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今天,小乔老师为大家转载了一系列地质构造动图,这些动图多数与高中地理教学有所关联,一些内容则很有可能作为高考延伸内容,值得我们关注收藏和学习!
岩浆
岩浆从深层侵入到上部地层形成岩浆房、侵入体,喷发地表形成火山。
侵入体可以分为岩墙、岩脉、岩床、岩盖等。
破火山口沉积
大量岩浆在短期内快速喷发,形成广泛分布的厚层火山碎屑沉积,由此形成的火山口称为破火山口。
火山口和喷出口不同,火山口是火山喷出物在它们的喷出口周围堆积,在地面上形成的环形坑。喷出口是岩浆喷到地面的出口,位于火山口底部或火山锥旁侧。
破火山口塌陷
火山体下面的岩浆大量喷出,上部失去支撑,导致火山口周围崩塌下陷,形成破火山口。
在雨雪、风化和剥蚀作用下,火山口逐渐扩大, 形成火山口湖。
之后的火山活动形成的熔岩流或者凝灰岩可以部分或者完全填满火山口。
离散型大陆边缘
大西洋型,从大陆向大洋的演变,有一个广阔地带,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大陆隆、大洋中脊等。
地壳厚度从大陆向大洋均匀减薄。从大洋中脊向两边地层年代逐渐变老。
大陆裂谷
大陆火山弧
火山岛弧
地幔柱
盐风化作用
盐水从岩石裂缝中蒸发时,会导致矿物晶体的生长,造成岩石破裂,这种现象称为盐风化作用。水沿着裂缝进入岩石,然后沿着矿物颗粒之间的边界移动或者进入矿物颗粒间的开放空间。
当水蒸发时,盐结晶使得矿物膨胀,产生新的裂缝,为更多的盐水进入岩石提供空间。如此往复的干湿环境中,盐水的蒸发和填充作用导致岩石裂缝不断扩大,最终岩石崩解为岩屑。
10
冰劈作用
水在岩石裂缝中不断结冰融化,会造成岩石的破裂,这种现象叫做冰劈作用。水沿着裂缝进入岩石,当水结冰时,体积膨胀形成新的裂缝,岩石裂隙加深加宽。
当冰融化时,水沿着扩大了的裂隙进入更深的岩石内部。如此冻结、融化的往复进行,裂隙不断扩大,最后岩石崩裂直至成为岩屑。
11
滑坡类型
坍塌
一种快速的沉积物运动形式,岩石或者风化层通过空气从陡峭的悬崖自由下落。
平面滑动
岩石或者风化层沿着破裂面发生移动,速度较慢。图示的破裂面为一个平面。
铲式滑动
一种特殊类型的滑动,破裂面为一个曲面,岩石或者风化层沿着曲面下降时发生一定的旋转。
蠕变滑动
山坡上的岩石和风化层发生非常缓慢的下降运动,其判别标志有:1、从物源处发生下移的岩石;2、生长弯曲的树干,树根所在土壤下移,而树朝上生长。
流动
流动的形式很多,尤其是泥石流,当水饱和充填风化层形成高粘性流体发生流动,而且流体中的固体成分比液体成分要多。大规模、高流速的岩石和风化层的流动称为岩屑崩落(debris avalanches)。
12
褶皱
在挤压应力作用下,岩层压缩发生褶皱,在右边还发育一条断裂。向上弯曲形成背斜,向下弯曲形成向斜。当褶皱岩层发生侵蚀作用,年代最老的岩层沿着背斜轴暴露,年代最新的岩层沿着向斜轴暴露。
13
三种火山类型图解
火山渣锥
Cinder Cone
火山渣砾和火山弹从火山口喷出,细颗粒的火山灰在顺风处飘移。有时熔岩也会从火山渣锥底部流出。送伞的火杀渣锥一般呈30-35度。这种类型的火山相对体积较小,高度小于600m。大多数火山渣锥只喷发一次。
盾状火山
Shied Volcano
反复喷发的火山形成广泛分布的熔岩流,这些熔岩流通常是由玄武岩组成,玄武岩从火山口向外流出,形成薄片状。盾状火山的斜坡非常平缓,一般低至15度,火山高度在300-1000米不等。
复合火山
Composites Volcano
由许多熔岩流和火山碎屑的交替喷发形成。和盾状火山的熔岩不同,这种熔岩通常不容易流动,从火山口流出的距离较短。火山碎屑和火山碎屑流等沉积物堆积在火山周围。复合火山的坡角大于25度,有时会达45度,高度达3000米以上。
14
风力搬运作用
蠕移:粒径较大的砂粒会随着风力的牵引作用,沿着地面发生滑动或者滚动。
跃移:粒径较小的砂粒的沉积物会以跳跃的方式前移,是风力搬运的最主要形式。
悬移:细而轻的砂粒在风力的吹扬下,悬浮在气流中移动,是风力搬运距离最远的方式。
颗粒越细搬运距离越远。搬运能力取决于风速。被风吹扬的颗粒大小与风速成正比,风速越大,搬运颗粒越粗,移动的距离越远。
15
水流搬运作用
推移:类似于蠕移,水流作用使得砂粒沿着沟底或者河床滑动活着滚动。
跃移:一定大小的砂粒在水流作用下跳跃前进。
悬移:水流中的细粒物质成悬浮状态随水流运动。
搬运能力取决于流速。
16
风向及沙丘移动、交错层理
风力或者水流作用将沙丘一侧的砂粒顺着迎风面搬运到沙丘的另一侧,并从沙丘顶部顺层滚落。
17
冰川生长与消退
冰雪积累高峰期,冰川沿着山谷向下流动。冰雪的积累体积超过消融体积时,冰川会向前移动,平衡线也会向前移动。
当冰川的积累量和消融量平衡时,冰川体积保持不变,运动再次恢复稳定。
与生长过程相反,当积累量小于消融量时,冰川会向后移动,平衡线向后移动。许多冰川底部的侵蚀地貌会因此显现。
18
冰川地壳均衡
冰川生长期,不断加大的重量将高硬度的陆壳挤入高粘度的地幔中,地幔从坳陷区向两侧流动,并在坳陷区附近抬升地壳。冰川消融期,过程相反。之前的坳陷区逐渐抬升,隆起区逐渐下沉。整个过程非常缓慢。
19
冰川侵蚀
冰川主要通过对冰床的拔蚀和挖掘作用进行侵蚀。冰川自身的重量和冰体的运动,致使底床基岩破碎, 冰雪融水渗入节理、裂隙,使其扩大,岩块不断破碎,当这些松动的岩石和冰川冻结在一起,冰川向前运动就把岩块拔起带走。冰斗是冰川拔蚀作用形成的典型地貌。
20
冰川沉积
在运动速率降低或者发生消融时,冰川携带的各种碎屑物会沉积下来。图示的沉积物称为终碛,是冰川在某一稳定时期,沉积物在冰川末端连续堆积而成。不同的稳定期会形成不同的冰碛物。
21
泛滥平原
河流在洪水期溢出河床后堆积而成的平原,也称为河漫滩平原,常发育在河流的中下游。洪水溢出河道,携带的沉积物在岸边沉积下来,形成断面呈楔形的天然堤。
不同期次的洪水泛滥,天然堤会逐渐抬升,同时也提高了河岸的高度。
22
曲流河
曲流河在发育过程中,会形成河道、河谷、牛轭湖、点坝、泛滥平原等。
23
牛轭湖
图示箭头所指就是水流流速最快的部位。河流流动过程中,凹岸的水流流速快,容易受到侵蚀,凸岸水流流速慢,不易受到侵蚀,以堆积为主,形成点坝。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截弯取直形成牛轭湖,牛轭湖干涸后,沉积物暴露地表,称为废弃河道。
24
河流阶地
河流在不断下切侵蚀河谷时,也会发生横向侵蚀,形成不同期次的泛滥平原,先前河谷的高度会位于洪水位以上,呈现出阶梯状分布的河谷地形。河流阶地是侵蚀和沉积交替进行的。阶地越向高处,年代越老。
25
波浪运动
一个波浪在从深水向浅水再向岸边移动过程中,会发生形态变化。
深水区:波浪的运动一直处于水介质中,未触及基底,是波长恒定的波形。波浪做圆形运动。
浅水区:波浪触及基底,波形发生变化,波长缩短。波浪做椭圆运动。按照波浪形态,还可以分为依次为增浪带、升浪带、破浪带、碎浪带、冲浪带。
26
海进沉积序列
当海平面上升时,3个沉积层向岸边移动,形成自下而上为砂岩、泥岩、石灰岩的垂向沉积序列,记录了海进过程中的沉积物变化和垂向叠置关系。
27
海退沉积序列
当海平面下降时,3个沉积层远离岸边移动,形成自下而上为石灰岩、泥岩、砂的垂向沉积序列,记录了海退过程中的沉积物变化和垂向叠置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