回跳,或者说,反弹到无应变的位置。

雷德当时就已认识到,在整个断层面上,应力不可能同时达到破裂点。破裂先发生于某一个小区域,它使得邻近区域的应力增加,导致破裂过程以小于周围介质的纵波速度扩展。

这一破裂过程如下图所示。图中(a)上的粗线表示一个垂直于地面的断层面与地面的交线。地面上的一系列垂直于断层的平行的测线表示地震发生之前的无应力状态。

△ 用弹性回跳理论解释地震破裂过程

(a)地震发生之前的无应力状态;

(b)临近发生地震时;(c)断层开始滑动;

(d)断层面两侧的岩石回跳到各自的平衡位置

临近发生地震时,这些测线变形到图中(b)所示的位置。

图中(c)表示在小箭头所示的地方开始发生断层滑动,于是给断层面的邻近区域添加了额外的应力。

结果,因形变而弯曲的测线迅速地、连续地回跳到图中(d)所示的平衡位置。

这就是地震破裂过程。

形变传播的速度就是纵波或横波速度。破裂面的扩展是在断层滑动引起的附加的应力作用下发生的。从因果关系考虑,可以判定破裂扩展的速度应低于纵波速度。

△ 1906年美国旧金山大地震时一个农庄的篱笆发生错动

上图是美国旧金山大地震之后拍摄的在伍德维尔(Woodville)西北面大约1千米的一个农庄的篱笆在地震时被发震断裂所错断的情况。地震时,篱笆西部(图中近处)相对于东部(图中远处)向北(由右至左)移动了大约2.6米,篱笆接近于断层迹线时突然转向,篱笆直线部分的总位移约为3.3米。

△ 1906年美国旧金山大地震时

加州加勒西哥东部橘树林中断层滑动的情况

上图则是美国旧金山大地震时在加州加勒西哥东部橘树林中断层滑动的情况。

按照弹性回跳理论,地震的发生是因为在地下岩石里的应力不断积累。原先没有发生形变的岩石,因为地下岩石块体的相对运动,使得岩石发生了形变。原来是平直的线,逐渐弯曲,直至发生地震。震后,破裂面两边的岩石就要回跳到它原先没有发生形变的位置上。

所以,这就是篱笆西部相对于东部会向北错动的原因啊!

是的,这就是地震发生的机制。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关于防震减灾主题班会教案(精选11篇)常见灾害及预防自救、自护常识 三、活动过程 Ⅰ、活动背景 ①、各小队相互交流,了解地震的成因。 ②、播放地震成因影片。 ③、学生出示搜集到的有关地震知识。 学生1:地震是指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大部分地震的发生与地质结构有关。在jvzquC41yy}/qq6220ipo8pcqunj1sncqct06<67394ivvq
1.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活动总结(8篇)这次讲座不仅让师生们了解了地震的成因及过程,更受到学生的欢迎,较好地宣传了防灾自救知识。同时,师生们也知道了发生地震等紧急情况如何去应对。 4、开展全校性应急疏散演练 由后勤、教导处、德育处联手根据学校教学楼结构和班级分布特点,制定相应的防震应急疏散预案,并组织师生学习。认真落实责任分工,当堂任课教师为各jvzquC41yy}/eqnpgukk{7hqo1nvqmtpi|uoisng15;47@3jvor
2.地震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按照地震的不同成因,我们可以把地震划分为四类(划分依据来源于《普通地质学简明教程》,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出版): 1.构造地震:构造地震发生的原因,是地下岩层受地应力的作用,当所受的地应力太大,岩层不能承受时,就会发生突然、快速破裂或错动,岩层破裂或错动时会激发出一种向四周传播地地震波,当地震波传到地表时,jvzquC41yy}/|‚gcpi4dqv4swgyukxs139j:7@7957jf8k9eh7;42A95927:4B>:0jznn
3.详解云南青海地震:处不同断裂带不做关联性分析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测定,2021年5月21日21时48分在云南大理州漾濞县(北纬25.67度,东经99.87度)发生6.4级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5月22日2时4分,在青海果洛州玛多县(北纬34.59度,东经98.34度)发生7.4级地震,震源深度17千米。 两次地震成因为何,有何关联?监测显示,两地地震发生后一天之内已发生多次余震,还会不会有新jvzq<84yyy4djrscpg}t0lto1o5tj872435176761;:96:980unuou
4.5.5级地震,为何震感传得这么远?经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8月6日2时33分,在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发生5.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多地震感明显。 此次地震成因是什么?后续需注意哪些问题?记者就此专访了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创院院长、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徐锡伟。 此次德州地震如何研判成因? jvzquC41pg}t0‚hyd0ipo8724531:8581euovnsva7824<6530n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