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地震的成因及作用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表格式)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文币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1、第第 3 课课地震的成因及作用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教材 P2628) 授课时间:_累计_1_课时 课题地震的成因及作用课型新授课 教学 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地壳运动是地震发生的原因。 2.知道地震的发生会使地表形态发生巨大变化。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通过模拟实验,探究地震形成的原因。 2.能够通过阅读资料、观察图片,分析地震给地表带来的改变。 3.能够制作关于抗震防灾的手抄报,宣传抗震防灾的常识。 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 1.保持对地震现象的探究热情,乐于参加模拟实验。 2.能基于证据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 认真倾听他人意见, 形成集体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

2、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了解科学技术可以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知道抗震防灾的基本常识。 教学 重难点 重点:重点:理解地壳运动是地震发生的原因。 难点:难点:通过模拟实验探究地震形成的原因。 教学 准备 为学生准备为学生准备:泡沫小盒、保鲜膜、泥土、水、小铲子、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班级记录表。 流程教学设计二次备课 聚焦 1.引入: 展示本课首页的图片, 图片呈现的是地震后公路的路面被破坏, 出现了隆起、断裂等现象。 2.提问:地震是怎样形成的?(预设:因为板块相互碰撞摩擦。)地震发 生时的情景是怎样的?(预设:小地震时,身边的物品会微

3、微颤动,大 地震时,房屋可能会倒塌;地震发生时房屋会倒塌,地面上的物体会 晃动,让人措手不及。)地震会给地球表面带来哪些改变呢?(预设:地 震会让地球上的物体有微小的移动;地震会使地层构造发生变化,形 成高原、海沟、裂谷、山脉。) 3.揭题: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为“地震的成因及作用”。(板书:地震的 成因及作用) 【设计意图】路面的真实情景使学生对地震造成的影响有了一个初步 的感性认识,并由此提出本课聚焦的三个问题,帮助学生实现从感性 认知到理性思考的过渡。 探索 与研讨 探索一:了解地震的成因 1.交流:指导学生小组交流对地震成因的看法,有依据地猜测地震形成 的内部原因。 2.展示:全班展示交流

4、,将学生提出的假设整理后记录在黑板上。 3.出示:课件出示断开的泡沫小盒、保鲜膜、泥土、水、小铲子,引导 学生小组讨论模拟实验方法。 4.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活动并完成活动帮助卡。(教学提示:两半 拼接的小盒代表地壳中的两个板块,铺在小盒中的泥代表岩层,拉开 或挤压是模拟岩层受到的作用力。)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猜测成因、搜集证据、建构解释三个过程, 知道地壳运动是地震发生的原因。 探索 与研讨 探索二:了解地震发生时的情景及给地表带来的变化 1.提问:你们知道地震发生时有哪些现象吗?(预设:地震时,房屋在 摇晃。)是从哪里了解到的?(预设:从电视或网络上了解到的。)地震 会给地形地貌带来

5、怎样的改变呢?(预设:地震会使地表出现塌陷;会 引发泥石流。) 2.布置任务:指导学生阅读资料并完成活动帮助卡。 3.研讨汇报:研讨汇报:指导学生分组汇报,其他小组补充。 探索 与研讨4.小结小结:组成地球岩石圈的六大板块在不停地运动,板块边缘构成了地 球表面的活动带,是火山、地震的高发地区。板块会相互碰撞、彼此 分离,在这样的过程中,地壳或岩石圈会发生机械变形、变位,比如 升降、漂移、褶皱、断裂等。 5.交流:交流:指导学生分享地震发生时自救与互救的方法。 拓展 与小结 小结:地壳运动是地震发生的原因。地震的发生会使地表形态发生巨 大变化。地震发生时,应尽可能迅速地撤离到空旷地带;来不及撤离

6、 时,可暂时躲在卫生间等小开间的墙角(蹲下,抱头或用枕头等柔软 物体护住头部) ; 撤离高层建筑物时不要乘坐电梯, 不可选择跳窗逃生。 板书 与设计 教学 反思 亲历地震的学生只是少数,只凭借教材上的几个事例和图片,还 不能使学生对地震有较深刻的认识。所以在教学时,首先展示地震后 的路面的图片,聚焦问题:“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地震发生时的情景 是怎样的?会给地球表面带来哪些改变呢?”帮助学生实现从感性认 知到理性思考的过渡,使他们带着明确的学习目标进入探究地震现象 的学习活动中。然后按照“由内部原因到外部现象,再回归生活实际” 的顺序进行 3 个探索活动:了解地震的成因;了解地震发生时的情景 及给地表带来的变化;搜集地震发生时自救及互救的相关知识并制成 海报,回归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同 时树立热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最后,结合探索环节的相关活动 进行研讨,引导学生尝试运用本课中获得的证据建构更加科学严谨的 解释,帮助学生结合实验现象及了解到的真实情景发表自己的意见, 从而达成本课的各项教学目标。 课后 作业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THE END
0.《地震》教学反思课虽然上完了,但我深深知道:以后的路还很漫长,课堂上,老师应该把课堂这个大舞台交给学生,让他们有机会吐露心声,让他们无拘无束的说。老师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学生的体会得到升华。 《地震》教学反思2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求是:“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jvzq<84vgciig{3twk}fp7hqo1yik‚tpiykofjsi1lobqzghcttk8:228=10qyon
1.《地震》教学反思《地震》教学反思1 地震这节课的课型和火山的课型差不多都是实验探究的课型。但是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不容易进行猜想地震的原因。因为在上课的时候,我们给出的图片都是或者相关地震的视频,但是我们看到的都是地震形成的破坏的外在情况,这样学生根据这些现象进行才是,确实有些难了。我想想虽然猜jvzquC41okv/t~nygp4dqv4lkcuywnkcpuo04@56698/j}rn
2.地震教学反思范文(通用12篇)地震教学反思 3 《火山和地震》这部分内容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没有切身感受。学生对这部分内容了解的很少。学生对火山地震的了解仅仅是依靠电视等媒体的传播,对火山地震的形成原因等具体内容的了解不深入。可是学生对此又非常感兴趣。因为一提到火山地震,尤其是2008 年的汶川大地震,学生马上就会想到火山地震给人类带来的jvzq<84yyy4vpsx0eqs0hjsygp}bpp4lkcuywnkcpuo0496;27753>9:73e32=59364ivvq
3.防震安全教育教案反思(精选17篇)通过谚语、图片、游戏等方式使幼儿基本掌握地震突发事件时逃生和自救技能,让幼儿掌握来不及逃离情况下如何躲避地震伤害的本领,达到教学目的,效果很好。 延伸 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讲给家人听,或者考一考他们防震知识。 防震安全教育教案反思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知道发生地震时应如何应变,掌握好逃生的技巧。 jvzquC41yy}/fr~khctxgw3eqo5gcw|gp1gos~fpiqth|~tlkj{b1A;352=60qyon
4.《地震》教学反思《地震》教学反思3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是师生互动、交流、合作的过程。课堂上教师是应成为学生们学习的助手,学生应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地震的威胁》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制作了相应的多媒体课件,通过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资源,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信息技术和地理教学融为一体,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jvzquC41yy}/jjtlqd7357hqo1pjcx}wghgour4424:1999135?67:>0jv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