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在月球上盖房子,真的遥不可及吗?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会有一群“中国超级泥瓦匠”为人类在月球上建起科研站。从公开报道来看,目前这一研究还很前沿,但作为人类唯一抵达过的地外天体,月球一直是科学家研究的重要对象。地外建造似乎遥不可及,但它是人类科学技术进步的探索需要,也是航天强国的战略需要。
②目前,国外建造月面基地的技术思路是高能束3D打印,存在大尺寸结构一次性成型困难、耗能大等问题。华中科技大学团队借鉴中国传统砌筑和榫卯连接方式,将中国传统制砖砌筑的建造方法与3D打印建造方法相结合,利用月壤烧出带有榫卯结构的月壤砖,再用机器人砌筑,像搭“乐高”一样在月球上盖房子。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搭建出较大尺寸的月面建筑结构,而且能耗和造价更低。
③相比于传统建造,地外建造面对的问题和挑战尤为复杂。在月球上实施建造,首先必须克服极端环境的考验。月球上每年约发生1000次2至3级的月震,还有宇宙射线的强辐射、太阳风、微陨石冲击以及月面复杂形貌与地质等。其次,月球拥有超高真空环境,导致其存在三四百摄氏度的大温变,传统土木建造方式几乎无法实施,结构稳定性也无法保证。我国探测掌握的最新数据是,月球白天最高温度在120摄氏度左右、夜晚温度大概在零下200摄氏度左右,因此月昼和月夜温差大概为300摄氏度,超过此前的估计,如此大的温差给月面建造带来了极大挑战。所以,月面原位建造成为极端复杂且涉及多学科交叉的超级工程。
④将一瓶矿泉水重量的材料运送至月球,要花费20万美元,高昂的成本也是制约地外建造的重要因素。因此,地外建造所必需的钢筋、混凝土、水等材料不可能都从地球上“外带”,只有尽可能利用月球上的天然月壤材料进行原位建造。
⑤在月面进行建筑建造,是实现长期探月必须攻克的关键目标,从长远看必将实现。然而,立足于当前科研基础,短期内实现这一愿景仍较为困难。真正建成“月亮上的房子”,很可能还需20至3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研究积累,难以期望立竿见影的效果。
⑥纵观人类科学史,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往往遵循“从0到1”的规律,离不开大胆设想、小心求证,也依赖于不断尝试、持续积累乃至灵机一动。基于这一规律,尽早启动月面建造的前瞻性研究具有战略意义:它有助于清晰界定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持续激发科研人员特别是青年学者的兴趣,并为未来实现技术突破扎实积累经验。这项工作不仅关乎月球基地的远景,更对夯实我国的科技自信具有深远影响。
⑦中国工程院丁烈云院士说:“科学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同样重要,对于很多事关国家和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科学难题而言,潜心研究的过程有时甚至比最终结果还重要。”
正因如此,我们更应清醒认识到,实现月球建造注定是一个需要科学家群体持续求索的漫长过程,其成功未必能由一代人完成。面对这一长期性、系统性的挑战,必须依靠跨学科协作来凝聚共识、共解难题。推动各领域专家深度融合,是突破技术瓶颈、应对未知困难的必由之路。
①唾液,俗称口水、口涎,它是口腔内各种腺体所分泌的黏稠状液体。大的唾液腺有三对: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小的有唇腺、舌腺、颊腺、腭腺等。唾液腺虽小,却是个很勤快的器官,一个成年人,一昼夜间可以分泌出1000-1500毫升唾液。唾液实际上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之一。
②唾液的作用很多,我们的口腔里假如没有唾液,咽不下食物是不必说的,就连嘴巴恐怕也张不开。因为我们的舌头之所以能在口腔里“运转自如”,完全是因为有唾液在里面起“润滑油”的作用。而这种“润滑油”一旦失去的话,舌头就会和上颚或者下颚的表皮粘在一起,于是我们口腔内的一整套“机械”也就只好“束之高阁”了。
③唾液具有抗菌和凝血的作用,所以口腔里的伤口往往比其他地方好得快。拔牙或牙龈手术后很少发生感染,主要原因就在于唾液中的溶菌酶有杀菌的能力,可阻止口腔内细菌大量繁殖。美国科学家发现,唾液中有一种特殊的化学特质——唾液生长因子,它能显著地缩短伤口的愈合时间,井可以止血。
④近年来,医学家们发现唾液对污染食物中的致癌物具有消毒作用。日本生物化学专家研究发现,唾液中有很多免疫球蛋白,对食物中的异常蛋白质有极高的凝聚力,可增强人体的防卫功能。唾液中所含的溶菌酶时强烈致癌的黄曲霉素、苯并芘、亚硝胺有很好的解毒作用。也就是说,唾液相当于一种天然防癌剂,具有令致癌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的功能。它将发霉食物中的致癌物质黄曲霉素与自己混合,再作用于动物体内细胞,使原来具有较强致癌作用的毒性物质几乎全部消失。
⑤古代中医说:“白玉齿边有玉泉,涓涓育我度长年。”意思是说,常咽唾液可以健康长寿。医学专家研究发现,唾液中还含有一种能使人保持年轻的激素,这种激素是由三大唾液腺之一的腮腺分泌的,被称为“腮腺激素”。它之所以能使人年轻,是因为它能强化肌肉、血管、结缔组织、骨骼及软骨、牙齿的活力,尤其能增强血管的弹性和结缔组织的活力,只要腮腺激素充盈,血管和皮下组织(疏松结缔组织)的作用就会加强,皮肤的弹性就会得到保持。唾液的特殊功能触发了化妆品制造商的灵感,他们开发出“唾淀化妆品”——抗皱霜、洗面奶等。
【推荐2】汗液中的抗生素
①天气炎热,皮肤又热又潮,我们的皮肤不正是细菌安家的理想乐土吗?然而,为什么我们的皮肤却没有相应地出现脓疱,或者炎症呢?
②德国科学家从汗液里分离出一种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蛋白质——抗菌肽,这种肽与任何一种已知的抗菌肽都不同源,它在汗腺卷曲部分的黏液细胞中产生,随同汗液一同分泌到皮肤的表面。研究发现汗腺中表达这种肽的基因始终处于活跃状态,这就意味着无论我们何时出汗,这种对待细菌的“枪手”都始终存在于我们的汗液中。它有着极强的杀菌活性,能杀死皮肤表面的细菌,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等致病菌。不论我们的皮肤是否有破损,这种抗菌肽都会随着汗液的涓涓细流来到我们的体表,帮助我们控制那些长年累月寄生在我们皮肤上的细菌,维持皮肤上微妙的生态平衡。正是由于这种奇特的抗菌肽的存在,我们才不会一到夏天身上就布满脓疱。
③因此,出汗是一种有着独特意义的健康活动,出汗意味着免疫系统的更新、毒素的排出和体温调节。古代,在对出汗的生物化学机理还不清楚的情况下,人们就已经认识到出汗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了。各种文明、各个民族都独创了各种各样的发汗方法,如中药的发汗药、食用辛辣食物催汗以及西方的芬兰浴、土耳其浴等等。而一旦人体停止出汗,几个小时内人体就会由于体液中毒而死亡。
④说到这里,这个夏天,你会一直躲在空调房里不出来,还是决定到酷热里走一走,出一出汗呢?那些身上脸上经常长小疱疱、小痘痘的朋友,是否可以想办法让自己多出一些汗呢?当我们看到被别人的汗水污染了的衣服、长椅、运动器械时,我们的心中是否可以多一些宽容和谅解呢?
只有“活”起来,传统艺术才能“火”起来
①在“云”端,传统艺术正在形成新生态。在短视频与直播中,京胡拉着流行音乐,昆曲玩起了快闪,西北花儿唱出摇滚风……各类传统文化艺术纷纷换上“新颜”,成为一股潮流。
②如火如荼的热闹场面,也反映出普通观众尤其是年轻人对传统艺术的亲近姿态。这充分证明:传统艺术要“活”起来,才能“火”起来。
③所谓“活”,在表演内容上要鲜活,不断吸收时代与生活的“源头活水”;在表现形式上要活泼,勇于尝试以跨界、混搭等方式开拓创新;在传播上要善用最新的媒介手段,以更积极主动的态度更频繁的亮相。
④此次“云”端表现十分抢眼的戏曲艺术,在形式多元和传播活跃度方面有很大突破。大部分创作者选择了直播。从两三分钟的短视频,到一个多小时的长直播,直播内容无不经过精心设计,突破了以往宣传套路,成为深受观众欢迎的板块。
⑤另一个典型样本是民乐艺术。2020年元旦的两场晚会,颇具标志性。一场是哔哩哔哩网站口碑与流量双丰收的跨年演唱会。当民乐、爵士乐、电音等音乐混搭,古曲和动画、电影主题曲串烧,传统艺术的时尚之美尽显,“壮哉我大国乐”的弹幕刷屏。另一场是北京民族乐团的新年音乐会,几首流行音乐曲目、游戏配音演员的朗诵,成为吸引年轻人走进音乐厅的契机。民乐近两年不断走红,正是由于内容与形式的大胆跨界、年轻态表达,在年轻人心目中,民乐已经打上了“时尚”“酷”的标签。这不仅惠及线下演出,还催生出综艺节目《国乐大典》和影视剧《闪光少女》等以民乐为主要元素的作品,使传统艺术的魅力真正融入了日常生活。
⑥传统艺术借助互联网发力,早已有之。如知识付费APP最火爆的时期,京剧坤生王佩瑜入驻喜马拉雅平台,开设了“京剧其实很好玩”课堂。三年前直播刚兴起时,中央民族乐团的中胡首席蔡阳就在陌陌上开播,并联合几位演奏家成立“民乐坊”。但这些开拓,主要是少数从业者的个人行为,能有机会亮相的,也多为业界已有一定资历的名家。而此次“云”文艺热潮,主要特征就是规模化、专业化,将名家名角这“一棵树”背后的整片“森林”都拉入互联网这个新场域。专业演出院团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云”端,极大丰富了网上的传统艺术资源,提升了相关内容的品质。一些在舞台上不那么受关注的配角和行当成为网红,一些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年轻演员有了更多施展空间,一些靠艺术家“单打独斗”无法实现的创意,在全团的倾力合作下得以完成。正是大量专业“引路人”的集中涌现,将普通人与传统艺术的距离拉近了一大步。未来,无论在线上还是线下,艺术从业者都应时刻保有“引路人”的自觉,在普及传播方面持续发力。
⑦网络受众的年轻化以及审美的多元化,一直在推动传统艺术的演变,但新生态的形成需要时间,达到一定规模才能引起质变。“云”文艺热潮恰好提供了这样的契机,成为传统艺术转型的一副催化剂。不难预见,那些适应了新生态的演出院团,会将新的创作思维、表达方式和发展理念带到线下,最终实现传统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国传统艺术是在历史长河大浪淘沙中沉淀下来的文明精华。活化传统艺术,让每一个普通人都能领略艺术之美,是文化传承的必由之路,也是当代艺术工作者的使命。
(文/周亚飞、朱悦华,基于命题需要有删改)
组卷网拥有组卷网、组卷商标,若您发现其他网站违规使用,欢迎您向我们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