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研究首次发现汤加火山爆发激发的深海内波现象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院况简介

院领导集体

侯建国

吴朝晖

孙也刚

周 琪

汪克强

丁赤飚

何宏平

孙晓明

王 华

文 亚

王大同

机构设置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科技专项

中国科学院院级科技专项体系包括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重点部署科研专项、科技人才专项、科技合作专项、科技平台专项5类一级专项,实行分类定位、分级管理。

文化副刊

诗 歌

书 画

摄 影

散 文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海洋学报》封面。课题组供图

海洋内波振幅可超200米,传播距离达几百公里,主要在水下生成和传播。内波传播过程中会伴随波致流,因此产生强烈的剪切力,从而对海洋生态环境、海上工程和水下航行、通信等具有重要影响。内波通常是由于潮地相互作用和内潮演化机制等生成,并且主要在全球大陆架附近海域生成和传播。研究团队利用多源卫星图像首次发现了由太平洋汤加火山爆发而激发的深海内波。

据介绍,汤加火山位于太平洋西南部,1月15日汤加火山爆发,向海洋和大气中释放了大量能量,并激发了海啸。静止轨道卫星捕捉到了汤加火山的爆发全过程及其在全球激发的大气震荡。本文利用卫星图像,发现了由汤加火山爆发而在北部Tonga岛屿附近激发的海洋内波,生成的内波波峰线长达67公里,传播速度约为1米/秒,具有典型的内波特征波长尺度。该研究表明,火山爆发不仅会导致大气波动,也会在海洋中激发内波等动力过程。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