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眼光和内心出了问题,人才会越轨,才会做出自己无法控制的荒唐事儿。
一个善于讲笑话的人通常这么做:先用低沉甚至冷峻的语调把故事铺垫好,让大伙儿听起来觉得合情合理,接着他会突然改变节奏和语调,干净利落地抖“包袱”,让所有人既出乎意料又开怀大笑。美国影片《阅后即焚》的观感就类似这样一个成功的笑话,先是节奏平缓的铺垫,然后在收尾时高潮迭起,既有效果也有笑果。
《阅后即焚》的故事起始于一位供职美国国家安全局的资深分析师奥斯本。因酗酒被除名后,愤怒的奥斯本决定把工作经历写成回忆录,曝光那些见不得人的机密。沉迷于写作的奥斯本不知道,他的妻子、事业有成的牙医凯特同财政部职员费拉私通多年,如今见丈夫没了收入天天宅在家里,就有了离婚打算。为保证财产分割利益最大化,她悄悄咨询了律师,搜罗丈夫的财务情况,结果连同丈夫的回忆录也一并拷贝到了光盘里。
人到中年潇洒帅气的费拉,表面上和身为畅销儿童读物作家的妻子锦瑟和谐,不但热衷和凯特私通,还通过交友网站勾搭不同女伴,凭借巧舌如簧风趣幽默把自己的私生活安排得“风生水起”。这天他偷偷约会到的伴侣是大龄剩女、健身房管理员琳达。琳达正因为贷款做整容手术遇到银行的限制而发愁。
琳达所在的健身房发现了一个光盘,里面全都是神秘的数字、日期还有乱七八糟的安全术语。年轻的健身教练查德判定光盘里有机密文件,如果找到失主就可以敲他一笔封口费。正为钱发愁的琳达和查德一拍即合,决定找到失主,发一笔横财。
大大咧咧的查德很快就找到了失主,也就是完全蒙在鼓里的奥斯本,他丝毫不知道自己的回忆录居然被妻子拷贝,又被律师的助手丢在了健身房。暴脾气的奥斯本遇到轻佻莽撞的查德,自然话不投机动了手,挨揍的查德和恼怒的琳达气冲冲闯进俄罗斯大使馆,要把文件卖掉。
这下子问题复杂了。一来俄罗斯外交官告诉急于变现的琳达,这份文件内容并不完整,想成交就必须找到全部内容;二来隐藏在大使馆中的美国特工立刻将琳达贩卖情报的线索报告了安全局。这样一来,所有和光盘相关的人都陷入了莫名其妙的麻烦中。
但急于拿到钱实现整容梦想的琳达可不管这么多,劝说热情冲动的查德深入奥斯本的老巢拿到所有情报,而查德完没想到在奥斯本家遇到的居然是刚和凯特幽会过的费拉。费拉是财政部的探员,身上有枪,慌乱之下把查德一枪打死在衣柜里。好几天没找到查德的琳达情绪失控,一面要求对她情有独钟的健身房经理“做个有种的男人”,继续偷文件,一面求助有气魄有人脉的情人费拉,帮自己寻找失踪的查德。
费拉此时也有了麻烦,原来自己的猎艳经历早就被妻子洞察,而贤惠的老婆不仅另有新欢还雇佣着侦探收集他的出轨证据打算起诉离婚,如今他又发现死鬼查德居然和琳达是同伙,立刻惊慌失措地买一张前往委内瑞拉的机票逃之夭夭。
这边被凯特扫地出门、银行卡被冻结的奥斯本彻底崩溃,揣着一把利斧劈开家门,却正巧遇到潜入书房拷贝文件的健身房经理。杀气腾腾的奥斯本可算找到了出气筒,追出家门在大街上砍死了经理,自己也被监视的安全局特工打成了重伤。
在安全局办公室,局长就整个泄密事件和下属展开对话。得知写回忆录的是奥斯本,局长说“没关系,他的密级只是三级,都是小儿科”;听说费拉打死了查德还抛尸,局长说,“把尸体处理掉,当什么都没发生”;听说费拉想出逃委内瑞拉结果被海关控制了,局长说,“放他走,麻烦也就没了”;获悉杀人的奥斯本重伤昏迷,局长说“等他醒来时我们再头疼吧”;最后得知被抓捕的琳达居然还要整容的费用,局长想都没想,“帮她付钱!别再烦我了!”
故事完结。
《阅后即焚》这部电影上映于2008年,算是一部老片子,不但观者如云,而且早就以“白痴大荟萃”的标签被定性为典型的混乱版狗血故事。里面一大帮本来活得好好的普通老百姓,居然因为一个前情报分析师写出的拧巴回忆录乱作一团,还搭上三条性命毁了好几个家庭,真是让人匪夷所思!
不过细想一下,其实这里面的人物还真没有一个算得上是白痴,反倒都是智商正常、行为正常的角色。而正常人居然因为阴差阳错闹了这么一个下场,还真就值得在此品评一番。
首先看片中的两对夫妇,奥斯本与凯特,费拉与作家老婆,都是美国典型的中产阶级家庭,夫妻都有稳定的职业收入,也有受人尊敬的社会地位,这样的人家绝对属于资本主义富足生活的基石。但问题就出在太过舒适安逸的生活上,人人都不满足于现状,人人都痴迷于算计别人。因此凯特才和费拉对上眼,作家女强人才会欲擒故纵设下婚姻陷阱。在他们的身上,洋溢着金钱社会纵欲无度的奢靡气息,但凡有一个能做到清醒内敛,事情就不会砸锅。
再看片中的几个“搅屎棍”。琳达一心想整容,希望通过改头换面拥有美好的生活,这一点我认为无可厚非,因为人人都有梦想和实现梦想的权利,但她要实现梦想就必须借贷,而贷款又超出了银行的限制不能如愿。所以琳达在拿到光盘后的所有举动,都是为了挣快钱超前消费;而最倒霉的查德,本是一个热情奔放无忧无虑的小伙子,倒霉就倒霉在太想逞英雄做一番“大事”让琳达称赞,结果撞上一个持枪二十年居然没开过一枪的费拉,做了冤大头。
所以看看上面两组人物,你就会发现,这部拍摄于2008年“次贷危机”“金融海啸”时期的电影其实是有寓意的。太多美国中产阶级习惯了富足生活,太多美国穷人习惯了超前消费,所以才会联合起来搞得整个世界跟他们一起金融破产。而查德代表的玩世不恭的“美国牛仔”,下场就是做炮灰,然后被“处理掉”,无影无踪。
而片中比较另类的悲情人物要算奥斯本和健身房经理。奥斯本对自己的分析师职业是非常自豪的,所以信念理想破灭的他才会对上级耿耿于怀,不管不顾要曝光机密让政府难堪,而他最后的发作,也是长期被冷落乃至被赶出家门逼迫所至;而健身房经理则完全是被蒙在鼓里的一个悲剧,他根本不清楚事情的原委,只是为了心爱的琳达决定冒险一回。
由此可见,在纵欲无度的社会环境中,信念理想和爱恋情感只能被视为悲剧,反倒是费拉那样的好色之徒、凯特那样的唯利是图之辈、费拉之妻那样的冷峻城府之人,才是这个社会的得利者。
那么,我为什么说这个狗血的故事可能还有我们呢?那就需要看看结尾出场的安全局官员的对话。在他们的眼中,这一条条人命、一个个问题,都是需要赶紧掩盖赶紧消失的麻烦,所有引起大伙儿鸡飞狗跳的事件,无非是由保密级别只有“三级”的小人物折腾出来的闹剧,到头来“什么都没有得到,真是太差劲儿了!”
所谓“命苦不能怨政府、命背不能怨社会”,不管哪国政府哪个国家,说到底只是维持社会基本运转的机构,个人的生活幸福人生际遇说实话跟高高在上的政府关系不大,跟自己的眼光和胸怀关系倒是挺大。
如果奥斯本不那么偏执,而是静下心来想想自己的酗酒问题,如果凯特不那么自私,而是安心和奥斯本经营家庭,如果费拉不要那么花心,如果费拉老婆不那么高高在上操纵一切,这两个家庭本该和谐下去平稳度日。相同的道理,如果琳达能量入为出,如果查德能平心静气,如果经理能冷静应对,都会让自己本来普通正常的生活继续下去。
但是,人就是这么一个复杂的动物,总是把自己看得过高过于完美,总是把别人看得过低当作俗类。因为眼光和内心出了问题,人才会越轨,才会做出自己无法控制的荒唐事儿。我们身边很多人包括我们自己的故事,也都有这样那样失控抓狂的瞬间,之所以没到狗血可笑的地步,只是没这么多刻意安排的巧合而已。
狗血故事固然演绎得固然精彩,白痴人物塑造得固然生动,但在这个故事里,又何尝没有那些看不透看不清生活的普通人呢?
END
小编其人
小皮流流(另一网名:皮皮中尉):现为某主流媒体主任编辑,“天涯文学”签约作家,“360个人图书馆”原创达人;在本职中品味业务骨干的充实,在读书写作中聆听先哲的教诲,在陪伴妻子女儿的过程中体会最纯真的快乐。