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难得一见的地质动图~~火山喷发冰川崩解地震滑坡山洪泥石流海啸~~发生时的动态图,畏惧自然的力量吧!

火山喷发 (volcanic eruption),地质学专业术语 ,是一种奇特的地质现象 ,是地壳运动 的一种表现 形式,也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表 的一种最强烈的显示。是岩浆 等喷出物在短时间内从火山口向地表的释放。由于岩浆中含大量挥发分 ,加之上覆岩层的围压 ,使这些挥发分溶解 在岩浆中无法溢出,当岩浆上升靠近地表时,压力减小,挥发分急剧被释放出来,于是形成火山喷发。

二、 冰川崩解

冰川的概念

极地或高山地区地表上多年存在并具有沿地面运动状态的天然冰体。冰川多年积雪,经过压实、重新结晶、再冻结等成冰作用而形成的。它具有一定的形态和层次,并有可塑性,在重力和压力下,产生塑性流动和块状滑动,是地表重要的淡水资源。国际冰川编目规定:凡是面积超过0.1平方千米的多年性雪堆和冰体都应编入冰川目录

三、 地震

地震概况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 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的地震。其中绝大多数太小或太远,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大约有十几二十次;能造成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两次。人们感觉不到的地震,必须用地震仪才能记录下来;不同类型的地震仪能记录不同强度、不同远近的地震。世界上运转着数以千计的各种地震仪器日夜监测着地震的动向。

当前的科技水平尚无法预测地震的到来,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地震也是无法预测的。所谓成功预测地震的例子,基本都是巧合。对于地震,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提高建筑抗震等级、做好防御,而不是预测地震。

四、 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 活动、雨水浸泡、地震 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 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运动的岩(土)体称为变位体或滑移体,未移动的下伏岩(土)体称为滑床

五、 山洪、泥石流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泥石流 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它的面积、体积和流量都较大,而滑坡是经稀释土质山体小面积的区域,典型的泥石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流水 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泥石流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通常泥石流爆发突然、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因其高速前进,具有强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

泥石流流动的全过程一般只有几个小时,短的只有几分钟,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一些具有特殊地形、地貌状况地区的自然灾害。这是山区沟谷或山地坡面上,由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介于挟沙水流和滑坡之间的土、水、气混合流。泥石流大多伴随山区洪水而发生。它与一般洪水的区别是洪流中含有足够数量的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其体积含量最少为15%,最高可达80%左右,因此比洪水更具有破坏力。

六、 海啸

海啸就是由海底地震 、火山爆发 、海底滑坡 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海啸的波速高达每小时700~800千米,在几小时内就能横过大洋;波长可达数百公里,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在茫茫的大洋里波高不足一米,但当到达海岸浅水地带时,波长减短而波高急剧增高,可达数十米,形成含有巨大能量的“水墙”。海啸主要受海底地形、海岸线几何形状及波浪特性的控制,呼啸的海浪冰墙每隔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就重复一次,摧毁堤岸,淹没陆地,夺走生命财产,破坏力极大。全球的海啸发生区大致与地震带 一致。全球有记载的破坏性海啸大约有260次左右,平均大约六、七年发生 一次。发生在环太平洋地区的地震海啸就占了约80%。而日本列岛及附近海域的地震又占太平洋地震海啸 的60%左右,日本是全球发生地震 海啸并且受害最深的国家。

THE END
0.汤加火山爆发后续:通讯仍中断,议长求援食物和水“在自然的力量面前,人类依旧渺小。”近日南太平洋岛国汤加发生的剧烈火山喷发,让所有人都再次想起了这句话。 当地时间14日、15日,汤加洪阿哈阿帕伊岛连续两天发生海底火山喷发,并在四面八方引发海啸,甚至抵达了7800公里外的日本、8500公里外的美国西海岸和10000公里外的智利,导致这些地方的海边房屋受损、海水倒灌。 jvzquC41pg}t0|npc0ipo7hp1y532;7/233298iqe/ol{jrto|;87?<380yivvq
1.(原创)即使最可怕的自然力量,也不失美丽——火山喷发(摄影,欣赏)最可怕的力量也潜含着最美丽的风景奇观,虽然不能亲眼目睹,但透过大师的视角,一样也能体会到自然力量撼动的美丽。 2.Content FIG2.1 火山熔岩-极度鲜红 FIG2.1 水火两重天 FIG2.2 水噬熔岩 FIG2.3 怒吼 FIG2.4 绚烂 FIG2.5 融入大海 FIG2.6 红色瀑布 FIG 熔岩的爱心 3.Conclusion 自然力量的震撼,只有敢于冒险的拍摄者敢于接近,越是极端条件下,越jvzquC41yy}/ewgnqiy/exr1jgiigwlhgk5q1=63376:0qyon
2.赵少峰教授应邀在《新民晚报》发表专题时评1月25日,《新民晚报》“深海区”专栏发表了《汤加火山喷发背后的太平洋岛屿地区权力暗战》,这是特邀我校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研究员赵少峰教授撰写的专题评论。 文章从汤加收到的首批援助物资来自中国开始,围绕“太平洋岛国战略价值突显”“美澳等国意欲加强控制”“对话合作助力岛国外交”等三个方面,深度剖析了太平洋岛国目jvzquC41yy}/nlz0gf{/ew4|v|~0o}qf16897:60jvs
3.院士专家校园行热爱科学做对社会有用的人谈及如何科学论证核冬天假说,徐院士从火山喷发角度向同学们进行了详细的讲解。"火山爆发在核冬天假说的论证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徐院士讲道。皮纳图博火山、坦博拉火山等火山都可以作为载体来论证火山喷发如何导致地表温度下降。大规模火山喷发释放的火山灰和气溶胶颗粒可在大气层、特别是在平流层中滞留,反射或jvzq<84yyy4hkp3ce0io1t}ed1814<571v814<572;e79>58734ivv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