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屹视线】教育·人文·名家文摘
愚人节那些离谱的玩笑
美国时间今天,4月1日是愚人节(April Fools' Day)。
这个新闻标题是:“今天美国4月1日,彭博社(Bloomberg)撤销捐款,医学院免费学费消失”。
2018年,布隆伯格向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捐赠了创纪录的18亿美元,用于支持本科生的经济援助。这是有史以来美国大学收到的最大单笔捐款之一。
2024年2月,布隆伯格宣布向四所美国医学院捐赠总计6亿美元,旨在为低收入学生提供免费学费。这些医学院包括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等。这一计划的目的是减轻医学生债务负担,吸引更多人进入医疗行业。
这些捐款是布隆伯格慈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且通常伴随着长期承诺和详细的法律协议。因此,“撤销捐款”这样的举动不仅罕见,还需要明确的理由和程序。
所以,这个爆炸性新闻,是不是愚人节的今天,有人在开的大玩笑呢?
关于愚人节的确切起源,历史学家至今没有达成一致意见,但有几种理论被广泛提及。最常见的说法与16世纪法国的历法改革有关。
1539年,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颁布了《鲁西永敕令》,将新年的日期从复活节前后的3月底或4月初改为1月1日。
然而,当时信息传播缓慢,许多人并未及时接受这一变化,仍按旧习在春季庆祝新年。这些坚持旧历的人被戏称为“四月傻瓜”(April Fools),并成为嘲笑的对象。
人们开始在4月1日互相捉弄,送假礼物或制造混乱,这一习俗逐渐演变为愚人节。
另一种理论认为,愚人节可能与古代春季节庆有关,例如罗马的“希拉莉亚节”(Hilaria)或印度的“胡里节”(Holi),这些节日都涉及嬉戏、装扮和恶作剧。此外,中世纪欧洲的“傻瓜节”(Feast of Fools)也可能对愚人节的形成有所影响,这个节日允许人们暂时颠倒社会秩序,尽情胡闹。
无论起源如何,愚人节在18世纪的英国变得更加流行,并通过殖民传播至北美和世界各地。如今,它已成为一个跨越文化的节日,媒体、企业甚至个人都会参与其中,制造出越来越离奇的恶作剧。
历史上那些离谱的愚人节玩笑
瑞士面条树(1957年,BBC)
塔科钟买下自由钟(1996年,美国)
1996年,塔科钟(Taco Bell)在多家美国报纸上刊登广告,宣称他们买下了费城的自由钟,并将其改名为“塔科自由钟”。广告还称这是为了减少国家债务。愤怒的民众纷纷致电国家公园管理局,直到中午塔科钟才承认这是玩笑。
重力消失(1976年,BBC电台)
天文学家帕特里克·摩尔在BBC电台宣称,4月1日上午9:47,木星、冥王星和地球的罕见对齐将导致地球重力暂时减弱。他鼓励听众跳起来感受“漂浮”。许多人声称真的感觉到了异常,后来才发现这是恶作剧。
比萨斜塔倒塌(1960年,意大利报纸)
一家意大利报纸报道,比萨斜塔因结构老化在4月1日凌晨倒塌。消息迅速传开,游客和官员惊慌失措,直到报社澄清这只是愚人节玩笑。
尼斯湖水怪现身泰晤士河(1972年,英国)
《伦敦晚报》刊登照片,声称尼斯湖水怪被发现在泰晤士河游泳。照片显示一个模糊的怪物身影,引发热议。后来证实,这是用玩具潜艇和橡皮泥制作的假象。
谷歌鼻闻搜索(2013年,谷歌)
谷歌推出“Google Nose”,声称用户可以通过屏幕闻到搜索结果的气味,还提供了一个测试视频。许多人尝试嗅自己的电脑屏幕,直到发现这是愚人节创意。
冰岛火山喷发彩虹(2004年,冰岛媒体)
冰岛一家电视台报道,一座火山喷发出了彩虹色的熔岩,配以绚丽的假画面。观众被这“自然奇观”震撼,直到节目结束才揭晓真相。
可口可乐变透明(1995年,美国)
可口可乐公司宣布推出“透明可乐”,并展示了一款无色的饮料。许多消费者信以为真,直到公司承认这是愚人节营销。
大英博物馆发现独角兽骨骸(1970年,英国)
大英博物馆发布声明,称在苏格兰挖掘出一具独角兽骨架,并计划展出。许多人赶去参观,却发现只有一张“愚人节快乐”的卡片。
瑞典彩色电视(1962年,瑞典)
瑞典唯一的电视频道(当时仅黑白)宣布,只要用尼龙袜套在电视屏幕上,就能看到彩色画面。数千人尝试后才发现被骗。
百慕大三角消失(1980年,美国报纸)
一家美国报纸报道,百慕大三角的神秘区域突然消失,船只和飞机不再失踪。读者震惊之余,才看到末尾的“愚人节”提示。
飞行的企鹅(2008年,BBC)
BBC发布一段视频,展示一群企鹅在南极起飞,飞往亚马逊雨林避寒。逼真的CGI效果让许多人信以为真。
汉堡王左撇子汉堡(1998年,美国)
汉堡王在《今日美国》上刊登广告,推出专为左撇子设计的汉堡,声称配料旋转了180度。许多顾客真的去店里要求购买。
火星人入侵新泽西(1938年,美国,延伸恶作剧)
巴黎圣母院变游乐场(1985年,法国)
一家法国报纸报道,巴黎圣母院将被改造成迪士尼乐园,包括过山车和米老鼠雕像。市民抗议,直到得知是假新闻。
亚马逊宠物岩石(1999年,美国)
亚马逊上线“宠物岩石”销售页面,宣称这是低维护成本的完美宠物,还提供个性化命名服务。许多人下单后才发现是玩笑。
挪威葡萄酒丰收(1987年,挪威)
挪威国家广播公司报道,由于异常温暖的天气,该国首次收获了优质葡萄,并酿造出葡萄酒。酒类专卖店挤满顾客,直到真相揭晓。
英国女王穿比基尼(1992年,英国电台)
一家电台声称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将在加勒比海度假时穿比基尼,并播放了“现场采访”。听众震惊,直到主持人爆笑承认是假的。
星巴克管道咖啡(2004年,美国)
星巴克宣布将在全美铺设咖啡管道,直接将咖啡输送到家。许多人表示期待,直到公司发布“愚人节声明”。
日本发现忍者村(2001年,日本)
一家日本杂志报道,在山中发现了一个隐秘的忍者村,村民仍在使用古老技能。配以照片的报道引发轰动,后来证实是虚构。
波士顿市长“车祸身亡”(1998年,美国)
电台主播Opie和Anthony在WAAF电台宣称波士顿市长托马斯·梅尼诺因车祸去世。当时市长正在飞机上无法联系,谎言迅速传播,导致市民恐慌。虽未直接造成死亡,但911线路被大量求助电话挤爆,干扰了紧急服务,可能延误了真实救援。
西雅图太空针塔倒塌(1989年,美国)
喜剧节目《Almost Live》报道西雅图标志性建筑太空针塔倒塌,并展示假照片。尽管有“愚人节”标识,仍有观众拨打911,医护人员自愿前往救援,导致资源浪费和潜在的救援延误。
世界末日预测(1940年,美国)
费城富兰克林研究所发布假新闻稿,称科学家预测次日(4月1日)下午3点世界末日。电台KYW广播后引发恐慌,市民涌向教堂或逃离城市,虽未记录具体伤亡,但混乱可能导致小型事故。
洛杉矶高速公路关闭(1987年,美国)
DJ史蒂夫·莫里斯在KRTH-FM宣布洛杉矶和橙县高速公路将关闭一个月维修。消息引发交通混乱,许多人因恐慌提前出行,导致多起车祸,具体伤亡未详细记录,但加州交通部门表示“极为愤怒”。
埃因霍温“原子雾”恐慌(1947年,荷兰)
《埃因霍温日报》报道称飞利浦工厂事故将释放“原子雾”,可能摧毁城市。数千人试图逃离,交通瘫痪,报道虽未直接致死,但恐慌中可能发生踩踏或事故。
约旦UFO入侵(2005年,约旦)
一家约旦报纸声称UFO降落在Jafr镇,市长下令疏散1.3万人。混乱中有人受伤,报纸事后道歉,但谎言威胁了公共安全,涉事人员面临法律追责。
伊拉克“核弹误射”(2003年,俄罗斯)
伊拉克驻俄大使在4月1日记者会上宣称美军误射核弹击中英军,造成7人死亡,随后喊“愚人节快乐”。尽管是玩笑,战时背景下引发短暂恐慌,可能影响士气。
火山喷发恐慌(1974年,美国阿拉斯加)
居民Porky Bickar在锡特卡火山点燃轮胎冒充喷发,居民以为火山复活,惊慌失措。虽未直接致死,但恐慌可能导致小型伤害。
罗马尼亚囚犯释放(1992年,罗马尼亚)
电台宣布释放所有政治犯,家属聚集在监狱外等待,却发现是谎言。失望和混乱中发生冲突,有人受伤。
假狮子洗礼仪式(1698年,英国)
伦敦市民被邀请观看“伦敦塔狮子洗礼”,数百人到场后发现是恶作剧。人群拥挤可能导致踩踏,未记录具体伤亡,但类似事件历史上常有悲剧。
假冰山引发踩踏(1978年,澳大利亚)
Dick Smith宣称拖来南极冰山到悉尼港,吸引大量人群观看。泡沫假冰山暴露后,人群散去时发生混乱,有人摔倒受伤。
假选举结果(1958年,巴西)
学生推动犀牛“Cacareco”当选圣保罗市议员,获10万票。虽是抗议玩笑,但混乱中投票站发生争执,有人受伤。
假核电站泄漏(1986年,瑞典)
一家电台报道切尔诺贝利附近核电站再次泄漏(切尔诺贝利事故刚发生不久),引发恐慌,居民试图逃离,交通事故频发。
假鲸鱼爆炸(2001年,美国)
俄勒冈州电台声称搁浅鲸鱼将被炸毁,吸引人群观看。虽未爆炸,但人群聚集导致交通堵塞和小型碰撞。
假飓风警告(1995年,美国佛罗里达)
一家电台宣布飓风即将来袭,居民匆忙撤离,造成多起车祸,具体伤亡未详。
假股市崩盘(1922年,美国)
底特律证券交易所出现假股票“A.F.P.”(April Fool Preferred),交易混乱导致经纪人损失,未记录自杀,但经济恐慌可能间接影响心理健康。
假毒气泄漏(1982年,英国)
一家报纸报道工厂毒气泄漏,居民试图撤离,交通事故中有人受伤。
假名人死亡(1998年,英国)
电台主播假称首相托尼·布莱尔致电曼德拉,曼德拉“去世”,虽未直接致死,但谣言引发混乱。
假火车脱轨(1979年,美国)
一家电台报道火车脱轨并泄漏化学物质,居民撤离时发生多起事故。
假军事演习(1990年,波兰)
媒体报道苏联军队入侵演习,民众以为是真的,恐慌中有人受伤。
愚人节恶作剧一旦越界,往往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直接危害如踩踏事故,间接影响包括资源浪费和心理创伤。当涉及自然灾害、战争等敏感话题,或在社交媒体时代失控传播时,后果尤为严重,媒体公信力会放大谎言,而缺乏即时澄清机制则加剧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