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夏之年:坦博拉火山的大爆发,躺着中枪的法兰西

1816年之所以被法国人称为'无夏之年'其原因要追溯到1815年。提到1815年,大部分人想到的就是拿破仑的滑铁卢,这是大事件么?是的,但只是之一。如果单从破坏力角度来说,1815发生在印度尼西亚的火山大爆发造成的损失绝对要数倍于拿破仑战争。因为无论是什么样的战争都是可以停也可以谈的,而且即便是战争也是要有经济考量的,19世纪的军事家一般都不竭泽而渔,说白了就是对手投降了就行了,你有条件投降也没问题。

但火山爆发不一样,因为人类不可能和大自然谈判。而且火山爆发尤其是1815年的这次是极为猛烈的,这次火山爆发造成了当时全球性的气候异常,到了1817年初都不见好转。在这次危机中受影响最大的欧洲国家就是法国。原因很简单:拿破仑战争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本来好不容易停战了,结果又碰了个大天灾,当时的法国想好都难。

坦博拉火山位于印度尼西亚的森巴瓦岛(Sumbawa)上,在著名的爪哇岛东部。1815 年4月5日,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轰鸣,坦博拉火山爆发了。时任殖民地代理总督的托马斯·斯塔姆佛尔德·莱佛士(Thomas Stamford Raffles)对此叙述如下:

'岛上居民听到了几声爆炸,之后几乎每隔一刻钟就传来一声类似的噪音,以致周边的军队以为据点被攻击。6日以后太阳开始被浓雾包裹,天气湿热难耐,空气稠密浓重,似乎预示地震的来临。此后几天爆炸声偶尔传来,但不及早前猛烈与频繁,火山灰不断落下,但数量不大。'

然而莱佛士总督叙述的只是火山爆发的前奏,更可怕的还在后面。4月10傍晚,火山再次喷发,且规模越来越大,爆炸的次数也越来越多,大量火山灰笼罩了整个印度尼西亚,能见度几乎为零,剧烈的地震也随之而来。4月12日10点到11点印度尼西亚群岛已经不见天日,空中的火山灰层厚度达到了2英寸,相当于一本书的厚度,基本上已经算是把太阳挡得结结实实了。

坦博拉火山的这次爆发可以说是惊天动地的,火山在爆发前原本的海拔高度为 4000米,而这一次大爆发就把它的海拔高度直接削到了2950米,这是千年以内喷发能量最大和喷发物最多的一次火山爆发。其爆发威力在美国东北部、新英格兰、加拿大沿海地区甚至北欧都能被明显察觉,坦博拉火山1815年的大爆发给当时的全球都带来了灾难性的气候影响。

美国开国元勋本.杰明.富兰克林 ( Ben Jamin Franklin)是第一个提出火山爆发会带来跨地域气候影响的人,并且还对此进行了相对深入的研究。1784年5 月,整个欧洲和美国部分地区都出现了旷日持久的'干雾'现象,且即便在当年夏季天气依旧极端寒冷,富兰克林为此进行了调查并撰写了论文,认为全欧洲的异常气候与冰岛火山爆发所产生的火山灰有关。

1815年的大爆发后,坦博拉火山60公里半径内的气温立即急剧下降。随后,印度的马德拉斯也出现了气温骤降。要知道,火山爆发一般会喷射大量的二氧化硫。后世科学家在南极和格陵兰两个地点抽取冰芯样本,测试其硫酸盐的浓度。检测结果表明,坦博拉火山喷发时产生的硫酸盐总量是500年来最多的。

坦博拉火山爆发所引起的气候灾难是全球性的,即便是相隔万里的欧洲也不例外。1815年9月初至10月初,伦敦大气中硫化物含量突变,导致使光照发生异常,日落呈现粉红色光晕。英国画家威廉·特纳也受此启发,日落时绚丽的光影在他的很多传世之作中都有出现。1816 年夏天,整个欧洲被低气压包围,气温骤降,农作物几乎就是颗粒无收,粮食价格飞涨。

同年,美国再次被富兰克林曾观察到的'干雾'(dry fog)笼罩,人们甚至可用肉眼直接看到太阳黑子的活动。英国的伦敦和德国的德累斯顿甚至发生了'月全食'现象。当然,这种神奇的天像往往会给文学家和艺术家带来灵感,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雪莱( PercyBysshe Shelley)和雪莱的爱人玛丽·歌德温(Mary Godwin)于 1816 年结伴游历日内瓦,见证了当地阴雨连绵且无比寒冷的夏天,并关注到阿尔卑斯山不化的积雪。拜伦受此激发创作《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Childe Harold's Pilgrimage),玛丽·雪莱则据此构思了科学怪人弗兰肯斯坦(Frankenstein)这个经典角色。这也可以说是浪漫主义文学家沮丧和无奈的表现吧。

当时的欧洲拥有完整的近代观察仪器和档案体系,坦博拉火山爆发引发的气候变化在大部分欧洲国家都被系统地记录下来了,但法国除外。虽然自 1778 年起法国王家医学学会(la societe royale de medecine)就开始记录巴黎每日的天气状况,留下了较完整的气压、气温、天象、降雨、风力和湿度等等可以说是面面俱到的记录。但后来因为长年的战争,所有的工作都被中断了。在拿破仑战争结束后,法国政府的官报是法国民众了解气候状况的唯一渠道。在法国,1816 年被称为'无夏之年',这一年的夏天甚至被称为'腐烂之夏'。

当然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很多的,最重要的肯定是火山的爆发无误了,但拿破仑也得背锅。要不是因为战火席卷了整个欧洲大陆,就算天气异常,法国政府也能立刻拿出人力物力来应付灾难。而且,对于在当时的法国甚至整个欧洲来说,谁也不认为印度尼西亚的火山爆发能给千里之外的自己带来什么灭顶之灾。

也就是在这些情况下,1816—1817年法国农业生产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具体言之,就是过多的雨水使谷物结穗不足,使小麦中最有营养的部分腐烂,使打谷过程中麦皮与麦子无法分离,形成了过多废弃物。怪异的天气又让牧草、面粉和土豆难以保存。当时法国内政部草拟的《1815年底-1816年5月各省收获产品和播种状况表》记录了法国遭遇的极端天气:上阿尔卑斯(Hautes-Alpes)、康塔尔(Cantal)、布列塔尼大区的伊勒.维莱讷(Ille-et-Vilaine)、北海滨(Ctes-du-Nord)、摩尔比昂(Morbihan)遭遇了严冬;奥恩(Orne)、萨尔特(Sarthe)这两个地方直到4月天气依旧寒冷无比;在瓦兹(Oise)、塞纳.马恩(Seine-et-Marne)大雨天气一直持续到 5 月;索姆(Somme)一代4月急降的冰雹使谷物损失惨重。被划作军事区的洛林(Lorraine)也未能幸免,近乎四分之一的农用土地遭冰雹袭击。瓦尔地区在1815年当年经历了极寒冬季,热尔(Gers)一代在1816年3月遭冰雹袭击。总而言之就是四个字——损失巨大。

当时几乎不报道天气的法国《导报》甚至破例刊登了一则消息:'在南锡(Nancy)及其周边村庄,人们在8月5日遭遇了'令人生畏'的暴雨。暴雨过后几分钟,大颗粒的冰雹降下......部分地区颗粒无收。小麦、大麦、燕麦、蔬菜、葡萄,甚至树木都感受到了这场飓风的暴烈。南锡城里大量的玻璃被巨如鸽卵的冰粒击碎,这种冰粒坚固如石,且融化缓慢。'

多雨的天气导致了内河泛滥成灾,河道无法开放运粮,甚至影响了磨坊的运作。1816 年塞纳河洪水泛滥,导致当时的法国政府就算从海外进口谷物无也法顺利运至磨坊,谷物供应告磐,磨坊无粮可磨只能无奈停业。 8月,河道众多的伊泽尔地区(Isere)经历严重水患,包括罗讷河及其支流在内的多条水道洪水泛滥。同时,摩尔特省(Meurthe)的四个州遭暴雨袭击,收成严重受损。当时的法国勒紧了腰带也只能掏出11万法郎的救济款(拿破仑战争所致)。

面对灾难,法国已经十分无奈了,1815年战败、1816年天灾到了1817年总归会好起来吧?然而上帝并没有眷顾作为天主教国家的法兰西,1817年早春,干燥的气候和突如其来的虫害使谷物及其他农作物受到灾难性影响。3月,气候原本已经开始变得温暖湿润了,政府与民众都翘首期待着好收成和谷价的回落。不料进入4月以后,天气又急转直下,突然变得干燥和阴冷甚至发生大规模霜冻。在洛泽尔(Lozere)和阿韦龙(Aveyron),竟然出现了9月飞雪之奇景。1817年的法国官方的记录和报告中几乎全都是绝望和咒骂之词。

坦博拉火山的爆发明显改变了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的气候,当时法国人口较多,且本身是一个产粮国,法国的粮食一方面供给本国,另一方面又大量出口赚取资金。法兰西一代的气候总体上是稳定的,一个地区的气候环境可能几十年都是一成不变的,但这次气候异常无异于将整个西欧拉入了严冬。这次气候突变的损失对于法国来说比拿破仑战争有过之而无不及。

参考文献

《'气候—危机'模式再探——以法国无夏的1816年为例》【J】周小兰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M】

《法国史》【M】乔治.杜比

《火山喷发与气候变化》【J】三上岳彦;李景生

The effect of the Tambora eruption on Swiss flood generation in 1816/1817【J】Rössler Ole,Brönnimann Stefan

THE END
0.随机事件概率赌博泊松分布lclc如地震、火山爆发、特大洪水、意外事故等等 由泊松定理,n重贝努里试验中稀有事件出现的次数近似地服从泊松分布. 三、泊松分布产生的一般条件 在自然界和人们的现实生活中,经常要遇到在随机时刻出现的某种事件.我们把在随机时刻相继出现的事件所形成的序列,叫做随机事件流. jvzquC41yy}/ewgnqiy/exr1ne}ptm4r17>6;9770jznn
1.汤加大灾,想起嘉庆二十年那场大爆发!英国7月份降雪,德国那年8月就开始入冬了,原本应是夏天的时节却草木结霜,河流结冰,大多数农作物被冻死,据说欧洲大约有超过20万人死于无夏之年的这一场严重饥荒。坦博拉火山爆发对北美洲的影响同样巨大,特别是在北美的东部,一份报告显示,1816年6月6日的降雪达到了15厘米。气候异常造成美国农作物大面积歉收,粮食的jvzquC41gzvpt}3ujqhtg{{gt0ipo8yqwvobq8mvon556<6:60nuou
2.文化观察丨火山爆发让最年轻岛屿消失汤加的神话中也有一棵神树|汤加原标题:文化观察丨火山爆发让最年轻岛屿消失 汤加的神话中也有一棵神树 从2015年到2022年,世界上最年轻的岛屿过完了它的一生。 洪阿汤加-洪阿哈阿帕伊岛火山岛,虽然从现有的火山物质来看,早在公元前就曾经有过喷发的历史,但它一直到2009年才作为海底火山有“冒头”的迹象,而且在2015年冒出水面之后不到7年,便再次回到了水面之 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kl|14283/96/465eql2km{gntv93:<94A3ujv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