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地理类问题逃不出这四个圈,附最全地质动图——火山喷发冰川崩解地震滑坡山洪泥石流海啸发生时的动态图!

岩层或岩体经构造运动而发生的变形与变位称为地质构造。引起地质构造的力主要有压应力、张应力和扭应力三类。

构造变动的表现主要有水平构造、倾斜构造、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四种类型。

主要类型:

①水平构造

水平构造是水平岩层经垂直运动而未发生褶皱,仍保持水平或近似水平产状者。在未受切割情况下,同一岩层形成高原面或平原面,受到切割而顶部岩层较坚硬时,则形成桌状台地、平顶山或方山。软硬岩层相间时形成层状山丘或构造阶地。

例如丹霞地貌。

②倾斜构造

岩层经构造变动后层面与水平面形成夹角时,即为倾斜构造。褶皱、断层或不均匀升降运动都可造成岩层的倾斜。其产状以走向、倾向和倾角三要素确定。

③褶皱构造

岩层在侧向压应力作用下发生弯曲的现象称为褶皱,褶皱能直观地反映构造运动的性质和特征。

褶皱有两种基本类型,即上凸的背斜和下凹的向斜,两者并存且共用一个翼。

a.依据轴面产状,褶皱可分为四类:直立褶皱、倾斜褶皱、倒转褶皱、平卧褶曲。

b.依据枢纽的产状,可分为水平褶皱与倾伏褶皱两种类型。

c.依据横剖面形态,可分为尖菱形、扇形、圆弧形、箱形等多种形态类型。

④断裂构造

a.指岩石因所受应力强度超过自身强度而发生破裂,使岩层连续性遭到破坏的现象叫断裂。虽有破裂而破裂面两侧岩块未发生明显滑动的断裂构造叫节理,例如风景名胜区的“一线天”。破裂而又发生明显位移的称断层,其中由断层面、断层线、断层盘和断距等要素组成。

b.按照两盘相对位移的特点进行分类。

上盘相对下降的断层是正断层。上盘相对上升的是逆断层。其中断面倾角大于40度为冲断层,小于25度为逆掩断层。

沿断层走向即在水平方向上发生位移的是平移断层。两盘沿断面某一点发生旋转的是换转断层或枢纽断层。

总结

基本概念:地球上有七大洲和五大洋,七大洲分别是亚洲(Asia),欧洲(Europe),北美洲(North America),南美洲(South America),非洲(Africa),大洋洲(Oceania)和南极洲(Antarctica)。各大陆之间的位置关系如下:

五大洋分别是:太平洋(Pacific Ocean),大西洋(Atlantic Ocean),印度洋(Indian Ocean),北冰洋(Arctic Ocean)和南冰洋(Antarctic Ocean)。各大洋的位置关系如下:

从内部构造来看,地球的内部结构是一个同心状圈层构造,由地心至地表依次分化为地核(core)(分为内核:inner core 和outer core)、地幔(mantle)、地壳(crust)。地球地核、地幔和地壳的分界面,

主要依据地震波(seismic/earthquake wave)传播速度的急剧变化推测确定。

从地球的外部结构来看,可以分成大气圈(Atmosphere)、水圈(Hydrosphere)、生物圈(Biosphere)和岩石圈(Lithosphere),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Atmosphere:

源自一层受到重力吸引聚拢在拥有巨大质量天体周围的气体,而如果重力够大且气体的温度够低,就能长期保留住。下图描述的是碳循环的过程。

风的形成过程: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高空形成高气压;受冷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热的地方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冷处收缩下沉。于是上空相同高度处,热地方单位面积气压大,冷地方高空气压小,高空形成热-冷的气流。热处气流流失后,整个空气柱减轻,地面形成低压,冷处则形成高压,近地面形成冷-热的气流。加上上升、下沉气流,构成了热力环流。

Hydrosphere:

水循环是指水由地球不同的地方透过吸收太阳的能量并转移到地球中另一些地方,例如:海洋的水分被太阳蒸发成为空气中的水蒸气,水蒸汽被风携带到另一个地方,并在形成降水的同时释放能量。水循环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Biosphere

是指地球上所有生态系的统合整体,它包括地球上有生命存在和被生命影响的空气、陆地、岩石圈和水。

Lithosphere: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上部。岩石循环是指不同岩石互相转化的过程。循环的开端是岩浆,经冷却和结晶成为火成岩。岩石经风化、侵蚀分解,再由搬运、分选、沉积成沉积物。后者再岩化成沉积岩。岩石可经压力、热力转化成变质岩。最后岩石在破坏性板块边界俯冲入地幔而下熔化成岩浆。

关于岩石圈经常考察的内容有:火山,洞穴形成等。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最全地质动图

一、火山喷发

文字解读:

火山喷发(volcanic eruption),地质学专业术语,是一种奇特的地质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表的一种最强烈的显示。

是岩浆等喷出物在短时间内从火山口向地表的释放。由于岩浆中含大量挥发分,加之上覆岩层的围压,使这些挥发分溶解在岩浆中无法溢出,当岩浆上升靠近地表时,压力减小,挥发分急剧被释放出来,于是形成火山喷发。

二、冰川崩解

冰川的概念

极地或高山地区地表上多年存在并具有沿地面运动状态的天然冰体。冰川多年积雪,经过压实、重新结晶、再冻结等成冰作用而形成的。

它具有一定的形态和层次,并有可塑性,在重力和压力下,产生塑性流动和块状滑动,是地表重要的淡水资源。

国际冰川编目规定:凡是面积超过0.1平方千米的多年性雪堆和冰体都应编入冰川目录。

三、地震

地震概况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

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的地震。其中绝大多数太小或太远,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大约有十几二十次;能造成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两次。

人们感觉不到的地震,必须用地震仪才能记录下来;不同类型的地震仪能记录不同强度、不同远近的地震。世界上运转着数以千计的各种地震仪器日夜监测着地震的动向。

对于地震,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提高建筑抗震等级、做好防御,而不是预测地震。

四、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运动的岩(土)体称为变位体或滑移体,未移动的下伏岩(土)体称为滑床

五、山洪、泥石流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泥石流 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它的面积、体积和流量都较大,而滑坡是经稀释土质山体小面积的区域,典型的泥石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

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流水 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泥石流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

通常泥石流爆发突然、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因其高速前进,具有强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

泥石流流动的全过程一般只有几个小时,短的只有几分钟,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一些具有特殊地形、地貌状况地区的自然灾害。

这是山区沟谷或山地坡面上,由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介于挟沙水流和滑坡之间的土、水、气混合流。

泥石流大多伴随山区洪水而发生。它与一般洪水的区别是洪流中含有足够数量的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其体积含量最少为15%,最高可达80%左右,因此比洪水更具有破坏力。

六、海啸

海啸就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海啸的波速高达每小时700~800千米,在几小时内就能横过大洋;波长可达数百公里,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

在茫茫的大洋里波高不足一米,但当到达海岸浅水地带时,波长减短而波高急剧增高,可达数十米,形成含有巨大能量的“水墙”。

海啸主要受海底地形、海岸线几何形状及波浪特性的控制,呼啸的海浪冰墙每隔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就重复一次,摧毁堤岸,淹没陆地,夺走生命财产,破坏力极大。全球的海啸发生区大致与地震带一致。全球有记载的破坏性海啸大约有260次左右,平均大约六、七年发生一次。发生在环太平洋地区的地震海啸就占了约80%。

而日本列岛及附近海域的地震又占太平洋地震海啸的60%左右,日本是全球发生地震海啸并且受害最深的国家。

写在最后:

期待同学们在下方留言“打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如图,是木星的一个卫星—木卫1上面的珞玑火山喷发的情景,图片中的如图,是木星的一个卫星—木卫1上面的珞玑火山喷发的情景,图片中的英文单词Eruption意思是“火山喷发”,经观测火山喷的答案和解析jvzquC41o0726:=20pku1€ym1371;87776?637mvon
1.火灾地震火山喷发卡通PSD素材包图网提供精品模板下载,本设计作品为火灾地震火山喷发卡通元素,格式:PSD,像素:5017x3543,分辨率:5017,下载即可获得源文件,作品可编辑修改,主体文字图片皆可替换,下载火灾地震火山喷发卡通元素就到包图网。jvzquC41o0occxyw0eun1|zeck52:<;463=/j}rn
2.日本硫黄岛附近火山喷发形成新的岛屿新闻高清视频在线观看新闻 中国新闻 2023 00:00/00:00 自动 倍速 日本硫黄岛附近火山喷发形成新的岛屿 节目简介jvzquC41yy}/opyx0eun1k4732:3987222;1:A3jvor
3.日本西之岛火山喷发灰色烟柱高达1500米新闻新闻 中国新闻 2023 00:00/00:00 自动 倍速 日本西之岛火山喷发 灰色烟柱高达1500米 节目简介jvzquC41yy}/opyx0eun1k4732:3986;:8628;3jvor
4.智利智利提高比亚里卡火山喷发风险级别新闻智利 智利提高比亚里卡火山喷发风险级别 节目简介 24小时 2023 播出: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 主持人:肖艳/ 张晓楠 地区:国内 类型:社会/ 时事 / 军事 简介:《24小时》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推出的一档梳理全天新闻的节目,设有“今日头条”、“主播关注”、“国内焦点”、“国际焦点”、“今日面孔”、‘现场“、“微jvzquC41yy}/opyx0eun1k4732:7386;:3:92:3jv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